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章

人的行為對時間線的影響是不可預見的,也因此,作為第三視角旁觀通往結果的全部過程,會感到特別奇妙。

例如,當貝卡斯對着落難的艿莺人灑出雞飼料時,他不會知道,百年後,黑衣探員們發現,原本全宇宙滅絕的艿莺人忽然延續了種族,存活下來。

因為在數百年前,艿莺人落難的先祖得到了救援。

當貝卡斯擊潰海怪,蝙蝠俠救下海難者的時候,他們也不會知道,百年後,黑衣探員們發現,艿莺人忽然又全宇宙滅絕了。

因為艿莺人在百年前滅族的根源,那群海難者們,也存活了下來。

探員M依然在哥譚等待艿莺人傳回來的信息。

當孿生子提醒他,艿莺人突然又消失在歷史上,他錯愕的問:“發生什麽了?”

探員U猜測道:“艿莺人的祖先還是惹怒了B,導致全族無後而終?”

“我認真的,”M說,“這是新的時間線又出現了變數,歷史上有相關記載嗎?”

當蝙蝠怪物們在貝卡斯面前退縮,無法再屠戮艿莺人時,百年後,兩名黑衣探員發現,艿莺人又延續了種族。

“看來B改主意了。”U堅持自己的猜測,這一切都是“貝卡斯”的心情所致。

當蝙蝠俠打暈龍蝦祭司,暴露自己,必須攻擊貝卡斯,相當于變相拯救了蝙蝠怪物,百年後,艿莺人又滅族了。

“……希望他堅定一下自己的決定。”M似乎也接受了U的猜測。

伴随着蝙蝠俠與貝卡斯的決戰,一招一式間都影響着歷史上的結果。

事件的發展線進行了數次更疊,艿莺人忽而“全族滅亡”,忽而“原地複活”,在兩個結果之間反複橫跳。

Advertisement

M嚴肅的推測:“他在故意玩弄這個外星種族嗎?”

他從未想過貝卡斯有一無所知的可能。

在現代艿莺人的心裏,時間線的更疊已經達到了極度混亂的程度,他們已經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存活還是滅亡。

不過,他們還是遵守諾言,在時而消失時而出現的情況下,将飼料袋的畫像傳給了MIB。

幾乎是一拿到畫像,孿生子就根據袋子上的時間,艿莺人先祖降落的坐标等信息,分析得出結論。

M聽到結論時,有些吃驚的說:“哥譚?艿莺人逃難流落的地方,是現在的哥譚?那麽……原來是這樣。”

山洞裏,蝙蝠俠看着這群陌生的人,看着落下的蝙蝠怪物,結合目前所有的線索點,真相在他的腦海裏徐徐鋪開。

他終于明白,這群海難者為什麽會讓他産生熟悉的感覺。

并不是因為托馬斯有着和他的父親相同的名字。

而是當那條沉睡在阿卡姆下面,以罪惡為食的怪物被擊敗時,他看見了哥譚的舊史。

那群屠戮原住民,與怪物簽約,用整座哥譚市的罪惡滋養自己的利益,組成不同的家族,最後形成“貓頭鷹法庭”的舊勢力富豪們,正在眼前的這批海難者中。

當時,蝙蝠俠雖然看見了一些人的臉,但他同時也遭受着精神攻擊,因此記憶很模糊。

現在解開所有疑點,記憶中那幾張模糊的面孔與在場的人們一一對應。

原來,那些龍蝦怪物就是這群哥譚人的先祖們登陸時遇見的“原住民”。

這讓蝙蝠俠陷入沉思:

拒絕人類的要求,幫助龍蝦怪?但這群人是哥譚的奠基者,他這麽做會将哥譚的未來變成龍蝦怪物的樂園。

順應人類的要求,驅逐龍蝦怪?但他必須承認這非常不公平。

那些龍蝦怪可能在這裏隐居了很久,而且外面是人類社會,更難以接納一群怪物。

比起面臨這樣兩難的選擇,更讓蝙蝠俠懷疑的是:

無論這裏的龍蝦怪也好,人類也好,怎麽說祈禱就祈禱,說召喚就召喚?

不僅是邪神召喚儀式,無論是人類還是龍蝦怪,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都掌握召喚的方法。

這又不是路邊的共享單車,誰都能看着說明書操作一下。

在現代的哥譚,探員M也做出了同樣的推理:

他也推論出,是哥譚人的先祖們将流落到陸地上的艿莺人滅族。

而且因為他掌握的信息更多,懷疑的目标也更明确。

對于艿莺人手中掌握着“召喚教典”,他并不感到意外。

星際裏不少種族的族人們會在戰火中選擇背井離鄉,一般有三個原因:

主要原因是不願更改種族信仰,

次要原因才是想要保住性命,

最後才可能是天生的和平主義者,不喜歡戰争,又無法反對,只能“離開”。

比如探員U,他有一半賽博坦的“零件”,他的信仰是賽博坦星上的“普神”。

假如艿莺人向賽博坦人宣稱:“來,放棄信仰普神,和我們一起信仰雞飼料吧!否則我們會攻打你們,打到你們信為止!”

