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章
第 32 章
在場的每一個靈魂,無論是活着的還是逝去的,都被這無形的交流所觸動,仿佛在這一刻,楊家的堅韌與寬恕,愛與犧牲,跨越了時間的長河,彙聚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楊業,這位千年之前的英魂,以一種微妙而深刻的方式,給予了楊珏琅與李還君,乃至整個楊家,以力量和慰藉。楊業的魂靈帶着千年的風霜與不屈,悄然步入李叔華的夢境。他的形象既古老又威嚴,眼中既有對家族的深切關懷,也有對李叔華行為的深深責問。夢中的楊業,身穿戰甲,披風獵獵,仿佛剛從戰場歸來,他凝視着李叔華,聲音穿越時空,帶着難以言喻的沉重與悲涼。
“李唐天子,千年之後,你我雖不屬同一朝代,但同為護家衛國之人,理應深知親情之重,家族之責。我楊業一生忠烈,未嘗畏死,然吾兒楊家将,皆為國捐軀,僅留一脈,亦是楊門榮耀所系。今聞汝借輪回之名,以私欲害我楊家後裔,致使錦城無辜受難,令其英年早逝,斷我楊氏血脈,此恨何解?”
李叔華在夢中驚醒,汗如雨下,楊業的話如同鋒利的劍,直插他的心扉。他意識到,自己作為李隆基的轉世,雖已跨越了數個世紀,但千年前的恩怨卻依然如影随形,影響着現世。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真的如楊業所言,讓兩家結下了不解之仇,甚至比古代的潘楊之仇更為深重。
“楊将軍,您的指責我無法反駁,是我,是我讓楊家再次承受了不該有的痛苦。我本想贖罪,想彌補前世對玉環的虧欠,卻不料,我的自私與短視,又一次讓楊家陷入了無盡的悲傷。錦城之死,是我永遠無法償還的債。”
李叔華的語氣中滿是悔恨與自責,他終于明白,輪回中的因果循環,不是簡單的償還,更不是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願望。他看向窗外的明月,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确定,以及對如何修複李楊兩家關系的深深憂慮。
“我該如何是好?如何才能讓兩家的仇恨得以化解,如何才能讓楊錦城的靈魂得以安息,又如何才能讓珏琅的心不再背負着失去兄長的痛楚?”
這一刻,李叔華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與無助,他開始思考,或許真正的贖罪之路,不僅僅是尋找和補償,更是學會放下,學會讓過去真正過去,讓新生有空間去生長。他暗自發誓,要找到一種方式,不僅是為了珏琅,也是為了彌補自己作為李隆基轉世所犯下的過錯,讓兩家的未來不再被過去的陰影所籠罩。李還君與楊珏琅的關系,在經歷了如此沉重的打擊和複雜的家族糾葛之後,無疑會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楊錦城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損失,也是對兩人關系的一次巨大沖擊。李還君的憤怒與指責,揭示了他對父親李叔華行為的深深不滿,同時也表達了對楊珏琅及其家庭遭遇的深切同情。這種情感上的共鳴,可能會成為他們之間新的紐帶,但也可能因內疚、責任和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而産生裂痕。
若要維持這段感情,李還君與楊珏琅首先需要共同面對并處理巨大的情感創傷。他們需要開誠布公地溝通,理解彼此的痛苦與掙紮,尋找共同的治愈之道。李還君的支持與理解,對楊珏琅來說将是至關重要的慰藉,而楊珏琅的原諒與堅強,也會成為李還君前行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必須學會如何将個人情感與家族恩怨區分開來,尋找自我救贖與寬恕的道路。
然而,這段感情能否維持,還将取決于雙方是否能夠超越個人情感,實現心靈上的成長與轉變。他們需要共同面對外界的壓力,包括來自各自家族的矛盾與社會輿論的審視。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他們能夠共同承擔,相互扶持,那麽這段經歷雖然痛苦,也可能成為他們關系中最為堅韌的部分,使他們的情感更加深厚。
另一方面,如果雙方無法逾越這段歷史與現實交織的鴻溝,或是內心的傷痛與愧疚感過于沉重,這段感情也有可能在重壓之下逐漸消逝。畢竟,面對如此深刻的家族悲劇,保持愛情的純粹與美好,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心。
總之,李還君與楊珏琅的關系在經歷這一切後,将是一場情感與道德的深刻探索,是對人性韌性和愛情力量的終極考驗。他們是否能夠繼續走下去,将取決于他們的選擇、成長以及對彼此堅定不移的信任。在李叔華沉沉的夢境中,北宋名将楊業的魂魄悄然降臨,帶着跨越時空的沉重與不甘,面容肅穆,眼中閃爍着對往事的追憶與對未來的憂慮。他凝視着李叔華,那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年的塵埃,直接觸及到靈魂深處。
"李叔華,"楊業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着無法忽視的質問,"你對武惠妃的那份癡纏,竟然能夠延續至現世,将古時的恩怨不公,轉移到我楊家後人的肩上?你是否知曉,你那荒謬的計劃,意欲以我的後世子孫,那位正直堅韌的女警官楊珏琅,作為你亡妻靈魂的居所,甚至不惜将其靈魂作為祭品,獻給那個所謂的邪神葬尊?而我的另一後代,楊錦城,一個心懷大愛,純善如初的青年,僅僅因為拯救了被你們操縱的妹妹,便遭受到那邪神的殘酷詛咒,不得不在二五之年,英年早逝,忍受長達三個月的痛苦折磨,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試問,你的心何以能承受這樣的殘忍?"
