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朕聽說你在鄉試和會試上,用的筆跡不同,怎麽想起來換一種筆跡的?”

……

這是黎池第一次與貞文帝交談,那他要給皇帝留下一個怎樣的第一印象呢?

或者說,黎池想要在貞文帝心中樹立一個怎樣的人設?

先前的‘溫雅翩翩務實君子‘人設肯定不能推倒,只能在這之上增加。

又結合到貞文帝的問話,說明貞文帝已經知道黎池會試上轉換筆跡的深意。那麽,黎池在貞文帝心中,必然已不是一個純真無邪的形象。

貞文帝心目中的黎池,現在或許還未有一個明确的形象,但必然不是一個純真無邪、不知世事險惡的人。

而黎池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快速地在貞文帝那裏樹立一個形象或說人設。一個對他有利且又不易崩塌的人設……

在貞文帝意有所指地誇贊黎池寫的字時,他就已經有所戒備感應,等到貞文帝問出這話時,黎池的思緒更是極速飛轉:

純真無邪與工于心計,兩者之間橫亘着一道天塹。而這兩種性格,其實都不适用于官場,或者說都很不讨絕對上司即皇帝的喜歡……

黎池擡頭,看向比他高一個頭的貞文帝。

直視皇帝這個動作,是很無禮的。可黎池就是那樣地直視着貞文帝,神情明悟而無奈,整個人卻又顯得透徹且平和。

與貞文帝對視過之後,黎池低頭恭謹地回答道:

“回陛下,因為世間千種人有千種面孔,除卻極少數生來就大奸大惡之人外,其餘人其實都說不上是好人或壞人。

他們或受身邊之人影響,或受立場陣營裹挾,或受其自身的一時見識所限。這都會使人在某些時候,做出一些于他人不利的事。

而臣在會試上轉換筆跡,不過也是胡亂地揣測:或許在會試時,會有人做不利于臣的事。”

Advertisement

黎池回答貞文帝時,語氣和語調并不刻意,也不是那種冰冷無機質的無波無瀾。

而是一種看得透徹之後的平和,語氣平和、語調也平和,就如同他現在整個人一樣,透徹而平和。

貞文帝,幼時就跟着大燕開國皇帝東奔西走,定國後又從衆兄弟中脫穎而出奪得儲君位,登臨大寶後二十年來調理國政、制衡朝臣,交鋒過的人、經歷過的事實在太多。

這樣一個皇帝,想在他面前自如地玩弄心計?那怕是嫌命長了。于是黎池選擇回答得虛實夾雜,以真實想法為主。

貞文帝看着低頭答話的黎池,半垂的眼中有欣賞的神光閃過。

确實,相比純真無邪不知險惡的,或者工于心計玩弄權謀的臣子,貞文帝更喜歡像黎池這樣的臣子:

知人心險惡,卻不回擊以同樣險惡的手段;知權謀算計,卻不玩弄權謀;知世故,卻不世故……看過、見過、經歷過人心險惡,卻依舊堅守本心。

哪怕這黎和周已經猜到會試中有人對他用了手段,卻依舊沒有順勢揭露或興風作浪,只以‘胡亂揣測‘四字輕巧帶過。

這樣聰明剔透卻又沒有利齒獠牙的臣子,總是很容易激起上位者的守護欲。

“原來如此。”貞文帝這話說得沒頭沒尾的。

接着貞文帝從筆架上取了一支大號狼毫筆,示意侍墨宮女換上大張宣紙。

然後,貞文帝蘸墨揮筆,寫下了“六元及第”四個大字。

“朕不是賜了你一座六元及第狀元府?今晚順便給你補上這‘六元及第‘的匾額,等你返鄉回來之後,狀元府的匾額應該就挂上了。”

黎池聞言,立即下跪謝恩,“臣叩謝陛下恩賞!”

“平身。”貞文帝看了一眼黎池,沒再說什麽,帶着趙義和趙儉往主位上走去。而主位的左右下首,已經給趙義和趙儉兩人加好了席位。

“繼續,你們繼續寫字作樂,朕也跟着一起看看。”貞文帝在主位上坐下,一搖手示意道。

禮部尚書于是趕緊将皇帝為黎池題的‘六元及第‘收起來,等之後再去安排工匠描複到匾上。

履行主持職能的次輔鐘仞,得了貞文帝的話,于是點名到:“孫榜眼,接下來由你上前寫幾個字。”

孫玉林力圖沉住氣,卻依舊有些緊張的手抖!聖上就坐在上首,如何能不局促?

