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章

第 14 章

孫策與周瑜,背負着前世的記憶,如兩顆穿越時空的星辰,落在了東漢末年的天空。他們心中藏着對那遙遠帝國命運的深深挂念,渴望揭開歷史的迷霧,見證自他們離世後,秦朝那未完的篇章。趙高的伏誅與李斯命運的逆轉,無疑為秦朝的歷史軌跡畫上了新的起點,他們迫切想要知道,這樣的變化,是否足以阻止秦朝短命的宿命,讓扶蘇與蒙毅免遭不測。

兩人決定,一面在書房中埋首于堆積如山的古籍,一面派遣親信遠赴陝西,踏遍昔日秦國的山川大地,尋找那些失落的記憶與遺跡。他們的心中既有對歷史的敬畏,也有對真相的渴望。

在書房內,燭火搖曳,映照着孫策專注的臉龐。他手捧一本泛黃的史冊,字句間仿佛有歷史的風塵撲面而來,卻始終難以覓得扶蘇與蒙毅确切的後續。周瑜則在一旁,輕撫着案上的青銅古劍,這劍似是連接兩個世界的紐帶,讓他心中湧起莫名的悲壯感。“若非趙高之亂被止于萌芽,大秦該是另一番景象吧。”他低語。

與此同時,受命西行的探員們,穿行于黃土高原的溝壑之間,訪問村落,考察遺址,試圖從民間傳說與古跡中尋找線索。他們在荒涼的古道上艱難前行,直到一日,于一處偏僻之地,發現了一組被風沙半掩的石碑,碑文模糊,依稀可辨認出“公子扶蘇”、“亞卿蒙毅”等字樣。這一發現,仿佛揭開了厚重歷史的一角,證實了在這不同的歷史分支中,扶蘇與蒙毅的确得到了應有的尊榮與安息。

得到消息的孫策與周瑜,心中既慰藉又感懷。他們明白,盡管自己無法親身經歷那段改寫的歷史,但得知那些故人得以善終,已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通過不斷的探索與研究,他們漸漸拼湊出了一個更為詳盡的故事:在沒有沙丘之變的平行世界裏,扶蘇即位後,勵精圖治,蒙毅輔佐左右,共同推動了秦朝向更加開明、強盛的方向發展,李斯的智慧也在新的歷史格局中得以充分展現,秦朝的壽命因此大大延長,成就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而關于他們自己的陵寝,孫策與周瑜在無數古籍與民間故事中尋找線索,最終在一位老者的口中,聽聞了關于他們前世陵墓的傳說,據說位于現今的某個隐秘之處,被自然與時間精心守護。盡管未能親眼所見,但他們知道,那不僅是對前世的緬懷,也是對他們英雄精神的永恒紀念。

在歷史的長河中,孫策與周瑜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守護着他們心中的故國,以及那些跨時代的友誼與理想。在找尋與發現中,他們更加堅信,無論時代如何更疊,真正的英魂,永遠璀璨不滅。随着對歷史深入的挖掘和對故人遺跡的探訪,孫策與周瑜逐漸意識到,他們前世的影響不僅局限于個人命運的改變,而是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歷史的漣漪。他們開始着手整理收集到的資料,撰寫一部關于這段“假如”歷史的著作,希望通過文字,讓後人了解一個因他們而不同的秦朝。

在書中,他們詳盡描繪了扶蘇即位後,如何在蒙毅的輔佐下,推行仁政,寬刑薄賦,重視農耕,鼓勵學術,使得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國家逐漸恢複元氣。李斯在新的政治格局中,提出了更為進步的法制改革,強化中央集權的同時,保障了地方的适度自治,避免了過度的苛政與暴政,使得秦朝的政治體系更為穩固和高效。

此外,他們還記錄了在這一歷史線中,長城的修建更加注重實用與民力的節約,成為了保護邊疆的堅固屏障而非勞民傷財的工程。同時,對六國遺民的融合政策更加溫和,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和諧共處,為後世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紀念他們的發現,孫策與周瑜決定在長江之畔建立一座“溯古亭”,亭中不僅供奉着他們查證到的扶蘇、蒙毅及李斯的畫像,還收藏了他們搜集的所有文獻資料和考察筆記。亭外,刻有一副對聯:“千秋功過任評說,一夢輪回換乾坤”,以此表達他們對歷史的尊重和對自身使命的深刻認識。

