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章

第 55 章

确實歷史上立皇太弟的很少, 但少不等于沒有,而且十一不論是年紀上,還是情感上都比他們的孩子更合适。

因此他們這些兄弟才想利用流言毀了十一皇子,結果皇帝釜底抽薪, 把他們拖下了水。

那流言這一招就不能用呢?該怎麽辦呢?

老十就想到了刺殺, 只要十一死了, 皇帝再傷心也沒用。

計劃得挺好, 就是在執行過程中出了錯。

他們沒算到秦宸的實力,也沒料到皇帝對這個弟弟保護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本以為秦宸身邊只有一兩個暗衛,結果人家出來就是一大群, 把他們派去的殺手按在地上錘。

當然讓他們更意外的是秦宸練的不是伏龍功, 而是大秦皇帝和太子才能修煉的神龍功。

越想越妒忌十一, 他出生晚,又沒有了父母,卻有一個把他當兒子養的兄長。

神龍功,他們盼了一輩子的功法, 十一卻輕輕松松就拿到手, 并且還練了。

伏龍功是簡化版,改練神龍功也很容易。如果他們或是他們的孩子能當上皇帝,他們就能讓自己的伏龍功晉級。

可就這樣的想法, 有十一擋在那裏,他們就沒有機會。

所以十一必須死,親兄弟又怎麽樣, 一個擋了他們路, 沒怎麽相處過的兄弟, 根本不被他們放在心上。

于是被降了爵的衆人不僅沒有放棄針對十一皇子,相反他們又謀劃起了新的陰謀, 勢必要把十一皇子摁死。

就算不能殺了他,也要把他趕出京城,遠離皇位。

“啊切,啊切……”

剛演練完槍法的秦宸突然打起了噴嚏,皇帝立即朝弟弟看去。

“殿下?”

“生病了嗎?”

擔心之舉連白宣這個少年都能看出來。

大将軍和白宣也緊張地看着十一皇子。

殿下昨晚做噩夢的事,皇帝告訴了大将軍,想問問他有沒有什麽辦法可以克服殺人後的心理障礙。

別看他弟白天和沒事人一樣,晚上噩夢是一宿地做啊!

皇帝心疼,不舍得把人喊醒,只能抱着弟弟哄。

幸好十一不知道,宮人有皇帝的吩咐,也沒有敢告訴他。

所以今天的秦宸看着很精神,要不是昨晚做了一晚的噩夢,和平時真沒什麽兩樣。

禦醫也跟皇帝說了,這種情況本人可能察覺不到,只有晚上的噩夢才能證明十一皇子還陷在殺人的罪惡感中。

這話不假,秦宸前世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刺殺這些事離他太遠了。唯一見過的死人,還是某家辦喪事。而且他也沒直接見到,只看到了蓋好的棺材。

因此殺人這件事,對秦宸的沖擊還挺大的。

白天感覺不出什麽,晚上就要了命了。

如果不想辦法解決,對秦宸的心理和身體都有很大的影響。

皇帝拉過弟弟,伸手在他額頭上摸了一下。

“沒發燒,那怎麽一直打個不停?”

他弟現在可以自由控制體溫,內功學到高層次就是這麽好用。

夏天可以降溫,冬天可以保暖。

所以他弟突然打噴嚏,皇帝忍不住擔心是生病了。

“哥,我沒生病。肯定是有人在算計我,別讓我知道是誰。”

秦宸揉着鼻子。

“不是罵嗎?不都說一想二想三牽挂嗎?殿下,你這打了十好幾個噴嚏,倒像是有很多人在罵你。”

白宣疑惑地看着自家殿下。

“哼,我又不怕罵,怎麽會打個不停?肯定是有人在暗處想算計我,被我的第六感察覺到了。”

秦宸搖了搖食指,語氣肯定地說道。

“……”

衆人默。

見兩位少年一板一眼地讨論,大家默默往後退了幾步。

算了,這事他們大人就不摻和了。

“如果真有人算計,那殿下要怎麽辦?”

白宣一臉關切地問道。

“怎麽辦?看着辦呗,我又不知道誰算計我。”

秦宸聳了下肩,不怎麽在乎地說道。只能兵來将擋,水來土掩,他還能怎麽辦?

總不能為了沒影的事,疑神疑鬼的吧?

