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章
第 58 章
“現在天氣太幹了, 在外面逛了一會兒喉嚨就難受。”
秦宸朝他哥擺了擺手,并不是宮人的錯,是京城的氣候原因。
京城一天秋末冬日就格外的幹燥,總是想喝水。
往年到點禦醫會配藥茶給他飲, 減輕喉嚨的不适。
今年還沒到時間, 可他卻提前感覺到了喉嚨的不适。
“李德有, 讓禦醫配藥茶。”
皇帝聽了弟弟之言, 立即吩咐道。
“奴才遵命。”
事關小殿下,李德有親自去。禦醫配了藥茶,檢查過後由他親自帶回交到璟陽宮安于堂手中。
其實這對習慣了北方天氣的人來說并不算什麽, 也不知道秦宸怎麽回事, 他在京城出生, 又在京城長大,就是對京城的天氣各種不适應。
也許是這一世的嬌養,讓他多了一些毛病,一點苦都吃不得。
前世在這個年紀, 除了讀書回到孤兒院還要幫大人做事, 一點小毛病甚至都不用吃藥,全靠自己硬挺過去。
可這一世,他真的被兄長寵壞了, 吃苦對他來說是個稀奇的詞彙。
“哈哈哈,哥你真好,你是天下最好的哥哥。”
秦宸假裝不記得他一共有十個兄長的事, 他只認這一個兄長。
至于其他兄長, 不好意思, 不熟。
“少貧了,過來幫我處理這堆東西。”
秦昊指着自己右手邊的折子, 跟他說道。
“唉,知道了。”
秦宸垮下臉,不情不願地走過去,和兄長坐在一起幫他處理國事。
皇帝親自教導,再加上他本來就天資聰穎,有許多事已經可以單獨處理,不需要過問皇帝了。
看着處理手段越來越成熟的弟弟,皇帝露出了欣慰之色。
他的幼弟,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為大秦遮擋風雨,成為盛世明君。
帶着這樣的期盼,皇帝在教導幼弟時,總會想象二十年後的幼弟會是什麽樣子?
只是那時他可能已經不在了,皇帝頗為遺憾地想到。
不能親眼看到弟弟成為明君,皇帝對自己的身體非常不滿,為什麽不能多堅持幾年呢?
他真的很想看到弟弟建設出一個新的大秦,一個連太祖都向往的大秦。
“兄長,你不幹活在幹嗎?讓我一個人幹可不行哦!”
秦宸發現他哥停下動作發起了呆,忍住喚他回神。
“十一,為什麽不叫哥哥了?”
聽到弟弟的稱呼,皇帝不樂意了。
“因為我發現叫哥哥太幼稚了,我是大孩子了,要成熟一點。”
秦宸想也不想地回答。
“你才十二歲,怎麽就是大孩子了?乖,叫哥哥,叫兄長沒有哥哥好聽。”
皇帝聽了不得勁,叫哥哥多好聽啊!叫兄長,一點也不親切。
“哼,不要。”
秦辰拒絕。
兄弟倆就稱呼問題争論了起來。
與此同時,遠在邊關的白宣和父親一路追擊蒙族,直接追到了其他國家的領土。
遠遠看到大秦戰旗,那些國家連個頭都不敢冒,怕大秦的軍隊順手把他們滅了。
“父親。”
白宣拿着水囊遞給白大将軍,本來父親應該坐鎮後方的,只是這一次皇帝大發狠,要消滅蒙族的主力,因此大将軍親自帶隊追擊。
別說,父子倆相互配合,還真追上了他們的主力,一直追擊對方剩下不到三萬的人馬了。
“阿宣,坐。”
白大将軍坐在一塊石頭上擦劍,看到兒子過來,往旁邊挪了一下。
“父親,吃藥。”
水和藥都遞給大将軍,這是禦醫配的藥,他們出來好幾個月了,他身上的藥也快吃完了。
“好。”
大将軍接過藥丸,和着水吞下。
“也不知道殿下在做什麽?”
