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章

第 66 章

皇帝這個解釋雖然聽着有些牽強, 大臣們還是接受了。

不接受又能怎樣?皇帝每次遇上十一皇子的事,就很容易生氣,一生氣倒黴的就是他們。建就建吧,反正又不是他們出錢, 國庫的錢他們也貪不到。不過有錢給昊親王建新王府, 說明國庫還很豐盈, 能承擔這座規模龐大的親王府。

可惜王府修建太慢了, 秦宸離京前根本沒機會進去住上一住。

原來皇帝就沒打算讓幼弟出宮建府,因為并沒有提前準備新王府。

想到這裏,皇帝心裏對老二他們各種咒罵, 要不是他們十一也不用離開京城。

皇帝和大臣商議過後, 決定讓秦宸在京城過十三歲的生宸, 過完生辰月,三月春暖花開之時,便啓程去北境了。

對此秦宸是沒什麽反應,他哥就誇張多了, 下朝後拉着弟弟的手各種不舍。

明明還有一個多月, 皇帝已經開始舍不得他了。

“哥,你別這樣,我還沒走呢!”

秦宸無奈地安慰他哥, 他人還沒走就這樣了,他要是離開京城,他哥是不是也要跟去?

“朕知道, 朕就是舍不得十一啊!”

皇帝哪能不知道呢, 畢竟日期是他定下的。

只是定下後, 他就想反悔,想往後再拖一拖。可惜大臣們很給力, 瞧出了皇帝的打算,愣是沒讓他把春季修改成夏季或是秋季。

如果能修改到冬季就更好了,到時大雪封山,可以用這個理由再留弟弟一年。

遺憾的是大臣們早就防着皇帝用這一招呢!因此最後秦宸出行的日子定在了三月初三。

秦宸拍拍他哥的肩膀,“兄長,我過幾年就回來了,別難過。”

皇帝的情緒還是影響到了秦宸,他眼眶也紅了。

兄弟相依為命十幾年,一朝分開誰舍得呢!

璟陽宮已經開始打包,庫房裏的東西,除了銀子都沒帶走。

他還會回來的,因此沒必要把璟陽宮裏的東西全部帶走,帶一些常用的就行了。

“那一千萬銀子,後續陸陸續續給你運過去,北境能不能大變樣,就看小宸你的了。”

