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31章
“你是……”
王贲與王翦,蒙恬與蒙骜,四個人,不約而同地問出了同一句話。
王贲看着眼前似乎比自己還年輕些的王翦,神色驚疑不定。
對面的蒙骜則看着蒙恬的臉,皺起了眉:“你是我蒙家人?哪一支的?”
蒙恬顫聲道:“我是秦王政手下伐魏副将蒙恬,蒙武之子,蒙骜之孫。您……可是我的大父?”
作為嬴政的心腹将領,許多事,嬴政并沒有瞞着王贲和蒙恬。
王贲和蒙恬都知道,其他位面的秦昭襄王已經先他們一步趕來了這裏。
那位秦國先祖極為彪悍,在秦王政率領大軍趕到之前,秦昭襄王就已經趕走魏軍,奪回河西失地,将河西之地雙手奉還給秦孝公。
現在的秦國,早已不再是《求賢令》中那個可憐兮兮的受氣包了。即使秦國國力依然弱小,擁有了強大軍隊的秦國,已經讓周邊的國家不敢随意再随意欺--辱它。
在這過程中,秦昭襄王功不可沒,王贲與蒙恬也對這位威名赫赫的秦國先君十分尊敬。
只是,王贲與蒙恬也不知秦昭襄王在家書中對他們王上說了什麽,導致他們王上不怎麽待見秦昭襄王。
就連秦孝公膝下一團孩子氣的秦惠文王,在他們王上口中出現的頻率,都比秦昭襄王更高一些。
言歸正傳,王贲和蒙恬既然知道秦昭襄王帶着自己的大軍來到了此處,自然也做好了見到先人的準備。
尤其是蒙恬,他的大父蒙骜是從齊國入秦的,在秦昭襄王時期,蒙骜就已經進入秦國高層的視線範圍了。蒙恬覺得,如果來的是晚年的秦昭襄王,他很有可能見到自己的大父。
至于王贲,他雖然也提前考慮過,他會不會遇到自己年輕版的阿父,但他對此沒有抱太大期望。畢竟,他的阿父屬于大器晚成的将領。
Advertisement
白起時期,王翦還十分年輕,寂寂無名,甚至連老将司馬錯的孫子司馬靳,存在感都比王翦高。白起被賜死的時候,司馬靳作為白起的部将,也跟着白起一起被賜死了。
沒了白起,軍中扛大梁的,就成了王龁和蒙骜等人。
在長平之戰中,王龁曾擔任白起的副将。
長平之戰後,秦國坑殺趙國四十萬大軍,那會兒正式趙國最虛弱的時候。白起欲乘勝追擊,一舉攻滅趙國,卻沒想到,受到了忌憚他功績的範雎的阻撓。
範雎收受了趙國使者賄賂,勸說嬴稷接受趙國的割地求和,嬴稷應允。
可對于嬴稷這樣野心勃勃的人來說,眼看着趙國這樣一塊肥肉在眼前晃悠而不去吃,是違背他的本性的。秦趙兩國才議和沒多久,嬴稷再次派大軍攻打趙國。
這一回,他的目标是趙國都城邯鄲,他想趁着趙國尚未緩過氣來,徹底攻滅趙國。
出于對白起的忌憚,嬴稷的首選并不是白起。在他看來,趙國此前已經被秦國給打殘了。
嬴稷想試試,沒了白起,他能否攻滅趙國。
可惜,他派出的将領王陵辜負了他的期待,久攻邯鄲不下。
這時候,嬴稷才想起了白起。比起阻止白起立下更大的功勞以至于封無可封,嬴稷覺得,還是先滅了趙國更重要一些,因為他已經隐隐意識到,在他眼中只剩下老弱殘兵的趙國,不像他想象中那麽好大。
然而,白起也是有氣性的人。先前他明明可以乘勝追擊,嬴稷卻不讓,現在發現打不下趙國了,又想起他來了,難道嬴稷當他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人嗎?
