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被年代文重生女渣了5
第019章 被年代文重生女渣了5
段景昭沒想到這麽巧,在書店買書也能碰上救命恩人。
打了招呼後,他有些不知說什麽,看到顧辛夷的衣裳還濕着,心裏便有些愧疚。
“今天多謝你出手相助,不然我怕是要當一回烈士了。”
段景昭臉頰微紅,再次向顧辛夷道謝。
因為是在書店,不好喧嘩,他刻意壓低了嗓音。
顧辛夷微微一笑,指了指書架:“不用謝,大家都是見義勇為。我挑幾本書,你忙你的就好。”
“好,”見顧辛夷手裏拿的都是電器維修類書籍,段景昭忍不住多嘴,“你對電器維修類的書感興趣?縣城書不全,我可以幫你借一些。”
顧辛夷其實沒怎麽把救人的事兒放心上,但看段景昭的樣子,大概是個不願欠人情的。
“好的,謝謝你。”
見她終于願意接受自己謝意,段景昭向店員借了紙和筆,記下顧辛夷的地址。
七十年代末,正是避諱男女關系的時候。
段景昭沒再打擾顧辛夷,等他挑好書準備結賬時,人已經走了。
離開書店後,顧辛夷到供銷社買了點心和罐頭,到工地上探望了原主父親。
陳父屬于嚴父型,不擅長表達,但很愛護女兒,非要顧辛夷把點心呵呵罐頭帶回家吃。
兩人推推搡搡,顧辛夷故意擺出生氣的樣子,陳父一臉為難的收下點心和罐頭。
Advertisement
看完原主父親,她便搭乘拖拉機回了家。
這年頭通訊不發達,一點點事就能成為大新聞。
連顧辛夷自己都沒想到,救幾個孩子的事,能引起那麽大動靜。從村到鄉再到縣,表彰會一個接着一個,她都有些受寵若驚了。
郭嘉惠得知此事,人前為女兒驕傲,人後拉着她好哭了一場,生怕她救人時出意外。
陳父特地趕回家裏,倒是和妻子一樣,最關心女兒安危。
別人都誇女兒是英雄,但在兩人眼裏,女兒是個身體不太好的孩子。
他們就像世上絕大多數平凡的父母一樣,或許沒那麽崇高,但全心全意愛着自己的女兒。
一連串表彰會參加下來,顧辛夷收獲了兩支鋼筆、一個筆記本、兩個搪瓷缸和一個大紅搪瓷盆兒,還有若幹毛巾。
都是實用的物件兒,都被郭嘉惠妥帖的收在家裏,還念叨着她出嫁時做陪送。
出嫁兩字,讓顧辛夷囧了又囧,她還沒考慮好這輩子要不要結婚呢。
相比起愛情和家庭,對她來說,明顯事業更具有吸引力。
顧辛夷大出風頭的日子,郭麗芳眼睛都快氣綠了。
以前她作為江市來的女知青,人長得漂亮氣質好又有文化,在村裏是頭一份兒。
村裏許多愣頭愣腦的青年,都向郭麗芳暗送過秋波。
下地時,也經常有男青年,主動幫她幹活,還有人往她背包裏塞水果糖。
自從陳淑蘭因為救人出了風頭後,村裏人仿佛剛認識她一樣。郭麗芳走到哪兒,都能聽到別人誇陳淑蘭人長得好看還心地善良。
最可氣的是,連郭麗芳自己都覺得,陳淑蘭和段知青一起站在主席臺上接受表彰時,男才女貌很登對。
她心裏怄着一團火,抓了一把糖,哄了幾個貪吃的小孩子,讓他們在村子裏大肆宣傳,陳淑蘭大庭廣衆下和男人親嘴的事兒。
給小孩子糖時,郭麗芳特地用圍巾包住臉,找了件沒穿過的衣服。
小孩子沒善惡之分,他們不知道什麽叫衆口铄金,也不懂污蔑一個女人作風不好,是件多惡毒的事。
他們就像玩耍一樣,将陳淑蘭和男知青親嘴的事兒,宣揚的滿世界都是。
當初顧辛夷救段景昭時,圍觀的人不少,不是所有人都心懷善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人工呼吸的。
在他們看來,顧辛夷就是親了男知青。
一個大姑娘當着那麽多人面親男人,就是不知羞。
表彰會開完不到半個月,顧辛夷就在有心人的引導下,從救人女英雄,變成勾引男人的浪□□。
傳聞愈演愈烈,當事人往往是最後一個知曉的。
顧辛夷借了電器維修的書籍後,除了下地,就是悶在家裏擺弄各種小家電。
