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53章

朱棣和劉邦對視一眼,然後偷摸的從救生服下掏出來了一個杯子。

是他們剛才在吃飯的時候問店家要的,等的就是現在這一刻。

現在才剛剛出發,水流比較平穩,兩人把杯子伸進了水裏,然後用力往前一潑——

嬴政和扶蘇皆不可思議的回頭看向他們,直面兩人的朱棣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色,但卻是一點也沒手軟,很快,第二杯水又向前揚去。

嬴政面色青黑的擦掉臉上的水珠,扶蘇則是一臉苦笑。

這下可好了,沒有武器就只能被動挨打。

不過他們也不是什麽都沒有,扶蘇一掀衣服——一把丹丹剛才鬧着要買的玩具水槍就別在他的腰上。

徐雪筠震驚:“你們誰給她買的?!”

丹丹家裏已經有十二把水槍了啊,這些水槍要是能活過來都能湊一個芭比十二公主了。

徐雪筠不是不願意給她花錢,主要是一模一樣的水槍買十二把到底有什麽意思啊?!

每次買了新的,之前的就看都不看一眼了。

扶蘇有些不好意思:“是我買的。”

他就說丹丹怎麽那麽鬼祟,原來是徐姑娘不讓買嗎。

但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這把水槍是直吸式的,入水口就是出水口,只需要反過來推扳機水就能吸到水槍裏了。

因為氣墊船還有些颠簸,所以扶蘇瞄的也不準,一會打到劉邦身上,一會打到朱棣身上,時不時的還照着他們的臉上打去。

尤其是他是反過來打人的,所以水全打在了兩人的正面,而除了一開始嬴政和扶蘇轉過來時被毫無防備的潑了一臉之後,朱棣他們最多就只能澆到兩人的後背。

而且,朱棣和劉邦的二人盟族起了內讧。

朱棣坐在最中間,所以無論是劉邦攻擊扶蘇,又或者是扶蘇攻擊劉邦,都不可避免的會有相當一部分的水落在他身上。

反觀劉邦,因為躲避良好,也可能是因為善于拿朱棣當擋箭牌,所以身上只有領口和右半邊身體上有些水痕,其他地方都幹幹淨淨的。

所以朱棣要求和劉邦換位。

但劉邦已經占了便宜,又怎麽可能會同意給朱棣當肉盾。

于是盟約就此破碎,三人開始互相大戰。

徐雪筠一臉莫名其妙,覺得他們三個真的挺有童心的。

但很快,三個人就停火了,原因無它,因為此時漂流之路開始崎岖陡峭了起來,三人為了不讓自己被抖出去,都只能老老實實的雙手抓着把手。

然後就迎來了第一個高達兩米的小斷崖。

因為水流會激起浪花,遮擋水面下面的部分,所以坐在船上的人對前面的大部分道路其實是沒有視野的,氣墊船行駛到斷崖,幾人猝不及防的下墜,連眼睛都瞪大了。

然後意識到氣墊船要掉到水裏之後,衆人又連忙閉眼——接着就被澆了個透心涼。

打了半天架沒有現在這一次淋濕的多的幾人:“......”

這也是徐雪筠認為他們很有童心的原因,等會都要被淋濕,這一會還得抓緊時間往對方身上潑水,這不是有童心是什麽。

剛才熱火朝天的場景頓時消失,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片沉默。

他們到底在忙什麽。

劉邦最慘,連杯子都被沖掉了,眼睜睜的看着杯子離他越來越遠,還聽到丹丹說他亂丢垃圾。

徐雪筠坐在第一排,看路況看的最清楚,大聲提醒:“抓緊!又有一個大坡!”

