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章

第 22 章

後來,當後來李斯作為相國,他站在沙丘之謀的核心,面對着趙高的貪婪與胡亥的懵懂無知,他的內心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掙紮。在那關鍵時刻,範雎的身影仿佛穿越時空,重新出現在他的眼前,那是在秦國相府的初見,也是範雎生命最後時刻的堅強與釋然。李斯的心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那是範雎遺留下的精神烙印,是對國家大義的執着,對君主的忠誠,以及在生死邊緣仍不忘責任的高尚情操。

丞相,您意下如何?趙高急切地追問,企圖從李斯的眼神中捕捉到一絲猶豫。

李斯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的眼神變得異常堅定,那是一種超越了個人生死、權欲紛争的堅定。趙高,你的計謀乃是亂國之舉,逆天而行。扶蘇公子乃先帝所立,我等身為臣子,當忠于先帝遺志,輔佐合法繼承人,豈能因一己私欲,篡改天命?

趙高一愣,顯然沒有料到李斯會有此番表态,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威脅道:丞相可要想清楚,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您若不從,恐将招致滅族之禍。

李斯淡然一笑,仿佛看穿了趙高的底牌,我李斯一生,或有貪權之名,但從未忘卻身為臣子的根本。昔日範雎相國,雖遭小人陷害,但其忠心耿耿,至死不渝,我李斯又豈能不以此為鑒?若因畏懼私禍而背棄道義,我将有何面目再見範雎于地下?

這一刻,李斯仿佛回到了範雎臨終前的場景,那雙逐漸失去光彩的眼睛,卻依然滿含對秦國未來的關切。他心中明白,自己的選擇或許無法改變大局,甚至可能将自己推向死亡的邊緣,但至少,他保全了作為臣子的最後尊嚴,守護了內心的一片淨土。

然而,歷史的洪流并未因此改變流向,李斯的反對并未能阻止趙高與胡亥的陰謀,反而加速了他自身的悲劇。當冰冷的刀鋒最終降臨在他面前,李斯心中無畏無懼,只感到一種解脫。在閉上眼的那一刻,他仿佛又看到了範雎,那個在秦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相國,正以一種欣慰的目光注視着他,仿佛在說:李斯,你做得很好,我沒有看錯人。

李斯嘴角挂着一絲釋然的笑,那是對自己選擇的無悔,也是對範雎精神傳承的最好诠釋。在歷史的塵埃中,他的形象因此變得更加複雜,既有追逐權力的野心家一面,也有堅守信念的忠誠者形象,而這一切,都源于範雎那不朽的影響。在李斯生命的最後,他不禁回想起從前,那年,李斯随師父荀子踏入秦國都城,初見範雎,彼時的範雎,已非當年那個懷才不遇的青年士子,而是位高權重、威嚴中不失儒雅的秦國相國。他坐在案幾之後,瘦削的身形映襯出一種超脫世俗的氣度,目光銳利,仿佛能洞察世間一切虛妄。李斯記得,範雎那日雖因病體略顯疲憊,但談吐間透露出的智慧與堅定,卻如同夏日裏最耀眼的陽光,讓人無法忽視。

秦國之強,不僅在于武力,更在于法度與人才。範雎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他的話語如同磁石,吸引着在場每一個人的注意,李斯,你作為荀子弟子,應當明白,治國如烹小鮮,需精心調理,不可急躁。秦國正走在前所未有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如你這般有識之士。

那時,範雎的言辭間,流露出對國家未來的深切關懷,以及對年輕一代寄予的厚望。李斯那時還只是一個旁聽者,但範雎的話語卻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一顆關于責任與理想的種子。

李斯的話語,字字铿锵,如同利劍直刺趙高的心窩。他的眼神中,既有對趙高陰謀的蔑視,也有對先帝嬴政的深深懷念。他知道,自己此刻的反抗,或許只是蚍蜉撼樹,但他更清楚,作為臣子,忠誠與道義遠比生命更為重要。

“趙高,你莫要以為我李斯是貪生怕死之輩。我雖追求權力,但更知君臣大義。扶蘇公子乃先帝嫡長子,德才兼備,是秦國未來的希望。你若膽敢篡改遺诏,扶持胡亥那個草包繼位,我李斯第一個不答應!”

趙高的臉色愈發陰沉,他沒想到李斯會如此堅決地反對自己。但他并不死心,仍試圖用權勢和利益來誘惑李斯。

“丞相大人,您何必如此固執?只要您肯與我合作,未來的秦國,将有您的一份大功。您難道就不想成為秦國的開國功臣,流芳百世嗎?”