“殿下在京中要小心,小人太多了。”

白宣想到昨天的刺殺,提醒殿下。

“我知道,阿宣才是要小心的那個人。戰場很危險,我可不想收到你戰死的消息,記住了嗎?”

秦宸反過來提醒白宣,戰場可比他在京城危險多了。

那些人一次刺殺不成,下一次肯定沒那麽快進行,所以他比白宣安全多了。

“臣知道,臣會照顧好自己的,臣還要給殿下當大将軍呢!”

皇帝的想法沒瞞着大将軍,大将軍也跟自己的兒子說了。

大将軍讓白宣選擇,而他選擇跟大将軍去邊關,以後好幫殿下守護大秦邊關,這便是白宣的回答。

他的答案讓皇帝很滿意,如果白宣只想在京城混吃等死,那麽皇帝就不會再讓他繼續留在弟弟身邊。

他弟身邊的人,以後都是他的左膀右臂。

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根本不配站在他弟的身邊。

皇帝的想法就是這麽直白,他既然做了決定,就要給他弟最好的。

“好,我等你成為大将軍的那一天。”

秦宸伸出手。

“臣一定不會讓殿下失望。”

白宣的手握了上去。

兩個少年就當着皇帝和大将軍的面許下了承諾。

而皇帝和大将軍坐在一旁見證了這份承諾,并且臉上都帶着笑意。

“哥。”

秦宸和自己的小夥伴說完話,才重新跑到他哥身邊。

“嗯?”

他弟這麽叫自己,肯定有所求。

“嘿嘿……”

秦宸只笑不語。

“……”

不好,感覺更加強烈了。

皇帝大腦不斷向他發出警報,弟弟要坑哥。

當天晚上,大将軍府收到了一匹汗血寶馬,點名是送給白小将軍的。

“嗚~我的寶馬。”

皇帝一邊批折子,一邊心痛。

“哥,你又不騎,留着也是浪費,送給阿宣他能在戰場上發揮最大力量啊!好将軍就要配好馬。”

秦宸坐在一邊,幫他哥處理政務。不就是要了他一匹汗血寶馬嗎?居然把自己留下來當苦力。

“哼,我不騎還不能看嗎?”

皇帝不服,他可是小宸的親哥,有這麽對親哥的嗎?

“浪費。”

秦宸一點也不怕他哥,該吐槽的就吐槽,也不管皇帝聽了會不會傷心。

“朕是皇帝,浪費就浪費。”

皇帝被弟弟氣到胡說。

“啊~哥你慘了,晚上太祖他們肯定找你聊天,你居然浪費。”

秦宸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讓皇帝氣極。

“小宸,朕可是你親哥。”

皇帝委屈,皇帝不想祖宗晚上找他聊天。

“我沒說你不是啊?”

秦宸疑惑地看着他,為什麽再三強調。

“你居然不幫哥哥,幫白宣打劫親哥。”

皇帝吃醋了。

“哈哈哈……”

嚣張的笑聲在正陽殿響起。

殿外的宮人一聽到這笑聲立即分辨出這是小殿下的聲音,能在正陽殿這般大笑的,也只有小殿下了。

“不許笑。”

皇帝惱羞成怒的聲音。

“哈哈哈……”

回應他的是更大的笑聲。

“……”

皇帝,自閉了。

第二天一大早皇帝把弟弟薅起來,兄弟倆一起送大軍出征。

難得正經穿上大禮服的秦宸,身材板正地站在皇帝身邊,他覺得外面好熱啊!

大夏天穿得這麽厚,哪怕他有內功幫助,也覺得熱。他哥因為體質原因,倒是一點汗沒出。

秦宸再次用內力給自己降溫,和皇帝一起站在大軍面前為他們送行。

他手中拿着酒壺,當然不是他喝,而是給皇帝倒酒。

清澈的酒水倒在了雪白的碗中,酒香很快就在彌漫在衆人鼻間。

不過在場的皇帝和文武百官、将士們,注意力都不在酒上,而是牢牢盯着前方那幾個人。

“這一碗酒,朕敬大将軍和衆将士,祝大軍旗開得勝,早日班師回京。”

皇帝說完,把酒一口飲下。

“第二碗酒,請先祖保佑衆将士平安歸來。”

皇帝把酒倒在地上,祭祀祖先。

“臣等遵旨,給大秦帶回勝利的消息。”

大将軍半跪在皇帝面前,做出了他和将士們的承諾。

“旗開得勝t,大秦萬歲,陛下萬歲。”

衆将士們高舉着手中的兵器激動地喊道。

陛下祈求他們平安歸來哎,這麽好的陛下是他們大秦的陛下,他們又怎麽會不激動呢!