蕪湖,這個游樂園的水上漂流就是刺激。

接連幾個大坡加上九曲十八彎的小道之後,幾人全部都放棄了搗亂的想法。

劉邦覺得下去之後,他身上估計也就內褲是幹的。

丹丹笑的嘎嘎的,別說她現在穿着雨衣,身上還很幹燥,就說沒穿雨衣她現在估計也還是那麽開心。

小孩子總是喜歡玩水的。

徐雪筠:“呸——呸呸——”

頭發全進嘴裏了。

最後幾人從水上漂流下來的時候,真是一步一個腳印,全是滴滴答答往下流的水。

徐雪筠擰了一下衣服的下擺,頓時嘩啦啦下來好多水。

她也是第一次沒穿雨衣玩水上漂流,預估錯誤,笑的很不好意思:“回家換衣服吧。”

下次再來玩。

*

回到家裏洗了個熱水澡,換了一身幹淨的衣服,徐雪筠覺得自己滿血複活了。

嬴政正盤算着買點什麽。

這場游樂園,朱棣和徐妙雲一共獲得了260,嬴政和扶蘇獲得了295,劉邦和呂雉獲得了330。

因為最後一場大家都毫無差別的成為了落湯雞,所以天幕很大方的把他們全都當做了第一名,也不知道是該開心還是不開心。

二百九十五也能買不少東西了。

嬴政盤算着,大秦如今差的不是地,而是人手,麥種雖好,但需要精心照料,有些人家中并無精壯兒,只有些老弱婦孺,并且這樣的家庭在秦朝并不算是少數,好打理的作物對他們來說作用反而更大一些,也能更照顧的來。

不如多換些紅薯?只是紅薯不能長久儲存也是一個難點。

于是嬴政便先沒有兌換,而是去找了徐雪筠,詢問她有沒有能夠讓紅薯更方便儲存的方法。

徐雪筠正在擦頭發,面前還擺了一大盆劉姨剛炸出來的薯條。

“更方便儲存?”徐雪筠一時之間沒有理解他的意思,“你是不是說紅薯粉條或者紅薯澱粉?”

嬴政便問道:“這兩種食物是怎麽制作的呢?”

這個徐雪筠就也不明白了,因為她不特別愛吃紅薯粉條,所以家裏就只劉姨偶爾會做一些備着:“你們要做嗎?要做的話我去找劉姨問問。”

她現在對于衆人的問東問西已經習慣了。

來她家的都是十分有求知欲的人呢。

她一問,果不其然,衆人都表示很好奇,于是徐雪筠就頭上頂着毛巾去找劉姨了。

徐雪筠去找劉姨的這段時間幾人就看着丹丹在和她媽媽打電話,小孩子可會裝乖了,說自己上午只吃了筠筠姐姐買的飯,沒有吃冰淇淋,也沒有吃棉花糖。

殊不知在她媽媽還沒有問起的時候,她主動提起冰淇淋和棉花糖,就已經是把她的好筠筠姐姐給暴露出來了。

幸好吃的零食也不算多,姑姑什麽都沒說。

呂雉隐約能在手機中看到徐姑娘長輩的模樣,披肩短發,戴着一個紅框眼鏡,即使在和丹丹打電話的時候,也時不時的會有人和她彙報東西。

是一個單看着就覺得氣場很強大的女人。

再想想他們剛過來的時候見到的,雖然笑着,卻怎麽看怎麽沉穩的老奶奶,還有徐姑娘神龍見首不見尾,但擴大了許多家業的徐父和徐母,以及作為接班人的徐兄。

呂雉:“......”

所以徐姑娘到底是怎麽養成這樣一副樂天派的模樣的?

丹丹也是,小姑娘脾氣也很好,還十分懂得分享,知道扶蘇幫她買了水槍還被筠筠姐發現了,于是十分義氣的把自己的小項鏈解下來給他。

後世的物價他們倒不太清楚,只是那項鏈可是金子的,金子在什麽時候都是珍貴的。

扶蘇連聲拒絕,丹丹甚至還有點郁悶,似乎是覺得自己的禮物送不出去而不開心。

沒過多久,徐雪筠就回來了,一揮手:“下午就做紅薯粉條和紅薯澱粉!”

