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66

至于皇上不答應賜婚的理由, 并沒有細說, 只道是劉池瑞年紀還小, 過兩年再提也不遲,幾句話就打發掉良妃了。

因皇上說話時眉頭微皺, 看起來一臉端素, 良妃聽後不由得心裏一個咯噔,一瞬間,心裏的各種念頭就都轉了一遍。

只是良妃還想再為兒子說說項, 婚事早定下來才能讓勇毅侯安心,在外多為劉池瑞走動一二。

并且說起來皇上搪塞她的理由也太可笑, 按照劉池瑞的年紀,有個婚約多正常, 民間在他這個年紀成親的都不少見。

因為皇上對于除了六皇子之外的皇子們全部都是不怎麽經心, 良妃有心想再問問皇上到底是怎麽打算的,什麽時候劉池瑞才能定親。

但是礙于她多年未曾與皇上親近,摸不到脈門,看着皇上心情似乎不好,怕更加讓皇上厭棄他們母子二人, 因而只得無功而返。

“你說, 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皇上莫非是另有安排?”

良妃回宮後和劉池瑞兩兩相顧, 都有些失措。

說起來,皇子們倒都普遍晚婚,二皇子年紀已經二十了,三皇子也是十八了, 今年才訂下婚事,明年春天先後完婚。

莫不是皇上也是打算等劉池瑞将近二十,再為他親自指婚嗎?

從皇上拒絕劉池瑞和勇毅侯大姑娘的親事,最讓良妃母子憂心的,并不是成親的早晚,而是從中透出的某些訊息。

不然單看皇上為二皇子和三皇子擇婦的人選,只看家世,都是名門世家嫡枝嫡女,祖上顯赫。

而小娘子本人,卻要麽喪父,要麽父親外任為官多年,實際上二皇子和三皇子将來能得到的助力并不怎麽多,外表光鮮,內裏甘苦自知。

若這就是皇上的用意,那麽劉池瑞選擇的勇毅侯大姑娘,便根本就不符合皇上的标準了,說不定,皇上并不想讓劉池瑞找如勇毅侯這般的岳家。

這邊良妃和劉池瑞在心裏打鼓,其實他們是真的想多了。

皇上之所以為二皇子和三皇子選了那樣的岳家,只是因為這兩個兒子其實并不怎麽拿得出手。

Advertisement

二皇子毆打朝臣的事可謂歷久彌新,三皇子又腿腳不利,在外人看來都算是與大位關系絕緣的。

并且皇家選婦,至少姑娘本人都得在女學鍍層金,而能夠靠着自己的水平考入女學的小娘子,大都是聰慧又有才的,父母難免格外的寄予厚望。

名門世家便是有合适的适齡嫡女,但凡疼愛女兒的,都寧願世家相互聯姻,也不願意嫁給二人。

但是這并不是說世家就此拒絕和皇室聯姻,願意舍出來的嫡枝小娘子,就都不那麽盡人意了,各方面總有不足之處。

而二皇子倒是心裏頗多想頭,看中了幾個人選,俱都是出色至極,在女學裏拔尖的小娘子,可陽寧侯和德陽公主全都無意,皇上也不能強按着人家低頭,只能将就着現有的人選,選了算是最體面合适的。

只是劉池瑞這裏,卻又不一樣了。

當日許顏華跟着周氏進宮時,劉昭熙拉着她兩人在古華楸的林子裏待了近半個時辰的事,皇上是知道的,也問起過劉昭熙。

而送走許顏華後,劉昭熙便猜到周氏和良妃的意思,幸而他早就在重生後開始籌劃,此時只是按計劃進行。

劉昭熙晚間和皇上談天時,也說起過許顏華,那也是皇上第一次從劉昭熙嘴裏聽到勇毅侯府大姑娘的事,皇上先是反應了一下,這才想起來。

哦,便是與商戶抱錯了的那個,後來勇毅侯還專門為了她向自己讨了個女學的入學名額。

而皇上對于這個侯府大姑娘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因為她,勇毅侯從萬家得了百萬資財盡皆獻上,緩解了朝廷國庫銀兩緊張,安置不了之前養的那麽多兵的事。