“阿宣,加油。”

皇帝和大将軍說話,秦宸也跟自己的小夥伴說話。至于他手中的酒壺,已經轉到了李德有的手中。

“謝謝殿下,臣會加油殺敵,把那些外族全都殺了,告慰大秦死去的邊關百姓。”

白宣一身銀色的铠甲,頭上戴着同樣顏色的頭盔,只露出一張英俊的小臉,朝自家殿下保證道。

“好,我在京城等你的好消息。”

秦宸拍了拍他堅硬的铠甲說道。

“是,殿下。”

白宣和父親一起與皇帝和殿下行禮告別。

“大軍出發。”

大将軍翻身上馬,大手一揮,大軍整齊有序地開始地跟在大将軍身後離開。

皇帝帶着弟弟和文武百官,在皇宮前目送他的大将軍和大軍離開。

“希望一切順利。”

糧草押後,和大軍在城門彙合,一起朝着邊關進發。

所有的事務都趕在了大軍出發前準備好,五天就準備好所有的物資,老實說大秦的效率還是挺高的。

起碼在歷史上每一次大軍出征,都需要準備很長一段時間,不然就像明朝某個戰神一樣,什麽都沒準備好就出征,結果二十萬打不過人家幾萬。

真是笑死個人了。

為了不讓大秦步上後塵,太祖規定了國庫兵器必須準備好戰時物資,讓大軍在戰時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出發。

太祖這一決定,一開始沒有人理解,覺得他這個決定除了浪費,沒有任何好處。

結果事實證明,大秦的軍隊每一次在大戰時,總能在十天之內做好準備,以最快的速度趕往邊關。

兵貴神速的結果就是大秦壓着周圍的敵人打,除了草原部落的人,周邊的國家根本生不出任何反叛的心思。

全都被揍怕了。

戰争物資,是大秦貪官唯一不敢貪的。每個月皇帝都會派人檢查,但凡有一點不妥,守庫人和準備物資的官員,都要受到處罰。

而這個處罰是按叛國罪論的,不僅親族永遠不能參加科舉,自己三族也會被夷,連剛出生的孩子都不會放過。

在大秦,叛國罪最嚴重,其次便是謀反和刺殺皇帝。

因此,只要那些官員和守庫人沒傻,都不敢打戰争物資的主意。

大秦幾代帝王,就連最平庸的先帝,在這方面都格外警醒,一五一十地執行着太祖的旨意。

畢竟每次來檢查的都是皇帝的親信,裏面可能有暗衛,錦衣使,查出來就等着被滅門吧!

別的還有可能留一條命,只有這個沒命可留不說,還要賠上全家的性命。

大将軍只帶了一部分人從京城出發,百姓在街道兩邊默默送行,大部隊則是在城外等候。

出征送行是在皇宮外的廣場外舉辦的,等到大将軍班師回朝時,皇帝會帶着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那是屬于英雄的待遇,其他人可沒這種待遇。

你回來就回來呗,難不成還要皇帝親自迎接?

好不容易押着守城将軍回來的欽差,看着冷冷清清的城門,一臉悲憤地騎在馬上,繼續帶着犯人往刑部而去。

回來前聽到皇帝親自送大将軍,心裏不知道有多羨慕,結果輪到他連個迎接的人都沒有。

這也太偏心了吧?

雖然在心裏吐槽皇帝偏心,該做的事欽差一樣沒落下。

“臣參見陛下。”

欽差趙子榮進宮複命。

“趙愛卿回來了,賜座。”

皇帝終于從奏折中擡起頭,語氣中帶着欣喜地說道。

這人押回來了,他可以開始薅第二波羊毛了。

皇帝能不欣喜嗎?他快高興瘋了好吧!

