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之後,黎池三人每天上衙點卯,早晨時泡上一壺茶,之後一整天就都看過往史料邸報和敕诰文書。

黎池前世沒過上‘一張報紙一杯茶‘的生活,這輩子倒是終于過上了。

不過黎池三人整天看書喝茶的上班生活,事實上并不如表面那樣輕松寫意。

翰林院起初是專門為皇帝起草機密诏制的重要機構,有着‘天子私人‘之稱。後來這個地位被內閣所取代,翰林院就成了養才儲往之所。所謂‘非翰林不入內閣‘,翰林院清貴得很,是日後成為閣老重臣或地方要員的踏腳石或說跳板。

既然是養才儲望之所,黎池他們也就要學一些東西,才稱得上‘養才‘。不管以後是否能入內閣,抑或是去其他地方,利用這段清閑時間多學一些,總歸是不會吃虧的。

所以黎池并非是輕松寫意地‘一本書一杯茶‘,坐在那兒消磨時間,而是在快速地看書學習。

黎池就這樣‘一架子書一壺茶‘,一看就是一整天,終于将辦公間書架上的史料、邸報和敕诰等看完了。

看完之後,黎池又去請求唐翰林,讓他們進去翰林院的書庫——即是資料檔案庫,之後黎池就轉移了地點,整天整天地待在書庫裏。

鐘離書和明晟受到影響,也安下心來跟着看書,不再去理會翰林院老人們的‘孤立‘。

……

這樣看了幾天之後,黎池也覺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不僅僅是翰林出身清貴、聲望高這一點,也還有其他的現實道理。

內閣是皇帝掌控六部和全國行政的中間樞紐,內閣的重要性、閣臣需要具備的能力,可想而知。

而翰林院則是相當于一個培訓機構,是一個為內閣儲備培養人才的地方。

如今的翰林院,主要負責修書撰史,替內閣代為起草一般性敕诰——敕诰本歸內閣閣臣起草,為皇室成員侍讀侍講,擔任科舉考官等。

也就是翰林院的這些職能,培養和鍛煉出了以後的閣臣。

Advertisement

修書撰史,多為閣臣領銜,翰林負責實際編修。這項職能可使翰林官加深對歷史典故的深層理解,從中吸取政治智慧并積累下來。

起草敕诰——即使是一般性而非重大機密敕诰,有助于翰林官熟悉政務、增加閱歷。

侍讀侍講,在為皇室成員經筵侍講中,翰林官不僅能更加熟悉朝廷儀制和國家要政,還能潛移默化地向皇室成員甚至皇帝施加影響。

更不用說擔任科舉考官了。雖大燕科舉革新後,考官與考生之間已經沒有那麽深的師生羁絆,但終究也是一條關系。

這些都使得翰林院的翰林們,不斷積累政治學識、政治智慧和政治經驗,為日後準備下較好的政治素養。

所以在翰林院的這段時間,對黎池他們來說是一個積累學習的重要時間段,雖然确實也清閑,但去不能把日子過成養老的樣子。

黎池和鐘離書與明晟,都決定趁這段時間,多學些東西。

……

在此期間,上旬休沐日那天,黎池約了鐘離書和明晟兩人到家裏來。

當天徐素準備了一桌好酒菜,三人一起吃喝閑聊,過得很是愉快。

休沐回去之後的第一天,榜眼孫玉林和探花李乾桉,也終于返京來翰林院上班點卯了。那天同來的還有一個錢姓庶吉士,毫無意外地他是錢翰林的族中後輩。

黎池在狀元游街和瓊林宴上時,就與榜眼和探花兩人結識了,兩人在翰林院中沒有熟人的情況下,黎池就成功将兩人拉入到了他們之中。

至此,翰林院新的陣營格局已經成型。

翰林院的老人們,孤立黎池三人、逼其就範,讓黎池唯他們馬首是瞻不成。反而讓給黎池凝聚了今科翰林院新人,在翰林院內形成了一個新派系,這是翰林院老人們沒有想到的。

就連黎池事先也沒想到,雙方一步一步地冷漠對峙,竟就分成了兩個陣營。不過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再散了陣營融入到對方的群體中去,也是不可能的了。

如今翰林院內的格局是:正五品掌院學士王掌院,作為翰林院最高長官,哪派都不靠。

從五品侍讀學士唐翰林,是偏黎池他們‘新翰林‘的。從五品侍講學士錢翰林,則是偏‘老翰林‘。

翰林院正常的人員構成是,正五品掌院學士一人,從五品侍讀和侍講學士各兩人,正六品侍讀侍講各兩人。從六品修撰、正七品編修、從七品檢讨和無定級的庶吉士,皆無定員。

但翰林院的實際編制是沒滿的,現在侍讀學士和侍講學士皆只各有一人——唐翰林和錢翰林,侍讀侍講是空置的。如今翰林院共十五人,就有十二人是在‘無定員‘的職位上。

修完《資治通史》後,翰林院的人員就一直是入不敷出,可到了黎池他們這一科,新翰林幾乎就與老翰林的人數一樣多了。這也是老翰林們深覺危機重重,決定先孤立并最終收服黎池他們的原因。