按照劉昭熙的說法,這侯府大姑娘似乎是個好的,性子讨人喜歡,還能和小六兒玩到一起去,想想這孩子能夠被抱錯後在商戶裏長了十來年再回到侯府,必也是個有運道的。

和這樣的人交往也沒有壞處,她又難得入了劉昭熙的眼,做個玩伴兒也湊合。

對于運道和命數這種玄而又玄的事情,皇上有些深信的,加上侯府大姑娘又比劉昭熙年紀大些,所以皇上也沒有想那麽深,只憑着這些,對于許顏華的印象倒是不壞。

而至于勇毅侯夫人進宮的事,皇上也是知道勇毅侯和四皇子走得近的。

早年為了不受世家的制轄,朝堂各方勢力的平衡,皇上一向對于選進宮的世家女給予高位,卻不肯讓皇子出自世家女的肚皮,唯有良妃生的四皇子算是一個意外。

當初他寵幸良妃時,勇毅侯府還處于青黃不接的時候,勇毅侯還靠着周家扶持,并且良妃本人也是庶女,偏她肚子争氣,沒寵幾次就懷上身孕,生下皇子。

皇上兒子少,每一個子嗣都珍貴,孩子生下來自然就得好好養着。哪怕他更重視貴妃所生的六皇子,對其他皇子不怎麽用心,但是該給的也從來只多不少。

因後來三王之亂時給了勇毅侯出頭的機會,勇毅侯成為朝中武官裏的實權派,四皇子說起來算是諸多皇子裏背景最厚的一個,他自己再怎麽聰慧出衆,皇上再不肯親近良妃,對于四皇子始終也是淡淡的。

對于四皇子的安排,他自己有幾分能耐,皇上為他設想的路便是将來能為劉昭熙分憂的賢王,然而究竟劉池瑞能不能不辜負他的期待,還需要再觀望看看。

“四哥是顏姐姐的表哥,将來顏姐姐會嫁給四哥嗎?可是我不想讓顏姐姐做我四嫂。”

劉昭熙坐在皇上的龍榻下首,搖晃着小腿問道。

其實不用問,劉昭熙也大概能猜到,皇上并不會太反對阿寶嫁給四皇子。

“呵呵……你不是覺得勇毅侯大姑娘不錯嗎?為什麽不願意她當你四嫂?”

皇上綴了一口手裏的“太平湯”,苦的不由得皺起了臉來,好笑的問道。

這太平湯,說起來還是劉昭熙從浮山寺裏越昶手裏挖來的。

自從确認了周澄便是上輩子的鐵面道人後,劉昭熙往浮山寺又走了幾次,他與周澄相談甚篤,一方有招攬之意,另一方也有自己的謀劃,自然一拍即合。

并且周澄還和劉昭熙練手,以宮廷一百八十道禦膳打賭,贏了越昶那個饞老頭,讓他進宮為皇上診脈,開了一劑太平湯的方子。

診完後越昶便在宮裏胡吃海喝吃的肚子滾圓,劉昭熙知道了越昶的喜好後,也時常派人從宮裏做了類似佛跳牆的名菜送去浮山寺投喂。

“我喜歡顏姐姐,可礙不着不喜歡她做我四嫂啊……”

劉昭熙嘀咕了一句,他現在的年紀還小,說什麽非她不娶也不合适,只能再拖幾年了。

“你顏姐姐本就是你四哥的表妹,親上加親自然是好的。”

皇上倒是寧願劉池瑞娶勇毅侯的大姑娘,本來勇毅侯就是劉池瑞的舅舅,兩人私下來往也密切,勇毅侯的心思皇上也能猜到一些,便是勇毅侯不嫁女兒,也還是劉池瑞天然的親眷。

況且劉池瑞目前看起來沒有如二皇子和三皇子的硬傷,又出息上進,世家們未必不願意将女兒嫁給他,與其讓劉池瑞娶了別的世家女,再添一份助力,不如就還是成全他們更好。

探知了皇上的心意後,劉昭熙便開始行動了,隔了沒兩日,便有山野異人由靈臺侍诏引薦,向皇上獻上了一尊肉太歲。

傳言肉太歲能夠“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雖然古籍上未免有誇大成分,但是這是個稀有的好東西,是确定不移的。

