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22章 第 22 章

陳巒正在啃饅頭, 看見周揚酒一臉怨氣地提着書包,不由得吓了一跳。

周揚酒如同行屍走肉般坐下,打了個哈欠, 然後把書包裏的幾本書和試卷拿出來。

陳巒咋舌道:“我說,究竟是你榨幹書, 還是書榨幹你啊。”

周揚酒難得沒貧:“很難說。再堅持下去可以就得道成仙了。”

陳巒撇撇嘴,剛好上課鈴響,學委開始發卷子。

“卧槽, 考試?”周揚酒這幾天過得混亂,把考試都忘了。

“兄弟準備這麽久,不就是等這一刻?”陳巒一臉沉重地拍了拍周揚酒。

周揚酒:“……拿支筆給我。”

随堂測驗英語, 出乎周揚酒的意料,這次随堂測驗, 寫起來不像之前那麽乏味,基本都能寫。

他甚至能邊寫邊想起陳家教講題的聲音,溫柔清脆, 口音很特別,聽起來嚴肅而優雅。

讓他想起另一個人。

咬牙切齒地寫完卷子,周揚酒發現好像也沒有之前那麽難了。

原本打算不帶練習題回家休息幾天的周揚酒,最後還是裝了一本,并且新買了一盒筆芯。

-

初上大學, 林景聽對一切都很新鮮。

破冰行動很快讓她認識了同學和朋友,學校是四人寝的,剛開始每周都會出去聚餐一次。

軍訓兩個月,在這期間, 林景聽還進了廣播部和生活部。

初次部門面試的時候,林景聽剛剛結束完晚訓, 朋友陪着一起在教室等候。一進去自我介紹,部長就毫不吝啬地誇贊她的音色好聽,接下來進入廣播部幾乎是順理成章。

剛開始學習廣播設備的使用,等軍訓結束之後,作為幹事的林景聽已經開始和同伴獨立做廣播了。

剛放完音樂,林景聽的手機就響了起來。

李想是她的高中好友,兩人從放假開學到現在都還有聯系。

馬上就是國慶,難得和中秋在一塊,八天的長假,群裏有人要回家,說着也要和同學一起吃個飯。

李想如她所願去了北京一所大學,那裏天氣幹燥,去的時候,李想一天流兩次鼻血,還拿這事跟林景聽吐槽。也因為這事,軍訓的時候鼻血給她引來了一個桃花。

是隔壁班級的同屆男生,剛好在一個連隊,看見她流鼻血緊張得不得了,迅速打報告,然後扶着人去了醫務室。

那以後,兩個人迅速加上聯系方式,一來二去就在一起了。林景聽聽着這個故事,天天唏噓不已。

李想說:“等國慶的時候人肯定多,我還是回路淮吧,我媽可念着我了,說已經準備好桂花糕,就等我回去了。”

林景聽有些羨慕,她想起那半塊桂花糕的滋味,好像味蕾還停留在那天。

“……那你男朋友呢?”

“當然是帶他一起回去啦,順便給他介紹路淮!我還要帶他去七中逛逛,我們的光榮榜應該還沒拆,把你介紹給他。”

林景聽一怔,笑了起來:“那你要搞快點了,下一屆高三的應該快上榜了。”

林景聽沒有回去,她在閑暇時給陳曉燕打了電話,給林志揚短信報備了一下最近的生活,然後在學校周邊找了一份短工。

巧合的是,第一天工作林景聽就看見了一個熟人。同在廣播部工作的沈友學。沈友學為人低調內斂,做事仔細沒有任何差錯,設備調試學習都很聰明,而且加上長得好看,軍訓檢閱時做過主持人,給不少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看見林景聽在這裏,沈友學似乎也有些意外,他先打了聲招呼:“景聽。”

林景聽點了點頭:“真巧。”

晚上結束,因為餐廳是包兩餐的,所以後廚員工吃完飯才下班。

外面已經是十點左右,沈友學看了眼坐在對面的林景聽,他不知道在想什麽,過了好一會開口:“景聽,等會一起回學校嗎?”

林景聽答應了。

餐廳離學校不遠,過一號橋的時候可以看到橋下的水景,路燈照下波光粼粼。

沈友學不是個健談的人,林景聽也不是。兩個人沒說幾句話,路邊的車流聲和光景的掠過,襯得這一片越加沉默。

但沈友學每天吃完晚飯還是會刻意等林景聽幾分鐘,然後一起回學校。

國慶快結束這天晚上,林景聽接到李想的電話,對她很是憤憤地說:“景聽,還真被你說中了,我們的照片全都撤了。”

“那群臭高三的,僅僅一個期中考試就排了名次,然後挂牆上了!”

林景聽忍不住笑,她想起之前他們這一屆也是那樣的,只不過她是從高一就開始挂,直到高三挪了一下位置。

李想:“不過這也不算太重要,景聽你猜猜,我在牆上看見了誰?”

林景聽笑容一頓,李想這麽問,肯定就是她也認識的。

沈友學穿着一件灰白格子襯衣走在前面一點,平常都喜歡并排走的人今天因為林景聽在打電話而刻意往前一兩步,林景聽明白他的禮貌,同時也想起了另一個人。晚風吹着很舒服,上海十月的天非常的涼爽,遠處的燈塔霓虹徹夜不眠,走在一號橋上,林景聽能聽見橋下的河水潺潺流過。

她卻垂眼道:“……我不知道。”

李想害了一聲,“是周揚酒啊,那個雖然拽但是籃球打得很厲害的男生。”

聽着t李想的形容,林景聽唇角浮起不易察覺的弧度,她看了眼旁邊偏頭看橋下而露出半張側臉的沈友學,小聲問:“他的成績趕上來了?”

