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章
第 5 章
夢中的蒙恬,身姿不再挺拔如松,疾病纏身,卻以另一種形式延續了他的英勇。他的智慧如星辰般璀璨,即便是病弱之軀,也無法阻擋他對大秦帝國的赤誠之心。每一夜的燭火下,是他憔悴卻堅定的身影,為嬴政規劃着一統六合的宏偉藍圖,字字句句間凝聚的是對國家未來的無盡憧憬。
直至夢境的高潮,時間仿佛凝固在那一刻——蒙恬在無數個日夜的操勞之後,終于在嬴政溫暖而悲痛的懷抱中,緩緩閉上了那雙充滿故事的眼睛。他的一生,如同流星劃過夜空,短暫卻光芒萬丈,留給世人的,不僅是無盡的惋惜,更是對忠貞與奉獻的深刻诠釋。
蒙毅在夢醒時分,淚濕枕畔,心中湧動的是對兄長深深的懷念與敬仰。這不僅僅是夢境的再現,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他明白,真正的偉大不在于戰場上的金戈鐵馬,更在于背後默默的付出與犧牲。哥哥蒙恬的身影,成為了他心中永恒的燈塔,照亮了他前進的道路,讓他在未來的日子裏,無論面對何種挑戰,都能銘記那份堅持與熱愛,繼續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始皇帝的宮殿雖大,卻再也找不到那熟悉且溫暖的身影。他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俯瞰着下方臣服的群臣,耳邊是朝堂之上此起彼伏的議論聲,但這一切的榮耀與權勢,都無法填補失去摯友後的內心空白。每當夜幕降臨,他會漫步于後花園的幽徑中,月光如水,映照着他的孤影,他在心中默默與蒙恬對話,分享着治理國家的艱辛與喜悅,仿佛蒙恬從未離開,始終陪伴左右。
這份思念,不僅是一種痛苦,更是激勵他前進的力量。為了不讓蒙恬的犧牲白費,為了他們共同的理想——一個和平、繁榮的大秦帝國,始皇帝更加堅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加強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建長城,抵禦外敵,他要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安居樂業,讓大秦的名字永載史冊。那日下朝之後,月挂中天,李斯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府邸。夜深人靜,燭火搖曳,他沉入了深沉的夢境,一場時空交錯的迷離畫卷緩緩展開。在夢裏,他不再是權勢赫赫的大秦丞相,而是那個在蒼山學館中求知若渴的青年,身邊圍繞着師兄弟們的歡聲笑語,空氣中彌漫着書卷的墨香。
李斯正與韓非在後院的銀杏樹下,二人相對而坐,低語探讨着荀子的法家之道,言辭之間閃爍着智慧的光芒。這時,一陣清風拂過,帶來了一抹熟悉而鮮豔的紅色,蒙恬,那個總是帶着陽光笑容的少年,悄無聲息地站在了他們的身後。“李斯大哥!韓非大哥!”蒙恬的聲音清脆悅耳,如同山間流淌的泉水,打破了兩人沉思的寧靜。李斯與韓非同時轉頭,眼中皆是驚喜與懷念,仿佛回到了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
李斯站起身,欲向蒙恬走去,心中湧動着想要再次擁抱這故人的沖動,口中喃喃:“蒙恬,你終于回來了……”但就在他即将觸碰到那件紅衣的一剎那,蒙恬的身影開始變得虛幻,就像是被夜風輕輕吹散的霧氣,笑容依然溫暖,卻帶着一抹凄美:“李斯大哥,韓非大哥,人生如夢,聚散無常,你們各自珍重,小弟去也。”
韓非也站了起來,一臉驚愕,想要挽留,卻只能眼睜睜看着蒙恬逐漸消散,如同傳說中春秋時代那個聰明漂亮卻為情而逝的吳王夫差的小女兒紫玉一樣,化作一陣輕煙,消失在了夜空中。那一刻,李斯與韓非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回現實,周圍的一切瞬間變得寂靜無聲,只剩下他們倆,以及那股揮之不去的哀傷。
