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黎池動身上京那天,全村族人都到村口進士牌坊下來送他。
黎家男人們雖說也有不舍,心中更多的還是男兒豪情,盼望着黎池能做出一番事業來。所以臨行前,他們更多還是祝福和告誡黎池。
族長黎欽代表族人與黎池告別,“和周,大男兒志在四方,欽四爺爺我只能在此祝願你前程似錦、官運亨通!但也要切記官場險惡,不要行差踏錯。族人這邊,我會管束好的,不會拖了你後腿。”
黎池鄭重地謝過黎欽,“和周在此謝過族長的祝願,也定會牢記您的告誡。”
旁邊的黎镖,看自家老妻一抹一把眼淚,也是有點心疼和無奈,“你別哭了,和周只是進京城去當官,又不是不回來了。”
“你個老頭子自己心硬,還不準老婆子我哭一場了?!奶奶的小池子喲要走了,這和以前出門考試不一樣,考試也就十天半月或幾個月的功夫就回來了,這次可要好久好久才能回來啊……”
黎池來到袁氏身邊,拍撫着袁氏的後背。這是他第一次在離家時,心裏的不舍悲傷,與臉上的神情同步了……
奶奶自小就喜歡他,雖然後來有了更愛撒嬌的黎溏,有了更可愛好玩的黎燚,奶奶也沒減去對他的喜愛。小時候奶奶就像是喚心肝兒似的,整日地總在叫他小池子,以至于現在其他人都改口叫他的表字‘和周‘了,奶奶也總還是順口地就叫他‘小池子‘,這個小名是屬于奶奶一輩子的愛稱。
“奶奶,我以後會盡量抽出時間,或者向上官和朝廷告假,然後回來看奶奶你的。”
袁氏還是止不住地抹眼淚,“你要好好當官,可不能随時就請假回來!等放假時再回來看奶奶就好了……”
蘇氏紅着眼眶站在一旁,努力忍住沒掉眼淚,“和周媳婦兒,你要好好照顧和周。他這人一旦忙起來,就連吃飯睡覺都能忘了,你要好好兒地看着他,讓他按時吃飯睡覺……”
蘇氏越說越心酸。以前都是她這個做娘的照顧他吃飯睡覺,以後就要由兒媳去做了……
徐素扶着蘇氏的胳膊,認真地答應着:“好的,娘,兒媳定會照顧好和周的。裏外大事都由他做主,吃飯歇息這些牽連着他身體的事,兒媳絕不會縱着他!”
“對對,和周是個聰明有主意的,外面的事你就讓他自己做主,家裏的事還是要你為他打理好。”黎棋接話道。
兒子出門在外,他們父母不在身邊,就怕兒子被兒媳捏在了手裏,其他都不說,就怕壞了兒子在官場上的正事。
分別時萬般不舍,可終究還是要有一別的。
Advertisement
黎池收拾收拾心情,對送別的家人一一囑咐:
“江哥,你有空閑時,就琢磨琢磨我給你說的彩箋紙、銅版紙這些。既然紙原料少,我們就試着做精品紙張。”
黎江點點頭,“好,我會好好琢磨琢磨的。”
黎池又看向二堂哥黎河,“河哥,我給你說過的。我考科舉時看過的書籍都放在我屋裏,書太多若是看不完,你也可以只翻看翻看那些讀書筆記。還有我以前每天寫的模拟文章,也可以多看看。先在這裏祝願河哥你下次鄉試,能一舉得中舉人!”
“好的,我定會仔細鑽研你留下的書冊、筆記和文章的。”
黎池以前備考科舉時一直勤奮自律,他留下的讀書心得和筆記、模拟文章、備注過的四書五經……也是給黎家讀書人的一大筆財富。待黎河看完之後,就要收進族學裏去,供族學學生研讀學習,也是給他們一條捷徑可走。
“至于湖哥你……”黎湖很快就要去縣城開設私塾教書,黎池也沒什麽要囑咐的。“我讀書用過的、留下的那些,你或許可以抄一份去用。”
雖然黎池說的隐晦,不過黎池以前就給黎湖提過,何為名人效應和名人噱頭。黎湖手上有六元及第狀元留下的讀書心得和筆記,他的私塾還怕沒有學生來嗎?“湖哥我明白的。”
然後就是黎海,不過他是要跟着黎池走的,就不急在這一時囑咐他。
“黎溏。”黎池語氣嚴肅。
黎溏挺着胸膛上前一步,“哥哥!”