“聽老師說是挺厲害的,不過分數還差AB班一截,只是進步太大了,給他上榜光榮一下。”

林景聽笑了笑,心想這樣周揚酒肯定又要不服氣了。

“景聽,”李想的聲音突然頓了半晌。

林景聽說她聽着。

“那張照片,你的拍立得照片,教導主任給了趙老板,剛巧我跟他說了會話,他就讓我問你一下,那張照片你還要嗎?”

林景聽下意識地停住腳步,周圍除了潺潺的流水聲,好像還能聽到怦怦的心跳聲。

那張照片她當時因為家裏的事,一直沒想起來去拿。後來想起來也覺得拿回來沒用了,不如放在教導主任那裏當垃圾。而現在這個選擇再次走到她面前,林景聽想起周揚酒拽拽懶散的目光,忽然覺得留個紀念也好。

“景聽?”

林景聽回神,看見沈友學也停下腳步等她,她露出一個微笑,清了清嗓子對手機那頭說:“寄給我吧,郵費我轉給你。”

等挂了電話,沈友學問:“對面是你的朋友嗎?”

“高中同學。”

沈友學有自己的分寸,并不多問。他了然的點點頭,順口說了一下高中時候的事。

冬去春來,林景聽寒假的時候回了一次路淮,在陳曉燕家裏呆了幾天。

陳曉燕找了新男朋友,雖然還沒領證,但是住在一起了。林景聽喊着叔叔,叔叔人也很好,給這個第一次見面毫無血緣關系的便宜女兒塞了個大紅包。

開春時林景聽便獨自一人回了上海。因為有老師介紹,找了個生物科技相關的小實習。

一整年裏林景聽一直保持着非常優異的成績,一邊實習一邊準備三月即将到來的科學競賽。大一學年就拿了一等獎的學生十分矚目,至少在同年級裏面。

導員有意讓林景聽做助理,林景聽卻以先答應了廣播部部長要留任而推辭了。

林景聽對自己的規劃很清楚,保持成績的同時,有剩餘時間去做家教或者做零工。

因為競賽的獎金和獎學金并不能支撐她讀完大學四年。

李想還是每周和她保持聯系,讓林景聽比較意外的是沈佳怡也偶爾找她聊天,有一次旅游還專門轉機上海,來她學校逛了一圈。

臨近六月,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在上海開幕。許多同學都在準備期末考試,林景聽卻抱着一本書和舍友琪琪一起去了最大的體育館。

場館攏音效果非常好,燈光明亮,林景聽看見整齊劃一的隊伍和啦啦隊,人聲鼎沸。

蔣琪:“景聽,我們學校校籃球隊聽說可厲害了,不過第一場就對上北京A大,應該能贏吧。”

林景聽笑笑:“為他們加油吧。”

蔣琪:“那是當然,我從小就喜歡籃球,我以後肯定要找一個籃球隊長當男朋友。”

蔣琪說得興奮,問林景聽:“你是什麽原因喜歡上籃球的啊?”

林景聽怔了一下,好像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她對于籃球一直是可有可無的态度,只是最近一年聽說有籃球的比賽會去看一眼。

“可能是……習慣了吧。”

籃球賽結束不久,林景聽就期末考試了,考完她沒有急着走,而是在準備創新創業競賽,和舍友三個人組的隊,一個分工策劃書,一個做試驗創新,一個做成果調研,一個全程跟進進度并協調各方面。

前期剛過了答辯,暑期跟着做實驗,四個人一直待在學校。

林景聽的留任部長聘書也下來了,為了加素拓分,廣播部部長和生活部部長她都去面試了,也都通過了。

距離開學還有半個月,身為2023級的院內部長們集體參加了一次活動,主要和老師交流如何迎新。

生活部管着非常多的器材道具,雨棚桌子都需要找他們支取借用,這段時間林景聽忙得不可思議。

真正到迎新那天,林景聽不知道開了多少的會,準備了多少個提議案,覺得終于可以歇一會了。

9月1日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新生入園,林景聽坐在生活部的招牌棚子後,認真清點了一下筆記本上的所有借出物品,順便招攬一下新人。

沈友學在廣播部桌子坐着,好幾次往這邊望過來,終于走到林景聽前面,說:“景聽,要不你去廣播部坐一坐?”

“部長身份有兩個,那也要一碗水端平才是啊。”沈友學笑道。

這番玩笑讓林景聽有些莞爾,她點點頭,跟同桌說了一聲就要往那邊走,旁邊有人竊竊私語的聲音傳到她的耳朵裏。

“好好看的學長學姐。”

顏值是一個部門的門面擔當,其餘部門都是用盡渾身解數,誓要吸引小朋友,效果就是——廣播部和生活部的宣傳單就已經發完了。

林景聽臨時準備回去再拿一點,忽然看見了一個熟悉的面孔,她愣了愣,眼底有些許的錯愕。

旁邊的同伴看見林景聽臉色一下子變了,轉身欲走,連包都顧不上拿,正準備提醒,只看見一個高大的男生幾步撥開人群走到遮陽棚前面,一把抓住了林景聽的手腕。

“林景聽。”男生一字一句咬牙切齒,“不是讓我來找你麽。”

“跑什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