皇帝想到弟弟去北境的原因,老實說很難不擔心。

北境太荒涼了,能種植的土地又少,長年和風沙打交道,北境的百姓苦不堪言。

只是故土難離,大部分的百姓還是守在北境,日子過得極為辛苦。

沒有戰事時,他們就是普通農民,有戰争他們就會化身為最兇猛的野獸,和外族作戰。

邊境民風彪悍,這和當地的環境有很大關系。

外敵每年都要來,有時候是幾場小仗,有時候又是大仗。但不管怎樣,這些人敢提着刀子和外族拼命,都沒想過離開北境,去更富裕的地方生活。

秦宸選擇北境,就是想改善他們的生活。都是大秦的子民,作為皇室他要以身作則。

一千萬看着多,但是對龐大的北境而言,還是太少了。

因此剩下的銀子需要秦宸自己賺了。

大秦從太祖時起,就用金銀做本位,銅錢是普通百姓使用的貨幣。

大宗的交易不是用銀子,就是用金子。

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銀子和金子,都從國外流入了華夏。

哪怕某些國家下令減少銀子的流出,可是他們忘記了自己對華夏商品的需求,而華夏只要求用銀子或是金子結賬,對他們的貝幣這些貨幣不感興趣。

當然也可以用物資交換,但不能用大秦不缺的東西來交換。

大秦經過各個朝代的發展,粗大的木料已經很難尋找了。

特別是紫檀金絲楠木等,本身就長勢緩慢,經過多年的砍伐,現在可能只有深山老林才能看到了。

不過沒關系,其他國家多,正好用來交易。

大秦經商的都是一些腦子靈活的人,對貨物的價格把控得很好,都是以最低價拿到了這些好木料。

運回大秦後他們可以大賺一筆,當然稅是不能不交的。

每年商稅會占大秦一半的收入,而這個錢還在逐年往上漲,也許真的會在某一天,大秦不再有農業稅了。

一千萬銀子,大部分是國庫出的,小部分是皇帝出的。

可再多就沒有了,北境就是個無底洞,就算皇帝再疼這個弟弟,也不可能拿國庫去填北境的窟窿,他要為整個大秦考慮。

一開始皇帝還想多給一點,可戶部尚書臉都不要,抱着皇帝就哭,讓他不得不打消了這個想法。

一千萬是極限,皇帝也沒轍了。

“一千萬,已經很多了。”再加上他手中的二百萬,前期的建設夠用了。

這些銀子是他近些年攢下來的,封王後皇帝還給了弟弟。

這麽多銀子,只夠前期建設,要是讓大臣們知道秦宸的想法,肯定會忍不住又參他一本的。

然而他們不懂,不懂秦宸對北境的規劃,只覺得這一千萬就這麽花在北境上,銀子相當于打了水漂,對昊親王很是不滿。

一群賤民,有什麽好在乎的?

秦宸也不管他們私下的诽謗,銀子到手就行了。只有真正為民為國的好官,才會贊常昊親王的行為。

“可能去到北境後,還需要購買各種物資,到時就麻煩兄長了t。”

秦宸想到北境什麽都缺,到時肯定要在其他省份采購的。

這個時候要是有皇帝幫忙,他會省去很多麻煩,在價格上對方也不敢擡高。

“好,哥哥會幫你的。”

皇帝當然不會拒絕弟弟的請求了,一口答應了下來。

京城有他坐鎮,牛鬼蛇神敢對北境伸手,就別怪皇帝剁了他們的爪子。

畢竟是一千萬兩銀子,确實有不少人心動。

可是當他們看到皇帝把押送銀子的人換成了神機營和錦衣使時,所有的想法都消失了。

可惡,難不成這銀子他們一點也碰不成嗎?

皇帝和秦宸自然能猜測到會有人打這些銀子的主意,只是他們兄弟都是聰明人,早早做好了安排。

銀子在運輸過程中,會有專人看管,箱子上面貼着封條,一旦有人打開立即就會知道。

裝銀也是由皇帝派人親自盯着,對方想換銀子都找不到機會。

別說這樣做雖然麻煩了一點,可是很大程度上保住了銀子,讓人找不到下手的機會。

銀子從國庫出來,就由神機營和錦衣使接手了,這兩支軍隊對皇帝最忠心不過。

神機營以一擋百,錦衣使是皇帝插在達官貴族之間的尖刀,任何人都無法收買他們。

畢竟能進這兩大軍隊的,全都是對皇帝忠心耿耿之人。

銀子到達北境後,又有秦宸的人盯着,皇帝覺得以他弟的精明,更加沒人敢下手了。

有一個擅長算術的主子,對下面的人而言就是貪污都成了奢侈。

因為不管你的賬本做得再好看,他都能找出破綻來。

更重要的是,這位殿下不到一個小時,就能盤完所有的賬。

超強的心算能力和過目不忘,讓他迅速翻閱賬本,每頁都只停留一下。

面對這麽兇殘的昊親王,誰敢對這些銀子惦記上啊!

當然此乃後話,秦宸還沒到封地,銀子也還在國庫裏。

不過秦宸打算把自己的二百萬一起運走,當國庫第一批支援北境的銀子到時,他的銀子剛好花得差不多。

到北境,第一個要做的就是修建水利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一切就好辦了。

除了水利工程外,還要種樹植物。

後世的草格很好用,相信經過北境人民的努力,北境遲早有一天會恢複到以前茂密的森林。

要知道以前這些地方都是樹木,要不是人類,現在這裏的環境還是很好的。

可惜往事不可追,他們就當是為祖先還債了。

大秦因太祖的原因,學習秦朝的環境保護法,大秦百姓再也不敢随便亂砍亂燒了。

砍一補三,這是大秦的法律。不是讓他們完全不砍,畢竟蓋房子這些是需要木頭的。

只是砍完一棵樹後,後要補種三棵幼苗,等過個幾十年,又會變成參天大樹。

至于黃河,等上游變好了,後面想再治理就輕松多了。

現在的黃河環境還沒有後世那麽差,裏面的河沙也相對要少了很多。

只要母親河改善,下游的百姓就不會再遭受水患,這真是一舉多得啊!