夢醒時分,李斯發現自己躺在冰冷的床榻上,淚痕未幹,心中滿是酸楚。他意識到,無論是韓非還是蒙恬,都已經離他而去,一個因命運多舛,另一個則在時光的流逝中永遠年輕。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那些曾經的歡聲笑語,如今只能在夢中尋覓。
“韓非,蒙恬……”李斯低聲呼喚,聲音在空蕩蕩的房間內回響,卻得不到任何回應。歲月無情,他将逐漸老去,而蒙恬,卻永遠停留在了記憶中最燦爛的年紀。在無盡的黑夜中,李斯只能擁抱着自己的影子,讓悔恨的淚水默默流淌,作為對過往美好時光的祭奠。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每當夜深人靜,李斯都會再次踏入那個夢境,試圖尋找那抹紅衣的影子,哪怕只是幻影,也是他心靈唯一的慰藉。然而,每一次,蒙恬都在最接近的一刻消散,如同那不可逆轉的歷史,提醒他,時光不再,一切已成定局。
這段經歷,讓李斯在權力的游戲之外,終于觸碰到了人性最柔軟的部分,也讓他在餘生中,不斷地在內心深處與那年輕的蒙恬對話,試圖在虛無中尋求一絲救贖,盡管他知道,這一切,都已太晚。
在漫長的帝王之路上,始皇帝學會了将個人的情感深埋心底,用鐵腕和智慧駕馭這個龐大的帝國,但他知道,那份對蒙恬的懷念,是他最柔軟也最堅強的部分。每當夜深人靜,他都會在心中默念:“恬,你看,我正按照我們的夢想,守護着這片土地。”在無邊的孤獨中,這份回憶成了他最寶貴的財富,也是他前行的燈塔。嬴政的思緒飄回往昔,那個記憶中的蒙恬,身着一襲鮮亮的紅衣,英姿勃發,俊逸非凡,如同初升的朝陽,光芒四射,與後來那因病痛折磨而日益蒼白消瘦的面容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難以置信這竟是同一個人。盡管身體的枷鎖讓他無法再馳騁沙場,蒙恬卻将滿腔熱血化為智謀,于幕後運籌帷幄,每一計每一策,都是為了他,嬴政,傾盡所有,甚至不惜燃燒自己的生命,直到最後一息,亦是無怨無悔。
嬴政的心海深處,那一幕依舊歷歷在目。他前往尋覓阿恬,意在共商六國間的微妙外交與籌謀深遠的軍事布局,卻不料交談正酣時,阿恬突兀地以手掩唇,輕咳一聲,似是在勉力抑制體內翻湧的波瀾。盡管如此,他的身形依然維持着軍人特有的挺拔,那是不屈的意志在身軀上的烙印,然而,那一絲不輕易察覺的血痕自他嘴角緩緩滑落,蒼白的面色更顯凄楚,與昔日在記憶中初次相遇時的他判若兩人。彼時,阿恬身着一襲熾熱的戰國紅袍,英姿勃發,眼眸明亮如星,眉宇間流露的不僅是俊朗,更是溫潤如玉的氣度,仿佛春日裏最明媚的風景。
而此刻的對比,如同鋒利的刀刃,在嬴政心頭刻下深痕。這痛,不僅源自對摯友現狀的不忍,更觸發了他對曾祖父秦昭襄王深深的怨怼,以及對那位挑起禍端、陰險狡詐的幕後黑手——那名無恥細作的切齒憎恨。一切的根源,似乎都能追溯到那些在暗處操縱棋局的手,它們無情地改變了太多人的命運,也将無盡的遺憾與悔恨,永遠镌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他輕輕閉上了眼睛,心底湧動着複雜難言的情緒,那是一種混合了敬佩、痛惜與不舍的深切感觸。嬴政輕吐一口氣,化作了一聲悠長而沉重的嘆息,仿佛是在與那段過往對話,“阿恬,你常說,士為知己者死……如今想來,這句話在你身上,竟是如此刻骨銘心的實踐……”
盡管那時候蒙恬的身體已如火焰中的枯木般衰弱,病痛纏身,生命的火焰在風中搖曳,似乎随時可能熄滅,但他心中的那份執着與忠誠卻從未減損半分。他對着前來探望的嬴政,以一種超越了□□痛苦的堅定口吻說道:“即便身軀已如風中殘燭,能為君上您籌謀獻策,直至最後的一絲光熱燃盡,此生亦無憾矣。”那時的蒙恬,雖然面色蒼白得幾近透明,唇邊還隐約殘留着因過度勞累而泛出的淡淡血痕,卻依然努力地綻放出一個微笑,那笑容裏包含了太多——對未來的堅信、對使命的執着,以及對眼前這位君主深深的理解與支持。
他的眼神,在病痛的陰霾下顯得格外明亮而溫暖,仿佛兩簇永不熄滅的火焰,直視着嬴政,傳遞着比言語更為深沉的情感。那不僅僅是承諾,更是一種靈魂深處的共鳴,讓在場的一切都為之動容。那一刻,蒙恬的形象在嬴政的心中變得更加高大,他的堅韌與犧牲,比任何壯麗的戰場勝利都要來得震撼人心。
