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捷大敗

第45章 大捷大敗

第45章

夏皇本人從不崇尚武力。

現在這個皇位, 與其說是他起兵後靠着蕭燧能征善戰得來的,不如說蕭燧當初騎兵後連下五城,舉起了反叛的大旗, 夏皇被架在了火上烤,騎虎難下,只能認下反叛的結果, 對外宣誓庇佑黎民百姓。

基于這種尴尬的處境, 夏皇雖然也曾經帶兵守城,打過幾十場不大不小的仗,但那些戰役要麽是依靠着寬大的城牆, 要麽是因為夏皇帶領的戰士數量至少兩倍于對面, 實在不值得吹噓。

夏皇自己不善于應戰, 對于戰場把控毫無天分,只能“守”, 在對戰将的挑選上, 也難免有同樣的問題。

由夏皇提拔任用的武将,都沒有開拓之能, 守城尚且足夠, 可一旦應戰,若是帶的人數足夠多,還能勝利;若是人數相當那戰局就是五五開;一旦戰士數量不足, 結局必敗。

過去夏皇和蕭燧是模範父子——兒子在外開疆拓土, 父親在家調度物資,接待前來投奔的官員,相互配合得益。

夏皇在蕭燧的扶持下逐漸擴大領地, 在臣子的推崇之下自立為王,再入住洛陽稱帝。

不論夏皇是否願意承認, 蕭燧都在實際上成為了夏朝建立的基石。

正因如此,夏皇才更要徹底打滅蕭燧在他面前的氣焰,證明自己沒有任何對不起蕭燧的地方。以致于蕭燧為了維護他母親的名譽,就算被封王驅逐出京師重地,也不敢對外說出任何詞句。

夏皇登基後,稅法寬仁,迅速穩定了百姓生活,已經足夠朝臣稱道。

但這一切的繁華都無法掩蓋,夏朝擁有的國土仍舊是半壁江山。

在北面,依舊有其他勢力蠢蠢欲動。

如果無法降服對方,那麽夏朝現在的安穩和繁華都只是水中短暫盛放的繁花倒影。

夏皇之前把蕭燧封為燕王,将存在于夏朝版圖內東北方向和不存在于夏朝國境線的土地劃撥到蕭燧的封地之中,就存了讓蕭燧成為守護夏朝尖刀的心思。

Advertisement

夏皇雖然從不認為蕭燧是他的親生兒子,但也是看着蕭燧長大的,他很清楚蕭燧不是“安分守己”的人,遲早會忍耐不住對“封地”內其他土地動手。

夏皇只是沒想到蕭燧動手的這麽快!

朝臣卻大多不清楚夏皇和蕭燧之間的困局。

在臣子看來,蕭燧是夏朝的親王,蕭燧大聖就是夏朝大勝。

看着稱帝上來的戰報,不明所以的朝臣立刻恭喜:“陛下大喜。”

夏皇只能強行挑起嘴角,跟着朝臣一起笑:“是啊,臨近迎春大節,沒想到正休養生息也能得到好消息。”

夏皇用詞實在太陰陽怪氣,朝臣們頓時察覺異常,相互對視幾眼之後,察覺到夏皇的話中有話,沒人再接話了。

等沒人說話了,姜南風好似沒看出大書房裏的古怪氣氛似的笑着恭賀:“陛下三喜臨門,果然是臨近新年的好兆頭。”

夏皇面色莫測:“三喜?哪三喜?”

“陛下龍馬精神,後宮喜訊頻傳,是為一喜。”姜南風把讓夏皇高興了半個月的消息重申一遍。

果然,夏皇剛剛還晦澀不明臉色,總算恢複如常。

姜南風繼續說:“太後進京,身體無恙,陛下母子團員,此為第二喜。”

夏皇點點頭,算是認可了姜南風的說法,卻還記得自己和蕭燧的約定,臉色又隐隐轉陰:“那第三樣呢?總不會是蕭燧得勝,又為朕開疆拓土了吧,朕一早和他說過,以後他打下來的就算是他的封地。大勝也對朝廷沒有益處。”

姜南風笑着搖頭:“陛下忘了,尚有敵手在,燕王大勝便是年前對敵人的震懾。托燕王大勝之福,至少過年的時候,敵軍不會故意派兵扣關,試探陛下的意思了——良田播種之前沒有兵災,是陛下的第三件喜事。”

夏國的良田需要青壯耕種,如果在春季土地開化之前需要動武,那麽錯過了天時;第二年的收成必定收到影響。

北地人以牧草飼養牛羊,相比起夏國,并沒那麽依賴天時,若真卡在開春前跑來惡心人,夏皇簡直沒有一點辦法。

順着姜南風的說辭想下去,夏皇忽然意識到蕭燧這場大勝對只想承平的夏朝而言确實是一件喜事。

哄好了夏皇,姜南風繼續補上一句:“說起來真是慚愧,玉鶴不通兵法,于戰事實在無長材。想到不用打仗真是松了口氣。”

夏皇上下打量姜南風一眼,臉上漸漸生出不敢置信地表情。

他試探着詢問:“玉鶴也有害怕的事情?”