因此改造北境刻不容緩,争取早日讓北境的百姓都用上水,讓母親河下游的百姓不再遭受水患。

北境的計劃是秦宸一手安排的,皇帝看過後留了備份,打算等空閑時就拿出來研究一下。

他弟是天才,這是皇帝早就知道的。

可是沒有人告訴他,十一會這麽天才啊~

他才教導十一多久,對方不僅掌握了皇帝必備的技能,還能舉一反三地吸收這一切。

皇帝給銀子,是出于對弟弟的信任。

但是也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因此皇帝的态度很好,也不焦急。

十五元宵,兄弟二人在宴請文武百官後,偷溜出了皇宮,去街上欣賞花燈。

皇宮的花燈很精致,比街上的花燈要精致多了。這一天後宮的嫔妃最大的樂趣,就是在禦花園裏賞燈猜燈謎。

可能是因為要挂在皇宮,工匠們也不敢出格,只能中規中矩地制造,宮中的花燈看來看去都差不多。

而民間的花燈就有意思多了。

“哥哥,給。”

秦宸拿着一個畫着青蛙的花燈,遞給了皇帝。

“好吧,我也成你的跟班了。”

皇帝嘆氣,無奈從弟弟手中接過青蛙燈,認命地幫弟弟分攤起來。

“嘿嘿,誰讓兄長你疼我呢!”

秦宸不僅沒有反思,反而還很高興地跟兄長說道。

最後一個元宵節,他從街頭玩到街尾,也是從街頭吃到街尾。

吃食買太多就是他一樣只能淺嘗一點,剩下的都給侍衛們了。

皇帝肯定不能吃的,他的飲食極為健康,吃外面的食物,秦宸怕把他哥吃死。

因此皇帝手中拿着一些小東西,沒有一樣是和吃的沾邊的。

至于讓侍衛們吃,秦宸也沒侮辱他們。而是先取出一點自己吃,剩下的給侍衛。

也就是說并不是他吃剩下的,而是分食。

先分後吃,而不是直接就上嘴啃。

因此侍衛們吃得還很高興,畢竟不用他們花錢,就能吃到這麽多食物,誰會埋怨呢?

再說昊親王可是皇室中最平易近人的皇族,從沒有因為他們的身份就對任何人看不起。

哪怕是李德有,也得承認和昊親王站在一起時,整個人都輕松不少。

元宵過後,時間就轉得很快了。一眨眼二月初二,秦宸的生辰。

這一天皇帝沒有大辦,更沒有宴請大臣。

而是兄弟倆在正陽宮自己聚了聚,吃飯的時候皇帝不停地給弟弟夾菜。

“吃,這個好吃。”

桌上擺着十道菜,每一道菜的分量都不大。十道菜還寓意着十全十美,這是皇帝對弟弟的祝福。

秦宸一邊接過兄長夾的菜,一邊拼命往自己的嘴巴裏塞。

明明是個喜慶的日子,兄弟倆都不開心。

十三歲了,弟弟快要離開京城了,一想到這皇帝哪還開心得起來啊!

別說皇帝,就連秦宸也是一臉不舍。

可再不舍,時間漸漸來到了三月初三。

站在璟宮門口,看着空蕩蕩的璟陽宮,也不知道他還有沒有機會住進來?

“主子,該去跟陛下辭行了。”

安于堂一身外出打扮,立在秦宸身後禀道。

“好,我們走吧!”

