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十三】

第14章 【十三】

華夏舊時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時候寫的,裏面一共收集了單姓408個,複姓30個,一共438個。

發展到後來,據說有4000 到6000個,但是實際應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

世界各國都有“三大姓”的說法。

英國是:Smythe,Jones,Williams;

美國是:Smith,Johnson,Carson;

法國是:Martin,Bernard,Dupont;

德國是:Sultz,Mueller,Shmidt;

蘇聯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

而華夏:有張、王、李、趙,四個大姓,歷史悠久,分布廣泛,而且都是皇帝賜姓。

根據最新的統計,單是姓張的,就有一億人,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表明姓與氏都是姓,表明個人及其家族的符號。

這就是我們今天理解的姓氏含義。

現在華夏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

有人統計,文獻記載和現存的共有5600多個。

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出處具體。

Advertisement

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歷史過程。

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劉姓就有五處起源。

異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古、吳兩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後裔。

據徐俊元等三位學者研究,大致有這十多種類別:

1、以姓為氏:以遠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號作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

2、以國名為氏。夏、商、周三代,有許多大小諸侯國,各國子孫後代便以國名為姓。有程、房、杜、雷、廖、刁、彭、韋等姓。

3、以邑名為氏: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給同姓或異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氏。卿、大夫的後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将邑名作為氏。有蘇、上官等姓。

4、以鄉、亭之名為氏:有裴、陸、歐陽等姓。

5、以居住地名為氏:有東門、西門、東國大夫童刁的孫子以刁氏傳世。

6、6、以祖之字號為氏:周平的庶子,字林開,其子孫以林為姓。

7、以次第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為姓,老二以仲為姓。老三、老四則分別姓叔、季。

8、以官職為姓:有籍、監、庫、倉、将軍等姓。

9、以技藝為姓:從事巫術的人,後代便姓巫。從事冰淩的人,後代以淩為姓,還有蔔、陶、匠等姓。

10、以谥號為姓。

11、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12、爵位稱號及爵系為氏:有皇、王、公、候、王叔、王子、王孫、公子、公孫等姓。

13、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客家先人的姓氏來歷,也在上述這十幾種範圍之內。

話扯遠了。

八族賜氏,選善戰者賜其歸于月氏,并非是改名易姓,原來的名字照舊能用,況且若能得八族青眼,亦可擢升入八氏族,冠以氏。

基本上就将身份鍍金,給予貴種的身份,這種身份特征,在胡人中也是通行的,前匈奴也是講究什麽貴種身份……

因此賜氏許姓這對胡漢雙方來說簡直太具有吸引了。

五胡亂華時期,就有一支胡人以劉為姓,對,就是劉邦的那個劉。

對,劉邦的劉,其實不是姓,而是氏,所以是劉氏王朝,而非劉姓。

但是漢王朝時期,對胡人影響很大,部分胡人對于中原一直非常向往。

其一為匈奴劉氏,西漢初年,匈奴部族強盛,劉邦采取和親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於冒頓為妻。

匈奴有一種特殊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所以漢女後代有以劉為姓者。

歷史上獨孤氏是五胡十六國末期出現的北方游牧部落之一,匈奴後裔,後歸附拓跋鮮卑。

北魏時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部分獨孤氏改為劉姓。當然也有沒改的,比如李淵他爹。

大唐時,太宗大敗突厥,西突厥的可汗“斛瑟羅”率衆移居長安,後來他的子孫改稱“羅”。

而另一支本是鮮卑的部族姓阿史那,投降後改為史。

北朝有一支回鹘族姓高車,後改為狄。

北魏滅亡後,有些姓獨孤渾的改為杜。

元代蒙古人月乃和,因為祖上曾經在金國作過兵馬檢軍,所以他改姓馬,後來馬成了回族大姓。

元朝滅亡後,許多蒙古人改為漢姓,其中就有耶律改為王,有些姓完顏的也改為王。

改姓對于胡人來說不算什麽,甚至改名也很正常,為了向服從者表達中心,胡人什麽都做的出來。

因此擢升勇者賜氏這件事情着實引起了不小的動蕩。

氏可比姓高貴啊,這些胡人不懂裏面的彎彎繞繞,只要知道氏比姓高,他們就覺得氏更好。

當地歸順的羯人與丁零為首,當下就跑去求見望月,詢問是否是真的,如何方才能夠達到賜氏的要求。

畢竟雖然現在姓氏的區別已經不是很明顯了。

但是別忘了,這是仙隕在搞事情,在仙隕不嫌事大的狂熱BUFF加持下,十二州所有人都動心了。

看着這群比明月州的武者更加熱衷賜氏的胡人,望月面上不顯,心裏卻有些無語。

老實說,他們還沒打算從胡人裏選呢,畢竟自家國主似乎不太喜歡胡人來着,而且這些胡人懂賜氏的含義麽?