歲月流轉,這座“溯古亭”逐漸成為了一個學者與歷史愛好者朝聖的地方,人們在這裏讨論着歷史的種種可能,也感慨于孫策與周瑜超脫時代的智慧與勇氣。他們的故事,如同一首跨越時空的長歌,激勵着後來者不斷探索歷史的深邃,思考個體與時代的關系,以及每個人在歷史洪流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而孫策與周瑜,在完成了這段歷史的追溯之後,心中也多了一份寧靜。他們深知,雖然自己無法改變已成定局的過去,但通過知識與智慧的傳承,他們已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東漢末年的烽火連天中,這份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成為了他們內心最堅韌的力量。孫策的心頭如被利爪撕扯,思緒飄回那段沉重的過往。命運之神的冷漠與無情,将蒙恬的名字直接刻入犧牲的名單,以此作為扭轉乾坤的代價。而蒙恬,這位自幼結伴、情深義重的摯友,即便在家族冤屈未雪,身心承受了非人的磨難後,依舊以一腔孤勇,支撐着病弱之軀,為前世的嬴政傾盡智謀,直至生命的燭火在青春的二十五歲黯然熄滅。那秦筝的絕響,伴随着斷弦的哀鳴,成為了永恒的遺憾。孫策眼前似乎再次浮現那令人心碎的一幕:周瑜在自己懷裏安詳離去,雙眼緊閉,如同沉睡一般,只留下無盡的悲涼與不舍。

“命運之神,你給我現身!”孫策怒吼,直指蒼穹,唇邊的狠話帶着幾分無力的諷刺,“這次,我一定不會手下留情!”然而,當他的目光落在周瑜身上,那份前世的記憶已讓這位摯友找回了蒙恬的身份,歉疚與感激之情頓時湧上心頭。“公瑾,你為了我,兩度踏入生死的邊緣……我何德何能,能得你如此深情厚誼?”話音未落,孫策已邁步上前,緊緊擁抱着周瑜,感受着溫暖的真實,而非往昔冰冷的訣別。“還好,這一次,你在我身邊。”

周瑜初時有些驚愕,但很快在孫策的懷抱中放松下來,臉上浮現出一抹寧靜而深邃的微笑,仿佛一切苦難都已遠去。“伯符,此刻我尚在你身旁,我們無需再重複那令人痛心的歷史。我并未被犧牲,不是嗎?”他輕聲說道,眼中閃爍着對未來的期許,“那麽,讓我為你彈奏一曲吧,《鳳求凰》如何?讓那未完成的旋律,得以圓滿。”

孫策聞言,露出了孩子般的虎牙笑容,眼中閃爍着堅定與欣慰。“好極了,為了那一曲未竟的絕響,也為了我們不再重蹈覆轍的命運。”他們相視一笑,仿佛在彼此的目光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決定共同書寫一個不同于過往的未來。孫策的目光溫柔地滑過周瑜身上的紅衣,那鮮豔的色彩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映照出他眼中的笑意。“看來,無論輪回多少次,阿恬你對紅衣的情有獨鐘始終不變啊。”他的話語中帶着幾分調侃,又夾雜着對這份堅持的欣賞。他凝視着這位既是前世的蒙恬又是今世周瑜的朋友,心中湧動着複雜的情緒。

“昔日的鹹陽城內,我一身黑衫,沉默寡言,仿佛一塊堅不可摧的磐石,而你,蒙恬,總是一襲紅裳,溫潤如玉,卻藏着不易察覺的寒意。”孫策的回憶仿佛一幅幅畫卷緩緩展開,那些畫面雖已遙遠,卻依然鮮明。“瞧瞧,昔日那名動鹹陽的少年郎,如今再次以另一種形式,站在這片天空下。”他的語氣中滿是感慨與驕傲。

“公瑾,你現在的風采,不僅僅是複現,而是超越了以往。那股從骨子裏透出的風華,比任何時代都要璀璨奪目。”孫策的話語飽含深情,他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眼前的周瑜,不僅是他舊日的摯友,更是他新生活的光輝。周瑜聽聞,嘴角微微上揚,眼神中閃過一絲羞澀與滿足,那抹紅衣之下,是兩世情誼的沉澱與新生。在這一刻,時空的交錯與輪回,似乎只為成就這一場跨越時光的重逢。孫策的笑意如同春日暖陽,溫和而含蓄,他的目光溫柔地在周瑜身上流轉,仿佛在欣賞一幅精心雕琢的畫卷。“公瑾,你可知道,此時的你,仿佛是歷史長河中最精妙的融合體。你承襲了前世蒙恬的溫潤如玉,那種堅韌不拔的意志與平和的心境,與你今生擁有的博大胸襟和深邃氣度交相輝映,更添上了一抹謙遜與親和,使得你的人格魅力無懈可擊。那份跨越時空的忠貞與傲骨,是你無論歷經幾世輪回,都未曾有過絲毫動搖的證明。如此風骨,再加之你那令人贊嘆的俊朗容顏,你簡直就是《詩經·衛風·淇澳》中走出的謙謙君子,與曹操身邊的嵇康相比,也是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孫策的話語中帶着一絲探尋與期待,輕輕問道:“不知如今的你,是否依舊保持着那份對音樂的熱愛?是否仍舊能夠自如地在古琴與古筝的絲弦間跳躍,讓那些古老的旋律在你的指下重生,繼續訴說着你兩世的故事?”周瑜只是淡然一笑,以一種平靜而自信的口吻回應:“時光荏苒,古琴與古筝的韻律,我皆未敢忘懷。無論是古琴的幽遠深長,還是古筝的清越激昂,都能在我的指尖下流淌而出,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一座橋梁。”這簡單的話語,卻讓孫策眼中閃過一絲欣慰與贊賞,仿佛看到了他們共同走過的歲月,以及未來更多的可能。周瑜的目光柔和而深邃,仿佛穿越了時空的迷霧,回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他的聲音低沉而充滿感慨:“真是出乎我的預料,你今世的性情竟變得如此灑脫不羁。回想起蒙恬時期的記憶,那時的嬴政,也就是你,孫策,就如同一塊沉默的磐石,話語稀少,心機深沉,那份固執,比之牛還要倔強幾分。”

