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這日黎池從翰林院下衙回到家,在後院與徐素一起吃完晚飯,龍鳳也胎被銀朱她們抱到側間房裏去照看了。

徐素拿出從黎水村老家寄來的家信,“今日午間,四寶店的書童送來了爹娘他們寄來的書信,還有一個包裹。”

黎池接過信,一邊看一邊問到:“爹娘他們又寄了什麽來?”

“信中說上次知曉我懷胎之後,時間匆忙,只寄來一些舊衣服。”徐素看着正讀信的黎池,一臉笑容地說道。“那之後奶奶、母親和伯母們,就開始仔細地準備了。”

“這次給寄來的包裹裏面,有娘親手給我兩各做的一套夏衣,還有奶奶親手給平平和安安做的各兩套小衣服。兩個伯母也給平平和安安,用五色絲線做了一套五毒香囊。還有江哥給你寄來一刀紙,說是他造出的彩箋,寄來給你看看成果。”

黎池很快就看完兩張紙的家信,“奶奶和娘她們,真是有心了。我走時建議江哥嘗試的彩箋,他終于也做成了。”

徐素嫁給黎池之後,就是黎家的人了,夫家越過越好,她是再高興不過的。

“江大嫂只比我早了兩天,誕下了一子,這真是太好了。”李氏之前生了個女兒黎燚時,心中怕也是不安的。如今終于生下一個兒子,長房長孫的血脈得以延續,想必李氏心中該輕松多了。

黎池對于此時只有男子才算傳承血脈的認知,無法置喙。“寫下這封信時,河哥正在全力備考今年八月的鄉試,河二嫂也有了兩個月身孕。”

“我們就祝願河哥鄉試一舉得中,也為河二嫂和她肚中的我們侄兒祈福。”徐素希望秦氏能一舉得男,生産時亦母子平安。她們女人生産實在太辛苦,第一胎就有一個兒子傍身的話,會輕松許多。

“是啊,祝願家中的爺爺奶奶和爹娘,還有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

如今黎池他們這一輩,黎池不用多說。黎江有了一門造紙手藝,兒女雙全,夫妻恩愛。黎河鄉試在即,一旦得中就是舉人了,秦氏也懷有身孕,功名和子嗣全都在望。

而在浯陽縣城開私塾的黎湖,私塾倒是辦得不錯。可黎河、黎池和他,都是差不多時間成婚的,都一年多了,卻只有他媳婦兒孫氏,肚子裏還沒有動靜。

這也急壞了二伯母趙氏,大兒子黎湖都二十多了,還沒有兒女。小兒子黎海在京城跟着黎池,可他比黎池都還大上幾個月,都了十九,媳婦兒在哪都還沒影兒!

“二伯母在信中提及海哥的婚事……我們這做弟弟和弟妹的,可該怎樣給他操辦呢?”在黎海的終生大事這件事上,徐素也難辦。她若是黎海的嫂子,他爹娘長輩不在身邊,‘長嫂如母‘,她還能為他張羅婚事。可她一個弟妹,這就不好做了。

若是讀書科舉耽擱還情有可原,像黎海這樣,十九歲還吊了郎當一個單身漢子的,實在不多。可這麽久觀察下來,黎池覺得黎海不會這麽早就安定下來的。

黎池并不覺得十九歲就是‘剩男‘了,但如今世情如此,就入鄉随俗。“素素,你當誰都有為夫這樣的幸運,早早地就能遇見合心意的人?我到時去問問海哥,看他心中的章程是怎樣的。”

兒女都生下一雙了,還時不時地就說些甜言蜜語!

徐素雖然羞赧,可黎池這樣時不時就一本真誠地說些蜜語,她也感覺心裏甜津津的。“那好,你去問問海哥是如何想的,之後再做打算。”

之後夫妻兩又拉拉雜雜地,聊了許多家長裏短的話題。比如:今日平平和安安乖不乖呀,哭了幾次、為何哭,兄妹兩又有哪些有趣互動等等……

直到徐素顯露出疲态時,黎池才起身出門,回他前院的書房。

黎池下衙回到家,是泡過澡、洗去一身汗意之後,再才去後院找徐素和一對兒女的。所以黎池睡前不用再洗澡,只坐到書案後寫了一篇日記,再就在書房的小榻上睡下了。

這小榻放在書房裏,是為平日看書看累之後,用來小憩一會兒的,如今竟成了黎池晚上睡覺的地方。

不過這小榻說是榻,其實比一般單人床還大一些,睡起來也很舒服。其實,被攆到書房的黎池,也不是那麽可憐嘛。

後來黎池找機會問過黎海,果真如黎池所料。黎海直言暫時不想考慮婚事,他如今正沉迷于做出一番大事,暫時不想分心。

黎池也就随他去了。

……

黎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那怕上輩子沉迷工作以致倒在辦公桌上,也依舊沒能改掉他的工作狂屬性。