姜南風擡手遮了一下臉,似有愧色,聲音也變輕了:“硬着頭皮做不擅長的事情,玉鶴當初每一日都如臨深淵。現在不用再管這些,每一日睜開眼睛都感激蒼天。”

平靜的生活是夏皇不肯繼續收服天下而得來的。

聽在夏皇耳中就仿佛是姜南風代表曾經飽受戰火侵襲的洛陽城百姓在感激他,心裏最後一絲別扭也散開了。

夏皇這才說:“罷了,那就不計較臨近年節,蕭燧無皇命随意動兵的事情了。”

燕回趁機小聲詢問:“陛下要不要宣召燕王回京,和太後同樂?說起來,燕王自十三歲起,他和太後祖孫兩個已經多年未見了。”

最重要的是立春之後就是蕭燧生日,他該加冠了!

這種具有強烈代表意義的事情,夏皇要是不親自給蕭燧操持,難道蕭燧不生出怨怼之心,以後會繼續遵守對夏皇的承諾。

燕回一片好意,但夏皇做了幾個月的皇位,心态卻已經不同于之前了。

他全憑個人喜惡地當場拒絕:“太康和舞陽都不回來,單獨讓他回來做什麽,既然打下新州,就讓他帶人在冀州好好安撫民心吧。”

一句話斷絕了蕭燧返京受夏皇嘉獎的可能。

燕回心裏念了聲“老天爺”,人卻記得夏皇今日不同往日,沒有在僭越地一勸再勸。

夏皇的态度如此明顯,朝臣沒幾個願意大過年的觸黴頭;再加上燕回和姜南風都不提了,如此一場振奮人心的大勝竟然就被三言兩語敷衍過去,對于戰将和軍隊連一丁點封賞都沒賜下去。

朝臣繼續說着夏皇愛聽的話,等到內侍監的首領太監過來向夏皇請求為後妃進階,夏皇爽快地給每人都多賜了一年俸祿,至于身懷六甲的兩位嫔妃更是得到了照着一品妃子标準陽臺的待遇。

反正年底已經封了玉玺,不再處理國政,夏皇想起兩位妃子腹中的孩子,也沒心思再和朝臣說什麽了,直接讓人都離宮回家休息。

姜南風落後其他人幾步,最後等着夏皇,跟夏皇主動商議:“陛下,如今國庫不豐,燕王帶兵得勝,不對将士封賞說不過去,封賞的話庫銀又受不了,不如臣親代替陛下去燕地一趟,以做嘉獎。”

口頭獎勵,精神鼓舞,物質不給支持,主打一個面子好看,不失禮。

夏皇哈哈大笑,拍着姜南風後背:“好好好,玉鶴又為朕分憂了。”

他壓低聲音:“朕這一趟不讓你白走,等你回來,正式把官職提起來。朕封你做副相。”

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疊起來,姜南風确實為了夏皇盡心盡力解決了許多難題,朝臣如今有些不方便或是摸不準夏皇脈的臣子都喜歡找姜南風商議。

姜南風即便沒有刻意結黨,但他确實已經又一次重新成為各路關系之間的樞紐。

這一回,姜南風沒有再推拒夏皇官職的恩賞,向夏皇抱拳致謝後,帶上夏皇親筆寫的升職回家。

當天下午,姜南風帶上早就收拾好的行囊,又拿着聖旨去京郊大營點了一百名随扈,帶上人浩浩蕩蕩地啓程。

回望着年根底下張燈結彩洛陽城,姜南風在心裏搖搖頭。

夏皇确實有安定百姓的本事,為人也不奢侈,可惜,真想要“天下太平”還得指望蕭燧先把天下打下來。

冬日,大雁都知道向南飛,尋找水草豐美的栖息地,只有姜南風帶着人馬一路向北去。

命運之所以無常,正是因為它從不按照人的期待進行。

在所有官員都認為盤踞北地的錦豐軍不會有所異動的時候,錦豐軍偏偏動了。

原來,就在蕭燧對冀州動手的時候,錦豐軍頭領姚瑞敏感的意識到錦豐軍和遼東軍之間的緩沖地帶越來越少,如果只顧着醉生夢死,那麽十年之內,錦豐軍占領的地盤肯定會被蕭燧蠶食鯨吞。

于是,充滿了危機感的姚瑞當日點兵,帶着手下十路大軍同時在邊境發動攻擊。

所謂蕭家軍力能打的戰将都是蕭燧從遼東軍中提拔的,他們全跟着蕭燧回去燕地,如今留守戰将都是夏皇安排的人,對夏皇的忠心足夠,可軍事能力實在平凡。

經過連續十數日的攻伐,沒有天險和高大兼顧城牆作為依靠的城池大多沒守住,戰線不得不向後收縮。

大年夜當天,夏皇剛剛登上城樓點燈,與民同樂,“大敗”的戰報就伴随着呼嘯的北風一起踹開了洛陽城門。

站在樓頂的夏皇笑不出來了。

他急着派人八百裏加急去追姜南風,讓姜南風把“口頭安撫蕭燧”改成“親自把蕭燧接回京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