說到這裏,周瑜嘴角勾起一抹溫暖的笑意,看向孫策的眼神充滿了複雜的情緒:“那時的你,确實是一塊難以撼動的磐石,而我,蒙恬,卻偏要逆流而上,發誓要觸碰到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起初,我的努力似乎只換來了冷漠與疏離,仿佛熱忱的臉龐貼上了冰冷的石壁。我,蒙恬,嘗試着用自己心中的火去融化你內心的寒冰,卻未曾料到,這份堅持與溫暖,最終在你心中點亮了一束光,即便那光是如此冷冽,如同高懸的白月光,清冷而遙遠。”

周瑜的語速漸漸放緩,聲音裏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盡管我們并肩作戰,成功扭轉了命運的軌跡,使得你我不再重蹈覆轍——你,嬴政,不再突然崩殂;我,蒙恬,也不再被迫飲毒自盡。但是,命運的諷刺在于,我的前世,蒙恬,最終還是在你的懷抱中,安詳地閉上了眼睛,靜靜地告別了這個世界。我想知道,那一刻的我,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怎樣的痕跡,是否成為了一片揮之不去的陰霾,抑或是某種深刻而複雜的啓示?”這段回憶讓周瑜的眼神中閃爍着淡淡的憂傷,但也有一份超脫與釋然,仿佛在詢問的同時,也在自我反思與接納。孫策的身形微微顫抖,一向高昂的頭顱緩緩垂下,聲音細若游絲,被塵封的前世記憶如潮水般湧來:“我……那時曾私下詢問過太醫,他……告訴我,你在雲陽國獄遭受了難以想象的折磨,繼而在刺骨的渭河中長時間浸泡,以至于寒氣侵蝕至骨,生生剝奪了你馳騁疆場的能力……”他深吸一口氣,強忍着情緒的波動,續道,“那時的你,生命脆弱如風中殘燭,連太醫都說除非神醫扁鵲複生,否則無力回天。可你,即使身體每況愈下,依然為我運籌帷幄,費盡心力。我……每次見你咳血不止,心中痛楚難以言喻……還有那日,你為我彈奏的斷弦秦筝,那句‘有蒙毅在,我便安心’,你可知道,你的離去,留我一人在這孤寂的世間,如何能不感到孤單與無助?我只能無助地感受着你體溫的逐漸消散,每一次咳血,你都強自忍耐,那曾經溫暖如初春陽光的體溫,已不複存在。是的,我恐懼失去你,但你總是在鼓勵我,讓我相信,即使沒有你,我也能傲視群雄。可你是否知曉,趙高那日的冷言冷語,他嘲笑我挂念一個早逝的蒙氏少年,即便他曾是鹹陽城中最璀璨的星辰,如今也不過化作黃土一抔。那一刻,憤怒與痛苦驅使我親手結束了趙高的性命……那是一種遲到的正義,而你,卻又一次為了我,選擇了自願走向死亡的終點。這樣的犧牲,叫我如何承受?無論作為前世的嬴政,還是今生的孫策,我都不是那種冷漠無情的君王,怎能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人燃盡生命的最後一絲光芒!”這段話裏,孫策的情感翻湧,每一字每一句都承載着他對過往深深的懷念與無法釋懷的痛楚。“阿策,”周瑜以一種超越了時空的淡然微笑,輕輕拍打着孫策的肩頭,那手心的溫度仿佛能穿越一切寒冷,“現在,請握緊我的手,真切地感受到我的存在。一切都已成過往雲煙,我不會再被犧牲,你也不必再承受失去我的苦楚……”他的目光溫和而堅定,仿佛能洞察人心,“你了解我,我從不是斤斤計較之人。趙高的冷言冷語,就讓它們随風飄散吧,更何況,你已經阻止了他繼續為非作歹的可能,那‘指鹿為馬’的荒唐事,終将成為歷史的笑談。”

