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章

第 10 章

不多時,七名鹽商子弟被帶到堂上。

七人此次秋闱皆榜上有名,鹽商首總之子——盧成魁的名次最好,排在第六名,是這一科的亞魁;剩下幾個子弟都在百名開外。

理所應當的,幾人以盧成魁,依次步入堂中。

他們穿着光滑水亮的绫羅綢緞,走近了,堂上衆人還能從他們腰上佩戴的香囊裏聞到一股清淡的梅花香;而跪在地上的何智青等秀才,蓬頭垢面,跪俯在地,因為多日不曾梳洗而散發着一股難聞的馊味。

一香一臭混在一起,使得整個公堂溢出一陣酸膻的異味。

盧成魁面色如常地站定,站在他身後的另外6人卻一致擡起了袖子捂住鼻子,嫌惡地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秀才們。

顧啓章打量着這7個人,最後将視線落在盧成魁身上,“盧成魁,知道為什麽召你們來嗎?”

“知道。”盧成魁恭順地帶着身後的人跪下行禮。他的腰杆挺直,目不斜視:“學生聽說是有人落榜後不服我們榜上有名,懷疑我們考試作弊,所以大人招我們前來考教學問。”

他說話的時候一直保持着翩翩風度,跟傳聞中驕橫傲慢,仗着有錢肆意折辱平頭老百姓的霸王形象,沾不上一點邊。

喬嶼直直地盯着他,眼裏有些困惑。

揚州城裏關于這些富商子弟的風言風語很多,喬嶼都不用去特意打聽。一些閑言碎語自然而然地就飄進了她的耳朵裏。

這群人不應該是今天這樣,至少盧成魁不應該這麽溫順講理。

似乎是喬嶼落在他身上的眼神太過赤裸,盧成魁擡起頭,越過顧啓章朝她望了過去。他的眼珠子定住不動,想要仔細打量喬嶼。

顧啓章适時打斷他的目光:“既然如此,本官也不兜圈子了。”

他思緒一轉正要開口,吳知縣突然整了整衣領,笑着朝他拱手:“殺雞焉用牛刀?顧大人不介意的話,不如由下官來出題?”

他的話落,鄭總督等人都轉頭望向顧啓章。

顧啓章一一掠過他們臉上的表情,發現除了趙知府臉上能看出一絲急切之外,其他三位的面色都很平靜。

顧啓章慢慢将眼睛放回吳知縣身上,他輕輕笑了笑,醞釀的話還沒說出口。王心誠忽然溫聲叫住他:“顧大人。”

他眼睛沒有看顧啓章,低下頭撣了撣官服上并不存在的灰塵,“吳大人的才學過人,他的文章傳到京裏,九王爺看了也是贊不絕口的。由他來考校這些學生,我看也很合适。”

趙知府眼珠子一轉,高聲應和。

吳知縣連道不敢。

本來吳知縣突兀地站起來搶着要出題,就很詭異。王心誠又提起九王爺敲打自己,便更加讓顧啓章覺得這事有鬼。他有理由懷疑,盧成魁等人私下跟吳知縣串對好了堂上要回答的問題。

這樣想着,面上還不能露出分毫。他不能如他們的意,但是又沒有說得過去的借口拒絕。之前傳喚盧成魁等人來問話,已經得罪了王心誠等人了,要是再不識相,他這段時日的裝瘋賣傻怕是前功盡棄。

顧啓章虛搭在驚堂木上的手微微出汗。

他盯着案桌,沒有立馬說話。

見他裝死不吱聲,王心誠睨着他,不動聲色地給吳知縣遞了個眼神。

吳知縣會意,漱了漱嗓子,便要越過顧啓章開口出題。

“吳大人。”一直默默觀察的孫巡撫冷不防出聲,他那雙布滿眼紋的雙眼的眼睛深深地凝視着吳知縣, “這次案子發生在揚州,你身為揚州的地方官,依我看來,應當要學會避嫌。”

他點的不只是吳知縣,還有在座的所有人。吳知縣眼裏的笑意直接僵住,趙知府和王心誠臉上的表情也沒有多好看,唯有鄭總督發出一聲冷笑。

“什麽叫避嫌啊?孫大人的話,本部堂怎麽聽不懂了?讓各級衙門協助顧大人辦案是朝廷的旨意,是聖上的主意。怎麽到了孫大人嘴裏反倒成了我們添亂來了。早知道孫大人嫌我們礙事,我們就不應該來啊。這案子,我看也不用提證人,講證據了,全由你孫陽甫一個人說了算了。”

他以一種不陰不陽的語調諷刺着孫巡撫,面色驟然一冷,聲音也随之拔高:“孫陽甫你今日處處阻礙欽差辦案,是何居心?我告訴你,今天回去,我就要寫折子上奏,參你阻撓辦案。”

這話一出,堂上立馬死寂一片。氛圍比剛才還要僵硬。

喬嶼看着在場的幾個官員為了誰出題的事争得臉紅脖子粗,微妙地對那天晚上顧啓章對她說的話,産生了一分理解。揚州官場果真魚龍混雜,直來直往,似乎真的辦不了實事。

她心裏懵懂,有所領悟。

那頭,孫巡撫也并沒有被鄭總督的話吓住。他鎮定地迎着鄭總督狠厲的目光,“下官身正不怕影子斜。部堂大人要參,下官也會上本辯白。今日審案,到底是誰在多加幹涉阻撓,我想朝廷自有定數。”

“好,好,好!”鄭總督連道三聲好,他伸出手指着孫巡撫,氣得胸口直喘。王心誠見狀立馬從位置上起來,過去将人扶住。

鄭總督靠着王心誠,轉頭看着他,聲音打顫:“孫陽甫佞臣賊子,目無法紀,不敬長官,實在該誅!”