這完全不顧那些大臣們死活的皇帝,準備明天早上就發難。

那些當官的平時一個個就知道和皇帝作對,這一次皇帝要報複回來。

雖然這樣有些不厚道,畢竟前面已經薅過一次。可是在皇帝這裏,他覺得他們還有很大的壓榨空間,只要從他們那些多薅一點,國庫就能少支出一點。

國庫是要用在天下百姓身上的,可不是用來給他們平爛攤子的。

皇帝都沒用國庫的東西,其他人更不行了。

本來這一仗沒那麽難打,也不會出動十幾萬大軍,全是文臣們自不量力,非要以文掌武惹出來的禍事,自然也要由他們來買單。

想用國庫的東西,皇帝會告訴他們,這是永遠不可能的事。

于是最初那些文臣們,在第二天上朝時又收到了一本賬單,列出了這一次大軍出行,國庫支出。

這一部分,必須由他們負責。

“……”

拿到賬單時,想着空蕩蕩的屋子,所有文臣抱頭痛哭。

他們究竟為什麽要想不開,想以文掌武啊。現在好了,碰上了一個無賴皇帝,他們出了五百萬解子和三百石糧草不夠,還要把國庫支出的物資也補上。

這一仗,皇帝是半個子也不肯出啊。

可是面對理直氣壯的皇帝,他們不敢拒絕。

因為皇帝不僅給他們發了賬單,還發了黃布告。讓天下人都知道,這一次邊城被破,最大的責任人就是朝中的文臣們。

而且皇帝也沒多要,就國庫的支出,支了多少明明白白寫得清清楚楚,一點假賬都沒做呢!

正是因為皇帝沒做假賬,讓他們不能抱怨。

在某方面而言,大秦的皇帝都是奇葩。

他們雖然會算計大臣,但是卻不會把不屬于他們的責任強行按在他們頭上,讓他們替皇帝背鍋。

畢竟以皇帝的身份,他們可以做的事很多,臣子替皇帝背鍋在前面的朝代都是常态了。只有

大秦的皇帝對自我的約束很強,連先帝那個平庸的皇帝,在約束自我時,做得都比任何一位大臣都要好。

先帝只是在子嗣上,和一些決定上犯糊塗,但是他并不是昏君,他只是能力不足而已。

誰家皇帝每頓只有三菜一湯啊,偏偏大秦皇帝因為太祖的規定,就只有三菜一湯。

而在太祖的洗腦下,大秦皇帝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好。

畢竟大秦在,他們才是皇帝,這一點他們比誰都清醒。

再加上後代對太祖的濾鏡,對他的話也深信不疑。

秦宸坐在屏風後,聽着他哥對那些文臣們的罵聲,一邊喝茶一邊吃着小點心。

點心不大,一口一個,還是秦宸最喜歡吃的鹹味。

“陛下,臣等知錯。”

太傅等人死氣沉沉跪在大殿中央,沒想到這種丢臉的行為,他們居然還要經歷第二次。

當着衆臣的臉被皇帝罵,他們也知道自己活該,可是真的很丢臉啊!

跪着的人都看向太傅。

“臣有罪,臣請告老還鄉。”

太傅摘下頭上的帽子,俯身趴在地上。

“太傅,你确定要告老還鄉嗎?”

“臣老了,對處理公務已是力不從心,還請陛下準許。”

太傅擡頭看了一眼皇帝,然後繼續趴回去說道。

皇帝雖然知道他弟在其中出了力,但是沒想到效果這麽好嗎?那個叫柳行的是吧?看起來是個好苗子,回頭他要是考得不錯,就把人送到弟弟身邊吧!

皇帝一點也不意外太傅的決定,但是朝臣們卻震驚了。

特別是那些文臣們,覺得太傅背叛了他們。

一個個用憤怒的眼神看向太傅,他為什麽要這麽做?

之前他們還一起努力,勸說皇帝不要太過寵愛十一皇子,那是皇帝的弟弟,不是皇帝的兒子。

可為什麽就在今天太傅突然就要告老還鄉了?

雖然這個鄉還是在京城,但是大家就是不能理解太傅為什麽突然決定辭官。

要知道文臣向來以太傅為首,作為皇帝的老師,他的決定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皇帝,這也是文臣們以太傅為首的原因。

可是現在這個人他不幹了,他要辭官。

沒有了領頭人的文官們,自然不希望太傅離開朝堂。武将那邊可是有大将軍呢,難不成以後他們文臣要被武将欺負?

