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瓊林宴後第二日,二月二十三,禮部派官員前來,賞賜了黎池一套行頭。
包括六品二梁冠、赤羅朝衣、六品鷺鸶補服、六品銀犀帶和朝靴,以及朝笏、佩戴的錦绶和藥玉這些小物件。
黎池、孫玉林和李乾桉一甲三人,已授官職的都有這套行頭。當然賞賜給孫林二人的,是與其翰林院編修官階對應的七品行頭。而賜下給其他進士的,則是衣冠銀二十兩。
另根據各進士籍貫遠近,各賜下了二十兩至五十兩銀不等的返鄉祭祖路費,黎池的是三十兩銀。若只是路上的船資車資和食住花費的話,這三十兩銀足矣。
這是例行賞賜,并無特別,禮部官員就直接送到了黎府。
可即使是例行賞賜,也是不能在青朱院裏領賞的。于是黎池在黎府的正院正廳中領了賞,自然就勞動了黎府的主子們。
不過現在黎池他們與黎府之間的關系,保持在一種詭異的和諧狀态。因為黎棋與黎湖他們不清楚那些陰謀算計,黎池則裝作不清楚。
也或許是黎池一副無事發生的樣子,裝得太過自然,就連黎鏡本人都有些恍惚了,好似與黎池之間真的無事發生過一樣,或許黎池并沒有察覺到那壺墨有問題呢?
黎池裝作一切無事發生的樣子,也是沒辦法。
這個時代是一個宗族社會的時代,甚至‘法不下鄉‘都是常态,偏遠村坊之中,朝廷的法律都無法施展。宗族群居,有時一個鄉村或廂坊,就是一個宗族,而宗族完全是由族中族長和族老治理,有時朝廷官府想要實施政令,都需要借由當地宗族之手實施。
在這樣一個宗族社會中,宗族的力量是強大的。就連黎鏡,哪怕自其出生之後都沒回過黎水村黎家,甚至黎水村黎家都沒有可供他借勢的,可為了證明他不是無宗無族之人,也還是将祖籍歸到了浯陽黎水村。
黎鏡與黎池是同族人,哪怕是出五服的遠親族人,可如果黎鏡犯了誅九族的大罪,他黎池也是在被誅之列的。
況且黎鏡為族中置了百畝學田,這百畝學田于黎鏡來說或許只是随便從指縫間漏出的一點,只是歸祖籍時的伴手禮。
可對黎池來說,卻是因這學田才開啓了他的讀書生涯,才進而有了他今日的六元及第。若是黎池明面上撕破臉面去對付黎鏡……于他的名聲有礙。
可以暗地裏做些手腳報複回去,明面上卻是不能撕破臉皮的,除非是必須到了大義滅親的時候。
沒有辦法,黎池不得不裝作一副無事發生過的樣子。
Advertisement
賞賜下來後的第二日,即二月二十四,黎池代表衆進士,寫謝恩表一篇,由禮部代為傳達,向貞文帝上表謝恩。
上表謝恩後再過三日,就是朝考。
朝考後授官,名列前茅者為庶吉士,次者可能為主事、中書、知縣等。考得好的可以留在京城,考得差的就要下放到地方。
不過這就與黎池沒有關系了。黎池、孫玉林還有李乾桉三人,已經授官翰林院修撰和翰林院編修,他們不用去參加朝考。
不過一甲三人雖已授官,卻還沒正式去上衙點卯。一般都是等返鄉祭祖回來之後,再才開始上班。
黎池還是去了翰林院,找王掌院請假。新科進士們返鄉祭祖已是常态,皇帝賜下的賞賜中甚至都有返鄉祭祖路費,王掌院沒理由去阻攔,于是黎池很順利地請到了三個月的返鄉探親祭祖假。
不過在返鄉之前,黎池還有事要做,那就是去逛街,為家裏人購買伴手禮。
新科進士們都在為朝考準備,鐘離書和明晟也一樣,黎池就和黎湖一起出去逛街買禮物了。
黎池他們這次要買的禮物可不少!
家裏的一家人,肯定是要給他們帶禮物回去的。只以男女性別區分的話,家中就有五個成年女眷和黎燚一個小女孩兒,七個成年男人和黎溏一個虛十歲的小男孩兒。
僅家裏人,就有十四個人需要給帶禮物。更別說還有與他們家交好的、親近的人家,比如大爺爺家、二爺爺家、先生黎槿家、族長家以及幾個族老家等等,後面這些人家倒不用給他們家裏每人都單獨備禮,只用備一份就行。
可這需要備的禮也有十幾份,再加上自己家的十四份禮物,又要多備上幾份以備不時之需,最後需要準備的禮物竟多達四十多份!
如此大數量的禮物,讓黎池一件一件地去選……抱歉,他做不到。
于是黎池就想到了一個在這個時代裏的萬能禮品,無論送禮對象是男女抑或老少,都可以送!
