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章

第 31 章

“佘紅,我的後輩,”楊業的靈魂在心中默語,“你的堅強,正是楊家精神的延續。請記住,無論遭遇何等風雨,楊家之人,從不言敗。願你的內心如同你守護的這片土地一樣,雖經風霜,卻更加堅韌。”

在這份跨越時空的注視下,楊業的靈魂仿佛成了家族精神的守望者,用他的存在激勵着每一位後人,讓他們在面對生活的磨難時,都能找到那份屬于楊家的勇氣與堅持。楊業懸浮于虛空之中,周身環繞着淡淡的靈光,他那雙洞悉世事的眼眸,滿含悲憫地望着下方的青尢道長。青尢,這位年邁的茅山高人,此刻眼中滿是哀傷,他緊閉的雙唇微微顫抖,仿佛在訴說着無盡的不舍與悲痛。楊業理解這份情感,縱使道家講求超脫物外,生死皆自然,但師徒之情,終究是人間至情,難以輕易割舍。

楊業緩緩降下,輕步來到青尢身邊,他伸出手,似乎想要給予這位老道長一絲安慰。他的手輕輕撫過楊錦城遺留在風中的發絲,那縷縷黑發在陽光下閃爍着微光,如同逝者未竟的青春與夢想。

“青尢道長,”楊業的聲音溫和而莊重,帶着一種跨越生死的豁達,“人生于世,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錦城雖英年早逝,但他生前的勇毅與堅持,已足以讓他在天地間留下一道不滅的光芒。道法自然,生與死不過是一場大夢的兩端,錦城已超脫此境,到達彼岸。”

他繼續輕聲細語,每一字每一句都蘊含着對生命深刻的領悟:“錦城在另一個世界,必得其所,安寧喜樂。作為師尊,你的教導與關愛,是他此生最寶貴的財富,已深深刻入他的靈魂之中。請允許自己放下,讓心靈得以解脫,繼續引領更多迷途之人,走向光明。”

青尢聽罷,眼眶中的淚水終于滑落,他擡頭望向楊業,眼中閃過一抹釋然。在這一刻,他仿佛感受到了弟子的靈魂在天際的某處微笑,告訴他自己一切都好。于是,青尢閉目沉思,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再睜開眼時,那份超脫與淡然已重回他的面容。

“多謝楊業先生指點,”青尢輕聲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錦城既已先我一步,我自當更加珍惜餘生,繼續傳道解惑,不負師徒一場。”

二人在楊錦城曾經駐足的地方靜默片刻,仿佛是在舉行一場無聲的告別儀式。随後,青尢站起身,背負着沉重的使命與釋然的心情,繼續踏上他的修行之路。楊業的目光深邃而溫暖,穿透了時空的迷霧,聚焦在了現代軍人楊烨的身上。這個與他同姓同音,卻生活在完全不同時代的男子,正沉浸在失去兒子的無盡悲痛之中。楊業看到了楊烨臉上的堅毅與脆弱并存,那是所有身為父親者共有的矛盾情感,即便是他這位曾經馳騁疆場、無所畏懼的戰神,也感同身受。

“楊烨,你所承受的,是每一個父親都不願意面對的試煉。”楊業的心中暗自說道,他的靈魂輕輕靠近,雖然無法直接給予安慰,但那份跨越千年的共鳴,卻似乎在無形中傳遞着力量。“你的痛苦,我懂,因為我也曾是父親,深知骨肉分離之痛。”

楊業的靈識仿佛化作一縷輕風,拂過楊烨的身旁,試圖以一種不可見的方式,減輕這位現代軍人肩頭的重擔。他想要告訴楊烨,盡管前路艱難,但身為楊家人,血液中流淌的不僅有勇猛,更有不屈不撓的堅韌和對家庭無盡的愛。

“記住,楊家的男兒,從不是輕易言敗之人。你的眼淚,是為逝者而流,但你的脊梁,應為生者挺立。”楊業的靈魂低語,盡管這些話不會被聽到,但他相信,某種意義上的精神傳承,會以另一種形式激勵着楊烨。在楊業的注視下,楊烨似乎感受到了一種莫名的溫暖與力量,他的身體微微一震,眼中的絕望逐漸被一種堅定取代。楊業知道,這是楊家精神的傳遞,是跨越時空的鼓勵,讓楊烨在絕望中尋找到重新站起來的理由。

