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章
第 4 章
蒙恬的寝宮,被一層溫柔的晨光輕柔擁抱,陽光仿佛懂得憐憫,小心翼翼地透過精雕細琢的窗格,灑下斑駁的光影,為這方小天地添上幾分暖意。光影交錯之間,映照出他那因疾病折磨而日漸消瘦的身影,床上的他,宛如一幅褪色的古畫,承載着歲月的滄桑與不屈。他的面色蒼白,宛若冬日初降的雪花輕輕覆蓋在枝頭的寒梅之上,既透露着生命的脆弱,又展現着不屈的傲骨,那雙深邃的眼眸中,既有對塵世的留戀與渴望,也有一份對生死界限超脫的淡然。
周圍的一切似乎都放慢了腳步,空氣裏彌漫着淡淡的藥香與清晨特有的清新,兩者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種奇異的和諧。侍立在一旁的侍從們,個個面容肅穆,眼中既有對将軍病情的憂慮,也有對這位傳奇人物無盡的敬仰。他們深知,眼前的這位英雄,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依然保持着那份讓人心生敬畏的從容與尊嚴。在這樣的時刻,整個寝宮仿佛成了一座靜默的祭壇,每一縷光線、每一絲空氣,都在默默見證着一位偉大靈魂的堅毅與不朽。
一日,陽光透過窗棂,斑駁地灑在蒙恬的床榻旁,他的精神竟奇跡般地煥發,仿佛是春風暫時吹散了冬日的嚴寒。太醫立在一旁,臉上挂着的不是欣慰,而是掩不住的哀傷。他知曉,這種突如其來的生機勃勃,不過是生命之火在熄滅前最為燦爛的回光返照。他的心中滿是不舍與無奈,這短暫的光景,意味着訣別的臨近。蒙恬,這位曾馳騁沙場的少年,此刻卻用盡最後的力量,親手為嬴政制備了一支新筆。筆杆光滑,筆尖銳利,正如他一生的堅韌與才情。他強忍着病痛,又吩咐胞弟蒙毅速速請來嬴政,只為在這最後的時光,再為摯友彈奏一曲秦筝,讓音符成為他們之間無言的告別。
嬴政踏進房門,腳步輕得幾乎無聲,他生怕驚擾到這位多年摯友難得的寧靜。蒙恬的雙眸在聽到熟悉的腳步聲後,忽地亮了起來,他勉強支撐起身子,用一種近乎請求的眼神望着嬴政,聲音雖微弱,卻透着一股不容忽視的堅決:“阿政,再陪我聽一曲吧,也許,這就是我最後的獻禮了。”蒙恬雖笑容依舊,卻已顯得格外虛弱。他那句“阿政,再陪我聽一曲秦筝吧,或許,這就是我為你彈奏的最後一曲了”,字字沉重,落在嬴政心間,如山岳壓頂。
嬴政緊握住他的手,那冰冷的觸感讓他心痛不已,卻也感受到了蒙恬傳遞過來的堅定與平靜。一旁的秦筝,弦上已積聚了些許灰塵,仿佛在訴說着主人的久病與孤獨。蒙恬緩緩撥動筝弦,筝聲起,那是蒙恬用盡最後氣力的演奏,每一個音符都承載着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未來的釋然。筝曲哀而不傷,仿佛是靈魂的低語,訴說着無盡的故事,又在空中久久盤旋,不願離去。如同山間清泉,又似古戰場上的戰鼓,跌宕起伏,既有壯志未酬的悲壯,也有對過往歲月的懷念。每一根弦的振動,都是他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對摯友無盡的牽挂。然而,伴随着嗡的一聲響,秦筝弦在無人觸及的情況下,忽然斷了一根,發出一聲清脆而空靈的響聲,仿佛是天地間對這位英雄的回應,又似乎是命運對他的告別。那一刻,蒙恬的面色驟然蒼白,身體開始搖搖欲墜,似乎所有的生命力都在這一瞬間被抽離。嬴政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攬入懷中,卻只能無力地感受着溫度從那曾經充滿活力的身體中一點點流逝。蒙恬的聲音越來越微弱,斷斷續續地說着:“蒙毅,接替我……輔佐你,……我,就,放心了。”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空氣裏彌漫着說不出的悲涼。嬴政緊緊抱着蒙恬,面容沉痛,內心翻湧着難以言喻的哀傷。他深知,從此以後,那個總是伴他左右,共謀天下的摯友,将只存在于記憶中,那雙曾閃爍着智慧光芒的眼睛,也永遠地黯淡了下去。周圍的一切都變得異常安靜,只有那斷弦的秦筝,似乎還在低吟,講述着一段英雄末路的傳奇。秋風嗚咽,穿過幽深的宮廷,似乎也在哀悼着即将消逝的生命。