白宣望着天上的星星,草原上只要是晴天,就非常适合看星星,滿天的星鬥都看不過來。
殿下對他來說是小夥伴,是朋友,還是教導他槍法和心法的先生。
“哈哈,殿下應該和陛下在一起吧!”
大将軍也擡頭看星星,其實他這一生在草原上看星星的時間很長,長到占據了他一半的生命。
“倒是你娘他們,不知道怎麽樣?”
大将軍別的不擔心,只擔心妻子作妖。
不過家中有兩位兒媳在,再加上大兒子和二兒子改邪歸正,問題應該不大。
“爹,你說殿下會喜歡我送他的禮物嗎?”
白宣轉移話題,他不太想提母親。雖然白夫人現在對他很好,但是曾經的傷也确實存在。
失去的感情回不去,他現在只想好好跟在父親身邊歷練,早日獨立領軍打仗。
“你啊!”大将軍看出了兒子的想法,忍不住搖了搖頭。
他沒有怪小兒子,只是覺得他這個父親很失職。
小兒子十歲前在家中備受妻子冷遇,甚至連飯都吃不下,他沒資格怪兒子不念母親。
陛下教他讀書時就說過,父母不慈,孩子又為何要孝呢?
況且阿宣也不t是不孝,只是和母親不親而已。
“爹,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
白宣歪着頭看着他爹。
“肯定喜歡,殿下是好人。”
白大将軍想了想回答,就算不喜歡也不會表現出來。
“那禮物到京城的時候,應該入冬了,希望別拖到年後,那可是我送給殿下的年禮。”
白宣雙手撐在石頭上說道,神情悠然自得,對于父親的回答他很喜歡。
大将軍的人馬是越打越多,那些草原部落的人,被俘虜後居然跟着大将軍和白宣幹。
草原部落向來崇尚強者,白大将軍和他的兒子在他們看來就是強者。
何況大秦向來比他們富裕,聽說普通人都能吃飽。
因此俘虜後轉過頭來就對自己的同胞下手,比大秦将士還要勇猛。
這一表現,着實讓許多将士大開眼界。只有一直跟随大将軍的将士一臉淡定,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麽奇怪的。
畢竟從大将軍領軍開始,這種事就時常發現。
他們這一次帶來的軍隊,就有一支三千人的少數民族組成的騎兵。他們是早些年被俘虜的異族,現在不也跟着大将軍幹嗎?
他們的家人早就接到大秦,拿着大秦的戶籍,當大秦人。
論忠心,搞不好比他們大秦某些人還要忠心。
因為這些人也不是誰都是草原貴族,他們甚至很多都是普通的牧民。和草原貴族幹的時候,不說三天餓九頓,卻也沒吃飽過。
像他們這些沒有身份的普通牧民,甚至還是草原貴族們剝削的對象。
家中養的牛羊馬,都不夠上交給部落貴族的。
他們的妻兒還時常被貴族欺負,因此叛變時都不帶任何猶豫的。
大将軍一開始也有些擔心,擔心任用這些異族會被他們反噬。
後來見多了發現自己想多了,他們比大秦人還恨那些草原貴族。
而且為了拿到大秦的戶籍,他們在打仗時候比大秦人還要兇猛,刀鋒對準自己的同胞沒有任何的猶豫。
了解過他們的生活後,大将軍倒是不懷疑他們的忠心。只要自己夠強,大秦夠強,這些人就不會背叛。
當然,等到他們接受大秦的教育後,這種擔心就更少了。
異族加入大秦,都會接受政治教導,讓他們知道什麽是忠君愛國。
吃飽穿暖,再加上政治教育,很快這些異族就被洗腦成了大秦最忠心的護衛。
打仗時帶上他們,那些俘虜叛變得很快,都想和同胞一樣留在大秦,那麽自然就要有軍功了。
被俘虜的大多數都是普通牧民出身,而草原貴族嘛……
不聽話當場就斬殺,成為大家的軍功了。
留下來的都是聽話,想當大秦人的異族。
本來白家父子就自帶導航,再加上他們的帶路,很快就追到了蒙族的主力。
現在他們離蒙族的主力沒多遠了,對方人數比他們少了将近一半,白家父子停下來休整,好好休息一天後,将全力追擊,勢要一次性把蒙族的主力留下來。
就在白家父子休整好繼續追擊敵人時,京城的火是越燒越大了。
“殿下。”
秦宸剛要出宮,就在宮門口被人攔住了。
“你是?”