“站起來,楊烨,為了你的家人,為了你的孩子,更要為了你自己,讓楊家的名字,無論是在古代的戰場上,還是在現代的生活裏,都永遠閃耀着不屈的光芒。”楊業的靈魂在虛空中回響,仿佛是給楊烨,也是給所有楊家後人的永恒誓言。李叔華的內心仿佛被萬千蟲蟻啃噬,每一道責難的話語,每一個傷心的哭泣,都化作無形的鞭子,抽打在他早已千瘡百孔的心上。他站在楊錦城病房的門外,身形不自覺地微微顫抖,目光穿過門縫,定格在那張年輕而安詳的臉上,那抹最後的微笑如同鋒利的刀刃,切割着他靈魂深處的每一寸土地。李叔華的身軀在李還君的攙扶下顯得格外沉重,不僅是病體的虛弱,更多的是心靈的枷鎖。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在那一瞬間,唐玄宗的威嚴與權力都已煙消雲散,只留下一個滿心悔恨的父親。他聽見了楊珏琅撕心裂肺的“哥哥!”二字,那聲音像一把尖銳的匕首,直插他的心髒,讓他痛不欲生。接着,是佘紅那斷斷續續、幾乎窒息的哭泣,那是母親失去孩子的絕望,也是對他無盡的控訴。

“是我…是我害了他…”李叔華的聲音低沉而沙啞,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喉嚨裏擠出來的,混雜着悔恨與痛苦。他想要說什麽,卻發現自己已經無話可說,所有的辯解在楊錦城那永恒的微笑面前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李叔華的目光轉向李還君,那滴落的淚水仿佛是對他最嚴厲的譴責。他意識到,自己的兒子,這個即将失去摯愛的青年,也在承受着因他而起的苦果。李叔華伸出顫抖的手,試圖觸摸李還君的臉頰,想要抹去那滾燙的淚痕,卻在半空中停住,似乎連這樣的動作都成了奢望。“還君,是我錯了,我願意承擔一切,但請你告訴我,我該如何才能彌補?如何才能讓楊家和李家不再背負這沉重的枷鎖?”他的聲音裏充滿了懇求,但答案,或許他自己也知道,有些錯誤一旦鑄成,便是永生的遺憾。

病房內外,兩個世界,兩種痛楚,卻同樣在尋找着救贖與和解的可能。李還君的控訴如同重錘,一下下敲擊在他的心頭,每一下都讓他無法呼吸,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窒息。他閉上眼,腦海中閃過楊錦城的一幕幕:那個總是帶着陽光笑容的少年,勇敢、堅定,卻因為自己的私欲,被推向了命運的深淵。他想象着楊業若地下有知,會如何質問自己,那份來自歷史的拷問,比任何現實的責備都更加沉重。

“我...我怎麽就成了這樣的父親?”李叔華喃喃自語,聲音低沉而破碎,充滿了自我質疑。他猛地睜開眼,眼眶濕潤,視線模糊中,仿佛看見了自己與楊錦城之間那條不可逾越的鴻溝,那裏充滿了誤解、犧牲和無法挽回的遺憾。“我原以為,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家族,為了保護你們,卻未曾料到,竟是親手将你們推進了更深的黑暗。”