他們對皇帝的影響力,沒有太傅這麽深。本來皇帝就因為他們之前推薦守城大将的事,而對他們十分不滿。

現在又沒有了太傅,皇帝肯定會用全部力量來打壓文臣的。

雖然是他們先起了不好的心思,然後被反噬。可文臣們卻并不覺得自己做錯了,只怪自己在推薦的人上沒挑好,選擇了一個水貨。

要是對方有真材實料,就不是今天這個結果了。

太傅哪怕沒t有擡頭,也知道文臣現在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可正如柳行所說,盛極必衰。

他之前又做了許多逾越之事,破壞了在皇帝心中的形象。

趁着現在皇帝對他還有一點師徒之情,急流勇退才是最好的選擇。

回想過往的經歷,太傅終于舍得放下權力,為後人鋪路了。

以前不願意放下權力,同樣也是為後代鋪路。

可是他忘記了,自己一心壓着皇帝,只會讓皇帝對他越來越痛恨。

他年紀始終比皇帝大,總會比皇帝先離開。一旦他死亡,那麽柳氏一族就會迎接皇帝的報複。

那肯定是抄家滅族之罪了,自己也會成為家族的罪人。

本來就有反省自己之前的行為,再加上柳行的勸說,太傅才決定辭官。只是他沒想到,在自己辭官前,皇帝還要薅他們一次羊毛。

太傅趴在地上,面無表情地想到。

這真是他教出來的學生?這無賴的性子,跟先帝和先皇後都不像啊!

啊不,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在翰林院時看到的太祖實錄和太宗實錄。

什麽不像,這完全就是秦家人的遺傳。

只是有些皇帝還沒來得及表現出來就駕崩了,比如先帝。

想到那些記錄,太傅一下子就看開了。

原來不是他教得不好,而是學生本來就是歪的,深得秦家人的遺傳。

反倒是先帝的其他皇子,一點也沒遺傳到秦家的聰明,一看就蠢得很。

之前他一直忙着糧草的事,等他知道十一皇子從自己這裏離開沒多久就遇刺的事,完全不用猜就知道是他們做的。

和秦宸他們想的一樣,畢竟恨到要殺了秦宸的人,只有十一皇子死後得利最多的人才有這個動機。

誰才是十一皇子死後得利最多的人呢?

自然是皇帝的其他弟弟了,沒有十一皇子,皇帝就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從他們的孩子中間過繼了。

面對他們天真的想法,太傅當時扯了扯嘴角,覺得當初幸好不是支持這樣的人登上皇位,不然他怕大秦會終結在他們手中。

誰說過繼子嗣就一定要在親兄弟的子嗣中挑的?

十一皇子死了,皇帝可沒死呢!只要皇帝堅持,他可以在所有的宗室裏挑選。

除了皇帝的親兄弟,先帝的親兄弟還活着呢!同樣都是睿宗後代,皇帝為什麽不挑他們,非要挑仇人的孩子過繼呢?

皇帝又不傻,他怎麽可能會選擇把皇位交給仇人的孩子?他不擔心自己死後被仇人的孩子掘墳啊?

顯然皇帝真不傻,那傻的就是其他人了。

想到那些為了從龍之功,暗中支持那幾位王爺的官員,太傅在心中冷笑一聲。

好言難勸該死的鬼,自以為是聰明人,不過是皇帝手中的玩具,什麽時候玩膩,就是他們的死期。

“朕同意了,太傅好生在家裏頤養天年吧!”

沒有三辭三請,皇帝直接就在朝上同意了太傅辭官的折子。

秦宸在屏風後看着自己的手指,指甲長了,需要修剪了。

只有皇帝和柳太傅知道,太傅辭官和這位平時在宮裏深居簡出,不怎麽在大衆面前露面的十一皇子有關。

是他讓這對師徒,最後也沒撕破臉,還保留了幾分師徒之情。

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後宮中,貴妃收到父親遞進來的信,抱着信哭得很傷心。

“嗚~”

以後她在後宮就沒有靠山了,雖然她現在已經不像以前那樣跋扈,但是有太傅在,宮中就沒人敢欺負她啊!

然而不管她心裏怎麽想的,都無法替太傅做決定。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貴妃也知道自己無法和家族相比。

父親雖然疼他,可是他更在乎家族的延續。

“臣,謝主隆恩。”

太傅站起來,也沒管地上的官帽,往外走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