秦宸點了點頭,率先朝正陽宮走去。

身上的親王服,在太陽下被照得特別耀眼。

黑色的禮服上面用金絲線在兩肩和胸前繡着蟒,看上去和龍很像。但這不是龍,只有皇帝身上繡的才是龍。

哪怕再寵弟弟,皇帝也沒有讓秦宸逾越到穿龍袍的地步。

不過這蟒和龍相差也不大,對不了解的人來說,秦宸身上的蟒袍都變成了龍袍。

幸好這樣的人很少,大多數還是能區分出來了,因為蟒是四爪,龍是五爪。

今天是昊親王離京的日子,明明不是大朝日,皇帝卻在太極殿升了座。

“昊親王到。”

當聲音傳進大殿時,除了皇帝所有文武百官轉身面向大門。

“見過昊親王殿下。”

所有人彎腰行禮。

秦宸站在門外,看着眼前這一幕,沒有猶豫跨進大殿。

從文武百官中穿越而過。

當他經過老二他們時,腳步停頓了一下,最後還是堅定不移地朝着皇帝走去。

直到走到百官之首的位置。

“臣弟參見皇兄。”

“快快免禮,十一。”

皇帝從寶座上下來,扶起了自己的幼弟。

“多謝皇兄。”

秦宸直起身。

“你們也都免禮吧!”

皇帝對還保持着行禮姿勢的文武百官說道。

“多謝陛下,多謝親王殿下。”

百官們終于直起了身,他們的身子在昊親王進入大殿後,就随着他的步子緩慢轉身,因此當秦宸走到百官之首位置時,大臣們的也都正對着他和皇帝。

“十一,以後要照顧好自己。三餐要準時,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寫信告訴皇兄,皇兄幫你出氣……”

皇帝拉着弟弟叮囑,雖然這些話昨日就叮囑過了,皇帝還是重複地叮囑着他。

“我知道的,皇兄。”

秦宸紅着眼點頭,這是在朝堂上,他不能哭,要維持住親王的顏面。

他可不想過幾年回來,大家一提起他就是愛哭親王,那多丢臉啊!

三月三日,宜出行。

皇帝帶着文武百官出了皇宮送昊親王離京。

京城百姓也知道,世上最好的親王要離開了t。特別是盛華區的百姓,早早來到街道兩邊,為他們的殿下送行。

主道上人山人海,皇帝和昊親王騎着馬出來時,百姓們拱手行禮,卻還是用眼神偷偷望向騎着大馬和皇帝一起走在前面的昊親王。

這便是他們的親王殿下,看着比想象中還要小。

同時還為昊親王的容貌而驚豔,以前見過秦宸的人不多,只知道他的容貌很好,連京城的第一美人都被比下去了。

原以為只是為了讨好昊親五,故意誇大了說辭。

親眼見過後才知道,那些人對昊親王容貌的形容還是太過膚淺了,根本沒有形容出殿下容貌的十分之一。

“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見過親王殿下,殿下千歲。”

難得皇帝沒有坐馬車,而是騎在馬上和弟弟一起走,百姓在高興看到皇帝的同時,也為昊親王的離京而感到傷心。

這還是個孩子呢,就要離開京城,去北境就藩。北境有多苦,京城的百姓還是聽說過的。

皇帝為了弟弟,故意放出風聲,說自己之前為弟弟選擇的是南方的富裕之地。可昊親王為了北境百姓,選擇了苦寒的北境,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帶着北境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可能這一點很難達到,但是小小的親王有這麽大的志氣,已經讓百姓很佩服了。

再看看先帝的其他兒子,不是在惹事,就是在惹事的路上,這麽多年愣是沒幹出一件像樣的事來。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皇帝不給他們機會,不能怪他們。

面對這樣的話,大家冷笑一聲。

先帝倒是給了,可他們做得怎麽樣?當年接收這些皇子的大人們,連提都不想提起。

除了有個好身世外,那可真是幹啥啥不行,仗着身份闖禍第一名。

就這還是經過各部大人們描補過後的評價的,不然他們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只會更差。

都這樣了他們還沒自知之明,以為自己是天妒英才,是大臣們不懂得欣賞自己的能力。

但凡他們當年能有點自知之明,他們和皇帝的關系也不至于走到今天這地步。

“陛下,親王殿下……”

百姓行禮後就是熱情地喚着二人。

大秦皇帝對百姓很是維護,因此百姓對皇室沒前朝那般懼怕,偶爾遇上了還會和皇室宗親開玩笑。

看到大家這麽熱情,兄弟倆都很開心,見百姓裏還有小孩子在。

“注意孩子,別松手。”