在翰林院點卯上衙,手頭沒有公務可做時,黎池就閑不住了。

他煩惱起了賺錢這樁事兒。

宮太醫給徐素開的補藥方子,裏面很多名貴藥,像是冬蟲夏草、阿膠、當歸、紫河車、何首烏等,一副藥都要一百七八十兩銀子。

而且一副藥還只能喝十天,一個月下來,就要耗費五百兩銀子。不怪宮太醫當時說,一般人家喝不起這補藥。

不過黎池覺得,若他再不想辦法,他家的也快要喝不起了。

六元及第時皇帝賞的六百兩黃金,這一年裏七七八八地用去不少,如今家中只剩下兩百多兩了——也即兩千多兩銀子,只夠徐素喝四個月補藥的。

還不知四個月之後,徐素是否需要繼續喝。若需繼續喝,或者以後雖不喝一樣的補藥方子了,但還需吃其他藥養着呢?

又還有兩個小孩,若是他們有個三病兩痛的,尤其是安安,時常怕她生個什麽病的。一旦真生病了,看病吃藥都要錢的。

黎池覺得,身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總不能妻子和兒女生病了,他卻拿不出錢來給他們看病醫治,然後眼睜睜看他們硬生生熬着。

可是他一年的俸饷,才六十兩饷銀,外加六十斛俸米——即三百鬥米。他一個翰林官,又不像行省地方的官員,還有幾百到幾千兩不等的養廉銀。

京城這個地方,一個普通四口之家,一年收入三十多兩銀,支出要稍微多出一些,不超出四十兩,很多都入不敷出。

他這六十兩銀,外加六十斛米,若是沒有賞賜的狀元府和六百兩黃金,家中養下人就別想了,只剛好夠養活他們一家而已。

黎池俸饷不不多,可家中用錢的地方卻不少,所以他就煩惱起了賺錢的事情。

雖然缺錢,但黎池有他自己的底線:絕不從百姓身上刮錢。所以京城水泥局的錢,黎池是不會動的。

然後位于西郊石山下,黎池私人的水泥作坊,如今也只是剛好收支平衡而已。而就是這收支平衡,也還是黎海努力經營之後的結果。

水泥這個東西,賣到民間的話,主要還是用于蓋房子、平整房屋地面等,與三合土和糯米灰漿的用途差不多。

水泥是個新鮮東西,但定價卻也不能比糯米灰漿的貴上太多,水泥是大批量消耗品,與單價高的奢侈品還是不同的。所以其實每袋水泥的盈利并不多,只能是‘薄’利多銷。

黎池利用水泥的知名度,在京城中拉了一單業務:一個江南大富商在京城中建宅院,談成由他們供應水泥。有了這一單大生意在,這才維持了收支平衡。

水泥作坊想要賺錢,還要再等一段時間。等水泥的真正威力,展示到衆人面前之後。

……

經過近半年時間的忙碌,趙儉終于完成了地方水泥局的選址工作。

就跟織染局要建在桑麻大省一樣,結合生産水泥的必須要素:水、石灰石、燃料(煤炭的運輸),以及水泥用于治水的主要用途,地方水泥局拟建于大燕的三大江河岸邊。

在三大江河流域定址之後,将參照京城水泥局範例,建設共計十七座水泥局,主要用以治水,防治江河決堤的水患。

不過除三大江河流域邊的水泥局之外,還将在北疆邊城建設三座水泥局,主要用于加固城防。

這些都是趙儉要去監督地方上做的事。

據說等他大婚之後,大約在今年入冬時節,就要出京去巡視各地水泥局的籌建。争取在明年上半年籌建完畢,後年開年即貞文二十三年開年時,燒制出一批水泥,開始用于治水。

在趙儉的上輩子裏,貞文二十五年時——即是四年之後的夏天,黃河潰堤,奪淮入海!那一場水患……慘烈無比,趙儉想要阻止它的發生。

這也是為何趙儉,會如此心急地搭上黎池,并提前了十來年,‘啓發‘他将水泥燒制出來的原因。

黎池并不清楚趙儉的打算,倒是發生了一件與他有關的事。

京城南部城區之中,鋪成了一條水泥路。

在水泥局正式運轉之後,黎池寫的‘工作總結‘奏折中,提議用水泥鋪一條路,讓京城和天下百姓看一看。如此各地方在修建水泥局時,或可消除民間非議聲。

