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章

第 24 章

次日,趙高在晨光中悠悠轉醒,除了身旁那封令人費解的信件和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片段記憶,一切似乎未曾改變。他撫着額角,喃喃自語:“難道是昨晚的茶太過濃烈,竟讓我做起如此真實的夢?”對于自己成為了“正義執行小分隊”唯一且終極的“特殊嘉賓”,他一無所知。這場別具一格的“正義執行”,不僅加深了三位主角之間的鐵血情誼,也為那段本該沉重的歷史增添了一絲輕松诙諧的注腳,讓後人在傳頌時,也能會心一笑。事後,孫策的弟弟孫權,盡管在歷史上他曾是雄踞江東的吳國之主,而在當代卻只是一個平凡人,此刻正以一種難以抑制的激動心情,向他親密無間的摯友呂蒙,繪聲繪色地敘述着他們最近那次震撼人心的“正義執行”。他的聲音抑揚頓挫,每一個字眼都仿佛跳躍着火焰,充滿了感染力:“阿蒙,你能想象嗎?在大哥孫策的策動之下,加上周瑜兄長的弟弟周毅,我們三人聯袂,為周瑜兄長的前世之仇,上演了一出跨越時空的正義之戰。周瑜,那位在歷史上以智勇雙全著稱的名将,其前生竟是戰國末年大秦帝國的名将蒙恬。而周毅,以他敏銳的直覺和深邃的歷史洞察力,居然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精準地鎖定了那個詐騙犯,那正是千年前将蒙恬推向絕路的罪魁禍首——趙高。盡管千年時光悠悠,周毅卻堅毅無比地說道:‘這不會錯,即便輪回轉世,那份罪孽的痕跡依舊鮮明。’你我皆對歷史了然于胸,自然不會忘記那場‘沙丘之變’,趙高篡改遺诏,一手遮天,導致忠臣飲毒自盡的悲劇。”

孫權停頓片刻,目光中閃爍着堅定的光芒,繼續說道:“于是,在一個不起眼的夜晚,我們三人,帶着歷史的重量和對正義的執着,找到了那個現世的趙高。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繁複的儀式,我們只是簡單地,卻又極具象征性地,将他套進了麻袋,用拳頭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息。那晚的月光似乎也變得格外明亮,仿佛是古代英靈的見證,我們讓那個曾逍遙法外的靈魂,重新認識了何謂‘正義的鐵拳’。我們告訴他,即使歲月流轉,正義或許會暫時沉寂,但它總有一天會以雷霆萬鈞之勢,擊碎一切黑暗與不公。”

孫權的話語在空氣中回蕩,他的表情中既有對往事的回味,又透露出一種完成使命後的釋然。呂蒙靜靜地聽着,眼中閃爍着欽佩與震撼,仿佛在這一刻,他也成為了那場正義之戰的一分子,感受到了那份穿越時空的共鳴與力量。呂蒙嘴角輕挑,一抹淡笑中夾雜着無奈:“呵,未對他痛下殺手,已屬仁慈。周瑜兄可有介入?以他的性情,幾近于聖,寬宏大度,猶如那寓言中的東郭,對任何人都懷抱慈悲。然而,那趙高,前世篡改聖旨,致使蒙恬隕落的元兇,對于我們而言,其行徑實難容忍。他之于我們,就如同沙粒入眼,雖小卻刺痛難當。”

孫權聞言,目光沉郁,長嘆一聲:“周兄之仁,世間少有,宛如古時的東郭,即便知曉自己前世被那趙高所害,仍舊心懷寬恕。可你我心中那份源自古代的記憶與仇恨,又豈是輕易能釋懷的。設想,若是在那東吳舊地,你這位溫文爾雅的呂蒙将軍,竟也遭逢如同沙丘之變般的無妄之災,被人惡意篡改我的遺诏,迫使你走上絕路,那時身為江東之主的我,必會令那惡徒受盡極刑,不僅是身首異處,粉骨碎身,更要讓他遺臭萬年,葬身長江,不存片土。”

沉默片刻,孫權再次開口,語氣中帶着難以言喻的哀傷:“阿蒙,你卻未曾給我這樣的機會。正當壯年,你便悄然離世,留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遺憾……阿蒙,你可知,周兄身為蒙恬,為了改變宿命的那一世,承受了何等重負?如同《琅琊榜》中的林殊,背負家族冤屈,身患重疾,卻依然拖着病體,為我兄長的前世——始皇帝,耗盡最後的心血,最終,在我兄長懷中含恨而終。”