挖到肉太歲的人,自然是劉昭熙安排的,那尊肉太歲在上輩子應該是三四年後才會被挖出來的,而當初最先挖到肉太歲的農戶,卻因懷璧之罪而阖家滅口。

現在劉昭熙提前找人将它挖了出來,也為免後來因此物而平生事端,害了無辜人的性命。

因為獻上了難得的肉太歲,皇上一時之間龍心大悅,賞了獻太歲者一個八品的官職,令其在太常寺做個明堂丞。

這獻太歲的異人名叫周天壽,也是有來歷的,是個能人,據說常年修行,能觀人氣運,會演算天機,還懂一手堪輿之術。

當初他經過發現肉太歲的林子時,就關起紫氣沖天,似有祥瑞出世,果然挖到了這尊肉太歲。

又有傳言,此人曾經在民間游走時因大雨而路過一戶人家暫住,臨走前囑咐這戶人家即将遠行的次子,讓他三日後再走。

那戶人家的所有人都只當他是胡言亂語,沒有理會,次子還是照樣離開,誰知道第三日上,這家的老父突然過世,臨死前沒有見到小兒子最後一眼。

衆人這才知道,原來周天壽躲雨時就觀這家氣運,三日內定要辦喪事的,這才臨走前出言提醒。

關于周天壽的傳說倒是還有不少,似真似假衆說紛纭,直到他被皇上賜官後,還有不少人慕其名而來,想讓異人看氣運,推算前程。

劉昭熙也慕名前往,拜訪了周天壽,沒有透漏身份,誰知道周天壽剛看了他第一眼,就說他有貴人之相,必是龍子鳳孫,竟将劉昭熙出身各項說的差不離,關鍵還說他身上有大兇之兆。

原本劉昭熙還不信,可是他還沒等回宮就在路上莫名的驚了馬,差點從馬上摔下後,回來後有人報給皇上,聽的皇上一陣心驚肉跳,還來不及命人找來周天壽拷問,當晚劉昭熙就莫名的發了高燒。

這一病劉昭熙就病了三五日也不見好,因之前劉昭熙健健康康,突然生了病加上周天壽的話,總是讓人心裏有點邪門的。

皇上召見了周天壽,周天壽早有準備,也不害怕,只說自己可以獻上一策扭轉六皇子的兇兆,只是需要他耗費二十年的功力,并且還需要一引子。所謂的引子,就是與六皇子相差七歲之內的兄弟,必須得過了二十歲方可成婚。

這引子很奇怪,但是周天壽設了三途陣作法後,焚燒了符紙另六皇子服下,六皇子轉日就真的病愈了。

這神乎其神的事由不得皇上不信,寧可信其有不能信其無,那據說耗費了二十年功力的周天壽,做法後吐出一口心頭血來,自稱再也不能洩露天機了。

因此事不宜張揚,所以皇上賞賜千金給了周天壽,以封其口,宮裏其他人也只知道六皇子病了一陣,其他的一概不知。

這周天壽自然是劉昭熙的人,他上輩子與此人有過接觸,故而知道他的底細。

其實周天壽原名叫李為期,只是幼時跟着一道士在外面游蕩了幾年,後來道士死了他便靠坑蒙拐騙過日子,聲稱自己得了高人指點,有異術,平日裏更是裝得一副飄飄欲仙的高人做派,說到底只是個故弄玄虛的江湖術士罷了。

周天壽此人上輩子還真靠一手騙術糊弄了不少人,揚名後被劉池瑞招攬,與劉池瑞一同參悟所謂的混世方,那些陰邪的童男童女做祭,也是他主持的,還負責幫劉池瑞練滅世方上的丹藥。