顧啓章一怔,看向孫巡撫。孫巡撫似乎習以為常,眼睛都不眨一下。

倒是扶着人的王心誠手一頓,低眉順目地低下頭,沒有接話,只關切道:“部堂大人,您先消消氣,別氣壞了身子。這案子還得您老看着呢,否則這麽拖下去,朝廷怪罪下來,我們都讨不了好。”

鄭總督閉了閉眼,胸口裏的氣仿佛順了一點,他靠回椅子上。王心誠微微俯身行了一禮,也坐回原位。

他眼睛掠過孫巡撫,定睛看着顧啓章,想了想要說話。堂下的盧成魁忽然輕聲開口:“王大人,諸位大人,學生聽着大人們為誰來考校學生題目這事争吵起來,實在是良心不安。學生聽聞顧大人是德淵三十七年二甲的第一名,學生萬分仰慕,鬥膽請顧大人出題。”

王心誠沒想到他這邊在為盧成魁拼命争取,盧成魁卻主動挑顧啓章出題。別人不知道盧成魁,他從小看着盧成魁長大,對他學問上有多少斤兩再清楚不過。

王心誠心裏疑問,但也沒有反駁。他警告地看了盧成魁一眼,“顧大人是京都有名的大學子,能得顧大人一兩句指點是你的造化。只是這考校答不上來,你可知什麽後果?”

“學生知道。”盧成魁畢恭畢敬地颔首。

王心誠驚疑不定地看着他,還想着敲打幾句。

顧啓章已經笑着起身,踱步到了盧成魁身前,微微俯身:“好!就沖着你這番話,盧成魁,本官要好好考你。”

大勢已去,王心誠抓緊了椅子上的手扶。鄭總督等人面色各異地凝視着低着頭的盧成魁。

顧啓章出題:“盧成魁,你聽好:‘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這一句何解?”

盧成魁稍作思考,娓娓道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立身,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才是真正的強大。自古帝王之治、聖賢之道、不外一中。中者、舉天下萬世所宜視為标準者也……”

一個詞形容眼前的盧成魁,便是侃侃而談。他對這個句子意思的剖析分毫不差,而且越往後說,解說此句的角度與方式就越發盛水不漏。

顧啓章注視着他,心裏充滿了疑惑。既然盧成魁能這樣斐然成章,為什麽揚州城內全是這個人目不識書的傳聞。

抑揚頓挫的聲音還在繼續。顧啓章不自禁地回頭,他發現王心誠等人的表情也沒有比他平靜多少——吳知縣和趙知府瞪着眼睛,王心誠挺直了身子。

孫巡撫倒是一下看不出太多情緒,而鄭總督放松地将頭整個仰到椅子上。

再看一旁的何智青等秀才,他們臉上的神色也各不相同。尤其是何智青,他睜大眼睛盯着盧成魁,像見了鬼一樣,瞠目結舌。

只有跪在盧成魁身後的六個鹽商子弟,面露驕傲。

半盞茶的功夫後,盧成魁說話的速度慢了下來,最後他拱手朝顧啓章行禮,溫聲道:“大人,學生說完了。”

“好,很好。”顧啓章強壓下滿腹的震驚,對他誇獎一番。不帶停頓地看向他身後的六人,一一出題考問。

“劉樹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何處?”

“回大人,這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趙東湖……”

問完最後一個人,滿堂靜寂。

在盧成魁後面回答的六人,雖然不像盧成魁那般口若懸河,才思敏捷,但也是有問有答,全都踩在點子上。

他們七個人的回答,能在秋闱上榜十分合理;排在第六名的盧成魁名副其實;剩下的六個人都在百名開外,也合情合理。

顧啓章沉默着,他看着這七個人,又望向一旁的何智青。

何智青瞪圓了雙眼,臉上血色盡退,他的嘴唇嚅嗫着,目光從盧成魁等七人身上遲鈍地掠過,對上了顧啓章的眼神。

他渾身一抖,正要說話,卻聽得堂上鄭總督一聲厲喝:“顧大人,盧成魁七人的學問你都考校完了,還有什麽疑問?怎麽不拿人!”

“大人!”何智青爆出一聲凄厲的哀嚎,他想膝行過來抓住顧啓章的衣角,身旁的兩個官兵卻困死了他,不讓他動彈。

“大人!”何智青“砰砰砰”磕着頭,通紅的眼眶流出兩行眼淚,混着臉上的污泥,把一張臉弄得越發難看,他悲恸地看着顧啓章,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椎心泣血:“他們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揚州城上下誰不知道盧成魁他們胸無點墨,連字都不認識。一定是哪裏搞錯了,大人明鑒,大人明鑒……”

顧啓章垂落在官袍裏的手慢慢握緊,還沒來得及說話。

旁邊的王心誠再也坐不住了,他一拍手扶起身,疾言厲色地示意堂內的官兵抓人:“你們都聾了嗎?部堂大人的話沒有聽見嗎!趕緊把這個鬧事作亂、誣陷考官收受賄賂的何智青拿下收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