秦宸提醒一位牽着孩子的大媽,人多壞人也多。

拐子歷朝歷代都層出不窮,像今天這麽多人,正是拐子作案的好時機。

“謝謝殿下。”

大媽把孩子抱了起來,朝遠去的秦宸喊道。

秦宸舉起手擺了擺,算是回應她。

“嗚~這麽好的親王殿下,怎麽就要離開了呢!都是那些天殺的大臣,要不是他們苦苦相逼,親王殿下也不會離開京城。”

明顯是恨上了朝中的大臣們,特別是那些逼皇帝讓昊親王就藩的大臣們,暗地裏沒少被罵。

這位大媽是盛華區的百姓,本來就對秦宸有很大的好感,加上剛才的事,徹底成了昊親王的死忠。

以後要是有人敢說殿下一句壞話,哪怕是朝中大臣,她都敢去對方的大門前潑糞水,讓他們知道盛華區的百姓是親王殿下的後盾。

別想欺負他們殿下,哼~

“殿下,殿下~”

一個小姑娘站在後排跳着叫人。

“你好。”

秦宸耳朵尖,聽到了她的呼喊,朝她揮了揮手。

“謝謝殿下,謝謝陛下。”

小姑娘跟着隊伍跑,只是人太多,她沒追多遠就過不去了。

“?”

秦宸不知道小姑娘為什麽向他和兄長道謝,不過被人感謝總是一件好事對吧?

兄弟二人都不知道,這個小姑娘就是除夕夜宴上那位找秦宸麻煩的翰林院編撰的妹妹。

明明他是狀元出身,只要老實做事,別一心想着鑽研,總是會被皇帝注意到的。

可他自從考上狀元後,看到不如自己的同年都升官了,這心思啊就想偏了。

他不知道自己幾年沒升職,除了掌院在觀察他的品性外,也是皇帝對他的考驗。

除了他,還有其他狀元,也都是經過了皇帝的考驗,才會得到皇帝的重任。

可惜他只看到了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卻沒看到前幾屆的狀元和他待遇是一樣的。

哪怕前面幾年沒升官,可是等到他們考驗合格後,升官的速度就遠超同年。

皇帝登基後的第一個狀元,現在已經是二品大員了,而對方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

同樣的時間,其他人可能連四品都沒混上。

所以真的不能怪皇帝對他這個狀元的不重視,而是他自己沒能守住自己的本心。

可能這也有一些家庭因素在裏面吧!

父母的偏心,對妹妹的壓榨,讓他覺得視一切為理所當然。

所以皇帝不重用他,他就想辦法自己找路子。

這本也沒錯,如果只是這樣,也不會讓皇帝和秦宸對他産生厭惡。

怪只怪他想犧牲妹妹來成全自己的行為,使得皇帝和秦宸都看不慣。這明顯是沒把親妹妹當成家人,視作可以買賣的奴仆,認為她平時的付出是應該的。

這樣的人,誰都不想和他打交道,畢竟對方會為了利益,而出賣大家。

現在小姑娘脫離了原生家庭,在福利院過得很好。

她不需要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做事,也不需要大家都休息了,她還在給父母兄長洗衣服。

明明都是自己的親人,她卻在那個家裏過得比黃連還苦。所以她離開後,就再也不願意回去了。

當然她父母是不願意放棄這麽好用的免費勞動力,畢竟小姑娘在家裏承包了大半的活,沒有她在這個家又髒又臭,連飯都沒得吃。

已經好幾年不幹活,他們連火都升不起了。

特別是小姑娘的母親,因為她不在,丈夫就壓迫她,因此十分厭惡這個女兒,覺得要不是她離開了家裏,自己也不用承受丈夫的壓迫。

明明是她自己的問題,卻怪罪于小姑娘,在兒子被罷官貶成庶人回來後,天天罵女兒,家裏人都很贊同她的話。

覺得自家落得現在這個下場,全是小姑娘的錯。

他們想把小姑娘弄回去繼續當家中的奴隸,可惜進了福利院的孩子,就算是親生父母也不能接走。

官府考察過他們,不适合繼續撫養小姑娘,因此剝奪了他們的撫養權。

大秦的法律可以是很細致的,方方面面都有考慮到。

丢棄或是虐待孩子的,都會被剝奪撫養權。

這當然還是太祖的功勞,仗着開國皇帝的身份,能搬的都搬了,不能搬的就記在太祖日記了,讓後世子孫慢慢搞。

總之,他一定要把大秦變成自己印象中的華夏。

至于會不會坑後世子孫,太祖表示這不是坑,這是來自祖先最深沉的愛啊!

