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見到老太太時,她在正堂內的椅子上坐着,一起來的還有大太太肖氏。另外有一個婦人,樣貌精瘦,穿着打扮也是用了點心意的,只她的眉眼,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人,顧雲瑤被薛媽媽牽住小手領進來時,那婦人笑得雙眼彎彎,憨厚極了。

“這就是老太太和大太太口中所說的二小姐了吧。”接受着婦人上下打量來的目光,顧雲瑤也不緊不慢地踏入門內,勾了勾唇角,先對着顧老太太和肖氏問了聲安,目光才又轉回那名婦人身上。

“瑤兒過來。”顧老太太和她招了招手,薛媽媽才松開了手,顧雲瑤踏着小步子,穩穩當當、不緊不慢地走到了顧老太太面前,被她一把摟進了懷裏,抱在腿上坐着。

那婦人瞧她們祖孫兩人感情如此好,不禁羨豔不已,說道:“我家那個孩子自從大了以後,就不願與人親近了。不過他是個男孩,如今在國子監裏面讀書。可嘆我年紀大了,生養不了了,一直以來都想再要個女孩兒,怕是做不到了。像二小姐這樣生得乖巧又冰雪聰明的,真是少見。”

婦人投來的目光中,滿是喜愛,顯而易見是在真心誇贊她。不僅是顧雲瑤,老太太和肖氏兩人也很受用。

顧雲瑤前世不曾見過這位婦人,兩只眼睛始終好奇地盯着她看,把顧老太太看得有點樂了:“進來了以後也不先叫人。”

肖氏也緊跟着介紹道:“這是錦繡坊的大娘子,你就稱呼她一聲嬸子吧。”

顧雲瑤才乖巧地點點頭:“嬸嬸好。”

顧雲瑤的聲音清甜軟糯,那婦人聽到以後更是喜歡得緊。

今次她來的時候,還順帶帶了一些禮物。

除了有一些京城裏買不到的糕點以外,還有一枚色澤瑩白溫潤的羊脂玉做的玉佩。交到顧雲瑤手裏時,她仔仔細細看了一會兒,是雙魚戲珠的造型,做工十分精美,用料考究,看得出是一件質地極佳的上品。

顧老太太和肖氏都是見慣了場面的人,一枚玉佩不足以震懾住她們兩人,只是肖氏還是笑道:“叫娘子破費了,送這麽貴重的禮物是做什麽呢?”

顧老太太則是不動聲色。

婦人的雙眸再次落定在顧雲瑤的身上,發現每回看向她時,這小姑娘都知道要“裝模作樣”一下,端端坐好,許是外人在的時候想留下一個大家閨秀的好印象,實在是可愛得緊。婦人越看她越是喜歡,兩眼彎彎,笑道:“我看着府內的二小姐極是投緣,我一個婦道人家也不懂玩玉,這玉佩留在我的身上也是浪費,不如留給更适合的人。”

顧雲瑤又重新注意起這位婦人,只見她一雙柳葉眉,笑起來時憨厚淳樸,雖不是什麽美人,看久了之後,越來越叫人覺得順眼。

絕對不是因為她收了玉佩的緣故……

Advertisement

錦繡坊的大娘子已經說到這個份上,顧老太太也不便多說什麽了,只說道:“既如此,老身在這裏先謝謝娘子了。”

随即老太太的目光轉向顧雲瑤:“瑤姐兒,還不先謝謝這位嬸子?”

顧老太太都這麽說了,就是同意的意思,顧雲瑤甜甜一笑,頰邊的梨渦綻開,瞧得那婦人也是跟着會心一笑。

顧雲瑤道:“雲瑤在這裏謝謝嬸嬸了。”

一上午三個大人加上一個孩子,都在忙碌選布匹的事情。

前幾天她不小心聽到大伯母還有老太太之間的對話,明白錦繡坊的娘子不久之後就會帶上一些成色好的新布料,來到顧府裏面叫他們選料子。

只是沒想到,大伯母的動作這麽快。

按照老太太的意思,為顧雲瑤選了幾款顏色鮮亮的料子。

什麽好的,什麽貴重的,都先緊着她來。再來就是顧老太太的。

大爺與二爺的新衣料子也選定了,大爺那邊選擇了比較沉穩的鴉青色,由肖氏拿的主意。二爺這邊顧老太太做的參謀,一些深藍色、墨綠色,比較配他的儒雅文氣。

剩下才輪到了肖氏,以及她的兩個兒子——顧鈞書顧鈞祁身上,接着才是二房這邊惠姨娘和柳姨娘出的三個孩子。

最終顧雲瑤的收獲最豐,錦繡坊的那位娘子一一用心記下以後,才讓随同來的馬夫一起收拾好樣料,一同離開顧府。

看着她走時,在院子的地面投下老長的影子,顯得那麽的寧靜。一會兒到了轉角,不見了。肖氏有些感嘆:“也是一個可憐人,錦繡坊這些年來若不是有他們家娘子撐着,還不知道會作何模樣。”