這段對話不僅加深了角色之間的情感糾葛,還巧妙地融合了現代與古代的界限,展現了他們在現代社會中,仍被過往的恩怨與記憶所束縛的複雜心境。通過對人物細膩的心理描寫和情感抒發,整個場景變得更為豐富和感人,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呂蒙輕輕撫摩着手中的茶杯,那溫暖似乎透過薄薄的瓷壁,滲入心田,他目光幽遠,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光:“權弟,人生于世,不過匆匆數十載。我之于蒙恬,正如你之于孫權,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或随波逐流,或逆流而上,終歸塵土。我若身處沙丘之變,縱使前路坎坷,亦當奮力一搏,不負此生。但命運讓我在今世得以重逢故友,已是莫大的恩賜。”他頓了頓,目光轉向窗外那片蔥郁的景致,繼續說道:“至于周大哥,他的堅韌與犧牲,恰似林殊之于梅長蘇,是那般悲壯而決絕。他的故事,讓我等深知,即使身處絕境,也要有撥雲見日的勇氣。若我等真有那麽一日,面臨相似的命運,我相信,無論是你還是我,都會選擇那條最艱難的路,只為心中那份不滅的信念。”

呂蒙的聲音低沉而堅定,透露出一種歷經滄桑後的平和:“至于你所言的‘假如’,世間事,本就無常,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握現在,珍惜身邊人。周大哥以他的經歷教會我們,即使歷史重演,也要有改寫結局的決心。至于我自己,雖已不在最好的年華,但心中那份對兄弟的情誼,卻從未改變。”

他轉頭看向孫權,眼神中滿是誠摯:“權弟,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決定未來。讓過去的記憶成為我們的铠甲,而不是負擔。你我共勉,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那逆流而上的魚,即便最終未能抵達彼岸,也要讓這段旅程充滿意義。”

說罷,呂蒙輕輕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往昔的釋懷,也有對未來的憧憬,仿佛在這一刻,他已與古今兩世的自己達成了某種和解。孫權的話語間隐約透出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意,仿佛這個問題觸及了他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阿蒙,設想你我如同劇中的靖王與林殊,面對重重困境,身陷絕境而不棄,你是否也會踏上那樣一條布滿荊棘與挑戰的征程,哪怕那意味着犧牲與孤獨……縱然那路途遙遠且遍布尖刺,你的心志,可會動搖?”

他的話語在空氣中緩緩飄散,帶着一種難以名狀的沉重,仿佛連周圍的空氣都凝固了一瞬。孫權的目光穿透了時空的界限,似乎在尋找着一個不可能的答案,一個能讓他安心的承諾。

呂蒙聞言,目光變得深邃,仿佛在那雙眸中,映照出了過往與現在的交織。他輕嘆一聲,聲音裏充滿了穿越歲月的沉穩與堅毅:“權弟,你我既已知曉宿命的輪回,便應明白,每個選擇背後,皆有其不得不行的理由。若真有那麽一日,我呂蒙即便是身處絕境,亦會如蒙恬般挺立不屈,以我之血肉之軀,築成你我兄弟情誼的長城。不論是作為古代的将軍,還是今世的朋友,守護你,守護我們共同的信念,是我永不改變的誓約。”說到這裏,呂蒙的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微笑,那笑中飽含着對孫權的深深理解與支持:“靖王與林殊的故事,雖是虛構,卻也啓示我們,真正的勇敢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在恐懼面前依然選擇前行。因此,不論前路如何,我都會緊握你的手,一同走過。因為,這不僅僅是對命運的抗争,更是對自我信念的堅持。”

孫權聽着呂蒙的話語,心中的那份不安似乎得到了些許慰藉。他們之間,無需再多言語,那份跨越時空的默契與信任,已經足夠。在這現代與古代記憶交疊的世界裏,他們的友情,如同那經年累月的磐石,任憑風雨侵蝕,依舊堅不可摧。事後,這位東吳警校的青年才俊,當代孫策,攜着前世秦始皇的氣魄,對着他的摯友,蒙恬在現代的化身——那位溫文爾雅、名為周瑜的江東俊傑,展顏笑道:“哎,周郎啊,咱們可是講究個冤有頭債有主,時候一到,賬本自然要清。你瞧我這‘微不足道’的小粉拳,明明知道你心懷若谷,比那長江還要寬廣,能容得下千帆競發,萬船過盡,是個以德報怨的典範。可孔老夫子不是也教導過,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嘛,好人咱得好酒好菜伺候着,至于那些個腌臜小人,可別怪咱不客氣!”

說到這裏,孫策故作苦惱地揉了揉自己的拳頭,眼中閃爍着狡黠的光芒:“你啊,書卷氣太重,論語倒背如流,偏偏忘了孔夫子的剛正不阿。你忍得住,我這暴脾氣可忍不了!嘿嘿,一想到那些宵小之徒,我的小宇宙就忍不住要爆發了。來吧,讓正義的小拳拳輕輕飛一會兒,不過是給點兒‘正義的按摩’罷了,你說是吧?”

周瑜聽罷,嘴角勾起一抹無奈而又寵溺的笑,心中明鏡似的,知道這位好友看似放蕩不羁,實則心細如發,對朋友忠誠無比。“策兄言之有理,看來我這‘宰相肚裏能撐船’的美譽,今日就要借你之手,讓那些不識時務者,領教一番何謂‘正義的溫柔’了。”他調侃中帶着幾分認真,兩人間的默契與深厚友情,讓這一幕既有現代的輕松幽默,又不失古代的俠骨柔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