白起冷冷地對嬴稷道:“臣身子不舒服,怕是無法替王上出征了。”
他顯然積郁已久,此刻當着嬴稷的面,忍不住刺道:“先前長平之戰結束時,正是趙國士氣最低落的時候。那時若是王上讓臣乘勝追擊,趙國現在早就不複存在了,哪裏還會有今日之憂?”
嬴稷大怒:“若是寡人一定要你為寡人挂帥出征呢?”
白起将頭偏向一邊:“那就恕難從命了。當日臣有八分把握滅趙,如今,我秦國攻滅趙國的可能性只有不到三成……臣不打沒有把握的仗!況且,臣身體不适,還請王上另尋高明!”
君臣二人都不肯退讓半步,最終倒黴的,自然只有白起。
威名赫赫的武安君,就這樣被嬴稷賜死了。
常年擔任白起副将的王龁則被派去接替勞而無功的将領王陵,繼續攻打趙國。
事實證明,白起的判斷是正确的。秦軍包圍了邯鄲,卻始終無法啃下邯鄲這塊硬骨頭。
後來,信陵君竊符救趙,率領魏國軍隊和楚國軍隊,與趙國軍隊裏應外合,大敗秦軍。
哪怕王龁有着不錯的軍事素養,秦軍仍然損失慘重。
盡管這一戰的失敗,并非王龁一人之過。但因為此戰中秦軍損失過重,王龁在秦國國君心中的評價不免受到了影響。
此前,秦國認為王龁比蒙骜更老成持重,此戰之後,秦國國君就更願意重用蒙骜了。
秦孝文王時代過于短暫,嬴稷待機時間太長的彼端就是,繼位的嬴柱還沒來得及有什麽作為,就去地下和他的老父親團聚了。
秦莊襄王時期,嬴子楚以蒙骜為将,攻韓,伐趙,并奪取魏國三十七座城池,對魏國産生了嚴重威脅。
魏安厘王忍無可忍,派信陵君魏無忌與其餘四國合縱,組成了五國聯軍,共同攻打秦國,最終擊敗秦軍。
這次的合縱隊伍中,不見齊國人的身影。
自從齊國險些被滅又複國之後,齊襄王、君王後只想休養生息,壓根兒不想再摻和什麽合縱連橫之事。
只要被攻打的不是齊國,誰打了誰,跟他們又有什麽關系呢?秦國和齊國又不接壤,秦國對齊國的威脅,還比不上齊國周邊這些國家對齊國的威脅大呢!
後來,齊國頗具傳奇色彩的君王後去世,她的兒子齊王建也繼承了父母的想法,不肯輕易動兵戈,尤其不願意與秦國為敵。
秦王政繼位之初,趁着信陵君魏無忌去世,命蒙骜攻打魏國,攻取魏國二十餘座城池。
可惜蒙骜沒能熬到秦王政發動滅國戰的時候,否則,滅六國的功勞必然有他的一份。
王翦是在蒙骜去世之後,才真正開始嶄露頭角的。彼時,他已經人至中年。
很快,秦王政就發現,王翦的打法雖然不像某些傳奇名将那麽驚豔,卻異常的穩。
從過程到結局,沒有什麽驚喜可言,王翦卻總能以看似平平無奇的方式,取得平平無奇的勝利。這對于只注重結果不看重過程的秦王政來說,卻是恰到好處。平平無奇好啊,只要能夠确保最終的勝利,中間的波折少一些,也沒什麽不好。
在滅國戰開始之前,王翦父子的名聲其實并不算響亮,但秦王政卻對他們十分信任。
也正是因為這份信任,才有了後面王贲王翦父子聯手攻滅數國的功績。秦滅六國,其中有五個國家的覆滅,背後都有王翦王贲父子的參與。
但,盡管後世王翦戰功赫赫,是秦滅六國的最大功臣之一,昭襄王時期的王翦,按理說應該還在白起麾下當個小兵小将。
蒙恬見了蒙骜十分激動,王贲見了疑似年輕版王翦的人,卻有些不敢認。
他的阿父,怎麽會會是函谷關守将呢?哪怕是副将,也不符合他的認知啊!