顧老太太沉思了片刻,卻什麽也沒有說。

顧雲瑤注意到了她有些凝重的目光,才想起來上一世雖然沒有和如今一樣,直接接觸過這位錦繡坊的娘子,但是聽聞過她的事跡。聽說她原是一名小妾,是正經人家出來的貴妾,識得字,會算賬。錦繡坊手裏的家業險些毀在不成氣候的現任老爺手上,自古平民分四等,士農工商的地位不可撼動,從商的人是排在最後一位的,最是叫人看不起,錦繡坊的這位娘子将家業做得極大,京中富貴多與他們保有長期買賣的關系。

錦繡坊裏原來的太太去世了以後,那位婦人便被扶正了。扶正的過程有些繁雜,還請來了原先太太家裏的人來做主。

那位婦人剛才口中提到的在國子監讀書的兒子,她也有印象。當下國子監的監生們,來源大致有四類:一是蔭監生,顧名思義,得庇蔭的意思,家中長輩任三品以上京官,或是被皇帝恩準進入,乃至國外來的學生都算;二是貢監生,全國各地由地方官學選拔出的優秀生員;三是舉監生;四還有捐監,通過繳納銀兩等財物得到的資格。

那位婦人的兒子即是第四種。其實是原太太的孩子,被記到了婦人的名下。

雖說是捐出來的監生,往後也在京中有了他的一席地位,與她的哥哥顧峥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只是過去,官場上的那些紛争與糾葛,她一個深閨中的女子不便參與罷了。而如今,雖然能預料一些事情,還沒有能力改變什麽。

得再過些日子,再強大一些才行……

肖氏被留下一起用膳,今日的午膳也十分豐盛,都是一些顧雲瑤愛吃的佳肴。

飯後,肖氏還拿她開玩笑,說什麽若不是有她在,今日哪能有這麽好的口福。

顧雲瑤現如今除了很依賴顧老太太以外,也很喜歡與這位聰慧敏覺的大伯母待在一起,顧府在京中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肖氏平時有一幫京中的闊太太們做好友,偶爾會被叫去一起看戲,或者約打牌九之類。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相對于她一個人沒頭蒼蠅似的想主意,不如從大伯母口裏探探京中太太圈子裏的口風,後者還來得實在一些。

想定了以後,顧雲瑤更喜歡和肖氏待在一起了。

肖氏也美在其中,平日裏總是求觀音菩薩再送個女兒給她,一年複一年的,肚子裏不再見到動靜,正巧二房這邊,雲瑤是個沒有娘寵愛的可憐人,肖氏身為母親的本分,寵兩個兒子以外,也和顧老太太一樣,偏寵着顧雲瑤。

兩個人說着話,正和樂融融。比起和二爺在一起,老太太也看出來了,顧雲瑤要更親近大伯母一些。

留肖氏聊了好一會兒,顧雲瑤才想起今日的正題,反正是一個孩子,做什麽樣的動作,也不會叫人覺得矯情。

顧老太太和肖氏只瞧見生得冰雪可愛,如同畫裏走出來的娃娃般的顧雲瑤,此刻撅着小嘴,有點不依的樣子:“祖母不是說,要帶瑤兒去廟裏見佛祖,上香的嗎?怎的到現在都沒有說這事兒呢?”

很快目光落向地面,手指局促不安地絞在一起:“難道祖母又要将瑤兒關在屋子裏,不讓出門了嗎?”

顧老太太一時無話,肖氏被她逗笑了:“二姐兒真是越來越會撒嬌了,瞧得我這個做伯母的,都不忍心了,得為二姐兒說上一說。”

随後她當真面向顧老太太,替她“求情”:“老太太,您也瞧見了,這小丫頭,再待在府裏就要悶壞了。反正如今姐兒的身體也好上許多了,您看看,不如真的就帶她去吧。”

“罷了,罷了。”顧老太太嘆了口氣,真個拿她沒有半點主意了。看向顧雲瑤,眉如黛,顏如畫,那雙眼烏溜溜的,如兩顆水晶葡萄,似乎會說話,是會讨人喜的長相。

只聽到顧老太太對她道:“你是給多少丫鬟婆子灌了迷魂湯了?各個都來與我求情,望我念在你身體康複的份上,讓我帶你出去玩玩兒。連你的伯母事到如今也要替你說一番話……可先別急着樂,雖說是出門去,倒不是真的玩兒。”

顧雲瑤眉開眼笑着,從顧老太太的懷裏蹦下來,就知道數日前聽聞薛媽媽口中透露的消息之後,再也沒動靜了,原是真的這麽一回事,顧老太太還在擔憂她身體的緣故,始終松不了口。所以要想出府一趟,也只能從老太太這裏求突破口。顧雲瑤趁老太太快要拿定主意前,趕緊向她規規矩矩地福了福:“瑤兒知道,一定不能犯了忌諱,沖撞了佛祖。我們是去廟裏上香,是要用誠心向天祈禱,不是真的去玩兒的。”

顧老太太點頭,她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性子,眼下看情況,是不能不帶她出府去了。看到顧雲瑤越來越明事理,顧老太太也很是欣慰。

随後肖氏也得到了顧雲瑤誠心誠意的致謝。

肖氏捂着嘴,笑了。

只有顧雲瑤明白,表面裝得再平靜,心裏都如掀起了飓風巨浪。

——可算是又能出府游歷一番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