楊業的語氣中帶着難以抑制的悲憤,他緊抿雙唇,眉頭緊鎖,仿佛要把所有的不甘與怒火凝聚在這一瞬間。
"你對盛唐時的楊家心存不滿,便将楊錦城視為楊國忠的影子,将無辜的楊珏琅想象成另一個楊玉環?錦城,他有着怎樣溫柔且卓越的品質,你又怎能忽視?他以凡胎肉身,對抗那超乎常理的邪惡力量,用自己生命的代價,贖回了妹妹的自由,這份犧牲,何其悲壯!而你,卻讓他的命運被那無情的詛咒所束縛,讓他在痛苦與絕望中度過最後的日子,每一刻都在與死亡抗争,直至生命的燭光熄滅。這樣的悲劇,難道就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難道只因你對過去楊家的怨念,便要将北宋楊家推向斷嗣的深淵,讓兩個家族的歷史,再次以悲劇的形式交織?我們李楊兩家,難道要在無盡的輪回中,重複上演這長恨之歌嗎?你究竟把我楊家當作什麽?一顆可以随意擺布,任由犧牲的棋子嗎?要知道,即便是北宋的太祖、太宗,也從未對楊家有過如此苛刻之舉!"
随着楊業的話語落下,李叔華的夢境中仿佛有風起雲湧,歷史與現實的糾葛,情感與責任的碰撞,讓這場夢顯得格外沉重。李叔華的面容在夢中變得異常複雜,悔恨與決心交織,似乎在這一刻,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思考着如何彌補過往,如何讓這段長恨不再延續。李叔華在夢中被楊業的話深深震撼,他的眼神從迷蒙逐漸變得清晰,臉上顯露出前所未有的驚愕與愧疚。他試圖張口辯解,卻發現喉嚨像被什麽東西堵住,只能發出微弱的聲響。最終,他深吸一口氣,努力使自己的聲音平穩下來,回答道:"楊将軍,您的責問如同當頭棒喝,令我如夢初醒。我承認,過去的我被執念蒙蔽,未曾考慮過我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何等的痛苦與災難。楊錦城的犧牲,楊珏琅的無辜,是我未曾預料到的後果。我将個人的恩怨帶入了新的輪回,這是我極大的錯誤。"李叔華的眼眶濕潤,目光中滿是對楊家後人的深切歉意,他繼續說道:
"請您相信,我從未有意傷害楊家的血脈,更不願看到兩族之間的仇恨循環往複。如今,我願盡我所能,去糾正這個錯誤,不論是尋找方法解除楊錦城的詛咒,還是保護楊珏琅免受任何威脅。我李叔華,願意承擔起這份責任,彌補我前世以及今世所犯下的過錯,讓這段長恨得以終結。"
說罷,李叔華在夢中向楊業微微鞠躬,這不僅是對楊業的尊重,也是對自己過去行為的深刻反省。夢境中的氣氛似乎因此而緩和,楊業的神情也略顯寬慰,但他的目光依舊銳利,似乎在考驗李叔華的決心與誠意。"李叔華,言語易出,行則難踐。你的覺醒與承諾,我雖聽在耳中,卻要看你如何付諸實踐。楊家的兒女,自古以來便以忠勇傳家,不畏強敵,不懼犧牲。我楊業雖已化為英靈,但對後輩的守護之心永不會熄滅。你若真心悔改,願以行動證明,我楊家亦願意給予你改過自新的機會。"随着楊業的話語,夢境漸漸模糊,李叔華感到一股溫暖的力量包裹着他,那是來自楊業的認可與期待。當他再次睜開眼時,已是清晨,但夢中的對話卻歷歷在目,成為他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指引着他踏上贖罪與救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