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44章

至于第一名,是一個很多人都沒有聽過的名字。

徐光啓,明代科學家,翻譯了《幾何原本》,引入了許多西方的數學和科學知識,力行‘格物窮理之學’,致力于以中國傳統內容,‘補綴’當時的西方知識,‘合之雙美’的經世致用之‘實學’,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動者。

見就連明太祖都用一種意外的神色打量他,徐光啓心虛的擦了擦汗:“湊巧,湊巧而已。”

主要是後世的考題雖然新穎,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明白其原理就可以做出來。

幾何題他更是拿了滿分,就連許多人都是瞎蒙的英語他也拿了一百多分的好成績。

徐光啓認為這不是自己厲害,是因為自己的朝代占了便宜——事實上,前三名大多如此,而他能夠第一名是因為他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所以才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

畢竟時間太短,考得科目又多,能夠在所有科目中都拿到不錯成績的,大多都是之前學過的。

康熙也挺滿意的,因為他是第六名,是所有皇帝中的第一名。

朱元璋雖然知道朝代更疊是必然的,但還是無可避免的對康熙沒什麽好感,指着他問:“為什麽他能考第六?”

怎麽,這清朝的皇帝就這麽天才,一天內學會的知識比墨子,祖沖之還要多?

康熙笑了下,努力謙遜但語氣中的自信誰都能聽的出來:“不巧,我對于數學物理還真有些研究。”

他精通代數和幾何,甚至寫出了中國第一篇數學論文《三角形推算法論》,這篇論文連當時西方的數學家如萊布尼茲也感到驚嘆,熟讀徐光啓翻譯的《幾何原本》,甚至可能是中國第一個試圖用微積分計算黃河流量的人。

并且還在天文學和地理學等方面有研究,利用望遠鏡等儀器進行天文觀測,實測山的高度和任意兩點之間的距離,這需要有一定的物理水平才能進行支撐。

所以康熙的數學,物理,地理等學科其實都非常不錯。

不過雖然宮中有許多傳教士,但康熙的确沒有學習英語的想法,并且他的運氣似乎不太好,英語這一科目是前十名中最低的。

Advertisement

朱元璋看他更不順眼了,啧了一聲,顧及着這是天幕的地盤而沒多說什麽。

反正雄英這次絕對不會早亡,他的大明也絕對不會被這鞑子取代。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成績都還不錯,李世民是第二十三名,長孫皇後是第三十四名。

兩人握着手對視一眼,都在高興這次能得到的獎勵。

至于大臣們。

李世民朝他們的方向看了一眼,随即又眼不見心不煩的把頭扭回來。

算了,來的人多看起來也沒什麽用。

考得還沒他好。

甚至那個數學九分的就在他們這群人中。

九分。

李世民只能将此歸結于他一點也沒看。

其實還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

劉秀。

甚至劉秀自己都沒想到。

他上考場的時候還覺得這次完了,因為他在今天學習了很多,但是做題總是不順暢,拿到考卷之後更是确定,空了許多大題。

誰知道他竟然擠到了五十名內,考了第四十九名。

再一看試卷,好家夥,他的選擇題基本上就沒錯幾個。

劉秀默默的把試卷藏好,生怕再被其他不服氣的人發現,要是平時就算了,現在他老祖宗都在這,他還是低調點吧。

劉秀之前也找漢武帝行禮了,只是兩個人聊着聊着就沉默了。

因為聊到了他的出身,漢武帝便問他為何家境如此窘迫。

被推恩令推的從列候降到縣令的劉秀:“......”

并且其父是縣令,可劉秀的父親在他年幼時就去世了,他和兄妹成為了孤兒,所以劉秀可以說是一介平民也毫無問題。

最終兩人相顧無言,劉徹也找了個由頭離開了。

劉徹還在心裏安慰自己,沒看那麽多罵過始皇的皇帝都在這,始皇也沒說什麽,他實行推恩令是好事,劉秀既然當了皇帝,也一定能理解他。

就是,嗯,見面還是有點尴尬哈哈哈。

李清照和上官婉兒既認識便站在一起。

李清照的語文分數很高,在前五名,分析思想分析的也很正确,數學考的也不錯,但是她和在場的大多數人有同樣的毛病。

偏科。

化學,生物,物理,地理這四科中,最高的是地理,八十九分。

偏科的相當嚴重。

所以沒拿到獎勵她也不意外,同時她也理解了徐雪筠的心情。

她對于物理是真的不感興趣啊。

上官婉兒比她好很多,這幾門學科都考的不錯,所以緊跟武則天的腳步,兩人皆在二十多名。

參加考試的衆人也發現了後續的考試不是看你某一科有多好,就比如他們都是舉世聞名的大詩人或者是數學家,但後世考的是綜合平均分,你單科好是不行的。

不過和他們因為偏科偏的厲害,所以才沒考好不同,徐姑娘那是看樣子,每一科考的都不好,但加起來竟然還不錯。

不過想必後世的學子就像他們學習四書五經一樣學習這些科目,所以必定也有聰慧者能夠将所有的科目都學到極致,徐姑娘在其中便顯露不出來了。

所以俗話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只有你自己也去親身體會一遍,你才能理解別人的心情,他們現在就理解了徐雪筠的心情,他們只想學自己感興趣的那一科,偏偏考試又考許多科。