丹丹最捧場,高興的跳起來:“做紅薯粉條和紅薯澱粉喽——”

實際上她也不愛吃這個,她只是覺得好玩而已。

做紅薯粉條和紅薯澱粉需要很大量的紅薯,所以徐雪筠又準備開上觀光車去帶他們摘紅薯,路上幾人還沒忘記今天的兩個農作物名額,所以旁敲側擊的又打聽了好一會兒的作物。

徐雪筠撓了撓頭,以為他們是想給紅薯粉條配菜,雖然今天現做的紅薯粉條肯定是出不來的,但是做都做了,晚上肯定有紅薯粉條的菜,所以徐雪筠在途中又帶他們去摘了西紅柿和辣椒,準備做個酸辣粉。

不是她吹,她家的酸辣粉也是一特色,聽說好像是雲南那邊的做法,最主要的是适合小孩子吃,因為酸大部分是番茄的酸,辣也是不嗆人的辣。

辣椒就種在房屋後面的一小塊菜地裏,徐雪筠懶得去找剪刀了,直接用手擰下辣椒的果柄,一邊摘一邊教他們:“摘的時候不要太用力,因為辣椒不是一下子就摘完吃完的,你太用力辣椒摘下來了,但是它的那個杆子就可能被扯壞,其他的辣椒還沒摘呢,也可能會壞掉。”

不過其實也無所謂,因為他們種的這種辣椒是一年生的植物,等過一段時間辣椒不長了就都可以收下來,然後把杆子全部扯掉了,收下來的辣椒吃不完也沒關系,可以曬成幹辣椒,放幾年都行,劉姨還會炸辣子,據說是從四川一個親戚那邊學來的,做法非常的正宗和地道,又香又辣。

徐雪筠一個不是特別愛吃辣的人一段時間不吃那個辣子都會想念。

嬴政上次來的時候已經吃過辣的食物了,所以雖然還是覺得辣椒長得十分吓人,卻也并不大驚小怪,但其他幾人看着就覺得頗有點吓人了。

這個東西好看倒是好看,紅彤彤的,但要說吃——真的能吃嗎?

摘完辣椒,他們又去了種西紅柿的地方。

徐雪筠指着面前這塊地,又指了指遠處的大棚:“現在的西紅柿正應季,不過因為西紅柿不耐放嘛,然後一年四季又都要吃,所以大棚裏邊也有種,等到冬天春天也都能去摘。”

而且因為西紅柿吃法很多,所以他們也種了很多個品種,有用來涼拌的,有适合炒菜的。

他們現在摘的就是比較粉糯的一個品種,因為也不考慮運輸,這種粉糯的雖然容易壞,可是炒菜的時候很出汁,涼拌也很好吃。

徐雪筠問丹丹:“等會兒要不要吃西紅柿蘸白砂糖?”

丹丹是标标準準的城市小孩,是比徐雪筠還标準的城市小孩,家裏有兩個保姆,專門負責她的吃飯和衛生,所以丹丹沒吃過西紅柿蘸白糖。

不過她很捧場:“要吃!”

徐雪筠就專門給她挑了兩個不大不小的西紅柿揣進她的小兜裏,讓她帶着,說這個等一下就是給她做西紅柿蘸白砂糖的。

西紅柿的采摘很簡單,幾人也都自己上手試了試,朱棣在問過徐雪筠,知道這個可以生吃之後,直接摘了一個拿手帕擦了擦,就咬了一口。

這一咬,他就覺得這味道怎麽這麽熟悉呢?

好像上午的時候吃的那頓飯裏邊有類似的味道。

他沒有問徐雪筠,而是偷偷給徐妙雲也咬了一口,問她這個味道是不是很熟悉?

徐妙雲一嘗瞬間就想起來了:“肉醬千層意面的味道。”

就是這種酸酸的,只不過肉醬意面裏面放了鹽,所以是酸酸鹹鹹,還帶着一股奶香味,這個西紅柿的味道就幹淨利落的多,是純粹的酸甜味道。

那看來當真是能吃的。

朱棣也很喜歡番茄的味道,于是多摘了幾個,準備下午做飯的時候多加一點。

好吃,他得買點這些種子種出來,等回去也能吃到。

而且這番茄又能當水果吃,又能做菜吃,真是不錯,是一個很懂事的蔬菜。

徐雪筠一邊摘還一邊和丹丹講解道:“其實丹丹喜歡吃的聖女果才是西紅柿的老祖宗哦。”

丹丹是個有點學問的小孩,只不過這學問不太多,眨巴着眼疑惑道:“可是丹丹之前聽說聖女果是轉基因的番茄,吃多了不好。”