因周天壽裝模作樣很有一套,而且上輩子跟着劉池瑞為禍多年,幹了不少壞事,劉池瑞死後他也不得善終,被阿慕使人一樁一件的都審問了出來,連同底細都查的一清二楚。

曾經十幾年前周天壽在沛地以李為期之名娶過妻子,卻因替一篤信長生不老之術的貴人煉制紅丸丹藥,一不小心吃死了人,被人追殺,因嫌棄妻子拖累,親手扼死妻子以求自己脫身。

因這事兒周天壽改名換姓再不入沛地,所以當劉昭熙率先派人找到了周天壽時,一直靠這個把柄拿捏着他,連同他的身份一同起底。

一旦揭露出周天壽便是沛地李為期的底細後,他的那手騙術便糊弄不了人了,因劉昭熙誘以重利,故而周天壽最終選擇與他合作,外面那些傳言,也是劉昭熙幫他散播的。

如今也算是求仁得仁,既有名聲又得了萬貫家財,并且周天壽還可以借用耗費二十年功力從此不能洩露天機為借口,再不用擔心暴露底細。

盡管暫時劉昭熙不能在皇上面前透漏自己想娶阿寶的意圖,但是拐彎抹角的另尋契機,也一樣能夠拖延幾年,足夠他再繼續努力,成功抱得美人歸了。

劉昭熙這邊按照計劃一步步的籌劃着,而皇上拒絕讓劉池瑞現在定親,聽其意似乎是要拖個幾年,不僅劉池瑞和良妃心裏惴惴難安,就連勇毅侯也摸不着頭腦,心裏有些不安。

皇上一個不同意,便打亂了兩邊多年的謀劃,勇毅侯盡管頗有野望,可是到底不敢賭上身家性命堅持己見,只能暫時歇了心思。

并且勇毅侯心裏也在想着,恐怕是皇上不樂見他兩家聯姻後,他就徹底的站在四皇子身後了,有親事一回事,但是卻不能繼續親上加親,将來影響立場。

所以勇毅侯失望之餘,很是安穩消停了一陣子,為了暗中向皇上表明自己沒有別的心思,勇毅侯連四皇子都暫時疏遠了,兩方都做好了準備,若是皇上一直不同意聯姻,他們就只能另尋蹊徑。

勇毅侯準備多觀望幾年,好在嫡女不愁嫁,世家貴胄中有時候嫡女的作用比不成器的嫡子還重要,他還可以将女兒嫁入其他世家做冢婦,一樣再添一門助力,如周家般互為倚仗。

而且除了許顏華,勇毅侯手裏還握着許宜華,幾年後等四皇子娶了正妃,橫豎還有側妃的位子,到時候送上一個養女,恐怕皇上也不好多說什麽。

良妃本意是打算讓勇毅侯幫劉池瑞走走別的路子,讓他太學結業後最好能跟着辦一門差事,有個正經差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接觸政務了,将來也能近水樓臺被皇上看入眼裏。

如今這打算也要延後了,只是勇毅侯始終還是劉池瑞的舅父,便是沒有兒女結親這層關系,勇毅侯作為朝廷重臣,有他在,四皇子還是能有個依仗,所以還依然需要拉攏着。

但是現在兩家無法聯姻了,良妃只能把眼光重新放在其他世家名門之後的身上,指望着将來再為劉池瑞尋一有力的岳父做支援。

作者有話要說: 啊下一章開始時間線就要往後延幾年了,終于小六不用再有心無力了~~

另外我看了評論,感覺大家其實還是有誤解。為什麽顏華作為一個成年人,不拉攏着宜華,反而和她交惡,原因其實很容易理解,她早就知道,裏面的矛盾根本不能調和,不是說表面搞好關系就沒有矛盾了。

他們身在侯府,如果顏華拉攏宜華,就得放棄很多屬于自己的東西,府裏不會以她為主,把宜華拔升到和自己一樣的位置,平起平坐才能和諧相處。家裏或者外面有什麽好東西,哪怕周氏不偏心宜華,也是得兩人平分吧?不然宜華不樂意啊,就等于侯府嫡女的榮光分給了宜華一半,憑什麽呢?明明顏華才是侯府嫡女,卻和養女完全一個待遇了,加上養女還比她熟悉環境,養女生來就在侯府,所以無論是從小的老師還是教養,都好過顏華,兩人起點就不一樣啊,顏華這種情況下會被宜華比到泥地裏,還要與她搞好關系,憋氣不憋氣啊。

一個嫡女一個養女,待遇上如果不分主次,就等于說顏華吃了虧,下人們和外人也會看輕她,等于兩頭大。而不可能存在着既和宜華交好,又能顯出她才是嫡女,讓宜華甘心低頭的方法,如果宜華不低頭,就等于顏華處處要受制約了,雖然可以說顏華可以努力處處把宜華比下去之類的,但是哪怕她一無是處,她就該是侯府的嫡女,憑什麽還得再出一把力繞個圈自證明自己呢。

我不知道自己說明白了沒有,女主如今靠着硬壓也把宜華壓下去了,因為她強勢,就是周氏也鬧騰的煩了,默認她的位置,目前的現狀都是她自己争取來的,面對偏心的娘,先入為主的宜華,顏華的态度如果不強,在侯府肯定要憋屈死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