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黎镖在昏暗下來的天光中,怔怔地看着孫子黎池。

“小池子你說的可行,大河大湖你們兩個先跟你池弟弟學着,反正我聽過幾耳朵後覺得,小池子和先生講得也差不多。等家裏日子好過些後,就送你們去專門地讀書。”

黎河和黎湖聽後,心中亦是震蕩不已。雖然小池子幾年如一日、一天不落地教他們讀書,年前又恰巧碰到族學裏的先生後就考教了他們一番,得了句‘若刻苦些或許是根童生或秀才的苗子’的評語,可他們并未當真。

他們跟着學,起初就是為了哄弟弟開心,只當是陪當時才七歲多的弟弟玩先生和學生的‘過家家’游戲。後來繼續跟着學卻是覺得既然感覺學着不難,那就多學點吧,多認些字、多背句聖賢之言總是有好處的。

他們并不知道,這半年來黎池是為什麽在焦慮和忙碌,也不知道他竟然在給他們籌謀着上學的事。

“上學?

“我們去上學嗎?不是說每家只能有一個人去上族學嗎?”

黎橋心中也感慨不已,他這侄子啊……“是每家只有一個孩子能在族學免束脩上學,如果你有銀錢,族裏還會攔着不讓去找個私塾讀書嗎?你們兩個聽你池弟弟的,先把字練起來、把書學起來,等家中寬松些後就送你們去讀書。”

“好的,我會好好練字的。”

“我也是,一定會認真跟着池弟弟學的!”

黎河和黎湖這時只是純正的十二歲和十歲的小少年,知道或許不久後就能去學堂讀書,兩人都激動不已。并不會去多想這其中的困難,以及要費多少功夫。

“那好,我可是記住了。”黎池的目光随後又投向黎江,“江哥哥你是全程參與了造紙的,也已經掌握到訣竅,以後就要麻煩你在家裏領頭造紙了。”

黎江拍着胸膛滿口答應,“當然,家裏還要靠造紙來改善生活呢,我定會做好造紙這事的。現在也才剛入秋,還能趕得上一茬晚麻,我明日再去村裏其他人家找些劣的孬的麻料來,入冬前應該還能造出不少紙來。”

大人們對黎江的擔當表示滿意,随後又對造紙這事增增補補地提了一些意見。

等聊得盡興後,才陸續去洗漱後回屋睡下。

若以後黎河和黎湖也去讀書,那家裏就有三個學生,三兄弟每房一個也很公平。而且,若是造紙真能供得起家中三個人讀書的話,那造紙就是項不錯的手藝了,而現在看來是大房的黎江習得了這門手藝,大房是占便宜了的。

Advertisement

不過一家人本就應該同氣連枝,這麽多年早已分不清、也不用分清是誰占了便宜,這就是宗族社會中的宗族啊,一家人勁兒往一處使、互相扶持着堅強求得生存。

宗族內部會有矛盾、甚至會吵架動手,可一旦真有誰遇到大難事了、或者被外人欺負了,立即就會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這一點和黎池前世童年時生活的家鄉一樣,大山裏信息交通不便,很多思想和風俗都還保留着古風古韻。

院子西間,黎棋夫妻的卧房裏。

蘇氏将支在靠牆小床上的小兒子拍睡後,才坐回大床的床沿。“當家的,我們小池子莫非真是文曲星下凡?你看他多聰明,只看了一本什麽書就能造出紙來,眼看着這家就要因此好過起來了。我可是打聽過了的,四寶店裏一刀紙就賣20文錢,竟比一鬥米的價還貴了四五文錢,我估摸着家裏已經有三四刀紙了。”

黎棋知道自己妻子是個知事的,她這些話也只兩個人在屋裏時說說,他也就沒說她不該說,反而岔開了話頭。

“你看着小池子平日裏溫文爾雅的,就沒見他和誰紅過臉或争過嘴,心思卻很重。他怕是一直都惦記着家裏的境況,想着只有他一個人讀書,就千方百計地想讓他其他兄弟也去讀書。”

蘇氏輕嘆一口氣,“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哪能不懂。四年前,小池子讀書第一天時發生的事,他怕是一直記在心上呢,現在總算是讓他想出了法子彌補大伯一家。

不僅如此,還将二伯一家也帶上了,不然二伯一家不上不下的,沒有大湖這個孩子去進學讀書、長點硬氣,以後就算兄弟們照應他一把,他們也會覺得不得勁。”

“是這個理啊……”黎棋躺在床上,看着頭頂的床帳,“有了造紙這事,該彌補的也彌補了一些,他兄弟們也進學有望了,家中多個進項後就會慢慢變好的,小池子應該能放下心思,專心讀書了。”

“是啊,小小的一個人,怎麽就那麽能操心呢……”蘇氏嘆着氣,心裏是又酸又軟。

正房的黎橋夫妻兩和東間的黎林夫妻兩,也有一場夫妻間的睡前小話,感嘆着往日裏的不容易,暢想以後好起來的日子會如何,再說說黎池到底是會讀書的人、就是不一樣。

且不提正房和東間裏各自的小話,躺在床上的黎池,正看着窗戶紙透進來的月光,心裏琢磨着事。

明天開始就抽空開始抄書吧,不,開始默書。他記性好,卻不是過目不忘,默書可以加深記憶,是一舉兩得的事。等中旬休沐時,就把默寫出的書拿去縣城的四寶店,看看能賣多少錢一本,若是價錢太低,他就費些功夫直接把書賣給需要書的學童或書生,總歸要有錢賺。