轉基因,又是一個衆人沒有聽說過的名詞。

徐雪筠幫她剔除謠言:“無論是聖女果還是西紅柿,都不是轉基因得到的,聖女果其實叫櫻桃番茄,它是在明朝的時候從南美洲傳入到中國的,丹丹之前不是學過嗎,帶番字的在當時就相當于是外來的東西,因為聖女果長得很好看,像一個小櫻桃一樣,所以叫櫻桃番茄。”

她又把大西紅柿舉到丹丹面前:“一開始聖女果只是當做觀賞植物,人們覺得它又小又可愛,挂在枝條上很好看,直到後來有人開始嘗試食用聖女果,人們才發現了這種美味。”

她故作苦惱狀:“可是丹丹你想啊,聖女果這麽小,做一頓飯要用多少個聖女果呢——就比如丹丹最喜歡吃的西紅柿炒蛋,五個雞蛋就要用四個大的番茄了,丹丹還不喜歡吃西紅柿的皮,所以每次都要剝好久的皮,如果換成聖女果的話,是不是就要用到更多的聖女果,要剝更多的皮了?”

丹丹歪着腦袋仔細的想了一會兒,發現的确是這樣的:“那怎麽辦呀?”

徐雪筠打了個響指:“诶!巧了,之前的人也是這麽想的,他們想為什麽不能有一種更大的番茄出現呢?那樣吃起來不就更方便了,所以他們就從聖女果中挑出來個頭更大的,一代一代的培育,尤其是在雜交技術成熟之後就更好制造大的聖女果,直到這種聖女果已經大的不像是小櫻桃了,他們就給聖女果換了一個別的名字。”

“西紅柿!”丹丹像是知道了答案一樣,高興的喊道。

沒錯,這就是西紅柿的由來。

徐雪筠從小就是這樣被奶奶教育的,她所得知的知識也大多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進入到腦袋中的,徐雪筠覺得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知識,遠比在書面上的知識要記得更深刻更久遠。

不過這也都是小事兒,能記住就記,記不住就算,誰規定人必須要知道西紅柿是怎麽得來的呢。

因為人多,所以徐雪筠摘了滿滿一筐的西紅柿,放到了觀光車上,讓在後面的幾人幫忙扶一下。

西紅柿和辣椒都摘完了,接下來他們就要去到之前去過的紅薯地裏去挖紅薯了。

丹丹特意從農家樂裏翻出來了她上一年的小鏟子和小桶,徐雪筠也任由她在紅薯地裏玩鬧,能扒出來一個算一個。

人多力量大,這句話不是說假的,徐雪筠因為覺得不做就算了,要做就多一點,所以帶了三個筐過來,結果這三個筐不到半個小時就被他們裝滿了。

扶蘇他們覺得本就是自己要做紅薯粉條和紅薯澱粉,怎麽好意思麻煩徐姑娘幫他們勞作,所以一直都在勸徐雪筠去休息,這裏交給他們,也包攬了大部分的工作,就連把紅薯搬上車的時候徐雪筠都沒幫上忙,她剛一想要碰那個筐,扶蘇就好像她要來搶一樣,連忙把重大幾十斤的筐給抱起來放到車上去了。

徐雪筠真是無奈又好笑,只能去前面開車,在确定他們坐穩之後,觀光車又平穩緩慢的駛向了家的方向。

對她來說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她家的田園風光。

什麽是田園?餓的吃不起飯的不叫田園,窮兇僻壤的地方不叫田園,就是這樣,吃的食物都可以自給自足,有水有肉有美景,這才叫田園。

但要是讓徐雪筠知道,就會說他們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她家這應該把田字劃掉,叫做莊園。

中國古代也有莊園,不過不叫做莊園,而叫做田莊或者莊子,不過意思也是一樣的,就是住所、園林和農田的建築組群,而這些莊園又因為其主人的身份不同而擁有不同的名字。

貴族,官吏或者地主的被叫做私莊或者是別莊,屬于寺廟的叫常住莊,屬于皇家的就不得了了,被叫做皇莊,宮莊比如被譽為京東第一皇莊的崔家皇莊,又或者是明朝明成祖朱棣建造的由皇家直接經營的皇莊。

