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奏對

奏對

震天雷與火铳的震撼力驚人, 一出場就将曲伊幾人注意力全部轉移。

徐懷慎與顧元白拉着袁子石問東問西,聽說火铳兵只需訓練三個月,更是驚嘆不已, 一齊把出兵昆奢之事抛在腦後。

昌平帝靠着椅背, 輕輕撫摩手中淺金的琉璃茶碗, 盯着碗底随着水波起伏的嫩綠葉片,欣賞片刻, 四平八穩地端起來抿了一口,以處變不驚的威儀姿态,俯視這群沒見識的朝廷重臣, 絲毫想不起來自己先前是什麽模樣。

喝完一盞茶,一張巨幅絹布繡成的世界地圖被宮人挂起, 釘在禦書房的牆面,皇帝咳了一聲, 讓幾人回過神來,目光轉到自己身上。

”好了,既然幾位愛卿已對火铳、震天雷有所了解。那麽徐卿,有這兩物相助, 你可有信心平定昆奢之亂?”

“陛下, 景安公主實為驚世之才, 震天雷與火铳皆是利國利民之重器。得此兩物乃大楚萬民之幸。”

徐懷慎拱了拱手,熟練地走完流程,先誇他的閨女,看皇帝露出笑意, 這才話鋒一轉, “但如今時間緊急,據袁大人所說, 目前軍器司只有火铳千餘,震天雷八百只,難以支持征伐昆奢的戰需。而且,火铳兵訓練也要三個月的時間……”

這确實是個問題。

昌平帝的笑容消失了。

“那對于此戰,徐卿有何建議?”他詢問。

“依臣之淺見……”走到地圖前,徐懷慎沉吟片刻。

禦書房內,對昆奢戰事的探讨持續了一個時辰。

等到結束時,衆人皆神色疲憊,饑腸辘辘,四名文武重臣走到宮門口,目送兩位文臣的馬車離去,徐懷慎正準備也走,顧元白一把拽住了他。

“?”

徐懷慎疑惑地看他,“你做甚?”

“走,鶴水巷新開的羊肉館子不錯,我請你。”

“喲?”

徐懷慎後退一步,眯起眼警惕地審視他,“怪事,今天是什麽日子,顧侯爺竟肯破財請吃肉?”

“什麽話?上次酒錢也是老子付的!”顧元白眼睛一翻,沒好氣地一擺手,“你就說吃不吃?”

“吃吃吃!”

招來牽馬的仆役,徐懷慎接過缰繩,“顧侯爺請客,就有天大的事也得吃完再說。”

“請你吃肉還陰陽怪氣,你這老頭不是好東西。”

“你才不是好東西。”

在宮門守衛注視下,兩位老侯爺翻身上馬,一邊鬥嘴一邊策馬走遠。

另一邊。

昌平帝用完午膳,感覺t頗為困倦,懶得回寝宮,就禦書房小憩了兩刻鐘,一覺醒來聽說康王和恭王正在門外等候。

“他們等了多久?”

從榻上起身,仍有些沒睡醒,他接過一張浸了涼水的帕子擦了臉。蘇懷安為他重新束發,又将榻上散落的毛毯拾起。一邊疊一邊答話。

“回陛下,恭王殿下等了約一刻鐘,康王殿下是剛來的。”

“倒是積極得很。”挑了一身寬松的外衣讓宮人給自己換上,昌平帝不鹹不淡的點評。

“兩位殿下也是一片孝心,想為您分憂。”蘇懷安輕聲勸慰。

“真有孝心就好了。”

瞥了他一眼,皇帝拂了拂寬大的袖擺,“行了,讓他們進來。”

“是。”蘇懷安躬身領命,親自出去傳話。

此時,門外候着的兩人也在低聲交談。

“三弟來得真早。”

康王站在門前的樹蔭下,見恭王手上拿着奏疏,皮笑肉不笑地問,“這又準備打誰的小報告?”

“見過二哥。”

恭王向他拱手行禮,笑容和煦。“只是一份課業罷了,拿來請父皇指正,不比二哥天分過人,人脈廣博,弟弟只能勤能補拙。”

“行了吧,一天到晚裝給誰看。”

康王見不得他這副樣子,聞言翻臉便罵。

最令他生氣的是,皇帝似乎很吃這一套,這幾年對恭王的态度越來越好,使得恭王名聲更廣,獲得朝野清流的大力支持,原本他的母親被貶為貴人,前年也複位成了林嫔。

這讓康王母子心态大崩,姜妃實在氣不過,跑到林嫔宮裏大鬧了一場,又在皇帝和皇後面前連連哭訴,見她可憐,皇後做主複了她的封號,才讓後宮恢複平靜。

但重得封號的玉妃并不甘心,她不明白自家兒子為什麽會比不過恭王。明明皇帝之前那麽寵愛的,為什麽現在會突然支持老三?

對于這個問題,康王也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成了一個心結,對昌平帝生出幾分怨憤。

“兩位殿下。”

正在此時,蘇懷安推門出來,向他們行了一禮,“陛下請二位進去。”

“哼!”