李斯大哥……"蒙恬的聲音細如游絲,飄散在空氣中,仿佛從遙遠的記憶深處傳來,"有時,我總會不經意間,被思緒拉回到蒼山學館的那段時光,那裏有我們共同研墨讀書的清晨,有夕陽下并肩行走的影子,還有那些關于理想與抱負的無盡夜談。阿政,我們的竹馬之交,那時的我們,心中滿載着夢想與純真,無憂無慮,世界似乎只屬于我們三人的歡笑與約定。可如今,這一切,都如流水般逝去,只留下回憶在心頭盤旋,漸行漸遠……"他的臉色蒼白得幾近透明,生命的火花似乎即将熄滅,但那雙眼睛依然閃爍着對生活的留戀和對摯友的不舍。即使氣息微弱,紅衣下的身軀仍顯年輕與俊逸,如同被歲月遺忘的戰士,堅持着最後一絲信念。"好好活着,李斯大哥,為了那些我們曾共同擁有的夢想,為了那些尚未實現的諾言,哪怕……只是為了我。記住這片刻的溫柔,讓它成為你前行路上的一縷光。"蒙恬的話語雖輕,卻承載着千鈞之重,是對生者的囑托,也是對未來的寄望。
在這一刻,他的身體似乎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既脆弱又堅韌,就像他一生的寫照——在風雨飄搖中堅守,直到最後一刻。蒙恬以這樣的方式,默默地告別了這個他深愛的世界,留下了無盡的遺憾與未竟的事業,但他的精神,卻如同不滅的星辰,照亮了後來者的道路。李斯立于幽暗的光影之中,眼神複雜,帶着穿越時空的沉重與悔恨,那雙眼中不僅映出了病弱的蒙恬,更倒映出自己往昔的黃犬之嘆,那是對命運無常的深深嘆息。如今,他知曉了命運的殘酷安排,知曉蒙恬成為了祭品,改寫了他們本該攜手共進的歷史軌跡。望着眼前這位曾經意氣風發、身披戰甲的将軍,如今卻只能依靠嬴政的懷抱支撐,病弱至極,日日與寒症和咳血為伴,李斯的心仿佛被無形的刀刃切割,痛楚難忍。
蒙恬,這位曾馳騁疆場、英姿勃發的紅衣少年,如今卻如風中殘燭,光芒雖弱,卻依舊照亮着前行的道路。他的堅韌不拔,即便是生命即将燃盡,亦不忘為大秦帝國、為嬴政籌劃未來,這份深情厚誼,讓李斯深刻體會到嬴政與蒙恬之間超越生死的靈魂伴侶關系。然而,命運的無情宣判,讓這顆璀璨的星辰将在二五之年隕落,留下無法填補的空缺,化作李斯心中永恒的痛。
那雙清亮的眼眸,曾經閃爍着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豪情,此刻卻帶着對世間最後的留戀,對兄弟的牽挂,以及對未來的寄托。“有蒙毅繼續輔佐你,我就放心了……”這句話,如同最後一抹夕陽,溫暖而短暫,随後,那雙美麗的眼眸逐漸失去了光彩,緩緩閉合,仿佛是夜幕降臨,星辰隐去,一切歸于寂靜。随着這句話,他的眼睛緩緩閉合,嘴角還留着一抹淡然的微笑,仿佛是對世間的最後一絲眷戀。他的紅衣依舊鮮豔,面容仍舊俊美,只是那雙眼眸,再也無法睜開,凝固在了永恒的寧靜之中。
”随着話音落下,蒙恬的眼眸逐漸失去了光彩,他的生命之火在這一刻緩緩熄滅,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悄然隐去。他閉上了眼睛,面容平和,仿佛只是沉入了一個漫長而寧靜的夢,留給世人的,是那永不褪色的忠誠,以及對未竟事業的無盡遺憾。而那斷了弦的秦筝,成了永恒的見證,訴說着蒙恬一生的輝煌與悲涼。
李斯的手輕輕撫過蒙恬的臉龐,觸感從溫熱到冰涼的轉變,如同從過往的熱烈到現實的殘酷,讓他徹底明白了“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沉痛。盡管此世蒙恬之死并非直接由他造成,但他內心的自責卻如潮水般洶湧,淹沒了一切理智與辯解。在那一刻,所有的權謀算計、一時的利欲熏心,都顯得如此渺小,它們殘忍地剝奪了一個純潔而高尚的靈魂,也摧毀了他們之間那份不可複制的友誼。