所以無論在什麽時候,想要過上真正的能夠滿足人需求的田園生活,還是得有錢才行。

回到家裏,把辣椒和番茄放到廚房裏,就要開始做紅薯粉條和紅薯澱粉了,這兩個都是能夠将紅薯長久保存的方法。

徐雪筠說道:“其實還有紅薯幹,不過那個太沒技術含量了,直接把紅薯切片,然後找一個太陽很大的時候,在通風的地方曬個幾天就做好了。”

那個曬得夠幹的話,也能放個近一年左右,放的再久就不行了,雖然看着外表還是一樣的,但是吃起來味道就完全變了。

“紅薯粉條其實就是用紅薯粉做的。”劉姨一邊指揮他們把紅薯清洗一遍一邊講解道,“像你們現在都是在超市裏邊買,但我們小的時候哪有那麽多超市呢,家家戶戶有紅薯,有鍋,有漏勺,那就能自己做。”

那個時候也不像現在一樣都有專門過濾紅薯粉的機械,大家都是手邊有啥用啥,不像小筠一樣做蛋糕分離個蛋清蛋黃,還得買上四五個不一樣的工具。

劉姨每次看都在想,用雞蛋殼不就行了嗎,但是她也不管,反正主家是請她來當傭人的,她也不能因為自己在這裏待的久了,就真把自己當成主人了。

“紅薯澱粉做起來簡單,先把紅薯削皮之後磨成泥,然後加水一直洗,最後把洗出來的水全都放那沉澱就行。”

說起來好像就這麽短短的一句話,但做的人才知道這紅薯澱粉做起來到底多費功夫。

整整三大筐的紅薯,所有人都一人一個馬紮坐在那裏對着盆削皮。

朱棣削着削着,覺得這個削皮刀還挺好用的。

他們那也有削皮刀,是銅片配木柄,不過大部分人家裏面要不然就不削皮直接吃,要削皮的話就拿小刀削,因為專門的削皮刀很貴。

可這個削皮刀又輕巧,看着用料又很少,下面是一種輕巧的殼,朱棣覺得用木頭也行,上面就只有薄薄的一小層鐵片。

他看了又看,覺得等回去之後可以讓人造一個一樣的出來。

在半個小時之後,整整三大筐的紅薯終于全部都削完皮了,但這才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一步才是最麻煩的。

“接下來就要把他們全部都磨成泥。”劉姨有點拿不準,“你們是想用機子磨還是想用手磨?”

用機子磨當然快,但是大部分來到農家樂的客人不是追求快的,人家追求的是一個做食品的樂趣,不過用手磨那就得磨很久了,估計磨到天黑這些地瓜才勉強能磨完。

幾人讨論了一下,決定:“先用機器磨,然後剩下幾塊讓我們用手磨可以嗎?”

因為不知道這機器方不方便造出來,能不能大規模的推廣,又或者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如磨盤代替,如果在他們的朝代做不出來,又代替不了,估計還是得讓人用手磨,所以他們起碼得自己用手體驗一下到底是怎麽個磨法。

劉姨松了口氣,她剛才還真怕這些客人非得要用手磨,那估計明天早上起來手上都得一個個大泡。

“這個機子是個小機子,肯定和人家專業的沒法比。”

農家樂的庫房裏什麽都有,劉姨讓人把機子搬到拉板上就拉過來了。

“小機子就這點好,哪都能放,不過大一點的紅薯它就磨不了,所以用手磨我們最好選大塊的,那樣磨着不容易刮手,還好拿,但是用機子磨我們就得選小塊的,大的紅薯就得切成小塊再放進去。”

劉姨一邊說,一邊把他們剛才削好泡在水裏防止氧化的紅薯挑了一塊不大不小的,在機器上比了比:“像這種就不行,它就大了點,得在中間來一刀才能放進去。”

于是又請出來了幾個案板,他們挑了幾個大塊的紅薯出來,準備等會用手磨,其他的全都砍成了四厘米左右的塊。

徐雪筠也不敢讓丹丹拿刀,就交給了她一個任務,把切好的紅薯塊都搬到盆裏去,這樣等會好倒。

至于她——她在吃巧克力雪糕。

不都說00後是廢掉的一代嗎,她覺得這話沒太大問題,畢竟這老的小的看起來都精力滿滿,她上午玩了那麽久,下午又去摘辣椒摘西紅柿,早就累的不行了。

坐在旁邊吃倆雪糕怎麽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