第13章 小劇場
小劇場
衛子夫別的本事沒有,要說管好衛家人,不讓衛家人拖劉挽和劉據的後腿,她做得非常好。
正因如此,世人縱然羨慕衛子夫的好運,從一個歌女成為大漢的皇後,知衛子夫一路走來不易的人,對于身居高位依然不忘初衷,從不曾越雷池一步的衛子夫,何嘗不是打從心裏佩服。
宮裏的事劉挽從不擔心衛子夫,劉嘉不管蕭亘,只讓衛子夫出面,也是相信衛子夫定能好好的把握其中的分寸。
“你們啊。”衛子夫極是無奈,他們看似風光的地位,藏了多少暗湧,又有多少的無奈,他們各自清楚。劉嘉不管蕭亘,不過是不想因為蕭亘被人利用,又怎麽可能真的完全不管。
“母親,和離一事不可能更改。”劉嘉非常肯定的告訴衛子夫結果。
衛子夫自聽到劉徹都同意那一刻起已然明白這個道理,不過是在最後依然掙紮一番,希望劉嘉能夠改主意。
“母親不怕我一個不小心死在蕭定手裏?”劉嘉思來想去丢下這話。
衛子夫瞬間瞪大眼睛道:“他敢?”
劉嘉意味深長的道:“可不一定。”
真是讓衛子夫也松這個口不可是吧。
衛子夫的視線在劉挽和劉據的身上來回,劉據先點頭,劉挽更是。
蕭定并非良人,一個男人喜歡權利無可厚非,相比于追逐權利的人,蕭定是真正的不擇手段,為達目的不計一切後果。
劉嘉對他來說從前是可用的人,以後一旦劉嘉失去利用價值,未必他不會對劉嘉動手。
拖了這些年,劉嘉是越發看清楚蕭定了。畢竟她執意不見蕭定,蕭定依然将劉嘉這位公主的勢利用到極致,饒是劉挽在論及蕭定時都不禁感慨這一位鑽營的手段非尋常人可比。
劉嘉不想再跟蕭定糾纏下去,打定主意要改變局面,給他們的婚姻劃上一個句號,劉挽認為不錯。她還是希望劉嘉在将來能夠遇上一個真心喜歡的人。
Advertisement
這事劉挽心裏想想,說是不曾同任何人提及。
“行了,既然都同意,我能說什麽?”再不希望劉嘉和蕭定和離,事至于此再無回旋的可能,衛子夫能如何,只能由了劉嘉。
劉嘉抱住衛子夫的胳膊道:“母親是疼我的。”
衛子夫瞥了她一眼道:“我不疼你,我只疼你大姐二姐和據兒。”
“這是母親自己說的,從小到大我可沒有說過。”劉嘉縱然知道在姐弟中她絕不是得到父母疼愛最多的人,但并不意味衛子夫不疼她。
人精力有限,衛子夫沒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她的身上,但給了她衛長公主和劉挽啊。
兩位姐姐對劉嘉的好,劉嘉年幼時或許曾經害怕失去父母的疼愛,後來她十分歡喜有兩個姐姐,能讓她多了兩個疼愛她的人。
再者,劉嘉的心何嘗不是偏的,比起衛長公主和劉挽,她對劉據絕沒有他們好。
衛子夫撫額,多餘一句話都不想說了。
“誰出面談和離?”劉據只在意結果。衛子夫瞪了他一眼,劉據無奈道:“速戰速決,遲恐生變。”
一句話硬是把衛子夫說得全然沒了脾氣。
劉挽道:“我來。”
當年劉嘉和蕭定的婚事定下,出面的是劉挽,現在結束還是劉挽。
“辛苦二姐。”劉嘉絲毫不把劉挽為她的事操心有何不可,朝劉挽福福身。
劉挽攤手道:“下回挑人擦亮眼睛。”
劉嘉立刻承諾道:“哪還能再有下回。”
此話在場的人聽着絲毫不認可。
劉嘉看臉,別以為他們不知道這些年劉嘉和蕭定分開,在上林苑中沒少欣賞各色美男。
和蕭定畢竟有夫妻之名,難為劉嘉忍了這些年。
畢竟凡事不宜落人口舌,站在劉嘉的立場,她不希望自己變成劉家攻擊的把柄,更不想成為劉挽的累贅。男人而已,看看無妨,她又不是管不住自己的人。
成過了婚,生了孩子,劉嘉覺得在所有人的眼裏女人應該經過的事她都經過了。啊,對,要再加上一個和離,這人生是相當的圓滿了。只要和了離,以後她想要什麽樣的男人沒有?
