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黎池兩輩子都出自貧困家庭,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慣。

但是在一個多月的奔波勞累之後,還是讓黎池感覺有些筋疲力竭。于是在洗漱完又填飽肚子之後,他就在卧室窗下的小榻上小睡了一會兒。

小睡到晚間時候,黎池起來和徐素在卧室裏一起吃完晚餐之後,就去到他在前院的書房,開始為明天進宮複命做準備。

黎池在書房将此次黑山起火之事的前前後後梳理了一遍,并用筆在草稿紙上寫出來,最後再謄抄成一封奏折,以作備用。這就跟他前世出差歸來後,做演示文檔(ppt)和寫彙報演講稿一樣。

第二日一早,黎池沒有吵醒懷孕後變得嗜睡的徐素,自己早早地起床洗漱好,吃過早飯之後,就出門去往翰林院上衙點卯。

一個多月沒見,明晟他們見了黎池,紛紛上前關心詢問:“和周,這一路可順利?”“事情查得如何了?不過看你的樣子,應該是查明了?”……

黎池與四個同僚問好過後,就将他此次領命外出的事情首尾,剔除掉不方便透露的部分後,簡單地簡述了一遍。

“……事情就是這樣。稍後我就要與桓護衛一起,進宮去向聖上回禀此事。再過些時日,那煤炭就能運抵京城了。”

聽了黎池的講述,衆人也是感慨不已。當初京城中黑山起火之事甚嚣塵上,沒曾想事情真相,竟是一種與木炭相似的黑石頭煤炭意外起火了。

黑山起火的原因,是有人故意縱火這事,黎池并未告訴他們。一是還未抓到縱火之人,二是這事的幕後嫌疑人身份敏感,不好四處宣揚。

在翰林院與鐘離書他們聊過後,黎池估摸着時間差不多了,就袖着奏折出了翰林院往皇宮而去。

黎池在殿試前的複試、殿試和傳胪大典,以及之後的中秋宴會時,一共進入過皇宮四次。這次卻是黎池第一次以官員的身份,正兒八經地入宮回禀公務,去往皇宮的一路上,他心中是既緊張又興奮,一遍遍在心中排練。

黎池來到宮門外時,正好與同樣前來的桓茗碰上,兩人互相問過好、寒暄過之後,就一起去向守門士兵說話。讓他們向內遞個話,說是黎池與桓茗二人已在宮外等候,等待随時宣召。

守門士兵不知是認出了黎池,還是聽說過他們外出回京複命的事,就放了兩人進入宮門,又派人去向內遞話。

在搜檢房中搜檢過身上沒帶違禁物之後,兩人就坐着等候宣召。

約有半個時辰,才有太監前來,“黎大人和桓護衛,聖上有宣,您二位跟雜家一起進宮?”

Advertisement

黎池和桓茗跟在領路太監的身後,往皇宮內走去,沒走多遠就遇見散朝後出宮的百官,看來皇帝是甫一散朝就宣了兩人進宮。

乾清宮雖是內廷正殿,是皇帝起居坐卧的寝宮,但與政務關系也相當密切。皇帝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等,都在乾清宮內。

但是說到底,乾清宮終究是所謂‘後三宮‘之一,是內廷宮殿,雖不是等閑之地,萬一就有後宮妃嫔前來呢?

于是黎池跟在領路太監身後,姿态恭謹謹慎,眼神絕不敢亂瞟。

他們到時,乾清宮殿內還有其他大臣正在與貞文帝議事。于是領路太監就将兩人引至偏殿抱廈的小屋裏,上了熱茶後讓兩人坐等宣召。

兩人喝過一盞茶之後,就有太監前來宣召,黎池和桓茗趕緊放下茶盞、理理朝服,跟着領路太監走進乾清宮大殿。

“臣黎池(桓茗)叩見陛下!”

“起。”貞文帝叫了兩人平身之後,手向兩旁的座椅一指,“坐。”

黎池和桓茗趕緊謝過貞文帝賜座,再才在座位上坐下。

“和周和桓護衛,你們二人一路辛苦了。”

黎池在座位上連忙一欠身,“臣願為聖上鞠躬盡瘁,并不覺辛苦。”桓茗也跟着連道不辛苦。

皇帝關心過臣子、臣子也表過忠心後,就結束了談話前的暖場寒暄,貞文帝問起正事來,“和周,此次黑山起火之事,果真如你上次奏折上推測的那樣?”

早在黎池到達平魯縣的第二天,去黑山上查看過一圈後,就寫了一封奏折回京,奏明了黑山的火情以及他的一些猜測。“禀陛下,之後臣又多方查探,确如臣奏折中所推測那樣……”

之後黎池将他是如何推測,又是如何想出滅火辦法的,如何監督役夫滅火等事,用簡單精煉的話講述了一遍。

黎池的聲音溫和中帶着少年氣,聽起來讓人感覺很舒服,再加上他昨晚在書房中準備了那麽久,将事情的原委講得條理分明。完全不像前不久出去的大臣的話那樣又臭又長,随着黎池的講述展開,貞文帝的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

“那煤炭果真如和周所言?”