還有人說徐雪筠自謙的太過頭了,這成績哪裏不好,而且能夠考這個分數的徐雪筠已經算得上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怪不得平時在天幕上講故事講的都娓娓道來,格外生動有趣,好像什麽都知道一些一樣。

徐雪筠還被問到學習方法,她真的是一臉困惑,從小到大,這是第一次有人問她除了繪畫技巧以外的學習方法。

“就是,聽課,做作業,考試,改錯題。”

她藝術生啊,再強調一遍,她藝術生啊!

不要在這裏為難她好不好?

天幕不是一個墨跡的人,很快便給衆人發放了獎勵,接着所有人眼前一亮,均被傳出了天幕空間。

徐雪筠緩緩睜眼,發現自己還在地鐵上,好像才只過去了一瞬間。

她記得自己剛才好像做了一個挺長的夢,夢裏有人一直想要拉着她說話,她還在夢裏睡了個覺,不過具體發生了什麽她倒是有些記不得了。

哦,好像夢裏有人非要問她為什麽不記得漢文帝和漢景帝,還有人讓她在夢裏做題,說做完就發財。

徐雪筠真是覺得離譜。

旁邊的諸葛亮還在看着他們從學校裏帶出來的課本,李清照和上官婉兒湊在一起在講些什麽,李白在看着窗外快速閃過的廣告牌發呆,杜甫和蘇轼不知道什麽時候睡着了。

徐雪筠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結果這一伸發現自己手中的觸覺好像有些不對。

緩緩低頭,發現自己手中竟握着一枚玉佩。

徐雪筠第一時間不是感動或者是驚喜,而且感覺自己的汗毛都要炸開了,顫顫巍巍的扭頭:“剛,剛才有人過來過嗎?”

這,這就是夢境中說的醒來發財?

這財,這財來路正嗎?

*

幾人知道這是漢武帝給她的,所以幫忙隐瞞着,說是一個自稱徹哥的人過來給她的,見她在睡覺就塞她手裏了,說是補上上次的見面禮。

徐雪筠這才放下心來,嘲笑自己剛才竟然有一瞬間不唯物主義了。

她美滋滋的打量着手中的玉佩,因為她從小就大大咧咧的,什麽玉在她身上都超不過三天就得碎,所以徐雪筠平時不帶玉,對玉也不是特別了解,不過她覺得這個玉的色澤很不錯,也很透亮。

就是價格可能有些高了。

徐雪筠覺得可以等下次見面的時候,自己再買個禮物送回去。

感情不就是這個樣子的嘛,不能說不接受人家的好,而是要在可承受範圍內有來有回,這樣感情才能持續。

不過徹哥不是昨天就走了嗎,他怎麽今天又回來了?

徐雪筠在手機上給‘徹哥’發了條消息問他,不過卻石沉大海。

她也沒在意,現代雖然人人都帶手機,不過不及時回消息也是很多人的通病。

殊不知劉徹剛一回來手機就被天幕給收走了,根本就看不到她的消息。

回到家裏時間差不多就到晚上了,徐雪筠和幾人吃了一頓晚飯,諸葛亮幾人本來還想着再去收割一種作物,結果卻發現徐雪筠在上午到中午的時候已經上架了蘋果,把另一個名額給占掉了,便準備去完成其他的任務。

比如他們一直心心念念的拍攝以及徐雪筠的美術作業。

徐雪筠的美術作業催不得,一催人家就說沒有靈感,他們便只能先做自己能做的,比如先把拍攝拍完。

在古代生活并且能夠獨自游山玩水的人身上沒有點功夫是不行的,就算沒有功夫,身體也比徐雪筠這個整日癱在床上玩手機的青年好多了,學兩下就挺像樣子的,所以拍攝江湖的打戲拍攝的行雲流水,動作優美又有力度,讓負責擔當攝影師的徐雪筠看的在心裏止不住的叫好。

劇本是幾人一起在吃完晚飯之後,你一言我一語的随口改編出來的。

一開始李白想寫一個格外浪漫的大俠的故事,但是杜甫卻又覺得可以在裏面加入一些大俠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蘇轼認為還能再拍攝一下沿途的美食。

所以一開始的劇本其實是李白這個大俠拯救天下蒼生,并且一路結交好友的故事。

但李清照給他們打回來了。

“我呢?我在哪呢?”她把劇本拍的啪啪響,“你的意思是說我二十多年什麽都沒學會,出場帥氣那一下子就下場了是嗎?”

