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告天下書》

《告天下書》

皇帝薨逝,舉國服喪。

北齊從王公貴族到販夫走卒都戴上了孝,特別是都城之內,一片白茫茫。

宮內趙真的靈堂前,皇後哭得死去活來,讓聞者無不哀痛。書房內,穿着一身白衣的太子強忍着紅色的眼眶,問:“衆位愛卿以為如何?”

朝臣們也服喪,此時卻面面相觑無人作聲。

“衆位愛卿不必拘謹,爾等都是我北齊最位高權重、最值得本宮信任的臣子,如此大事,本宮必得與各位商議啊!”太子倒是言辭懇切,可是涉及到趙真的蓋棺定論,這些大臣們不敢妄談,生怕一個不小心自己全家就得下去給趙真作伴。

正是書房內一片沉默之時,卻只聽外頭哭聲又大起,有小太監來禀報:“太子殿下,孫鼎将軍來了!”

雖然孫鼎如今已在朝中不任職,可是朝中之人感念着他當初救下北齊的軍威,上下依然尊稱一聲孫将軍。

幾位大臣頓時松下一口氣:孫鼎是個莽撞的,定會開口。可換過來說了,就算孫鼎說出了什麽大逆不道的,太子也不會斬了自己的外祖父。

幾位大臣都是人精,彼此對視一眼就知道心中想的都是一樣,禮部尚書先開口:“太子殿下,不若請孫鼎将軍一同商議。孫将軍縱橫多年見多識廣,也好為此事獻策啊!”

太子卻微微蹙眉:“孫鼎将軍乃本宮的外祖父,按理來說此事當是避嫌。今日本宮特意召集幾位愛卿,朝中六部幾位愛卿都是尚書,自然也是一言九鼎,如今卻怎得推辭無主意?”

那幾位大臣連忙撇清關系。

“太子殿下,臣乃兵部尚書,這喪儀之事,臣如何曉得?”

“就是就是,臣乃工部尚書,又怎懂這個?”

“可不嘛,臣一個管吏部的······”

“臣一個戶部的,自然是也一竅不通了!”

Advertisement

眼見着幾位同僚甩鍋幹淨,禮部尚書在太子發話前先開口道:“幾位可真是健忘!此事自然是我禮部為主,可是那日,你工部尚書想要撥款,兵部尚書想要為軍中将士撫恤都是跟着我與戶部尚書同去的,見了那等場面,如今卻想置身事外!豈非是見太子殿下如今想要欺負太子?”

此話說得嚴重,另外幾位大臣都閉了嘴,吏部尚書聞言自己關系最淺,不動聲色的往最後頭挪動了一下。

太子聽着這幾位大臣聒噪心煩意亂:“也罷,衆愛卿既然無主意那就請孫鼎将軍來此共議。”

小太監領命一溜煙兒地去了,孫鼎進書房的時候倒是唬了其他人一跳。

原來孫鼎自打被封為“第一将”以後,趙真忌憚他的兵權,娶了他的女兒做皇後卻削了他在兵中的權利,孫鼎也不在意,蓄長了胡子,每日只穿着錦繡長袍倒是安心做起了富貴老爺。都城內的人慢慢的都遺忘了他曾經的骁勇,只記得他莽撞。

可今日孫鼎卻淨了胡子,梳成利落的發髻,穿着也是一身精悍的武打短裝,細細看去,那短裝上衣在黑色裏有隐隐的金屬光芒流動。工部尚書細看了兩眼就知道孫鼎今日穿得這便是軟甲了。

久不見孫鼎這般威風可靠的模樣,又加上此事棘手,衆大臣本就翹首以盼,如今更是将孫鼎奉為座上賓。

“孫老将軍你可算來了!”幾位大臣口中的歡喜倒是真心實意。

孫鼎落座,先是喝口茶,才嘆口氣:“到底發生了何事?皇帝已薨,還是需向北齊子民交代,怎得如今只是不明不白辦喪事?卻連個告示貼也無?”

衆人齊齊看向禮部尚書,禮部尚書恨恨地看一眼那些同僚,對孫鼎解釋說:“此事不能怪微臣辦事不力,實在是實在是······”

太子及時解圍:“孫老将軍,此事不怪禮部尚書。實在是此事難以啓齒。”禮部尚書對着太子投去感恩的一眼。

太子當着衆人面,對孫鼎慢慢說:“父皇乃是馬上風而死。”

孫鼎手中正捏着茶杯,聽到這話,那茶杯“咔嚓”一聲竟在孫鼎手內被捏碎了。

“怎會如此?侍寝的是誰?”孫鼎沉聲問道。

“那兩位侍寝貴人已經畏罪自盡了。臨死前還寫了血書伏罪。此事板上釘釘,無異議。”太子還未娶妻,此事說這事臉有些紅。

“何不請刑部尚書查看?此事實在突然啊!”孫鼎卻說着。

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刑部尚書心頭一緊:那日他不曾去,今日一來就被召到書房聽這般足以讓他全家掉腦袋的皇家秘辛,實在是已經心驚肉跳了,如今還哪兒敢查看此事。馬上說:“孫将軍不知,此事當日并非太監所撞破。而是太子殿下和幾位同僚前去請旨,共同撞見。幾位同僚都已看過現場,此事無蹊跷。”