秦宸看着對方身上的五品官服,他并不認識這個人。
“臣汪子洋見過殿下。”
攔路者先是和秦宸行禮,然後直起身看着戴着面具的秦宸。
眼中閃過一抹遺憾,都說十一皇子是京城最好看的人,可惜他官職太小,宮宴都不夠資格參加,因為沒見過十一皇子的真容。
“不知道這位汪大人攔着我所為何事?”
秦宸沒錯過他眼裏閃過的遺憾,抽了抽嘴角問道。
“回禀殿下,臣乃大理寺官員。”
對方報出身份。
“我問你為何攔着我?不想知道你的身份。”
秦宸對他的身份不感興趣,因為他現在攔着自己,不出半個時辰,他的全部資料就會擺在他哥的案頭上。
等他回去就能看到,自然也沒必要問他身份了。
“殿下,臣只是前來勸說殿下早日搬出皇宮,出宮開府,別讓陛下為難。”
對方說出自己的來意,并且還一臉的大義凜然。
在他看來,要不是十一皇子賴在宮中,陛下也不會和大臣們關系鬧僵。他覺得自己是在為皇帝和大人們解決麻煩,只要十一皇子肯出宮,這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朝堂上又可以恢複往日的寧靜,到時他這個首功之人,肯定能得到皇帝和各位大人重視的。
“……你是不是瘋了?跟本皇子說這種話?”
其實秦宸想罵他蠢貨來着。
“殿下何出此言?”
對方愣了一下。
“沒瘋怎麽跑到本皇子面前來說些瘋話?”
秦宸看了對方一眼,他真以為跑來勸自己搬出宮住,就顯得他很了不起,很高尚了嗎?
“殿下,臣只是好心勸解殿下,殿下為何辱罵于臣?”
對方不解,并發出了靈魂質問。
“這就算罵你了?更難聽的話我還沒說呢!為本皇子好?本皇子要不要搬出宮開府,用得着你一個五官小品來管嗎?我哥都沒說什麽,他還是皇宮的主人。你們一群外人就先跳起來指責本皇子不應該住在宮中,從我還小的時候你們就這麽說了,這是打量着我年紀小,好欺負沒完了是吧?”
秦宸大怒,他幾歲起就不斷有人上書要他出宮開府,都讓皇帝壓下去了。
不等對方再說,立即有侍衛過來把人捆走審訊。
秦宸看着被捆走的人,想了想也不出宮了,悄悄回到朝堂上。
此時的朝堂之上,皇帝和大臣還在因為秦宸要不要搬出宮開府,要不要就藩一事對峙着。
原來就有不少人上書皇帝,現在更過分,給皇帝上書讓十一皇子搬出皇宮的人越來越多,占據了一半的朝臣。
除了皇帝的心腹和中立官員,這一半的朝臣都和老二他們有關系。
看到這些,秦宸和皇帝都對朝中的大臣們心寒不已。
一個個進入朝廷,不思為大秦百姓做事,卻盡想着從龍之功,這種臣子留在朝堂之上,除了當害群之馬外,居然沒有半天用處了。
随着釣出來的魚越來越多,皇帝的心就越冷。
這些年他對文武百官不說有多好,卻也沒有刻意針對他們。
可是當看到他們向各大王府都送禮,并且相互打配合,收場禦史和官員,就為了下一任皇帝是他們選出來的。
畢竟老二他們的腦子不太好,作為他們的兒子自然也沒多大出息。
當然這是那些追随老二他們的官員心中的想法。
至于老二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官員心中所想,還真以為是憑自己的魅力讓他們追随呢!