不過最後孫玉林還是順利地寫出了幾個字,得到了貞文帝一個點頭加‘嗯‘的反應,應該算是沒搞砸。

孫玉林之後,探花李乾桉、傳胪鐘離書、明晟……等,都離席上前寫了字,發揮得尚算不錯。

寫字作樂或說書法表演進行一段時間後,鐘仞見場面有些枯燥無聊,就轉而讓進士們賦詩吟詩。

作詩,這真是黎池的短板。

不過幸而鐘仞沒限制主題和韻腳這些,只讓進士們随意自由成詩。于是黎池就用了他之前私下作好的,一首借古詠今的七言短篇史詩,交了任務。

黎池院試時的那篇長達一千八百字的《望月懷古》史詩,随着四寶店刊印的院試詩文合集的熱銷,在場進士幾乎全都是看過的。

這次黎池的短篇史詩雖不及那篇氣勢恢宏,但也短小精悍,因此也得到了不少稱贊。

像這樣宴會上的詩作,其實大都是提前準備好了的,并非只單獨黎池是這樣。次輔鐘仞也是深知這一點,才沒有限定主題和韻腳這些。

在場或許有于詩一道有急才的詩才,但終究只是少數,大多數進士還是需要一定時間去準備和推敲,才能寫出好詩來。

今晚這樣的場合,需要的是一派花團錦簇的美好場景,生扣硬湊詩句的場面,不利于營造這樣的場景。

于是伴着絲樂之聲,進士們詩興大發,每每一揮筆就是一首詩歌,然後就搖頭晃腦地高聲吟誦……吟誦完畢,席上進士們紛紛贊嘆不已、誇獎連連!

眼下這樣一番場景,也是頗有幾分詩歌盛世的風采,看着賞心悅目得很。

貞文帝好似心情也不錯,臉上帶笑地看着,時不時地點頭外加‘嗯‘一聲,以示滿意。

坐在貞文帝左右下首的趙義和趙儉,也表現出意趣盎然的模樣,時不時叫好稱贊兩句,還不時與一兩個進士讨論交談幾句。

不過因為趙儉以前在讀書人中聲名就盛,更加之他的産業四寶店,最近四五年裏年年都出‘科舉真題範文合集‘,更為他在士林中攬了一大波聲望。因此比之趙義,趙儉今晚在新科進士中,得到的信服更多也更真誠。

貞文帝在瓊林宴上足足坐了三刻鐘,才起駕離去。

這在以往是沒有過的,日理萬機的貞文帝,甚至有過幾次瓊林宴都沒親自駕臨,只是指派了三皇子趙儉代為主持而已。剩下幾次即使來了,最多也就坐上一刻鐘或者只是走完過場,就立即起駕離開了。

鐘仞帶着衆官員和衆新科進士,跪送貞文帝帶着兩個皇子起駕離開後,就面目和藹地對黎池說:“和周啊,以後我們就同朝為官了,有何不懂或為難的,盡管來找鐘某。”

黎池忙感激地拱手作揖,道謝:“謝過鐘次輔!在下尚還年輕不懂事,以後還有很多地方要勞煩諸位前輩多加指教。”

“大家都同朝為官,理應如此,不用多禮。”鐘仞和藹地伸手虛扶一下行禮的黎池,受下了他這一禮。

此時,禮部尚書常奇也開口道:“和周你當下是住在黎右侍郎府上?”

“在下确是暫住在黎府。”

“如此的話,陛下給和周的賞賜也就不好現在送去了。”常奇觀察着黎池的神色,見他沒有出言反駁,才又繼續說道。

“那不如待和周返鄉祭祖回京之後,再直接送到你的狀元府上?我回去就親自盯着他們,盡快将和周的狀元府修繕好,等你回京時就能直接住進狀元府,到時在狀元府受賞。”

黎池面容感激地道謝:“實在是勞煩常尚書!在下先在此口頭謝過常尚書,等回京之後,在下必定請您來喝杯喬遷喜酒,也表達表達在下的謝意。”

“哈哈哈,到時常某一定攜禮而至!”常奇笑着受了黎池的道謝。

既然皇帝已經離開,今晚這場瓊林宴也就已經到尾聲了。

次輔鐘仞在說完一段散場前的客套話之後,也就宣布這場瓊林宴散席結束了。

新科進士們說說笑笑地走出禮部衙門,有轎子等在外面的,就乘轎離去。沒有轎子等着的,就三三兩兩結伴步行離開。

鐘離書和明晟來時是雇的轎子,此時還等在衙門外的街上,而黎池也有黎府的轎子等着,于是他們簡單話別過,就各自乘轎離開了。

京城中是有宵禁的,瓊林宴散席時就已過了宵禁時間。不過遇到巡夜的士兵隊伍時,憑着他們身上穿着的一身大紅進士服,巡夜士兵認出來後,也只是讓他們趕緊回去。甚至那些步行回去的新科進士們,還能得到巡夜士兵的溫暖護送。

黎池回到黎府青朱院時,夜色已深。

不過黎棋和黎湖還沒睡,一直在等他回來。黎池回來後與他們打過招呼,又簡單地說了瓊林宴的盛況,之後才洗漱一番了睡下。

直到睡下,新科進士們的榮耀一天,才算是落下了帷幕。

作者有話要說: 貞文帝:這樣聰明剔透又沒有利齒獠牙的臣子,朕很想罩着他啊。

黎·溫雅翩翩務實君子·聰明剔透沒有利齒獠牙·池:謝罩^_^

黎池:(我說的都是真的哦~我明白道理是這樣和我默默記小本本上矛盾嗎?不矛盾 ^_^ )

黎池能夠作為趙儉的金手指,可不僅僅是因為他腦海裏的知識啊←_←

他可是新一代寵臣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