蒙骜這時候已經有了兒子蒙武,不過,兒子還是個小豆丁。
他冷不丁看到成年版孫子出現在自己的面前,總算是有些理解嬴渠梁那複雜的心情了。
他兒子還那麽小,怎麽一轉眼,孫子都那麽大了呢?
“你……當真是阿武的兒子?”蒙骜狐疑地看着蒙恬。
蒙恬想了想,掏出了随身攜帶的一把匕首:“這是大父您從前用過的匕首。”
蒙骜見狀,取下了随身攜帶的匕首,拿來跟蒙恬的匕首進行比對。
兩把匕首竟然一模一樣,連雕花紋路都沒有絲毫差別!
“大父,現在你該信了吧?”蒙恬道。
事實就擺在眼前,容不得蒙骜不信。
“你剛才說,你是秦王政麾下的伐魏副将,蒙恬。”蒙骜仔細回憶着蒙恬說過的每一個字:“既然我是你的大父,我便喚你阿恬吧。”
蒙恬點了點頭。他阿父平時就是這麽喚他的,對于這個稱呼,他沒有什麽意見。
既然蒙恬是蒙骜的孫子,那麽秦王政和秦昭襄王輩分就不會差太遠。
蒙骜問:“秦王政是秦王稷的孫子還曾孫?你們這次伐魏,可是魏國又不安分了?”
“王上是秦昭襄王的曾孫。魏國如今可不敢跟我秦國別苗頭。王上派我們攻打魏國……是為了滅魏!”
蒙恬眼中閃過一絲冷光:“魏國占據着一塊肥美之地,卻無力守護它。既如此,這魏國的地,自然該歸我秦國所有!”
“滅國?”蒙骜驚訝地看着自己的孫子:“秦王政時期,秦國已經發展到可以攻滅魏國的地步了嗎?”
他是知道秦公秦王們的野心的。如果不是看好秦國,他也不會離開齊國,為秦國效力。
但即使是強大如秦王稷,想要攻滅如魏國一樣的大國,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哪怕秦國能夠能夠擊敗魏軍,其餘幾國也不會坐視魏國被滅,更何況,魏國還有魏無忌那麽個硬茬子。但凡嬴稷透露出想要滅魏的意圖,魏無忌定會想辦法聯合其餘幾國攻打秦國。
“不錯,信陵君已逝,魏國再無能人。我秦國自然能夠滅魏!”
雖然秦軍尚未拿下魏國,但在蒙恬口中,魏國已俨然成為了秦國的囊中之物。
頓了頓,蒙恬又對自家大父道:“在攻打魏國之前,我秦國已經滅了韓國和趙國!”
“我秦國不止要攻滅韓、趙、魏,接下來還要攻滅其餘幾國,直至一統天下!”
方才還有些拘謹的蒙恬,此刻顯得異常狂妄。只聽他放聲大笑道:“我秦國如今兵強馬壯,又有秦王政這樣的英明君主,誰與争鋒?假以時日,天下都将插滿我大秦旗幟!”
蒙骜:“!!!”
王翦:“!!!!!”
這秦王政,那麽生猛的嗎?
一統天下啊……他們的子孫,可真是生在了一個極好的時代!
僅僅只是聽着這些話,他們都已經跟着激動了起來。
一旁的王贲跟着補充道:“燕國不足為慮,楚國正在內鬥,齊國與我秦國交好,絕不會幫助魏國。只怕我秦軍攻破大梁城那一日,齊王還會給我們秦王送來一份賀禮。”
畢竟,秦國在攻滅韓國和趙國之後,齊王建就是這麽做的。
王翦感慨道:“看來,秦王政當真有可能成為一統天下的第一人!”