近百年來,朝中的官員被皇帝各種打壓。都說當官是為民做主,其實不然。他們更多的還是為自己考慮,為家族考慮。
然而頭上只要是位腦子清醒的皇帝,就不會允許他們的勢力坐大。像前朝那般由權臣操控朝堂的事,在大秦根本不可能出現。
只要皇帝不放權,他們就只是皇帝用來治理國家的工具人。
這讓某些野心家非常難受,像擁有前朝權臣那般的地位,在大秦永遠不可能出現。
前朝的朝堂,官員任命都是由當時執政的權臣所定,皇帝就是個吉祥物。
是的沒看錯,執政的人居然不是皇帝,是權臣。
何謂權臣?
除了不是皇帝,做的事跟皇帝沒什麽兩樣了。
不過前朝皇帝畢竟是皇帝,大義上他才是國家的主人。因此在奸臣和宦官的撺唆下,把本來就破破爛爛的國家搞得民不聊生,最後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
然後太祖就奪了天下,建立了大秦。
前朝皇帝無能又壞,是十足的暴君。而他朝上的權臣,那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有的官員任命都由他們做主,皇帝萬事不管,只管享受。
雖然大秦的官員沒有見過,但是史書上卻明明白白地記着前朝權臣們的嚣張跋扈,玩弄朝堂的事。
這些人又怎麽不羨慕呢?特別是他們好些是豪族世家出身,就更想大秦回到前朝,他們可以為所欲為的日子。
可惜大秦皇帝防他們跟防賊一樣,三品以上的高官很少見到世家豪族的人。
沒關系,他們還能投資寒族士子。
居然真讓他們投t資成功了幾位,這些人中就有右相。
是的,還是右相,皇帝并沒有升他為左相。左相的位置一直空着,那些上書試探皇帝意思的奏折全都留中不發。
這讓那些隐藏在身後的世家豪族們急了,別看都是丞相,可丞相和丞相之間也是有區別的。
左相會接觸一部分軍權,這是右相沒有的權利,他們盯的就是左相的這一部分權利。
偏偏皇帝一直不任命左相,他們就碰觸不到軍權。
原來屬于左相的軍權被皇帝收了回去,暫時由皇帝代理。
而右相也不高興,他本以為沒有了柳太傅,自己這個右相就是鐵板釘釘的左相,可皇帝卻一直留中不發,根本不想任命他為左相,右相能高興得起來嗎?