窗外,風穿過樹梢,帶來一陣陣落葉的輕響,似乎也在為這份深情厚誼而低吟。室內燭火搖曳,光影交錯間,映出了嬴政臉龐的棱角分明,卻也柔和了幾分,那是對摯友無盡思念的溫柔折射。在這一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而是一位失去了至交好友的凡人,心中那份痛楚,與天下蒼生共情。
嬴政的手指緩緩收攏,緊緊握住那只由蒙恬親手制作的新毛筆,這不僅僅是一件書寫工具,更是兩人深厚情誼的見證。筆杆上似乎還殘留着蒙恬特有的涼意,那是他無法忘懷的溫度,冰冷卻又帶着一絲難以言喻的溫柔。他用力之猛,仿佛要将那脆弱的筆杆碾碎,以此來宣洩內心翻湧的痛苦與不舍,但最終,這份力量化作了溫柔的釋放,他緩緩松開了緊握的拳頭,伴随着一聲幾乎聽不見的嘆息,那嘆息輕得像是風中飄散的塵埃,卻承載了他對摯友深深的懷念與哀悼。
他的眼神越過時空的界限,似乎在凝視着那段再也無法重現的過往,那裏有蒙恬挺拔的身影,與他并肩站立,共謀天下,那份堅韌與默契,如今只能在記憶中尋覓。嬴政心中明白,那個曾經與他一起披荊斬棘、共度風雨的身影,已永遠定格在了過去,成為了永恒的遺憾。這無聲的哀嘆,是對逝去友誼的無盡追思,也是對命運無情的無奈接受。那架精巧的秦筝,自此被深鎖于幽靜的室內,如同一段被時光遺忘的旋律,不再響起。嬴政的心中,始終萦繞着那一根斷弦的回響,那“嗡”的一聲,不僅僅是弦斷之音,更像是樂器本身發出的沉重嘆息,共鳴着主人內心深處的哀傷與不舍。每當夜深人靜,這聲音便在他的記憶裏悠悠回蕩,提醒着他失去了何等珍貴之物——他的阿恬,那個曾以筝聲伴他度過無數日夜,心靈相通的摯友。
那斷弦之音,如同阿恬在他耳邊最後的低語,雖已成絕響,卻在嬴政的心湖激起層層漣漪,每一次回想,都是對往昔溫馨時光的深切懷念,以及對失去摯愛之痛的無盡咀嚼。這秦筝,成了他心中最柔軟也最疼痛的部分,每當目光觸及,便是對阿恬無盡的思念與緬懷,仿佛那斷裂的弦,正是他們之間被命運強行割裂的紐帶,永遠地,沉寂在了時間的長河之中。當朝堂之下,群臣跪伏,山呼“萬歲”之聲如潮水般湧來,嬴政卻在這片榮耀的海洋中,無意識地尋找着一抹鮮明的紅色,那是他心中永遠镌刻的身影——那位紅衣清俊的好友。然而,理智告訴他,這份尋找不過是徒勞,昔日的歡聲笑語,已成過往雲煙,再也不可能在森嚴的宮牆之內重現。他不禁輕輕阖上雙眸,讓那股難以言喻的失落與痛楚,在瞬間的黑暗中悄然蔓延。
片刻之後,他緩緩睜開眼,眼神中閃爍着一絲不易察覺的黯然,最終還是無奈地将視線從虛空中拉回,投向了那些忠誠而陌生的臉龐。這一瞬的轉移,既是對自己無望期盼的放棄,也是作為帝王不得不承擔的孤獨與寂寞的體現。他深知,自古王者之路,注定孤寂,那份曾經的純真友情,或許只能在夜深人靜時,于心底默默回味,成為永恒的遺憾與念想。思緒飄回至那段布滿陰謀與背叛的歷史,嬴政的心頭再度被那個扭轉命運的反間計所纏繞。記憶中的畫面,如同鋒利的刀刃,割裂着他對家族傳承的複雜情感。他不禁憶起了秦昭王——那位鐵血手腕、威震天下的先祖,其震怒之下,無數計謀與決策如影随形,其中便包括了那令人心寒的反間之策。
此刻,置身于幽靜陵寝之中,面對着冰冷堅硬的墓碑,嬴政內心的憤怒與不甘如同火山噴發,一拳重重地擊打在石碑之上,發出沉悶而響亮的回響。伴随着這股力道的釋放,他咬牙切齒,聲音夾雜着痛惜與責備,穿透了空曠的陵園:“你,我的先祖,怎可對他如此絕情,如此不念絲毫舊情!”這一聲質問,不僅是對歷史的控訴,更是對自己血脈中那份冷酷決絕的反思與掙紮,彰顯了身為君王,在權力與情感之間的無盡徘徊與矛盾。
轉瞬間,嬴政心中豁然開朗,仿佛撥雲見日。他意識到,那位鐵腕君主,自己的先祖秦昭王,其決斷之狠辣,早已在史書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就連戰國名将白起,一代戰神,最終也未能逃脫被賜死的命運,這無疑是對秦昭王冷酷無情的最佳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