貞文帝問的這個問題,黎池昨晚和在來的路上已經模拟過,且在奏折中也已書面表達了出來的,因此回答起來很順暢。

黎池朝禦案後寶座上的皇帝一拱手,“回陛下,臣雖只在平魯簡單地做過試驗,但料想離臣所言應是相差不遠,只因……”

之後黎池就煤炭的燃燒溫度、開采難度和蘊藏量三方面,對煤炭的價值進行了論述。

“……再過一段時日,一千斤煤炭就将運抵京城,到時陛下可命人對其進行更加仔細的試驗,以檢測臣所說有無錯漏。”

該如何說呢?貞文帝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他與他兒子趙儉一樣,在數理化這些工科知識方面,似乎天生就不擅長。

要不是黎池說話聲音和語調聽着讓人很舒服,說不定貞文帝中途就要打斷叫停,不過聽完之後依舊沒太弄懂,不過這無礙他得出一個結論:煤炭可堪大用。

貞文帝将胳膊往寶座扶手上一搭,換了一個斜倚姿勢,“既然和周懂這些,也不用命其他人了,到時就由你去試驗,翰林院那裏一旬缺上幾天也無所謂。”

黎池自座位上站起身來,領命到:“臣領命,到時必認真以對,盡臣所能地将煤炭研究透徹。”

貞文帝朝黎池一揮手,示意他坐回去,“按和周的推測,黑山起火之事是有人故意縱火?”

“回陛下,臣确是如此以為,只因種種跡象皆指向這個結論。只是臣甚為汗顏,不能将縱火之人擒拿歸案。”

有人縱火之事,早在初至平魯時的那封奏折中就已指出,雖種種跡象皆指向瀚海國使團,黎池卻是沒有直接道明結論。

這事涉及到兩國邦交,究竟如何定論還是要看皇帝,他黎池一個臣子,這種事可暗示,卻不好明說。

貞文帝并不傻,自然沒有怪罪黎池,“和周你已經做得夠好,不但滅了黑山之火,更是發現了煤炭,未抓獲縱火之人這事朕不怪你。這事朕會交由……儉王去繼續調查。”

“儉王殿下聰敏善思,想必假以時日,定能有所得。”黎池跟着恭維了一句。有重生而來具有先知優勢的趙儉在,想必瀚海使團翻不起多大浪來。

……

雖說是黎池和桓茗兩人前來複命,但更多時候還是黎池在回答貞文帝的問話,不過桓茗本就只是随行保護身為欽差的黎池,以他為先也是常理。

黎池他們進殿回話時就已至午時,如今回禀完事情,已經是差不多午時過半了。

在貞文帝和黎池繼續談話的時候,殿外有小太監朝皇帝身邊的總管太監高公公遞暗號,高公公腳步無聲地溜邊出了大殿,不一會兒就又無聲無息地回到貞文帝身邊。

見皇帝和黎池他們的問話和回話暫告一段,高公公才輕聲詢問:“聖上,施妃娘娘親自送來一屜水晶小籠包子,眼看也到了用點心的時候,您看是否要用一點?”

貞文帝一回想到施妃的手藝,就止不住地口齒生津,直咽口水,“你去問問施妃,可還有多的沒有,若有多的就多端兩屜來。和周和桓護衛想必也餓了,也和朕一起用一些。”

“是,老奴這就去。”高公公領命出去。

黎池和桓茗離開座位謝恩,“臣謝陛下賜飯!”

沒等一會兒,高公公就端了三屜水晶小籠包進來,擺放在正廳旁的側間飯桌上。

貞文帝和黎池他們移步到側間,待貞文帝坐下後,黎池和桓茗兩人才在貞文帝的示意之後,謝恩後在末位落座。

高公公先用銀針試毒之後,又親口試了毒證明點心沒問題,才給貞文帝的碟中夾了一個小籠包。等貞文帝吃完一個之後,又才在貞文帝的示意下,給黎池和桓茗一人夾了一個。

向貞文帝謝過恩之後,黎池夾起碟中的小籠包,咬了一口……

嗯!果真美味!皮薄餡多,味鮮多汁,味道真是不錯!

一口一個,一口又一口,如此每人面前的一屜小籠包子,很快就吃得一個不剩。

與皇帝同桌而食,于臣子來說是莫大的恩賞。黎池和桓茗今日能有此榮幸,也算是貞文帝對他們辦好了差事的嘉獎。

用完午間點心後,貞文帝就叫兩人退下了。

黎池和桓茗跪拜告退後出了乾清宮,在領路太監的帶領下,一路出了皇宮。

黎池在宮門口與桓茗互道告辭,分別後就回去了翰林院。

回到翰林院,黎池手上暫時也沒有公務,就找了本閑書翻看,消磨時間。到點下衙後,黎池就立即回家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