可現在不是前朝,是大秦的天下。他無法左右皇帝的思想,甚至皇帝不高興時他都得跪下求饒,這在前朝是不可能出現的。
因此右相與背後那些人的聯系更深了。
表面上他好像是老二他們的人,實際上他是世家豪族的人。
這些世家豪族,經過幾代皇帝的打壓,其實已經不成氣候了。但是他們聯手,也算得上一股不小的勢力。
為了恢複前朝的榮光,他們不僅拿出了自己大半的家産支持老二他們。
而條件就是老二他們當了皇帝後,要允許世家進入朝堂。不是那種只能當小官的,而是真正能做到三品以上大官的。
老二他們為了奪取皇位,先帝還在時就和他們拉拉扯扯,直到皇帝登基才消停下來。
而近幾年他們又恢複了先帝時的關系,因為皇帝無嗣。
本來一開始沒想針對秦宸,畢竟他年紀小,又是皇帝的弟弟。可老二他們難得機靈了一回,提醒了世家十一皇子才是他們最大的競争對手。
覺得老二他們說得很有理的世家豪族們,開始聯系朝堂上的人手,要盡快把十一皇子弄死。
就算弄不死也得把人弄出京城,遠離皇帝。到時兄弟不在一起,他們在中間挑撥幾下,一開始不相信,挑撥的次數多了,假也成真了。
抱着這種美好的願望,他們開始針對秦宸,不斷地上書參他。
明明都是一些一戳就破的理由,但是讓他們說出來,好像十一皇子繼續留在宮中就十惡不赦一般。
這讓中立大臣和皇帝的人,都覺得他們是瘋了吧?明知道皇帝忌諱什麽,居然還一個個去激怒皇帝。
不對勁,很不對勁。朝上的聰明人看出了異常之處,他們擡頭看向龍椅上的皇帝。
“……”
皇帝朝他們輕輕搖了搖頭,讓他們繼續冷眼旁觀,他倒要看看這樣的人還有多少。
已經跳出來了一半,雖然大部分都是三品以下的官員,可三品以上的還是有幾個。
很好,這些世家豪族還真是無孔不入,居然真讓他們抓住了機會,把自己人送到了三品以上的高位。
不過随着事情越演越烈,這些以前潛藏得很好的人,一個個開始露頭。
當然這裏面也有被利用的,他們就是單純地覺得十一皇子再住宮中不合适,畢竟皇帝和秦宸是平輩,後宮中的嫔妃算得上是十一皇子的嫂子。
自古以來叔嫂都要避嫌,作為小叔子長久住在宮中,會對後宮的嫔妃們名聲有礙。
這一類人不多,但是他們非常古板,堅持自己的想法,因此被世家豪族們利用了。
皇帝知道這些人忠心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他們的智商。雖然沒想過殺他們,但是也不想再讓他們留在朝堂,因此沒讓人暗中提醒他們。
皇帝決定要弄波大的,把這些人都弄出朝堂。大秦不需要無能的臣子,也不需要包藏禍心的臣子。
更不需要一群想左右皇位繼承人的臣子。
大秦的皇帝對臣子雖說一直帶着懷疑不怎麽信任,卻也不像前朝皇帝那般說殺就說。就算要處置,也都是按照國法來的。
他們一個個埋怨皇帝對他們不信任,有沒有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就你們做的這些事,能讓皇帝信任嗎?
看看大将軍,再看看你們,讓皇帝如何信任?
想操控朝政,也不看你們這些配不配?果然太祖說得沒錯,這些官員大部分都為自己為家族,真心為百姓的官員很少。
大秦皇帝不求他們對大秦有多忠心,起碼你們對百姓要好吧?可事實上,忠心沒有,對百姓也不好,這種官員大秦還真不需要。
因為太祖對科舉進行了改革,大秦的讀書人比前朝多了不少,要不是怕大秦冗官,對官員的錄取數量進行了控制。每一屆會試,都是根據當時官員的數量按比例錄取的。
可能某屆會多一些,某屆數量特別稀少。
因此科舉的錄取數量每一屆都不同,錄取後還要經過國考,然後分配到各個部門或是地方。
因此皇帝還真不缺人手,也不怕對朝堂進行清洗後人手不夠用的情況出現。
只要皇帝願意,他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補充朝堂,因此他還真不怕這些人鬧,就怕他們不鬧,也不枉費自己和小宸留着老二他們釣魚。
這魚要是不出現,他的布局不就白費了嗎?
看看這一次釣出來多少?半個朝堂啊!他的大秦都快被世家豪族偷了。
而這裏面若是沒有右相的幫助,是不可能會成功的。
看着右相,這可是他父皇在時就是吏部尚書的人。他當皇帝後,太傅成了左相,他便是右相。
沒想到這人居然會是世家豪族的人,也是他眼瞎,沒認清對方的身份。
不過沒關系,現在知道也不遲。
皇帝心中閃過一絲殺意,既然是敵人,那就不能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