那就是,布匹。
這個時代不興送吃的喝的,送女眷胭脂水粉首飾這些,在城裏還倒還時興,可村裏家裏的那些女眷卻用不上,或許還覺得這些東西不實用、是浪費錢。
但是布匹就不一樣了!
布匹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過年過節時、相看人家、出門讀書時……若有條件都要做上一套新衣。黎池他們從京城帶回去的布匹,一聽"出自京城"就格外體面!
而如果不是很親厚的人家,一匹布都能分成幾份送兩三戶人家,這樣黎池就不用絞盡腦汁去想四十多份禮物內容了。
于是黎池和黎湖一起,挑着價格合适、花樣時興的布匹,一口氣買了整整十五匹布!又買了三套文房四寶送給家裏的黎河、黎湖和黎溏,幾樣頭繩絹花給家中女眷,又買了幾樣小孩兒玩具給侄女黎燚。
哪怕黎池買布匹時格外挑了價格中下的,一共也還是花了整三百兩銀子。而這價錢還是掌櫃見黎池買的多,又看在他六元及第的身份和樣貌的份上,給他算的優惠價。
要是以往的話,讓黎池花三百兩銀子?那不可能的,三百兩銀子可是他們家田地十來年的收成!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黎池上京趕考時帶着趙儉贈的一千兩銀票,才花去二百兩不到,可以花上一些。
黎池也不用特別為以後的銀錢操心。他還有暫時沒到手的六百兩黃金賞賜——折合白銀六千兩,就連回京後的房産也有了——禦賜的狀元府,工作後又有俸祿。所以現在他們手中有銀錢,那該花就花,不用特別節省摳唆。
俗話說,背後念人不經念,黎池這邊手上用着趙儉贈的錢、心裏想着花錢确實是很舒服,然後轉身就遇到了趙儉。
“和周。”
黎池聽到一個熟悉的嗓音在喚他,轉身一看,果真是趙儉。
“臣見過儉王殿下。”黎池拱手作揖,彎腰行禮道。
一旁的黎湖也趕緊跟着行禮,“草民見過儉王殿下。”
趙儉身穿錦衣長袍,外披狼皮大氅,眉目疏闊大氣,依舊恍如一輪朗朗明日,光華炫目。
趙儉的身後跟着一個文士,以及幾個常服打扮但應該是武打好手的護衛。
“免禮。”趙儉打量着抱了一大包東西的黎池,“和周,你這是?”
“因為臣不日就要動身返鄉祭祖,所以正在給家裏人準備些禮物帶回去,這也算是臣初次入京後返鄉的一點心意。”
“和周有一顆真誠之心。”趙儉恍然大悟,“既然湊巧碰上,不如我們去雲生樓坐坐,也好敘敘舊?”
面對趙儉的邀約,黎池是不好拒絕的,可一看他這大包小包的,有些不方便。
正在這時,黎湖開口到:“和周,你盡管和儉王殿下去,這些東西我先拿回去就是。”他一個童生,就不用跟着在儉王殿下面前去晃悠了,他氣虛慌張得很。
趙儉吩咐身邊的一個護衛,“阿九,你送黎公子一程。”
“遵命!”阿九利落地從黎池手上接過布匹、首飾盒等物,另一只手又把黎湖手上的東西也拿過來。
瞬間,黎池和黎湖就兩手空空了。
之後阿九送黎湖回黎府去,黎池也跟着趙儉一起來到雲生樓。
能讓趙儉光顧的雲生樓,必然不是什麽簡陋小茶寮,而是奢華有內涵的古代高端酒樓。
跟着趙儉一路上到三樓雅間的途中,黎池一路欣賞了古代酒樓的奢華極致……
不過黎池是見識過不少現代五星級酒店的,還不至于看得呆掉。
在三樓雅間坐下後,趙儉就開始與黎池敘舊。
黎池原本以為趙儉找他敘舊只是一個借口,或許要談及些其他事,比如會試上的唐翰林,比如殿試時的‘秘密立儲制‘,卻沒曾想趙儉的‘敘敘舊‘,還就真是敘敘舊。
與趙儉他們那些皇子密切相關的‘秘密立儲制‘,他就好似渾不在意一樣。又或者說是他有把握,無論怎樣的立儲之法,他都能争得那個儲君位。
這樣的三皇子趙儉,黎池還蠻欣賞的。
既然趙儉真是要敘舊,黎池也就奉陪到底。
先簡單說了自鄉試之後分別以來,各自的境況。然後趙儉講了京城的一些新鮮逸事,黎池就說了會試的九日夜裏,考場裏的一些稀奇事……
之後,自然地就聊到了黎池動身返鄉祭祖的事。
“和周,你何時動身返鄉?”