李斯心中翻騰着無盡的懊悔,他深知,時光不會倒流,那些失去的,再也無法挽回。在命運面前,他不過是一粒塵埃,無力改變大局,只能眼睜睜看着曾經的夥伴、兄弟,那個在蒼山學館裏一起揮斥方遒的紅衣少年,永遠定格在了記憶中,成為了一個永不褪色的剪影,一個關于青春、友情與犧牲的永恒傳說。
蒙毅得到了嬴政的信任,成為了他身邊的得力助手,而他也不負所望,運用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協助嬴政一步步清除宮廷中的隐患,鞏固了王權。在蒙毅的輔助下,嬴政開始展現出驚人的魄力和遠見,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出臺,使得秦國的國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強。
與此同時,蒙毅始終沒有忘記為蒙氏正名的誓言。他利用手中的權力,暗中調查當年家族遭遇的反間計,一點點揭開那被塵封的秘密,揭露了背後的真相。這一過程充滿了危險與挑戰,但蒙毅憑借過人的勇氣和智慧,最終讓真相大白于天下,不僅為蒙氏洗清了冤屈,還揪出了隐藏在暗處的敵人,為秦國鏟除了一個巨大的隐患。
在那段風雲變幻的歷史中,蒙毅與嬴政攜手并進,共同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秦國在他們的努力下,逐漸從內部的紛争中走出,走向了統一六國的道路,而蒙氏家族的名字,也因為蒙毅的不懈奮鬥,再次閃耀在歷史的星空之中,成為後人口中傳頌的佳話。月隐星沉的深夜,蒙毅被一縷沉重的夢境拽入了無垠的暗河,那是一片由哀傷織就的迷霧,籠罩着一個痛徹心扉的故事。在那幽邃的夢境深處,仿佛有一只無形的手,輕輕撥動了命運的琴弦,彈奏出一曲關于犧牲與選擇的悲歌。這曲中,蒙恬的形象格外清晰,他的笑容依然溫暖,卻也異常遙遠,如同被命運之神親點,成為那不可逆轉的犧牲,用自己短暫而璀璨的生命,為家族、為帝國,乃至為蒙毅本人,鋪設了一條延續的道路。
在這場夢境的揭示中,蒙恬的犧牲如同一座沉默的橋梁,橫跨在歷史的裂痕之上,确保了嬴政的龍體安康,阻止了沙丘之謀的陰霾,挽留了扶蘇于生死邊緣,讓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寫。然而,這背後隐藏的代價,卻是蒙恬那本該燦爛綻放的年華,如流星般劃過夜空,留下的是永恒的寂靜與空缺。
蒙毅在夢中,仿佛能感受到哥哥臨行前的不舍與堅決,那是一種超越言語的交流,讓他的心如被千斤重石壓住,難以喘息。夢境的最後,哥哥的身影逐漸模糊,化作一片淡淡的光影,仿佛在訴說着:“我願意,因為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對你的愛。”
夢醒時分,蒙毅的眼角挂着未幹的淚痕,胸腔中湧動着一種難以言喻的悲憤與不解。他雖年少,對夢境的深意尚未能完全領悟,但那份失去至親的痛苦卻真實得讓他幾乎窒息。他開始質疑,這世間是否真有如此冷酷無情的命運之神,竟以這樣的方式決定生死,衡量價值。就如同《琅琊榜》中的林殊,他們用生命書寫了輝煌,卻也永遠地從親人的世界中消逝,留給世人無盡的懷念與遺憾。
蒙毅緊緊攥着被角,心中翻騰着複雜的情緒。他明白,這不僅僅是一場夢,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啓了他對哥哥、對命運、對這個世界的深刻思考。未來的路,他将背負着這份記憶,帶着哥哥的期望,一步步前行,或許,這也是對哥哥最好的緬懷。随着歲月的流轉,嬴政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巅峰,加冕為始皇帝,統一六國,成就了前所未有的霸業。然而,在無數個燈火闌珊的夜晚,當宮殿內的喧嚣歸于寂靜,他總會在書房的燭光下,獨自一人凝視着地圖上那遼闊的疆域,心中卻泛起難以名狀的空虛與寂寞。在這些時刻,蒙恬的身影總是不期而至,穿越時空的長河,出現在他記憶的彼岸。