周瑜的聲音如山泉般清澈柔和,流淌在空氣中,安撫着孫策的心靈,“你的舉動,不就是對他最好的回應嗎?別再讓怒氣困擾自己了……我清楚,我所選擇的路,布滿了荊棘,甚至在我離世之時,家族的清白還未得昭雪,但為了你,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願的承擔。至于嫪毐,那确實差點讓我更早地與你訣別……”

他的話語平靜而深邃,透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淡泊與寧靜,似乎三次生死的輪回——沙丘之謀的毒酒、久病纏身的消逝、箭傷爆發的劇痛——都讓他對生死有了不同常人的領悟。每一次生命走到盡頭,他都以一種近乎平靜的态度面對,哪怕是二十餘歲的英年早逝,他也毫無遺憾。“或許,你會感嘆我這一世比未改命前更為短暫,但我始終堅信,生命的價值并不在于其長度,而在于它的深度與意義。正如我前世所言,士為知己者死,這份情誼與信念,足以跨越生死。”周瑜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生命真谛的理解與對友情無悔的執着。心緒微動,周瑜以一種難以言喻的溫婉語氣說道:“你是否覺得,我就是那《谷風》詩中所述,随風而至,又随雨而去,與你共患難卻在安樂時轉身離去的谷風?記得太醫那句‘除非扁鵲再生’時的無奈,但請相信,即便扁鵲不在,這世間尚有華佗。當然,最好的防禦始終是我們自身的謹慎,不讓傷病有可乘之機,你說是嗎?”他的語調平和而深邃,仿佛能撫平所有的不安。

“答應我,別輕易離開。我不願你我如過往那般,僅僅因命運捉弄而多了十年短暫的相聚,更不願重蹈前世蒙恬的覆轍,,留下的只是無邊的懷念。在這亂世之中,讓我們共同抵禦風雨,攜手前行,不為別的,就為在這全新的時代,烙印下我們獨特的印記,活出一番不同凡響的精彩。”

周瑜嘴角勾勒出一抹淡笑,繼續道:“且不說我已不再是蒙恬時那副病弱之軀,如今的我,身康體健,不再受限于病痛。你知道嗎,雖然戰場對我而言并不陌生,畢竟這個時代正處于東漢末年,群雄并起,而我們即将面臨的‘赤壁之戰’,更是歷史長河中不可忽視的一筆。但這一次,我有了你,有了與前世截然不同的開始。未來的戰鬥,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較量,更是我們共同生活,共同成長的見證。”

他的眼神堅定而溫暖,仿佛在向未知的未來許下無聲的誓約:“所以,讓我們珍惜當下,不論前方是怎樣的風雨,都要肩并肩,心連心,闖出一片屬于我們的天地。在這亂世之中,不僅要生存,更要活得精彩,讓後世傳頌我們的故事,不僅是作為英雄,更是作為一對在亂世中相依為命,共同綻放光彩的伴侶。”周瑜輕撫過身旁微涼的空氣,仿佛能觸碰到那些飄渺的未來畫面。“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避免歷史的重演,”他的話語中帶着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而是要創造屬于我們的歷史。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經的我,蒙恬,或許留下了遺憾與未竟的夢,但今世為周瑜,我有機會,也有責任,去書寫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穿越時空,似乎看見了即将到來的烽火連天。“赤壁之戰,那不僅是對峙曹操大軍的戰役,更是對我們情感與智慧的考驗。我知曉,此戰兇險異常,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但有你相伴,我便有了面對一切挑戰的勇氣。”

周瑜微微側頭,溫柔地望向對方,眼中閃爍着堅定與柔情交織的光芒。“我們會一同策劃,一起布陣,就像古人所說的‘夫妻齊心,其利斷金’。在戰略上,我要做你的智囊;在戰場上,我要成為你最堅實的盾牌。而你,也将是我最敏銳的箭矢,穿透敵人的防線。”

他輕笑,笑聲中帶着一絲戲谑和自信。“說來也巧,前世我為武将,卻因病早逝;而今世身為謀士,卻擁有了健康之軀。這似乎預示着,我們不僅要彌補前世的遺憾,還要颠覆既定的命運軌跡,共同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篇章。”

周瑜伸出手,掌心向上,邀請對方與自己并肩前行。“所以,讓我們共同迎接挑戰,無論是對抗強大的敵人,還是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在這個亂世,就讓我們成為彼此的依靠,相互扶持,直到世界的盡頭。我相信,只要我們在一起,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