刑部尚書一言将所有人都拉下了水,雖是不情願,可是其他幾位那日一同前去的大臣也只好連連稱是。

太子頗有些無奈:“事已至此,如今便是這蓋棺定論當如何。”

話說到這兒,孫鼎明白了,卻是直接說出口:“老夫明白。皇家體面事大,怎可如此照實宣告天下?此事少不得要遮掩一二。”

幾位大臣紛紛點頭,稱贊孫鼎的話語十分有道理。

孫鼎知道有些話必然是要從自己口中講出來了,于是也不墨跡,直接對着太子說:“先皇已病了兩月有餘,想來是宮中太醫醫術不精,竟是無力回天。先皇暴斃,舉國齊哀。”

太子殿下聽了默然許久才說:“如今看來卻只能這般了!”說罷又對着幾位大臣說:“衆愛卿都是北齊最關鍵的人物,如今顧惜着皇室體面,便以父皇暴斃而亡定論。衆愛卿可有異議?”

那幾位大臣沾染上這樣的事唯恐避之不及,如今孫鼎給了解決方案,讓大家都體面,又豈會不從?于是個個都表了忠心,稱贊孫鼎的主意十分有理。

孫鼎卻對這些稱贊不以為意,攥起拳頭錘在桌上:“只是那兩個賤人格外可恨!定是要将她們家族滅九族,還需鞭屍九百!”

在場的幾位大臣多是文臣,哪裏見識過這樣兇悍的戾氣,一時之間個個脊背發涼,禮部尚書唯唯諾諾地小聲說:“可那兩位美人都是冊封有位份的,貿然如此,豈不讓天下人生疑?”

書房內安靜下來,孫鼎也無話可說。

好在半日煎熬還是極有成果,兩炷香的功夫後,告天下書就已是落定,由着太子蓋了印,昭告了舉國上下。

“北齊皇帝趙氏第四帝真,突發急病,兩月有餘無力回天,終乃歸天。舉國悲恸!”

對趙真的死因蓋棺定論了,那兩位美人也以殉葬的身份被安葬。皇後合掌在胸前,喃喃自語:高氏姐妹相助之恩,本宮必不會忘。你兩位好走吧!

趙真人已死去,後宮倒是需要好好整頓一番。

劉松雲頗為狡猾,在太子宣召大臣密談的時候推病不去,如今見得了《告天下書》,知道了此事已定,才故意将自己弄得狼狽些進宮觐見去了。

在進宮的路上劉松雲還在琢磨:本以為與太子的婚事需得等上幾月,卻不曾想皇帝薨,太子需得守孝三年。不過幸好自己早已将太子可心的兩位送進了太子宮內做了良娣,倒是不必憂心了。

進宮時,太子在忙無暇召見,劉松雲不知這是惱了自己推病不來還是的确在為喪儀忙碌,拿不定主意又不好直接打道回府,便又去見了皇後。

皇後見到劉松雲倒是十分客氣:“劉大人好生憔悴,還需好好保養才是。”

劉松雲行禮:“突聞噩耗,臣實在是難以接受啊!皇後娘娘也要節哀,莫要傷了身子!”

皇後頗有些見不慣劉松雲這般虛僞的樣子,可是過上幾日劉松雲還有大用,便主動示了好。

“劉大人忠心,本宮自是知道。太子也是。今日恰巧劉大人也在,本宮倒是有一事需得劉大人拿主意。”

劉松雲聽了前半句就知道皇後在寬慰自己,太子并未記恨自己,聽到後半句倒是隐隐知道是何事:“皇後娘娘放心,三日後臣便聯合禦史臺齊名上書請求太子繼位。國不可一日無君!”

皇後不由想着這劉松雲果然是聰明人,可是言語之間卻毫不擔心自己的在宮內的兩個女兒,如此冷心冷情,登時心內就有了忌憚。

“劉大人辦事本宮自是放心。只是本宮想請大人拿的主意是,華妃、珍嫔當如何安置?”

劉松雲知道這是皇後在用此拉攏自己了,想說一切由娘娘做主,又想着不應拒了這好意,便說:“皇後娘娘厚恩,劉某沒齒難忘。臣那兩個不争氣的女兒,還請皇後準許她們平安老去吧!”

皇後颔首:“既如此,便将兩位妹妹晉為太妃、太嫔留在宮中與本宮作伴吧!劉大人看這樣可還行?”

劉松雲立馬磕頭謝恩:“皇後娘娘恩典後宮,臣馬首是瞻!”

皇後一笑:“劉大人客氣了,都是親家無需如此!”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