他轉頭望向李還君,眼中既有請求原諒的渴望,也有深深的自責:“還君,我...我對不起你,對不起楊家的孩子們。我的愚蠢和貪婪,讓一切美好支離破碎。現在,我願意承受所有的後果,只求能有那麽一絲機會,能夠減輕他們所承受的痛苦。”李叔華的雙手緊握成拳,指甲幾乎嵌入肉中,這是他內心鬥争的外在表現。他內心深處的矛盾沖突,就如同兩軍對壘,一邊是長久以來對權力的追求和家族榮耀的執着,另一邊則是對親人深沉的愛和無法抹去的愧疚。這場無聲的戰争,讓他痛苦不堪,卻又無處宣洩。“如果可以,我願意用我的餘生來贖罪,”他低聲說,語氣裏滿是沉重和決絕,“即使這份罪孽沉重得讓我無法擡頭,我也要盡力去彌補,哪怕只能減輕他們心中的一點點苦楚。”李叔華的這一番話,是他內心矛盾沖突最直接的體現,也是他對過去所作所為深刻反省的開始。在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家族領袖,而是一個背負着沉重罪孽,渴望救贖的父親。楊業的靈魂在虛無的邊緣游走,他沒有形體,卻能感知到世間的一切情感波動。他的目光穿透了生死的界限,落在了李叔華那飽受煎熬的身影上。面對這位曾親手将自己的後輩子嗣推向深淵的男人,楊業的心境複雜而深邃。起初,一股怒意如同烈火般在他靈魂深處燃燒,那是身為父親本能的憤怒,是對無辜受到傷害的強烈抗議。但很快,這股怒火被一種更為深沉的情緒所取代——那是一種對人性弱點的理解與悲憫。

“李叔華啊李叔華,”楊業在虛空中無聲地嘆息,“你我雖身處不同世界,但為人父的心,我何嘗不懂。權力與欲望,常使人盲目,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步入歧途。你的痛苦,我感同身受,因為它同樣折磨着每一個因你錯誤選擇而受傷的靈魂。”

楊業的靈魂并未選擇報複,亦未發出責難的言辭。他明白,真正的懲罰,往往源自內心的自責與悔恨。他仿佛能觸碰到李叔華那顆正在崩潰邊緣掙紮的心,看到他內心深處的掙紮與覺醒。

“你若真心悔改,願以餘生贖罪,那麽,就去做吧。讓行動證明你的悔意,讓時間來檢驗你的決心。記住,彌補過錯,不僅僅是減輕別人的痛苦,更是為了你自己靈魂的救贖。”楊業在虛空中留下這段話語,它們如同溫暖的微風,試圖拂去李叔華心中的陰霾。

在這一刻,楊業展現了一位智者與長者的寬容與智慧,他知道,仇恨只會延續更多的痛苦,而寬恕與理解,才是通往內心平靜與救贖的道路。他希望李叔華能夠從這次慘痛的經歷中真正醒悟,不僅為了楊家,也為了自己和李家的未來,做出真正的改變。楊業的靈魄在虛空中徘徊,目光穿透了時空的界限,凝視着這一幕令人心碎的場景。他看見了李還君那悲傷而堅定的身影,感受到了這位年輕後輩心中的憤怒與哀痛。楊業曾是北宋名将,一生歷經無數風雨,而今,作為旁觀者,他卻只能目睹家族後裔遭受如此不公,心中湧動着複雜的情緒——既有對後輩命運的悲憫,也有對過往恩怨延續至今的無奈。

他凝望着李還君,仿佛能穿透那副眼鏡,看見那雙眼睛背後深深的痛楚。楊業的靈魂中湧動着一股力量,那是對家族的守護,也是對正義的渴望。盡管他無法直接幹涉人間之事,但他願意以一種更為微妙的方式,給予李還君支持和鼓勵。

"孩子,"楊業在心中默語,他的聲音仿佛穿越了千年的風霜,"你所承受的,遠遠超過了你的年紀。但記住,真正的勇士,是在逆境中也能挺直腰杆,找到光明之路的人。你對錦城的深情,對家族的忠誠,讓我看到了楊家精神的傳承。楊家兒郎,從不輕易言敗,更不會在仇恨中迷失自我。"

在楊業的精神注視下,李還君似乎感應到了某種力量,他深吸一口氣,雖然眼中仍有淚水,但那抹堅毅之色更加鮮明。他知道,自己不能沉溺于悲痛,必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哪怕前路布滿荊棘。

"錦城,你的犧牲,我絕不會讓它白費。"李還君在心中暗暗發誓,"不論是前世的恩怨,還是今生的糾葛,我都會盡力去解開,讓楊家不再受此煎熬。即使要與天鬥,與地争,我也在所不惜。"

楊業的靈魂輕輕嘆息,他明白,這世間的恩怨情仇,往往不是一句簡單的對錯就能評判。但看着李還君,他相信,楊家的未來,仍然充滿希望。家族的香火,或許會因一時的風雨而搖曳,但只要心中有愛,有堅持,終有一日,會再次綻放光芒。