康王心情依舊不好,一個眼神都沒給他,悶頭朝裏走,恭王則向他點頭示意。

“有勞蘇總管。”

“不敢。”蘇懷安躬了躬身,恭敬回答,“這是奴婢應該做的。”

“蘇總管太客氣了。”

進了房裏,昌平帝已在案前坐下,拿了一本奏折看着,見兩人進來,揮手免了他們的禮,指了軟凳讓他們坐。

“坐下說。”

他剛剛睡醒,渾身松散,仍處在未消散的睡意中,見他倆杵在眼前,神色更加倦怠。

“你們來做什麽?”

“啓禀父皇,兒臣前來請求出戰昆奢,請您恩準!”

康王上前一步,對着皇帝的方向撲通一跪,語氣慷慨激昂。“兒臣自幼習練武藝,熟讀兵法,有信心一舉拿下昆奢叛軍,将叛賊頭目交與您!”

“父皇。“

恭王站在旁邊,由着他先說,眼角餘光觀察着皇帝,見他态度冷淡,心念一轉,撩起下袍一起跪下,神色誠懇。

“兒臣雖不如二哥武藝過人,勇猛善戰,也願前往北地,不求功績職位,只想借機學些本領,親眼确認三妹妹的平安。”

好奸詐的老三!

聽他這番話,康王猛然醒悟,這才意識到自己太過急切,竟然忘了和寧,連忙補救,“父皇,兒臣也很擔心和寧,北地兇險,三弟文弱不善騎射,還是由兒臣去吧。”

“不,二哥,弟弟雖不善騎射……”

“行了,少拿和寧說事!”

聽了他們的話,看清兩個兒子眼底掩飾不住的貪欲和野心,昌平帝忍了又忍,還是怒極,擡手砸了一只茶盞過去,指着他們厲聲訓斥:

“你們打得什麽算盤,朕一清二楚。朕還沒死呢,你們就在這兒争!”

被他突如其來的怒火吓了一跳,兩名皇子下意識縮了頭,躲過飛來的滾燙茶水和瓷盞。趴在地上乖乖聽訓。

連着罵了幾句,見兩人裝死不吭聲,昌平帝怒氣未消,突然點了康王的名字。

“景林!”

康王一個激靈。

“兒臣在!”

“既然你自信滿滿,那就和朕詳細說一下。你需要多少将兵,幾車糧草,多少甲胄,預計何時能一舉拿下昆奢叛軍?”

“兒臣、兒臣……”

腦子一熱就過來請戰,實際上連昆奢在哪都搞不清楚的康王頓時傻眼了,趴在地上,吭哧半天說不出一個字來。一起挨訓的恭王都覺得不忍直視,悄悄往外挪了一點,羞于與他為伍。

“景榆。”

他的小動作被昌平帝盡收眼底,見狀順口又點了他的名。

“兒臣在。”

“你來說。”

“是!”

恭王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表現的機會到了,沒辜負一中午的苦心孤詣,抽出袖中的奏疏,交給一旁的宮人,言辭分外謹慎。

“散朝之後,兒臣找戶部和兵部的幾位大人請教,些許淺見,請父皇指正。”

接過奏疏,看着字跡工整,數據典故詳實的文章,皇帝神色明顯好轉,別的不說,起碼恭王的準備充分,态度端正。

看清他的神情,恭王面色更加放松,以勝利者的姿态往旁邊掃了一眼,康王又急又氣,下決心也要找幾個人參謀,不然自己根本鬥不過陰險奸詐的老三。

“不錯,以你們如今的見識,寫出這篇文章也算難得。”

看完之後,将奏疏合攏擱在案上,昌平帝作出評價,看見恭王眼中明顯的喜色,他突然詢問。

“這是你自己寫的嗎?”

恭王笑意頓時凝滞,視線向下,眼簾跟着下垂。

“不敢欺瞞父皇,文中部分戰況和軍備實數借鑒了幾位大人的書稿,其他內容由兒臣書寫。”

“是嗎?”

“千真萬确。”

說完,恭王将頭埋下,屏息等待着上方的反應,後背已被冷汗打濕。

父子多年,見他心虛成這樣,昌平帝便知他沒說實話。

“朕知曉了,你們先回去吧。”

沉默片刻,他最終說道。

“是,兒臣告退。”

兩人如獲大赦,連忙起身行禮退到門外,站在門口對視一眼,看着彼此臉上的汗水,都沒心情多說,轉頭各自離開。

門前的宮人看兩人狼狽的模樣,眼神都沒移一下,顯然早就習慣了這番表現,

進時鬥志昂揚,出時愁思滿懷。

兩位殿下素來如此。

禦書房裏一片安靜。

目送兩個兒子離開,昌平帝愣怔出神良久。

他又在懷念故去的惠昭皇太子。

“不成啊,兩個都提不起來。”他喃喃念道。

蘇懷安站在角落,只當自己是個聾子,什麽都聽不見。

“若景桓還在,該多好。”撚着手裏的奏折,他輕聲嘆息。

康王魯莽沖動,恭王陰沉狹隘,都不堪重任。

這麽多年,他明裏暗裏訓斥了多回,他們竟一點不知上進,只一味互相作對,似乎只要打壓了另一人,自己就能得皇位。

也不想想,這個位置是那麽好坐的嗎?

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如果非要二選一,只能選恭王,最起碼,老三還有點腦子,不至于被人三言兩語哄得團團轉。

昌平帝又嘆了口氣。

正在此時,有宮人推門進來禀報。

“陛下,景安公主求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