從來只見兒孫坑祖宗的,還是第一次碰到祖宗坑後代的。

祖宗挖完坑還在一旁看着,子孫不跳也得跳,于是秦氏一族全都往裏跳。

秦宸作為填土的那個人,明知道跳進去秦氏一族會失去至高無上的身份,他還一邊填一邊誇太祖做得對。

有這麽兩個人,秦氏一族不掉坑都難啊!

皇帝作為一種政治生物,他們不可能沒發現前面是個坑,可是他們太過相信太祖,覺得作為祖先,不會坑自己的後代。

不過太祖和秦宸都不覺得這是在害秦氏一族,時代在前進,一味地固步自封,那麽這個世界的華夏就會變得和前世的華夏一樣,成為別人嘴中的肥肉。

所以犧牲秦氏一族,成全整個華夏,是華夏百姓必須做的。

為了不讓那百年恥辱出現在華夏大地上,不過是秦氏一族的皇位,又有什麽不能舍的呢?

秦昊也發現了,他本來就是一個很敏感多疑的皇帝。只是他相信自己的弟弟,相信他不會害秦氏。

也許秦氏會失去現在的身份地位,可是秦氏會成為華夏歷史上的功臣。

有得必有失,皇帝也說不好哪個對秦氏更好。但是他相信太祖和弟弟的能力,他們會選擇這麽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弟弟不願意說,秦昊也不逼他,畢竟以後大秦的江山是要交到秦宸手中的t。

出于對秦宸的信任,皇帝秦昊不問。

也幸好是秦昊,換個皇帝都不會這麽信任秦宸。

畢竟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除了不是他生的,和自己的孩子沒差了。

而秦宸也從沒辜負過他哥的期盼,朝着皇帝最想要的繼承人方向長大。

現在這個最滿意的繼承人就要離開京城了,皇帝有多不舍,看他親自出宮送秦宸就知道了。

從皇宮到城門,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哪怕一行人速度不快,也在巳時前到達。

“皇兄,就送到這裏吧!”

一行人到了城門口,秦宸勒住缰繩下了馬。

“小宸。”

皇帝也在秦宸的攙扶下從馬上下來。

“哥哥,我走了以後,你要多保重身體。”

秦宸等皇帝站好後,對他鄭重行了一禮,感謝皇帝的撫養,他雙膝一彎便要跪下。

“小宸,這是做什麽?快起來。”

皇帝扶着弟弟,不讓他跪下去。

“地上涼,別跪。”

差一點就跪在地上的秦宸在兄長的拉扯下站直身體。

“哥哥,謝謝你這麽多年的撫養之恩。”

秦宸回想這十三年來兄長的養育,他得到了前世沒有享受過的親情。他知道有不少人覺得自己可憐,生下來就沒有父母。

可是秦宸不覺得自己可憐,他有一個既當爹又當媽的好兄長。

“乖,乖。朕是你兄長,父皇不在,撫養你便是朕的責任。”