之前他還覺得,即使秦國國力最強,想要攻滅其餘幾國,只怕也不那麽容易。畢竟在攻滅一國的過程中,他們很可能會招來其餘所有國家的聯手反抗。
可現在,聽王贲這麽一分析,倒像是六國那些後代們愈發不成器了……又或是秦國迎來了一位空前強大的王,襯得六國君主愈發昏庸。
總之,王翦覺得,蒙恬與王贲并不是盲目樂觀,秦國真的有極大的可能攻滅六國。
若有機會參與到這樣的盛況中,該有多好!
王翦這麽想着,便也在不知不覺間将這句話說出了口。
王贲看着他,小心翼翼地問道:“您可是我的阿父王翦?”
有蒙骜的“天降好大孫”在前,王翦總算是沒有被自己可能有個天降好大兒的消息給砸暈。
他仔細端詳着王贲的面容:“我名喚王翦不假,你……莫非,你是贲小子?”
在王翦出征之前,他家那皮小子還在上房揭瓦呢,王翦很難将眼前這名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的将領跟他的好大兒聯系在一起。
偏偏,眼前這人與小王贲五官最為相似,與王翦的其餘幾個兒子不怎麽像。
王贲道:“是我,阿父。如果您真的是我的阿父,您沒有必要羨慕我們。因為,在我們那裏,趙國就是您攻滅的。王上很看重您,接下來,有的是您發揮的餘地。”
年輕的王翦冷不丁聽說自己未來會成為滅六國大将,像是被天降餡餅砸中了一般,整個人都暈暈乎乎的。
要知道,在不久前,他還是白起麾下一名平平無奇的千夫長啊!能夠被嬴渠梁和嬴稷看中,拔擢為函谷關副将,對他來說都已經是從未想過的好事了。
誰能料到,他在未來,竟然還能夠追随一代雄主蕩平天下!
聽到這裏,蒙骜的呼吸也變得沉重了幾分。
他抓着自家大孫子的手,急切地問道:“那我呢?秦王可有派我去攻打哪國?”
“王上是願意重用您的。不過,在王上發起滅國戰時,您已去世……”蒙恬見自家祖父面色難看,趕忙安慰道:“您放心,我和阿父會連着您那份一起努力,絕不會讓我蒙家蒙羞!”
蒙骜欲哭無淚。
兒孫替他上,和他親自上,那是一回事嗎?
就算蒙恬再怎麽安慰他,他還是覺得心塞啊!尤其是在有王翦跟他作為對照組的情況下。
他怎麽就那般不争氣,沒有活到那個好時候呢?那可是殲滅六國的功績,又豈是尋常攻城略地能比的?
現在在場的四個人中,只有蒙骜沒有滅國功績。蒙骜深深覺得,他被其餘三人給排斥了。
再者,錯過了那樣一個群星荟萃、風起雲湧的時代,對于蒙骜而言,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遺憾!
蒙恬不善于安慰人,他見自家大父實在傷心,只能伸出手,拍了拍蒙骜的肩:“要不,您努力多活些年頭?”
蒙骜冷漠地瞥了他家好大孫一眼,不想說話。
說得好像他想多活幾年,就能多活幾年似的。
原本這只是一場确認彼此身份的行程。
在四人發現了彼此的關系後,又演變為一場認親大會。
此刻,知道了秦王政未來功績的蒙骜和王翦,對這位素未謀面的秦王肅然起敬。
他們一面向自家的好大兒和好大孫打探着秦王政的信息,一面催着他們趕快将秦王政給迎進來。
“快去,怎麽能讓秦王政幹等那麽久?你怎麽做人臣子的?”
“秦王政一路長途跋涉,定然累壞了,趕緊讓他入關,好生歇息歇息!”
王贲和蒙恬:“……”
剛剛是誰拉着一直跟他們說話來着?現在怎麽都是他們的鍋了?
還有,他們要怎麽做到一邊向自家大父和阿父介紹嬴政,一邊去請嬴政入關?他們的大父和阿父莫非以為他們會分--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