望月可不覺得覺夜沉的賜氏跟中原已經沒落的氏族有什麽關系。

在明月州,覺夜沉賜氏那是無上榮耀,多少人的向往,這些人連國主都沒見過,能懂嗎?

不過話不能這麽說出來,因此望月便道:“擢升賜刺那是明州內部的事情,這一次,還未正式決定是否對外州甄選,還得詢問國主。”

于是胡人首領連忙請求如果可以,請一定要給丁零一個機會。

望月不置可否,只說會問問。

對于八族而言,什麽東西都不會高于他們對覺夜沉的忠誠,他們也不會因為什麽利益或者其他的,會讓覺夜沉為難的事情,去向覺夜沉開口。

他們是覺夜沉的臂膀,是刀,只需要跟着覺夜沉的命令走,而非是對覺夜沉提出需求。

同樣的事情在十二州輪番上演,于是覺夜沉就收到了數條信息。

覺夜沉思考了一下,又詢問了一下軍機大臣們的意見,另起了兩個姓氏【夕】。

外州擢升者,胡人賜氏【夕】,漢人賜氏【黎】,若有出色者,或者功勳積累,可以擢升許其改姓【月】。

畢竟月氏是針對明州的人,所以他們不能入月氏,只能許月姓。

而明州的人各方面,不說別的,就說體質着實要比外面人強,所以本身起點就比外人要高,放在一起比較的話,十二州幾乎無人可以入月氏了。

所以忠勇善戰者擢升夕氏或者黎氏,然後靠積累功勳擢升月氏,而八氏族則根據需求挑選。

為了安撫這些人,覺夜沉下令,入黎夕二氏者,可以跟随在初代八氏族始祖身邊充當三年親随,學習管理事務之能。

需知這八位祖宗都一百多歲了。

雖然看起來大概也就二十九、三十的樣子。

而作為始祖的胧月大佬在接到覺夜沉下發的命令後又續了一波,在經過覺夜沉的同意後,頒布消息的同時追加了一條:凡得賜氏者,可選其子入明都讀書,得明月國戶籍,視同國民。

這下子,不但胡人那邊炸了,漢人那邊也炸了。

因為數量有限,僅限10人,可以說這個競争非常之慘烈。

經過這二十六年的休養生息,如今除了胡人衛隊之外,各州城都有本地丁口選拔後建立的正卒衛隊,畢竟不論是朱雀衛還是守禦衛都是明月州之人,對于漢人沒什麽同理心,保護一時還可,長此以往容易生事。

所以當初覺夜沉派各族始祖接手,為的也是建立各地軍隊。

畢竟這方面還是交給老人們更生事。

而賜氏的這件事情,原本以為這樣就可以了。

結果……

墨無心又撞裏面了。

墨無心雖然資質無法與高級NPC相比,但是也比尋常人好出太多,又上過戰場見過血,于是墨無心的武力值不成問題,問題是功勳。

這原本跟墨無心沒什麽關系,可偏生在夕照城,胧月飛光作為城主宣布賜氏的事情,墨無心剛好看見她。

當時墨無心就差點喊出一聲娘。

為了接近胧月飛光,墨無心便打算借由賜氏的機會,融入夕照城,接近胧月飛光。

畢竟胧月飛光看起來不僅僅是臉長得像,灰發,藍眸,白皮膚,無處不像。

墨無心覺得就算不是至親也必定有血緣關系,于是就幹脆加入了夕氏的試煉。

試煉除了武力值之外,還會頒布任務,做完十個任務之後,會進入面試環節,最後便是調查戶籍,若是身家清白,便可賜氏。

于是,墨無心帶着自己的親随,一路咬牙刷完了任務,進入了面試環節,調查戶籍時也的确查到了身份,審核的官員便将他記錄在案。

讓他第二日過來見胧月飛光。

于是就這樣,胧月飛光跟墨無心見面了。

覺夜沉就是這個時候收到仙隕的提示。

仙隕:注意!您的下屬胧月飛光打算殺死新人墨無心!

覺夜沉無語。

當時作為胧月飛星的生母,胧月光打算讓女兒被淩遲,如今胧月飛光作為小姑,居然想弄死侄子。

作者有話說:

既然被你們發現了,那我就水完這一節。

後面就沒有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