他記得蒙恬那日的微笑,帶着一絲訣別的溫柔,仿佛是在告訴他,無論未來的路有多麽艱難,都要堅持下去。那首未能奏完的秦筝曲,成了他心中永恒的旋律,每一個未落的音符,都化作無盡的思念,萦繞在他心頭,提醒着他曾經的承諾和未竟的夢想。蒙毅的目光深深鎖定了嬴政的眼眸,那雙眸子仿佛是通往往昔歲月的窗,透過了自己的眼底,試圖捕捉一抹已逝的溫柔。“陛下,當您凝視臣的雙瞳時,是否亦是在追憶臣的兄長?他的影子,似乎在您的心中未曾消散。然而,您心中必然明了,那些溫柔的凝視與月下秦筝的輕吟淺唱,皆已随風而逝。我的兄長,您兒時的摯友,竹馬之交,已遁入不可觸及的彼岸,留下的僅是記憶中的回響。”
說到這裏,蒙毅的聲音輕微地顫抖,他盡力壓抑着內心的波瀾,不讓情感完全決堤。他深知,這份提及不僅是對逝者的緬懷,也是對眼前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內心深處最柔軟角落的觸碰。室內的空氣仿佛凝固,燭火搖曳生姿,光影交錯間,二人的身影被拉得長長的,如同他們之間那些無法言說的複雜情感,既近又遠。
“陛下,臣明白……那段純真的時光,對您來說何其珍貴。但請允許臣提醒,如今您肩扛的是整個帝國的重量,過往的溫情雖美,卻亦如夢幻泡影。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将那份記憶深埋心底,以更加堅定的步伐,繼續前行在這條充滿荊棘與榮耀的道路上。”蒙毅的話語中既有對過去的不舍,也有對未來的期許,他試圖用自己的方式,給予嬴政一絲安慰與鼓勵。
嬴政聽罷,嘴角泛起一絲難以捉摸的笑意,其中包含了苦澀、感激,還有對未來的堅定。二人間的沉默,比任何言語都更加深刻地傳達了彼此的理解與支持。窗外月光如水,靜靜地灑在宮殿之上,似乎也在見證着這一瞬的默契與釋然。嬴政的心海翻湧,他深知,面前的蒙毅雖與蒙恬血脈相連,性格上卻有着雲泥之別。蒙毅的正直剛毅與深沉,是他兄長所不曾擁有的。回憶起那人臨終前,那雙依舊清澈的眼眸中飽含的不舍與信任,嘴角勉強勾勒出的微笑,仿佛是對未來無盡的希冀,“蒙毅會繼續輔佐你,有他在,我便安心了……”那句話語,如晨曦中的露珠,晶瑩而沉重,落在嬴政的心田,生根發芽。
此刻,面對着蒙毅,嬴政不由自主地轉身,将背影留給這空曠的殿堂,仿佛這樣可以暫時逃避那難以言喻的情感。他喉嚨裏逸出一聲低吟,那聲音細若游絲,幾乎被周遭的靜谧吞噬,“阿恬,你怎能如此狠心,獨留我在這孤寂的世間……”
這句話,既是質問,又是自語,更像是心靈深處最柔軟部分的呢喃,是對逝去友人的深切懷念,也是對命運無常的無奈嘆息。月光穿透窗棂,斑駁陸離地灑在地面上,與嬴政的背影交織成一幅凄美的畫卷,映照出他身為帝王,卻同樣擁有脆弱與孤獨的一面。嬴政的心海深處,常常翻湧起摯友蒙恬臨終那一幕的情景,蒙恬,他的名字仿佛預示了他的性情——恬淡如水,平靜安寧。
那時的蒙恬,即便被病痛纏身,依然保持着那份獨有的寧靜,眼神中流露出的溫柔,如同春風拂面,卻也是最後的告別。那一刻的恬靜,成了永恒,他再無法睜開雙眼,用往昔那般溫和的笑容回應嬴政的凝視。
這樣的離別,沒有撕心裂肺的嚎哭,卻像一只無形的手,悄無聲息地攥緊了嬴政的心髒,帶來一種難以言喻的痛楚。那是一種隐忍而深邃的悲傷,讓這位帝王喉嚨發緊,千言萬語哽在喉間,最終只能化作一陣低沉而苦澀的哽咽。那未出口的話語,是對逝去友情的無盡悼念,是對命運無常的深深嘆息,更是對那段恬靜時光的無限眷戀。在蒙毅沉睡的深淵裏,夢境編織了一幅幅細膩而深邃的圖卷,緩緩展開了一個關于忠誠與犧牲的故事。夢的舞臺,搭建在歷史的長河中,那裏,他的兄長蒙恬,一位曾經馳騁沙場、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武将,因病體支離而被迫卸下戰甲,轉戰于帷幄之間,成為了一位運籌帷幄的幕後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