“就在最近幾天,具體日期還要看找到的客船什麽時候南下。”黎池啜着清茶,回答道。
在私下裏,黎池與趙儉之間沒那麽多虛禮,相處起來要随意一些。
“恰好四寶店刊印出了《殿試策問合集》,貨船要運書南下,不若你們搭乘運書船到淮陰城,再跟着運書車隊到臨濠城,之後你們再找車回浯陽?”
如果四寶店的運書船,恰好在最近運書南下,那黎池他們搭乘運書船就再好不過了,節省路費是一方面,主要是更加安全些。
“若是不麻煩的話,搭乘運書船是再好不過的。”
“有何麻煩可言?順路的事,我回去後和押船的掌櫃說一聲就是,開船前一日就派人去提醒你。”趙儉就這樣決定了。黎池他們将乘坐他名下四寶店的順風船南下。
既然說到返鄉,也就自然地說起了家人,開始閑話家常。
很神奇地,趙儉竟比黎池還大兩歲——即整二十歲。按說皇家王爺到這個年紀,怕是身後都跟着一串串兒女了,可趙儉竟然還未婚!
“唉,說來也是世事弄人啊。”趙儉難得地長嘆一口氣,“本王和本王的幾個成年兄弟的婚事……真是艱難,父皇和母後為此噎死操碎了心,可親事卻總是不順。”
黎池此時八卦欲爆棚,很想聽聽天家皇子們的婚戀密辛。
“我其他幾個兄弟還稍好些,父皇為其指上兩三次婚之後,也就成功地娶上了王妃。即使大皇兄被指婚三次後,依舊沒能順利地娶到王妃,可于姬妾方面到底還是無礙,且已經有三個子嗣了。就我……”
跟在趙儉身邊的文士即王府幕僚谌青,第一次聽說這樣的皇家密辛,他的八卦欲比黎池的還要旺盛,雖一臉冷淡肅穆,可一雙眼卻亮晶晶的!
“就本王……王妃總也娶不成功,府中姬妾也病病殃殃的,至今都沒能有個子嗣。”說着說着,趙儉就覺得自己很凄慘。
趙儉甚至不止一次地懷疑,他上輩子的所謂王妃嚴琳琅,是不是給他們下了什麽苗疆巫咒。所有上輩子與她有過牽扯的兄弟,這輩子在婚育上就有些艱難,尤其是趙義和他。
父皇為他們暗地裏指的、還未正式下旨的王妃候選人,不是莫名地就與家裏的什麽表兄成了有緣人,要死要活地不願意。就是一被暗地指婚,就開始病恹恹的,不像能為皇家誕育子嗣的樣子……
不過這種懷疑實在太過荒誕不經,趙儉也在幾次排查之後,确定了嚴琳琅不可能做到這事。最後趙儉也只得感嘆,他們趙家兄弟婚事不順,或許是天意弄人。
貞文帝不止一次地慶幸過:幸好先暗地裏試探了一下,沒直接下賜婚明旨。
黎池:……
黎池他驚到了……
“趙兄……這種事或許是講究緣分的,可能是屬于趙兄的緣分還未到。”
趙儉硬是将一杯茶,喝出了一壺酒的失意……
“或許是。不過這次父皇為我指了國子監祭酒之女,據說她自小福緣深厚,到目前為止都還沒出狀況,但願……”
黎池能猜出趙儉的未盡之言:‘但願她能挺住‘。
“不說這些了,和周你此次返鄉,就要迎娶徐芩之女了?”
黎池低頭溫柔一笑,“是的,我也十八了,該成家了。”
“路途遙遠,我又無暇出京,是不能及時喝到和周的喜酒了。”趙儉一個王爺,定然是不能随意出京的。“只好提前在此祝福和周你娶親順利,婚後和和美美!”
趙儉也不知是不是受剛才談論他婚事不順影響,竟然祝黎池‘娶親順利‘,這祝福語不倫不類的。
也許是一時嘴瓢失言,反正黎池和趙儉兩人也都沒在意就是了。
“趙兄有心!這份祝福我就領受了,等回京之後再邀趙兄到府一聚,給你補上一頓喜酒!”
“哈哈哈!好!”
……
朝考成績出來後的第二天,黎池就已經登上了四寶店運書南下的運書船。
朝考成績出來了,鐘離書和明晟成功考取翰林院的庶吉士。以後他們三人,就是同一個部門的同事了。
作者有話要說: 問:趙家兄弟為何婚事艱難?
趙儉:總覺得是嚴琳琅,給我和我的兄弟們,下了苗疆巫咒。
嚴琳琅:我不是我沒有你們冤枉我嘤嘤嘤~
古早瑪麗蘇古言文·世界意識:……
問:趙儉你為什麽要祝黎池娶親順利?
趙儉:我不知道,我沒有,我就是随口那麽一說!
古早瑪麗蘇古言文·世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