期間,郭麗芳多次邀請她出門,顧辛夷都是拒絕了事。
和蛇蠍重生女住在一起,不是什麽讓人愉快的事。
奈何原主娘,顧念郭麗芳小小年紀背井離鄉,不舍得她搬出去。
現實生活不是爽文,顧辛夷考慮到原主父母的感情,打算抓到郭麗芳馬腳後,再将她趕出家。
否則,郭麗芳搬出後萬一出了什麽意外,郭嘉惠夫婦能自責一輩子。
所以顧辛夷厭惡郭麗芳不是沒道理的,郭嘉惠是真心把她當女兒一樣疼愛,她卻害得陳淑蘭父女倆死于非命。
察覺到村裏關于自己的風言風語愈演愈烈,顧辛夷一猜就知道,肯定是郭麗芳在背後搗鬼。
她有點小聰明,知道找小孩子傳播,而不是親身上陣。
七十年代末,人民精神娛樂生活匮乏,各種帶着香豔色彩的流言,就傳得格外快。
擱在後世有句話叫,“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從親嘴兒到搞對象,再到腳踩幾條船,顧辛夷就差被安上一個豐收大隊蘇妲己的稱號了。
偏偏這種捕風捉影的事,最難辟謠。
還沒等顧辛夷想好,怎麽解決這件事,麻煩找上門了。
她剛下地回來,就見郭嘉惠被一群人堵在屋裏,一副要哭不哭的樣子。
“大嫂,不是我說。女大不中留,淑蘭這丫頭心思野了。再不把她嫁出去,弄大肚子就難看了。”
說話的是原主的極品二叔陳華強,好吃懶做喜歡占小便宜。
一個大男人裝病不幹活,在家不是打老婆就是揍孩子,生了三個女兒當奴隸虐待,只有兩個兒子是寶貝蛋。
原主爺爺陳喜秋也在,嘴裏叼着煙袋鍋,滿臉褶子陰沉沉的疊在一起。
郭嘉惠不知被擠兌了多久,只是讷讷的說:“淑蘭不是那樣的人,她乖巧懂事,等家裏攢些錢,要繼續供她念書的。”
她的話激怒了陳喜秋,他用力拍了桌子,瞪着兩只銅鈴一樣的大眼:“一個丫頭片子,上個屁學,有那閑錢不如拿出來給大鑫、小寶蓋房子。”
大鑫和小寶,就是陳華強的兩個寶貝兒子。
除了他們,屋裏還站着郭麗芳,陳華強的老婆鄭花巧,和風評不好的李媒婆。
“爹,話不是這樣說,淑蘭身體不好。她念個高中出來,也能找份輕松點的活。”
原主身體不太好,正在念高二時生了場病,就辦了休學。
最近顧辛夷身體健康了許多,郭嘉惠在她跟前念叨過,下學期就讓她重新入學。
按照郭嘉惠的意思,是讓她重新從高二開始讀,一是把基礎打牢些,二是借念書養養身體。
顧辛夷不打算留級,今年年底就要恢複高考,她打算直接考大學。
原主父母身體都不算好,她打算帶他們到大城市看病。
賺錢方面,顧辛夷已經有了不少思路。
1977年國家恢複稿酬制度,在村子裏時,她可以寫稿子賺錢。
等經濟政策寬松一些,顧辛夷就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創業致富。
陳華強摳摳鼻屎,一臉嫌棄的說:“大嫂,你可別被小丫頭騙了。她哪兒是念書,去勾引男人才是真。”
郭嘉惠氣的身子直哆嗦,指着陳華強的鼻子罵:“老二,你再罵淑蘭一句,我就,我就——”
“姑,您別激動,小心氣壞了身子。爺,二叔,我知道你們是好意。但淑蘭表妹不是那樣的人,外人誤會她,咱們自己家人,總不能也這樣說。”
李媒婆捂着嘴,發出老母雞一樣的笑聲,陰陽怪氣的說:“大妹子,你別不知好歹,我跟你說的可是一門絕頂好親事。男方是木匠,年齡略大淑蘭一些,是個會疼人的。底下有倆孩子,淑蘭進門後生不生都行。”
顧辛夷聽到這裏,從牆上拿下扁擔,冷着一張臉進了屋:“誰想嫁誰去嫁,反正我不嫁。”
原主父母是個良善人,被欺上頭也打落牙齒和血咽。
顧辛夷之所以在門外站這麽久,就是要看清楚他們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免得郭嘉惠受盡委屈,當着她的面一個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