貞文帝批複,準了。

于是京城水泥局燒制出的第一批水泥,就被用了來鋪南城區的一條路。

京城有‘東富西貴,南貧北賤‘的說法,南城坊廂中,住的大多都是平民和手藝人。不像西城和東城,大多住的是權貴和富裕人家,門前街道都是青石板鋪路。

南城區坊廂間的許多街道,沒有人家出錢鋪設,就都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整條路上都是泥坑,出門一趟回來時,必然是一腿泥濘。

四月份前後,京城水泥局放出消息,說是收麻布袋。這麻布袋也不用織得多精細,也不需用織布的好麻線去織,孬麻就可以,只要織得能裝住東西就成。

兩文錢一個麻袋。聽說有這樣的好事,南城區的婦女們立即行動起來,也不耽擱白天的正事,就每天晚上織一兩個時辰,就能只出一個麻袋來,也就相當于白賺兩文錢。

後來見果真有水泥局的人來收麻袋,而且承諾以後有多少收多少,就有好多婦女甚至專門在家織麻袋了。

一天織上五六個麻袋,就能賺上十來文錢。一月就是三百多文錢,比在外做力夫的丈夫賺的,也不差多少了。

後來又聽說水泥局要在南城鋪一條水泥路,前不久也果真來鋪了。不過鋪好後,他們就将路面用麻布袋蓋上了,還不時往上面灑水,神秘得很!

直到今天,才将覆蓋在路面上的袋子揭開。由建起水泥局的‘六元老爺‘,親自帶頭揭開的!

“嚯!好長一塊青石板!”

“啊呀!這麽長一塊青石板,可怎麽擡得起?!”

“你們真是……!不是說了,這是水泥鋪的路,不是青石板鋪的!”反駁的這個婦人也震驚到了,雖聽前不久終于準許回家來的那口子說過,但沒想到真如此驚人!

一眼望去,只偶爾有一條線隔斷,除此之外竟沒有任何拼接的痕跡,平平整整的!這哪裏是将要被他們踩在腳下的路啊?這是大人物才配在上面走的路?

這個婦人的想法,也是大多數人的想法。這樣筆直、平整、幹淨的路,看着都不忍心踩上去啊!

黎池率領從京城府衙中借來的衙役,将路面上覆蓋的,裝過水泥的麻布袋揭開之後,就率先踏上路面,并邀請圍觀百姓也上來走一走。

“還請諸位上來走一走這水泥路,告訴本官好走不好走?若有不好的,本官也好督促他們改進。”

六元老爺都請了,圍觀百姓再不敢推辭,紛紛蹑手蹑腳地踏上了水泥路面。

“嚯!好走!這路還不好走,那也就沒有好走的路了!”

“六元老爺,這路好走!”一個小老頭張着雙臂,腳下小心翼翼地走了兩步,“好走是好走,就是生怕把它踩壞了……”

黎池聽了小老頭的話,親切地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老人家,您就放心大膽地踩!別說您一個人,就是再來十個、百個您,也踩不壞這路面。”

六元老爺竟是如此親切!笑得又還那麽好看,有些婦女不知不覺地看紅了臉……

黎池這一爽朗大笑之後,氣氛輕松起來,官與民之間的敬畏隔閡,也輕薄許多。說說笑笑的,好不熱鬧!

甚至好些婦女,還三五成堆地湊一起,說起小話來:

“六元老爺,果真如傳說中俊美呢!”

“還很親切,笑起來真好看!”

“這麽好看,還那麽聰明,六元及第呢!真是太了不起了!”

“對對,果然是文曲星君轉世下凡的!”

……

黎池出席過南城區水泥路的竣工儀式之後,就叮囑黎海可以加大燒制水泥的量了。該招工擴充人手的就招工,該擴大場地的就擴,不要吝惜前期投入。

随着南城區那條水泥路消息的傳開,有越來越多人去親眼見過水泥路之後,水泥的需求會急劇升高,到時賺錢的時機也就到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