結果當然是沒有收服成功的,黎池拉了他們那科的新進翰林,自成一派。

……

一旬過去又一旬,六月下旬也即将結束時,翰林院又将迎來一旬一天的休沐日。

兩天前趙儉讓幕僚谌青帶了話,說是這次休沐日要到黎池府上來,要與他談些事情。

雖說趙儉與黎池是以朋友相交,但他的身份到底是皇子王爺,黎池當天回來說過這事之後,徐素就開始準備起來了。

黎池從翰林院下衙回來,換過衣服後晚飯也就開飯了。

“今天這爆炒腰花是你親自下廚做的?”黎池仔細咀嚼品嘗着,秉承着‘多多誇贊妻子‘的夫妻相處之道,語氣真誠地誇獎到:“鮮香滑嫩!你的手藝又進步了!”

徐素笑着夾了一筷子腰花,放到黎池面前的碗裏,“既然味道好,那就多吃點。”

“你辛苦了,你也嘗嘗你自己的手藝……”黎池給徐素也夾了一筷子腰花,“味道是真的好,我保準沒騙你。”

黎海最近吃晚飯時,埋頭默默地扒白米飯的次數增多了……

黎池見黎海只扒米飯吃的樣子,招呼到:“海哥?自己夾菜吃啊,今晚的菜味道很好的,尤其是你弟妹親手做的這道爆炒腰花。”

“嗯嗯,吃菜吃菜。”黎海夾了一筷子清炒筍絲,嚼在嘴裏嘎嘣嘎嘣脆。

徐素說起明天趙儉要到府裏來的事,“我今天盯着兩個小厮和丫鬟,将府中裏裏外外都整理了一遍。菜色也都和梅廚娘商量好了,我明日再親手做一道糖醋魚和一道白切雞,你說這樣可好?”

“有你安排,我再放心不過了。”黎池想了想,問起茶水的事情,“儉王與我一樣,都不愛喝放了調料的茶水,明日準備的可是清茶?”

“是清茶。備的茶葉是二十兩銀子一兩的芒山春茶,你最愛喝的。”

在浯陽老家時,黎池通過一次做東以及一場大婚,收了價值約五千兩銀子的禮。可上京時卻只帶了淘換出的一千兩銀票,而這筆銀子,早就在搬進狀元府前後就已經用完了。

現在家裏花銷的銀錢,已經是從賞賜的那六百兩黃金中拿的了。雖然六百兩黃金換成白銀得有六千多兩,但京城物價貴、花銷大,還是得節約着用。

“二十兩銀子一兩的芒山春茶,也只有儉王這樣的貴客臨門,才能蹭着喝一喝了。”

徐素見黎池說得可憐兮兮的樣子,提了個建議:“不若我們将家裏的錢拿出來,去買一個鋪面?之後不論是賃出去收租子,還是自己做些買賣,雖然慢些、但總歸是賺的,也不至于像現在這樣吃老本。”

黎海聽到徐素這個建議,停下扒飯的動作,雙眼晶亮:“弟妹這個想法好!你們買了鋪面後,開個胭脂布料鋪子、點心鋪子這些的,都不用去找外人!我就可以去當這個掌櫃,保準給你們經營得財源滾滾來!”

黎池看黎海這樣興奮的樣子,覺得他四堂哥确實是喜歡經商的。

不過黎池暫時還并不打算買鋪面,也不打算經營一個店面。“買鋪面的事,暫時還不做打算。至于海哥,你最近這閑得發慌的日子,或許明天之後就将一去不返了。”

徐素看黎池的樣子,想必他對儉王明日到府來談的事情,心中已有猜測。既然他心有成算,徐素也不再多說。

“真的?”黎海東游西蕩了這麽些年,竟也有感覺閑得發慌的時候,也是有些稀罕了。

“十有八九是的。”

……

第二日上午,趙儉身後跟着四個帶刀護衛,帶着谌青來到黎池的狀元府。

既然趙儉說今日是朋友間的拜訪,黎池也就沒有盛裝出迎。

将趙儉迎進府之後,黎池帶着徐素和黎海上前見禮。

“臣(臣婦、草民)拜見儉王殿下!”

“快起快起!”趙儉彎腰将黎池扶起來。

“這位就是弟妹了?”趙儉從谌青手上拿過一個禮盒,“以前就聽和周說他的妻子如何如何好,今日一見弟妹,才知和周沒有騙我。來,這是給你準備的見面禮!”

儉王稱呼她為‘弟妹‘,又特地給她備了一份見面禮,這讓徐素有些猝不及防,也讓她對丈夫與儉王的交情有了新的認知。

徐素還算大方地接過禮盒,然後屈膝謝過,“臣婦謝過儉王殿下。”

既然已經見過禮,黎池就對徐素說到:“勞累你去張羅茶水和午飯了。”

徐素笑着退了下去,黎海也很識趣地找了個借口離開。

“走走,趙兄,我們進屋去說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