切不可為了貪一響之歡,壞了将來幾十年的痛快。
劉嘉既然沒有落人于柄,眼下蕭定又需要插手劉挽開拓南邊的事,在劉挽和他的交易之下,自不必說,蕭定和劉嘉和離了。
和離當晚,劉嘉即在上林苑設宴,明晃晃的向天下人昭示,她的心情相當的好。
至于蕭定和蕭亘的心情,從來不在劉嘉的考慮範圍內。
自那以後劉嘉的日子越發自在。
要知道大漢的公主養男寵的事不稀奇,想劉徹的姑姑,館陶大長公主,窦太主,這一位當年在死後都還想和情|夫董偃葬在一處呢。
和離後的劉嘉不受約束,想要什麽樣的郎君都有。她又有劉挽在後面撐腰,金銀珠寶從來不缺。大漢朝但凡有好的東西劉嘉那兒一樣都不會落下。
劉嘉想啊,這樣的日子過得再惬意不過。
可這一切卻在陳謙回長安後變了。
陳謙,霍去病的同母異父的兄弟。
相貌并不出衆,但一直都是一個聰明人,聰明的成為劉挽用心扶持,并且在建設西域,将西域變成大漢真正的疆域立下赫赫戰功的人。
當年,當年如果不是劉嘉已經和蕭定定了婚事,或許......
但年少時的暧|昧吧,随着劉挽非常肯定的告訴陳謙,她一定會嫁給蕭定,陳謙無論曾經有多少的心思,在此之後一心撲在名利富貴上,科舉之後前往西域,也娶了妻生了子。
可惜陳謙的妻子在生下二子後血崩而亡,自那以後陳謙不肯再娶。只一心系于國事,撫養兩個兒子。
一晃陳謙前往西域竟然已有十五年。
十五年,陳謙成為西域都護府,将西域治理得井井有條,實打實的功績擺在眼前,如今劉徹将他調回,便是有意要提拔他入相。
想陳謙才多少歲,不過才三十二三,竟然就要成為宰相,雖然有人質疑,待聽清陳謙的功績之後,都不約而同的閉上了嘴。
須知陳謙一開始往西域去治理的可是不毛之地,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現在已經成為西域一方經濟大縣。雖然這裏面有劉挽的扶持不假,可西域之地,劉挽對誰沒有扶持了?真正做到一方經濟大縣的只有一個陳謙。
更別說陳謙縱然是以科舉出身,并不代表人家不通武事。
恰恰相反,陳謙在西域也曾遇上匈奴游兵來襲,雖然沒有大規模的殲敵,何嘗不是也将匈奴擊潰,甚至對于膽敢挑釁大漢的他國兵馬,陳謙素來先禮後兵,奉行的是大漢的國策,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不長眼犯在陳謙手裏的他國兵馬,死傷屬實不少。
因而在西域各國人的眼裏,陳掌同樣是一個不可得罪的存在。
軍功政績,陳謙一樣不差,試問以他的能力将入相位,誰又敢不服。
只是沒有人知道,陳謙回長安見完劉徹後第一件事即尋上劉嘉。
劉嘉好些年沒有見陳謙了,恍惚聽見陳謙來見,一時沒反應過來。
還是身邊伺候的人連問了好幾句,以确定劉嘉要不要見這一位。
“他沒有說為何要見我?”劉嘉怔了怔後反問,宮人如實而答,“只說求見長公主。”
嗯,劉嘉考慮的是見與不見,怎麽說他們也是親戚的關系,不見也不太說得過去。
“請。”劉嘉說不出心裏的滋味,請陳謙進來。
男子三十而蓄須,年少時相貌并不算出衆的陳謙,一別十五年後再見,身上沾了幾分匪氣,小山羊的胡須梳得齊齊整整的,一身紫色的曲裾長袍,腰間別玉,一步一步朝劉嘉走來時,那麽一瞬間竟然讓劉嘉恍惚了。
“長公主。”但見劉嘉,陳謙見禮,劉嘉被喚回神道:“不必多禮。”
陳謙擡起了頭,正好同劉嘉四目相對,陳謙沒有半點見外與劉嘉相請道:“請長公主屏退左右。”
啊?劉嘉一愣,完全反應不過來陳謙何意。
陳謙往前邁了一步,目光灼灼的同劉嘉再一次重申道:“請長公主屏退左右。”
劉嘉微擰眉頭不解的問:“這是為何?”
為何啊,陳謙突然一個跨步上前,沒給劉嘉反應過來人已經站在劉嘉的面前,兩人近在咫尺,陳謙再一次道:“請長公主屏退左右。”
劉嘉的心在陳謙靠近的那一刻似要跳出,明明不是不谙世事的少女,劉嘉依然為陳謙的欺身而驚心,本能的往後退,不料陳謙一抱攬住劉嘉的腰,劉嘉掙紮的喝斥道:“陳謙,你放肆。”
陳謙語氣中隐含了隐忍的道:“臣确實放肆。”
話說着再一次欺身相近,并且又一次重申道:“請長公主屏退左右。”
“陳謙,你大膽。”劉嘉雙頰腓紅,眼中流露出惱怒,她想掙紮開陳謙,可是陳謙的手掌宛如烙鐵一般纏在她的腰間,她根本無法掙開。
“臣不夠大膽,否則豈會等到今日。”陳謙喃語着,一旁宮人意識到陳謙的動作,趕緊退去,而劉嘉根本沒有再拒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