皇帝撫摸着弟弟的頭發,因為穿着親王禮服,哪怕他還沒及冠,頭發還是用小玉冠束了起來。

弟弟的頭發還是有小時候一柔軟,和他的性子一樣。

秦氏一族雖不像前朝那般把百姓當成牛馬來對待,卻也不是軟心腸的人。太祖的孩子都不像他,一個個心又冷又硬。

只有十一,和太祖太像了,都是心軟之人。

太祖但凡心再狠一點,那些世家豪族就留不到今天。

想到他們害得弟弟必須離京,皇帝眼中就閃過一絲殺氣。

是你們逼朕的,那就別怪朕了。

等弟弟離開後,皇帝将再也沒有顧慮地對世家豪族動手。

以前不做,是因為弟弟在身邊,他還要考慮弟弟的性格,不想讓他知道自己的兄長是一個嗜殺之人。

也擔心世家豪族狗急跳牆,對秦宸下手。畢竟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

可是現在秦宸離京就不一樣了,他不必擔心某個地方冒出一個奸細來對弟弟出手。

就算世家豪族的手再長,也伸不到北境去。

北境是大将軍的地盤,再加地理特殊,世家和豪族一直沒發展過去。

因此在北境,弟弟的安全反而更能得到保障。

皇帝不是不知道弟弟的武功高,可俗話說得好,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嘛(太祖語)。

因此前些年皇帝一直收斂着自己的脾氣,沒大肆對這些人動手,就是怕他們朝秦宸下手。

現在弟弟就藩,皇帝就沒那麽多顧慮了,他讓要老二他們和他們身後的世家豪族知道,惹怒皇帝的下場有多慘。

文武百官站在後面,看着這對即将分別的兄弟,感性的大臣都忍不住低頭擦眼睛。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臣都這樣,他們在心裏暗暗高興終于弄走了昊親王。

只要有昊親王的存在,皇帝就看不到其他人。

只有隔得完了,他們才好離間這二人的感情。

離得遠了,感情慢慢也就談了,他們再推上一推,不怕皇帝不對昊親王起疑心。

世家和豪族的打算,不說皇帝,就連秦宸都能看出來。

世家和豪族還以為是前朝,他們一手遮天的朝代呢!

自己還陷在前朝的美夢裏,根本沒認清現實。

不,或許正是因為太清楚,所以才會想着扶持老二他們。

上面的皇帝笨點,才方便他們掌控啊!

他們為什麽一心和昊親王,這個被皇帝看好的繼承人過不去?不就是因為他們不想皇位上坐着的人太精明嗎?

有一位精明的皇帝,他們就無法為自己和家族牟取利益。

相反老二他們足夠笨,而且手中沒什麽勢力,奪取皇位後還得依靠他們治國。到時整個國家都是他們家族的後花園,想怎麽擺弄就怎麽擺弄。

不得不說,對方想得是真美好啊!

就是忘記問一問皇帝和秦宸,他們還在呢!會這麽想,就證明他們完全不了解皇帝,也不了解秦宸。

一個可以為了弟弟按捺住自己殺意的皇帝。

一個是則是為了兄長,努力修煉自請離京的昊親王。

兩個人并不會因為他們之間隔着千山萬水就疏遠對方的。

兄弟感情只會因為離別而加深。

離別的氣氛讓城門處充滿了悲傷,文武百官不敢出聲,百姓就更不敢了。

“哔~”

天上雄鷹飛過,它的身邊還跟着一只色彩豔麗的鳥。

早早來到城外等候的五百名神機營将士,五百錦衣使,兩千禁軍,站在官道的兩邊。

他們奉皇帝之命保護昊親王,以後就是昊親王的親衛了。

三千親衛,遠超親王兩千親衛的數量。

大秦以前的親王只有兩千禁軍護衛,到了老二他們這裏,皇帝連這兩千親衛都不給他們。

現在不僅給昊親王配了兩千親衛,還又多送了五百神機營将士和五百錦衣使。

這殊榮,開國到現在只有昊親王有。

不過大臣想到昊親王可是皇帝選定的繼承人,也不是不能理解皇帝的做法了。

只是老二他們見了,眼睛又紅了一圈。

他們連二百親衛都沒有,秦宸卻有三千親王,妒忌死了有沒有。

世家和豪族見了,暗暗皺眉。

有神機營和錦衣使在,他們就不好下手了。

即使給銀子,對方也不敢接這樣的任務啊!

神機營在去年才轟了幾大門派,那些門派上的硫黃味到現在還沒散完呢!

江湖上的殺手組織想也不想就把這單子給退了,銀子是很好,也要有命花才行啊!

殺手确實不把人命放在眼裏,可是他們也不想和朝廷對上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