幾人被問的看天的看天,縮脖子的縮脖子。

她強烈要求加戲份。

于是她把故事的後半段給大改了,劇本就變成李白這個大俠拯救天下蒼生,卻遇到了不能自己克服的困難,于是他的妹妹出場,兩個人一開始反目成仇,但是卻發現雖然他們行走的道路不一樣,但是內心卻都抱着同樣想要讓天下蒼生過得更好,想要讓自己的命運改變的想法。

諸葛亮瞧着有趣,于是也把自己的戲份給改了。

幾人一開始給他設定的是一個隐士高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賣炭賣畫的老翁,但其實武功高超,大隐隐于市。

徐雪筠一看,這不就是最經典的随身老爺爺——不對,這個不随身。

更像是葵花寶典中賣給主角葵花寶典的老爺爺。

可諸葛亮卻認為:“主角不需要我的幫助,也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少年有夥伴有武功,有親人的支持,他又有什麽做不到的呢?

他把自己的大量戲份都删減了,最後只留下了一個出場。

他在冬日給當時受傷,被仇家追殺至此地的李白送了一碗熱湯面。

沒錯,他認為只需要一碗熱湯面就好了,需要一點點的溫暖,這個本來心中就有着堅定信念的少年便能再次恢複過來,再次鼓起勇氣踏上自己的旅程。

最終。

“我命由我不由天!”徐雪筠看到結尾了,激動的不得了,一拍桌子猛的喊出了這句話。

很俗氣的話,甚至已經被人用爛了,但其中的淩雲壯志永遠不會錯。

即使現實是殘酷的,但總會有願意,并且真的行動起來,能夠用雙手付出行動,逆天改命的人。

“我命由我不由天?”李白喃喃道,像是在品味,又像是在咀嚼,最後果斷決定加上這句話。

“沒錯,我命由我不由天!”

他之前從來沒想到這句話還能這麽用。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其實并不是出自于哪本小說,葛洪的《抱樸子內篇》卷十六《黃白》中就寫道。

‘龜甲文曰:天要滅我我滅天,我命由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

在古代,逆天改命被人們視為‘丹藥’或‘神明’也就是宗教才能做到的事情。

幾人從來沒有想過由人可以念出這句話,做出神明才可以做到的事情。

太狂妄,也,太讓人激動。

最後,由兩位主角互相扶持,李白和李清照互換命格,李白替李清照赴死,而李清照帶着兄長的遺志将反派一劍滅心為結局。

李清照的眼睛亮亮的。

她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麽,只是這些話不能通過天幕向萬人訴說。

是啊,既然皇帝不中用,為什麽還要一直期待皇帝去做什麽呢。

有志之士為什麽不能聯合起來,像是書中的主角那般互相扶持,互相幫助,一起趕走外敵呢。

她覺得此時詩興大發,恨不得立刻回到房間裏詠上幾篇詩,再寫出幾篇好文章去鼓舞人心。

那觀後感兩千字根本就不夠,李清照覺得自己現在能寫一晚上。

諸葛亮含笑點頭。

沒錯,年輕人就是要有這樣的拼勁。

徐雪筠今天是真的累到了,回到房間裏就開始呼呼大睡,連片子也懶得剪,一覺睡到了第二天早上八點。

昨天寫到淩晨兩三點第一個完成任務結果一大早就被薅起來準備下地的李清照:“......”

早知道她八點才起,她就不起那麽早了。

劉姨給她留了早飯,但是徐雪筠卻磨磨唧唧不想吃:“我不喜歡喝豆粥......我想喝飲料。”

她也不想吃豬肉粉條的包子。

看的真是讓昨天才對她稍有改觀,認為她其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麽嬌氣,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各朝代觀衆嘆為觀止。

連肉包豆粥都不願意吃,那還要吃什麽。

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吃肉包都吃不上。

但徐雪筠是真不喜歡一大早上吃這個,覺得肉包太油,豆粥太難喝,最後央求着劉姨給她攤了個西葫蘆雞蛋餅,配了一杯冰涼的草莓牛奶。

肉包也沒浪費,本來就給她留了一個,蘇轼兩口就塞完了。

徐雪筠還沒醒神,李白他們急也沒辦法,撐着臉看她慢悠悠的嚼着,嚼着嚼着還像嚼累了一樣嘆了口氣。

朱元璋搖頭。

這孩子要是放到他小時候那個年代,都活不下來。

難養活着嘞。

哪家小孩不是有啥吃啥——有的吃就不錯了。

吃完早飯,徐雪筠打着哈欠帶着他們下了地。

今天他們要去摘點梨回來熬秋梨膏。

諸葛亮他們還問徐雪筠覺得什麽東西産量多。

徐雪筠當時想都沒想:“豆角啊!”

一到下豆角的季節,好家夥,她家的豆角吃都吃不完,送都送不出去。

吃的她一聽豆角兩個字都反胃。

說着徐雪筠就準備帶他們去摘豆角——剛好走的時候全都拿走,一點也不要給她留。

上年曬的豆角還沒吃完呢,再不摘她奶奶又要曬豆角了。

拿走,都拿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