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後記
後記
帝舜一頁一頁翻着息在位八百年的史書。
他已經看了一小半,并且看的很仔細,他很崇拜這位不可多得的聖主,可這不代表他不會去做些什麽。
他翻過一頁羊皮紙,那一頁幾乎全部都是記載了帝息與她的王夫鬼方涯的一些小事兒,他不愛看這個。
下一頁——
帝息六百二十年,絕,地天通。
他知道這些事,但卻未親眼見過,畢竟天地間靈氣開始逸散之後神族的壽命便開始大幅度降低,妖族也幾乎不能再化形,唯一沒有影響的便是人族了。
而更嚴重的是,神族幾乎不能在孕育子嗣。
為了保有僅存的靈氣不消失,帝息選擇了——絕地天通。
可萬事萬物皆有代價,舜又翻過一頁,果然——
同年,青龍蓐收将軍病逝,随葬帝陵。
舜有時候都覺得這大概是帝息悲劇收場的開端,因為自那以後,她好似一直在不斷的失去。
帝息六百三十四年,母靜安妃逝。
帝息七百零八年,将海棠戰死于瑪雅。
帝息七百六十四年,辰榮馨悅老死于東南。
大概是靈氣接近稀無的原因,帝息統治末期,各地均有叛亂發生,而她的将士們,只能不停的前往各處平叛。
Advertisement
而這讓本就稀少的神族越發的少了。
看到這裏,舜也不由得生起一股悲戚之感,大概是同為帝王的關系,他看這些的時候總忍不住想,如果當時在位的是他,那自己會怎麽做?
可思來想去,最後只能得出一個結論——無解。
随着靈氣消散,帝息維持了八百年的統治分崩離析似乎是必然的。
就是不知道帝息當日看着這一切發生卻無法阻止,該是如何的焦灼。
可見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就算是帝息貴為天地之主也無法阻止。
天命如此,非人力所能及啊。
不過這裏面出現最多的便是巴比倫叛亂,後來帝息覺得這名字饒舌,給人家改成安息了,那個地方總是有無窮的精力去暴動,而去平叛次數最多的便是那位傳說中的将軍——鬼方涯了。
舜又嘆了一口氣,怪不得他最後會死于此處。
而這件事造成的後果也是異常巨大的,因為傳聞帝息聽到鬼方涯死訊後吐血不止,即刻傳位于自己的女嗣——鬼方卅,然後趕往安息。
後面便是鬼方卅的日記了。
舜有些遲疑的翻開它,畢竟他也有些好奇,鬼方涯戰死,而帝息在去過一次安息之後這世間再無人見過她,不知生死,不知去向。
他妄想着從這本日記中找到什麽線索。
鬼方卅沒辜負他的期望。
她在日記中寫到——
父親一死,母親的生命似乎也走到了盡頭。不過她還是提了一盞青燈去了父親身故之地,至于為什麽還要特意帶着一盞燈,我也不知道為什麽。
我是父親母親從那棵神木上用兩人精血滋養而生的孩子。
大概是出生的太晚,許多事我不知道,更無處了解。
但是母親在走後半年,給我來了一封信,只說她一定會找到讓父親回來的辦法,可卻扔了那盞燈。
後來的兩年裏,我時不時能接到母親的信,但無一例外全是壞消息,最後母親說,她打算去極北之地看一看。
聽聞那裏是父親的出生之地,也許能有什麽好消息也說不定。
但是自那以後,母親再無消息。
舜有些明白了,聽聞當日鬼方涯戰死,屍骨無存。而帝息只怕最後也死在了極北之地,可嘆二人情深,最後卻落了個兩處埋骨,生死無依的結局。
而帝息的死亡,也标志着大荒再無一個神族。
舜的心情突然變得極糟糕起來。
可回頭想想,若不是帝息突然退位,鬼方卅登基,各處叛亂四起,鬼方卅疲于鎮壓,她太想維護住母親的統治了,這才給了他于大荒起事的機會。
說到底,他還要感謝鬼方涯的戰死才是。
舜很明白,他幾乎不可能複現帝息的統治,所以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的海外領土,只留了高棉一處地方作為屬國。
可惜這個道理,鬼方卅不明白。
舜站起身來,讓人把這些史書通通拿下去燒掉,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他這個繼任者不需要有一個曾經統一世界的前任女君在。
就這樣,有關帝息的一切,全在新帝輕飄飄的一句話裏盡數抹去。
與之相對的,歷史不能是空白的,之前的黑帝便被重新搬上了歷史舞臺,他編了一處禪位的好戲,給了自己一個光明的出身。
倒是玟小六編纂的醫書因為不涉及争執鬥争,反而被完整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