黎池琢磨着、琢磨着,就睡過去了,模模糊糊中最後的念頭是:終于可以拓展閱讀面了,不然寫的報告全是東拼西湊出來的,整篇都幹巴巴的沒一點文采內涵,那書記的職位就不用想了……

黎池記性好,能夠在腦海中構建有利于聯想回憶的記憶宮殿,也能夠對記憶宮殿進行整理和打掃。這件事在他這世一出生後就開始做了,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完成。

兩年多時間,只是梳理強化記憶的話,是用不了這麽久的。他還掃除了某些記憶,遺忘那些人、事和對應的情緒。

重生十年,在意識朦胧的時候,黎池第一次想起了前世自己死前的短期奮鬥目标——下次考核的時候書記就要退下來了,他一定要抓住機會坐上去。

這個目标也是他死亡重生的誘因,若不是為争取表現而太過努力工作,事事親力親為,他也不會累到猝死在辦公桌上。

……

黎水村裏住戶并不分散,當然不像城裏那樣一家挨着一家,彼此間卻也雞犬相聞,誰家若是有點事,過不多久全村人就都知道了。

黎镖他們家對造紙這事,并沒想過要把它做得隐秘些,也沒避諱過人,那些路過他們家或專門到訪的人,一眼就能看見晾曬在院中的紙張。

慢慢地,全村的人也就都知道黎镖家在造紙的事兒了。

等黎江領頭造出快一令紙後,黎水村黎家的族長黎欽登門了。

黎欽走進院子,環視地上斜支着的紙模具,上面正晾曬着紙張,臉上浮現出驚訝和贊嘆。“真是沒想到,小池子竟根據《齊民要術》上記載的造紙工序,就能造出這等的紙來!”

黎镖知道族長今天下午要來後,就沒下地去,而是專門等在家接待他,“哈哈,小池子就是腦子靈活了些,哈哈!”

“小池子那腦子靈活得可不止一些呀!《齊民要術》這書村裏就我家有,書我也是翻看過的,就沒能造出紙來,為何小池子借去看看就能了?那是他的腦子,比我們這些人的要靈活很多啊!三哥你有這麽一個孫子,以後就享福了啊。”

黎欽這個童生老爺族長,是黎镖的遠房堂弟,論年齡排輩要叫黎镖一聲‘三哥’,可今兒這聲‘三哥’黎镖聽着最舒服,“哈哈,還要多謝欽弟你的借書之恩哪,我們小池子雖然聰明些,若沒你的書,他可不能憑空造出紙來的。”

“三哥,我們之間就不要互相吹捧了。”黎欽看到院子一角有兩堵砌到半截的牆,一旁還堆着些黃泥和幾塊泥胚,“那是在做什麽?砌牆嗎,可砌在那裏能做什麽用?且兩堵牆也隔得太近了。”

黎镖趕緊為黎欽解惑,“小池子他們正在鼓搗個活動簾床用來抄紙,這樣就不用把紙模具支得滿院子都是了,而這兩堵牆就是配着那活動簾床,用來晾紙的。

等這兩堵牆砌好後就用泥糊把它仔細抹光滑,再刷一遍三合灰,等幹透後就在兩堵牆間的夾道裏燒火,再把抄出來的濕紙貼在牆上就能把紙烘幹了。”

黎欽聽了感嘆不已,“小池子巧思啊!我當年去府城參加府試時,聽過一耳朵四寶店的造紙作坊的事,好似就是這樣做的,小池子能自己琢磨出這樣的晾紙法子,可謂心思靈巧啊。”

“心思靈巧些好啊,我以前還擔心他讀書久了,會讀成個不知變通書呆子,這事一出我也就放心了。”黎镖嘴上這麽說,心裏卻想着:只看小池子從小到大的機靈樣兒,他才沒有過這樣的擔心呢。

黎欽觑了黎镖一眼,能理解他那隐秘的得意。“我今兒來,是聽說你們家造出紙來了,所以就來看看,現在一看果然沒有假。”

黎欽停頓幾息後,又說道:“其實也還有一件事,要和三哥你商量商量。”

黎镖當然知道族長不會是真閑的沒事了,就來他家閑逛逛、串串門,“欽弟你盡管說,若三哥能幫上忙,那是絕不會推脫半句的。”

“既然三哥這麽說,那我也就厚着臉皮說了。是這樣的,我看你們家這紙比四寶店裏的也不差,族學裏的學生也完全能用,我就想着是不是能從你們這買紙。當然我不是來白占你們便宜的,你們賣我一個實惠價,我就去給先生說說,讓你們家黎河和黎湖也去族學上學,不收束脩,就像小池子一樣。如何?”

作者有話要說: 一刀紙=25/75/100張,這裏是100張

相應地,一令紙=10刀紙=1000張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