一方面,賽博坦人會覺得這群艿莺人是無法理解的神經病,斷然拒絕,堅決不從。

另一方面,艿莺人真的因此發動戰争,賽博坦人也總不可能向異族滑跪和投降。

而縱觀整部太空歷史的發展,可以看見原本誕生生命體的每顆星球都是獨立的。

早期的各種“星球聯合會”,就是因為臨近的星球之間認可相同的信仰,從而牢牢團結成聯盟,最終不同的聯盟形成大大小小的星際勢力。

後來,又因為信仰造成的争端,不同的“星聯”之間又引發了戰争。

戰争逐步擴大,戰火一燒就蔓延半個宇宙。

不同的“星聯”由不同的種族構成,每個種族壽命也不同,生存方式更是不同:

不是所有的種族都需要吃飯,也不是所有的種族都需要睡眠。

諸如此類的條件,導致不同“星聯”之間的戰争延續的時間也不同。

很多都是一個比一個時間長,長的離譜。

再拿探員U舉例,他的家鄉賽博坦星,機械生命體均壽命可達數百萬年,日常消耗的能量來自礦石。

他們的”身體“是可以變形的金屬,即使表面受傷,即使破損一半,對他們的影響也不大,即使想要殺死他們,也非一時可以做到。

簡而言之,他們有大把的時間,他們不容易死亡,他們也不用考慮饑荒。

所以,圍繞兩個派別的“信仰”戰争在賽博坦上打了數十萬年,至今沒分出結果。

有些外星種族也會仿佛很理性的表示,為信仰發動戰争,耗盡數億同胞們的性命,非常愚蠢,很不科學,明明可以靠會談解決。

可是,當隔壁的星球在會談上見縫插針的表示:“既然如此,那你們跟我們一起遵從我們的信仰吧。”

這些外星種族頓時暴起抗議:“憑什麽?難道不是你們跟随我們的信仰嗎?”

于是,大家越談越上火,越談越憤怒,啪——參會的幾方相互宣戰了。

戰敗的種族要麽随征服他們的星球更改信仰,要麽固守信仰,離開家鄉,在太空漂流。

又因為“星球聯合會”遍布全太空,每個“星聯”都供奉着不同的信仰。

最終,在太空的各個星系裏,被認可的合法信仰就多達上千,更別說那些“非法的”教派。

這導致了無論太空裏的任何角落,都隐居着不同的信徒,這個結論甚至沒必要加上“可能”二字。

如果這群艿莺人們沒有被那些“生猛的”哥譚先祖們一波團滅,他們大可以在這塊土地上茍着。

随着時間推移,他們會發展成一個“居民都相貌醜陋可怕的,不與外界交流通婚的,無比古怪的”小鎮。

他們會一邊吓退每一個試圖進入的游客,一邊延續他們種族的宗教和儀式。

直到MIB前去安排他們,或者越想越覺得可疑的游客回到自己的國家後,聯系軍方前來将他們消滅。

基于以上的背景,探員M并不質疑艿莺人會在彈盡糧絕時搞些“祈禱會”“召喚會”之類的儀式。

那是艿莺人們寧可背井離鄉也要堅守的信仰,在絕境中更不會放棄,他們只是沒想到真的會“召喚出東西”。

讓M生疑的是那群哥譚先祖,人類。

連中學生都知道,在大航海時期,基x教被廣泛傳播,歐洲的探索者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興建教堂,将教會與當地的土著進行“融合”。

哥譚們的先祖,也同樣來自歐洲,在信仰上同樣不會“特立獨行”。

他不明白在這種情況下,哥譚先祖們如何拿到外教的密卷,而且真的進行了邪術儀式。

是他們消滅艿莺人後得到的戰利品?

不,艿莺人和地球人語言不通,文字也不同,更不可能外傳“崇高的秘密信息”。

那麽只能是……

‘掌握邪術的外教徒本來就混跡在這群人(哥譚人的先祖們)中!’

盡管蝙蝠俠掌握的信息非常不全,但他仍隔着時空,得出這條和探員M相同的結論。

電光火石間,山洞內響起槍聲,一道虛弱且輕蔑的聲音從人群中傳出:“你癡呆了嗎?托馬斯,他什麽也不是,不要玷污我們的主!我的父親!”

蝙蝠俠敏捷的甩過披風,擋飛子彈,落在山洞外的地面上。

伴随人群中傳出的低吟,蝙蝠怪物們周身被幽藍色的火焰包裹,它們進化了形态,連眼神都更加兇惡。

這群怪物氣勢洶洶的撲來,蝙蝠俠一邊應戰,一邊冷不丁的對早已被他盯上的目标旋出蝙蝠镖……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