李斯冷笑一聲,他看穿了趙高的詭計。他知道,一旦自己妥協,不僅對不起先帝,更對不起秦國的萬千百姓。

“趙高,你休要再用這些花言巧語來哄騙我。我李斯雖非聖賢,但也知何為忠義,何為奸佞。你今日所作所為,已是背叛先帝,背叛秦國。我若與你同流合污,豈不是自取其辱,遺臭萬年?”

說完這番話,李斯轉身欲走。他知道自己今天的舉動,可能會招來趙高的報複,但他并不後悔。因為他知道,自己守護的是秦國的未來,是君臣之間的信義。

然而,命運卻并未因此放過李斯。趙高見無法說服李斯,便暗中布下陷阱,最終将李斯陷害入獄。在獄中,李斯遭受了無盡的折磨和屈辱,但他始終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道義。

當死亡的陰影漸漸逼近時,李斯的心中并無恐懼。他知道自己的一生,雖有瑕疵,但終究沒有背叛自己的初心和信仰。在閉上眼的那一刻,他仿佛又看到了範雎那瘦削而堅毅的身影,聽到了他那低沉而有力的聲音。

“李斯,你做得很好。在這個充滿誘惑和陷阱的世界裏,你能夠堅守本心,實屬不易。你的選擇,是對得起先帝,對得起秦國的。記住,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一顆忠誠和正義的心。”

李斯的嘴角挂着一絲滿足的微笑。在生命的終點,他終于理解了範雎的教誨,也找到了自己內心的歸宿。他知道,自己的精神将永遠與範雎同在,守護着秦國的未來和希望。

當李斯,在沙丘之謀中面臨抉擇時,正是範雎那雙即使在病痛中仍閃爍着堅毅光芒的眼睛,以及他臨終前對國家的深情與不舍,給了李斯無盡的力量。那一刻,李斯仿佛能聽到範雎的低語:國之大義,不在個人生死,而在社稷安危。

于是,李斯挺直了腰板,面對趙高的誘惑與威脅,他堅決地搖了搖頭,那份堅決,就如同範雎在病榻上依舊為秦國籌劃未來的身影。雖然最終,李斯的命運同樣充滿了悲劇色彩,但在他內心深處,卻有一份釋然與驕傲——他沒有忘記範雎的教誨,沒有背叛自己最初的信念。

在李斯生命的盡頭,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午後,範雎的身影在他的眼前漸漸清晰。範雎的笑容,溫暖而包容,似乎在告訴他:你做得很好,李斯。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裏,堅守本心,便是最大的勝利。

李斯閉上了眼,嘴角挂着一絲滿足的微笑。在生命的終點,他終于理解了範雎,也理解了自己。範雎的精神,成為了他心中永恒的燈塔,照亮了他人生最後的旅程。

幽冥之中,扶蘇的魂魄靜靜地漂浮,他的目光落在了面前這位青年——嬴珏的身上。嬴珏,這位曾經幾乎被歷史遺忘的太子,如今卻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他的面前,讓他不禁感到一陣唏噓。

“我是你父親嬴政的曾祖父嬴稷的孩子,”嬴珏輕聲開口,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哀傷,但更多的是堅定,“一位曾經幾乎被歷史遺忘的太子。原本的歷史,在父王重生前,史書對我的記載,只那麽短短幾句。但這一次,我的父親重生後,詳盡地描述了我的身世。我的生平,我的生死,不再被遺忘。”

扶蘇聽着嬴珏的話,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感慨。他低頭看了看嬴珏身上的傷,那長矛深深貫穿的傷處,仿佛在訴說着他生前的英勇與悲壯。他伸出手,想要觸碰那傷口,卻只是穿過了嬴珏的身體,觸碰到了虛無。

“你的死,是秦國的損失,”扶蘇輕聲說道,“你的勇敢與堅定,将永遠被銘記。而我,雖然曾經迷茫,但最終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可惜,我們生于帝王之家,太多的無奈與束縛。但願來世,我們能夠成為尋常人家的兄弟,共同經歷人生的喜怒哀樂。”

嬴珏聽着扶蘇的話,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他點了點頭,仿佛在說:“是的,但願來世如此。”

随後,兩人的魂魄開始逐漸消散。在消散的過程中,他們仿佛看到了秦國的未來,看到了那個由扶蘇繼續努力挽救的秦朝,雖然最終未能避免滅亡的命運,但他們的精神與勇氣,卻永遠地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而嬴稷,這位重生的秦昭襄王,也在幽冥之中默默地注視着這一切。他深知,無論是嬴珏還是扶蘇,都是秦國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的生死、他們的經歷、他們的選擇,都深深地影響着秦國的命運。而他,作為這一切的見證者與參與者,也将永遠地銘記在歷史的長河中。

最終,當一切都消散于無形之中時,只留下了一個聲音在幽冥之中回蕩:“秦國的未來,将由後來者繼續書寫。而我們的故事,也将永遠被銘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