"還君,楊家的榮耀與責任,現在也屬于你。"楊業在心中默默祝福,"願你帶着錦城的那份溫柔與勇敢,開辟出一條屬于你們的路。"

随着病房外微風拂過,似乎帶走了些許沉重,留下了淡淡的安慰。楊業的靈魂逐漸淡去,留下的,是對後世深深的期待與信任。而李還君,也仿佛得到了某種啓示,他緩緩睜開眼,眼中閃爍着新的決心與希望。楊業的靈魂在虛空中徘徊,他那歷經千年而不散的目光穿透了時間的迷霧,凝視着現代的這一幕。他看到了李還君的堅韌與痛楚,感受到了那份超越時代的悲憤與不屈,心中既是震撼又是慰藉。

“李還君,壽王李琩,你以另一種姿态重生于世,卻依然背負着前世未竟的宿命。你敢于直面強權,敢于為所愛之人抗争,這份勇氣,是我楊家男兒的驕傲。”楊業的靈魂似乎在低語,聲音中帶着一絲欣慰與悲涼,“你的控訴,是對我楊家後輩的守護,也是對過往冤屈的一次清算。我雖不能親臨,但我的魂魄與你同在。”

“李叔華,唐玄宗,你我之間的恩怨,不應讓後世承受。你選擇将前朝的怨恨帶入輪回,卻忘了身為王者應有的慈悲與寬宏。你的決定,讓無辜之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讓我楊家再次承受了斷後的痛楚。”

楊業的靈魂仿佛在空中凝聚,化為一股無形的力量,注視着李叔華,“但願你能從李還君的身上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那時的你,也曾是那麽無力,面對皇權,只能沉默。如今,歷史給了你一個反思的機會,是繼續沉淪,還是尋求救贖,全在你一念之間。”

“楊錦城,我的後裔,你以自己的方式證明了楊家的風骨,你的犧牲,不會被遺忘。李還君,你與楊珏琅的愛情,将是化解這段恩怨的鑰匙,即使前路坎坷,也要攜手共進。讓愛成為你們對抗命運的武器,讓真相與正義照亮前行的道路。”随着楊業的話語在虛空中回蕩,一陣溫暖的光芒似乎拂過了病房,盡管這光芒無法逆轉生死,卻為在場的每一個靈魂帶來了一絲安慰與希望。楊業的靈魂漸漸淡去,但他那堅定的意志,卻似乎在李還君、楊珏琅,乃至李叔華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提醒着他們,無論命運如何波折,總有愛與正義指引方向。楊業的魂靈,穿越了千年的風霜,悄然降臨在病房的一角,他的目光穿透了時空的迷霧,飽含着複雜的情感,凝視着這位千年之後的後裔——楊珏琅。在他眼中,她既是楊家血脈的延續,也是新時代的巾帼英雄,獨自承受着家族的重擔與個人的傷痛。

他見證了楊錦城的犧牲,那股熟悉的英勇與悲壯,令他心中湧動起難以名狀的情緒。楊業的靈魂輕輕嘆息,仿佛在對楊珏琅說:“我的孩子,你并不孤單。千年以來,楊家兒女總是在風雨飄搖中挺立,我們的血液中流淌着不屈與堅韌。錦城雖逝,但他的精神将與你同在,成為你最堅實的後盾。”

楊業的目光掠過病房內的每一處細節,停留在了李還君那滿是悲傷的臉上,他的心中升起一絲憐憫,又有一份認可。李還君,這個願意與楊家共擔風雨的男子,讓楊業看到了楊家之外的情誼與忠誠。他無聲地點頭,似乎在心中默許,盡管命運多舛,但這份情感值得守護。

他轉向李叔華,那雙幽邃的魂靈之眼,透露出嚴厲與責備,但也夾雜着一絲悲哀。楊業深知,身為前朝帝王的李叔華,其身上的擔子與業力更為沉重,但他亦不能容忍對家族的傷害。“李隆基,你我皆知,權力之下,冤孽難逃。但願你此生能悟,勿讓往昔之錯,再傷及無辜。”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