黎池拍拍黎溏的肩膀,“還記得哥哥和你說過的嗎?哥哥出門之後,你就是陪在爹娘面前的、兩老唯一的兒子了!”
“黎溏記得!我已經是個小男子漢了,要照顧爹娘和爺爺奶奶!”
黎池贊許地點點頭,像撸貓一眼揉揉弟弟的頭,“很好,記得很牢嘛,男子漢言既出行必果,你要說到做到!還有記得要努力讀書,希望你能以秀才的身份從秀才班畢業,然後與我在京城相遇。”
“嗯!”黎溏小小的胸膛中充盈着雄心壯志!“我一定努力讀書,然後進京趕考去找哥哥!”
離別時,是道不盡離別的,只能生生打住。
“爺爺奶奶、爹娘,大伯二伯和大伯母二伯母,還有各位兄弟,以及各位族人們,黎池……這就走了。”
終于離別,黎池、徐素和黎海三人轉身離開,包袱款款地漸漸遠去。
“和周,一路順風!”
“和周、和周媳婦兒,還有大海,要經常寫信回來啊!”
“小池子!要常回來看看奶奶啊!”
聽着身後的道別聲,黎池只能埋頭往前走!
可在聽到身後奶奶哽咽着呼喊‘小池子‘時,黎池終于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不離別,不知感情濃厚。黎池曾以為,他對這世的家人,只有淡淡的依戀而已。
沒曾想到,直到離別時,才發現自己對身後家人們的情感,竟已深厚到能紅了眼眶,低頭灑淚的地步……
……
因為此次上路途遙遠,黎池他們就沒帶多少行禮,只帶了路費和各自幾身在路上換洗的衣服。黎池就拒絕了他爹要将他們送到縣城的提議,只與徐素和黎海三人一起輕裝上路了。
至于徐素嫁妝中的金銀首飾這些貴重東西,則由徐芩回京時幫忙帶進京去。是的,縣裏四寶店的徐掌櫃徐芩,也将在交接妥當後,就帶着他夫人回京。
黎池他們走到縣城,又與徐芩夫婦道過別後,就坐上徐芩幫忙安排的車,往臨淮府而去。
黎池他們一路朝行夜宿,在三日後到達了臨濠城,并決定在城裏休整一天後再繼續上路。
休整的這一天中,黎池與幾個以前一起參加過文會,一起喝過酒吃過飯的同年秀才們,約到一起吃了一頓飯、敘了敘往日友誼。
休整過後,第二日繼續出發。
黎池是走了,卻在身後留下了一段美名:黎六元溫和謙遜依舊如昔,謙謙君子莫如是矣。
黎池他們又走了四日,終于到達淮陰城,又決定休整一天後再走。
不過這次休整,黎池倒沒有與昔日同窗喝酒敘舊。因為自鄉試開始,他就開始低調做人,完全沒有出門去結交。
不過休整的這一天,黎池依舊如在臨濠城時一樣,攜禮和拜帖前去當地官衙,拜訪了當地官員。
時間不湊巧,與當地官員沒見到面也無所謂,黎池這樣做,也不過是做出一個姿态罷了。
休整後第二天,黎池他們在淮陰城的大運河渡口,由陸路轉水路,乘船北上。
徐素和她母親從京城到浯陽來與徐芩團聚時,就是乘船南下的。所以她并非是第一次乘船在水上漂,并未暈船。
倒是黎海,暈船暈得厲害,吐得七葷八素的。不過黎海很能忍,前一刻還吐得七葷八素,轉過頭面對黎池時又是精神奕奕的樣子。
由此可見,黎海确實是在很努力地,向黎池好好表現。
……
黎海是黎家幾個兄弟中的另類,格外聰明靈敏的一個人,卻耐不住性子去讀書,成日東游西竄。如此小混混的行為,卻沒招得村裏人和家裏人對他深惡痛絕,也是他為人說話都很讨喜的本事了。
黎池動身進京三天前的晚上,黎海忽然一臉嚴肅地找到他,說要跟着他、做他的幫手。
黎池當時是很驚訝的,完全沒想到。
這個時代普遍講究‘用人唯親‘,這種用人觀念普遍存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說其他,一人犯罪全族株連,這一點就決定了任用親人更能使人放心。
相比雇傭來的手下或職位上的下屬,還是親人用着更加放心。不僅僅是因為相互間有親情的維系,還有他們間的利害相關。同族近親之人,一旦我不好、你也要受株連,如此生死禍福相依,當然會更讓人放心。
簽了賣身契買來的仆人雖也與主人生死禍福相依,和能幫忙在外面辦事的幫手終究不一樣。仆人一般沒有家人牽連,幾乎都不識字,只是下人而不是幫手。
黎池當初想着若是族中有合适的人手,他也不介意帶在身邊,拉拔族人的同時,他也得了個可信可用之人。
所以讓黎池驚訝的是,其他族人還沒找來,倒是黎海先來了。且黎海還是瞞着二伯夫妻兩,自己私下來找他的。
黎池原以為黎海整天東游西蕩,是因為他懶、不想做事。沒曾想黎海與他敞開心扉聊了一會兒,黎池才發現他是覺得種田、學手藝和讀書都沒意思,所以才不想做。
黎海覺得跟着黎池到京城去闖蕩,這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黎池當然不會因為黎海想跟他去京城,就同意他跟着的。然後黎就海滔滔不絕地,推銷了自己半個時辰!
黎海證明了他雖沒去族學讀書,但家中有這麽多讀書人在,他也是識字的。又向黎池表了決心,表示先跟着去試一段時間,如果黎池不滿意,他立即就回來絕不給他添亂!
黎池最後同意了黎海跟着他,就沖黎海說了整整一個小時都沒詞窮這一點上。
對于黎海跟着黎池到京城去這件事,家裏人雖也擔心他會給黎池添亂,不過既然黎池自己同意了,家裏人也還是很高興的。尤其是黎橋夫妻兩,沒個正行的黎海也終于有事情做了。
……
在運河上走走停停有四天後,黎池他們終于到達了京城的運河口岸。
徐家留在京城看家的老管家,早已帶着兩個小厮等在岸邊,然後将姑爺一行人接回了徐家。
黎池他們初至京城,計劃先去徐家暫住,等去拜訪過禮部尚書、領了一座狀元府的賞賜後,再搬去狀元府裏。
黎池在徐家暫時住下後,看着這座三進大小的低調雅致的院子,心裏暗想:到底是開國第一任內閣首輔,即使是逐出家門的子孫,也大方地給了這樣一座三進院子安置。
……
徐芩,徐素的父親,黎池的岳父,亦是大燕第一任內閣首輔徐首輔的庶子。
據當初趙儉所說,徐首輔的庶子徐芩以十二歲之齡考中秀才,人人都誇驚才絕豔的徐首輔後繼有人了。
但奈何徐芩年幼輕狂,一朝得中秀才後心氣高漲,開始嫉妒嫡兄。終于在鄉試之年,致使其嫡兄在寒冬落水,恐會留下一身寒疾。因此,徐首輔怒而要杖打徐芩一百棍。
彼時才三四歲年紀的趙儉,恰巧随剛登基不久的貞文帝去徐府,就碰上了杖打的場景。不管徐首輔和貞文帝怎麽解釋,徐芩陷害嫡兄、理應受罰,可趙儉就是哭鬧着不讓繼續打。
于是貞文帝妥協,讓徐首輔不要繼續杖打了。最後徐首輔言說徐芩已經十五歲,已能夠自立,就分他一座三進小院讓其自立。
自此之後,徐芩再未回過徐家,然後自己娶妻生女,再後來為報答趙儉,同時也是為尋一份生計,就去趙儉名下的四寶店從書童做起,再之後就成了浯陽四寶店的掌櫃。
這些都是陳年舊事了,當初的徐首輔早已經在朝堂銷聲匿跡,當初的徐家也早已退回江南,成為了一個普通的書香世家。
當初趙儉說起時,或許是羞于提起當時他撒潑哭鬧的往事,就說得很簡略。
不過黎池還是能從趙儉簡單平靜的敘述中,看出當初的暗波洶湧。
比如徐家內部的嫡庶之争,又比如當初的大燕第一任首輔之家的徐家,與如今江南書香之家的徐家之間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