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自己給自己加難度(倒V)
第24章 自己給自己加難度(倒V)
一大清早被張讓家的仆從塞進馬車裏的時候, 阿備整個人都還是懵的,學舍中的學生們見此情形也紛紛提着寶劍圍了上來。幸好阿備及時反應過來,阻止了義憤填膺的同窗們, 這才避免了流血事件的發生。
不得不感慨,秦漢時期的書生們真的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整個人從骨子裏就迸發着一種強大、自信、從容。他們只需要安安靜靜地往那裏一站, 你就知道那不是一群會吃虧的主。和後來明清時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形象可謂天壤之別。
相比之下, 從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阿備在這方面就弱了很多。好在還有原主留下的強悍身體素質撐場面,一時半會兒不至于穿幫。不過,這也讓阿備對此提高了警惕,将學習騎射劍法、鍛煉身體提上了日程。
随着馬車搖搖晃晃距離雒陽城越來越近, 阿備也逐漸琢磨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想必是張讓看完《血鞋記》話本子, 覺得十分驚喜, 所以才這麽着急地提前要見他。
對此,阿備表示很是欣慰,不枉費他花費這麽大的一番苦心, 又是制宣紙、又是請鐘繇, 前前後後大半個月制作出了那樣一本精美的話本子。
來到張讓宅邸的大門前, 早有一長串的人帶着禮物排隊等在外面了。從那些人的車輛裝飾和仆從衣飾來看,他們不是達官顯貴, 就是富賈豪紳, 全都是劉備這個白身平時接觸不到、高攀不起的貴人。
或許是在一起等的時間久了, 許多人還相互交流了起來。
“剛過平旦, 我便來等着了。本來以為我來得已經夠早了,結果到了才發現, 前面早就排了不少人了。”
“是啊, 我雞鳴三刻便來了, 結果位置也不算很靠前。”
“不知何時才能見到張常侍?”
“我也不知道啊……說實話,我已經十分疲憊了。但那畢竟是張常侍,我們這些人,也只能耐心等待了。”
阿備下了車之後,立刻有管事的人從宅邸裏趨步而出,越過那長長的排隊的人群,将他恭恭敬敬地請了進去。
見此情景,那些原本在安安靜靜排隊的人們便不由地小小地騷動起來。這些或身份尊貴、或身家富庶的人紛紛互相用眼神示意、壓低了嗓子小聲交流,猜測着這個穿着粗麻衣裳的少年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能得到如此超規格的接待。
阿備坦然自若地越過了排隊的人群,跟随着領路的仆從走進宅邸,在心裏反複背誦着提前準備好的話語。他很清楚,他前期精心準備的一切能不能發揮到最大的效用,他之後能不能徹底解決蹇碩的隐患,全看他接下來的對答能不能說好了。
成敗,在此一舉!
張讓是個頭發花白的中年人,中等身材。他冷着臉的時候看上去有幾分嚴肅,但笑起來的時候又很有幾分慈祥。
一番見禮之後,阿備率先說道:“今日能與張常侍見面,已經是備的莫大榮幸了。更何況,備前幾日還受了張常侍您的大恩。如今,備特備薄禮一份,還請張常侍笑納。”
說完,阿備打開随身帶着的木盒,露出裏面整齊排列的十二個黃燦燦的馬蹄金,恭敬地呈到了張讓面前。
張讓那有些渾濁的眼球瞬間亮了起來。等侍從接過金餅後,張讓看向劉備的眼神都和藹了好幾分:“我怎麽不知道我對你有如此大恩啊?”
阿備的神情越發恭謹,道:“張常侍真是貴人多忘事。前幾日蹇常侍到處抓捕在雒陽城裏表演《血鞋記》的俳優,弄得人心惶惶。聽聞張常侍伸張大義,阻止了蹇常侍,還百姓以安寧。在下身為雒陽城內的一名普通百姓,自然也就受了張常侍您的大恩了。”
不許雒陽城裏的官吏抓捕表演《血鞋記》的俳優——這本來就是張讓在敲打蹇碩,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去保密。有心人只要稍微打聽一下,就能知道他張讓的名字。因此,張讓對劉備知道是自己做的這件事并不感到意外。
真正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劉備竟然特意拿着十二斤的金餅來感謝他。再一聯想到之前收到的那本制作精美的話本子,張讓立刻意識到劉備這一系列行動的背後有着更深層次的目的,意識到眼前這個穿着粗麻衣的年輕人也并非他表面看上去的那樣單純迂直,而是有着超越同齡人的智慧。
張讓不由地笑道:“後生聰明伶俐!”
原本,張讓只打算短短地見劉備一面,敷衍地說上幾句漂亮話,膈應一下蹇碩而已。如今,張讓的話語中卻不由地多了幾分真誠。
阿備道:“全賴當今陛下聖明,天下海清河晏。備這樣的貧寒宗室,才能有機會學習聖賢之道,開闊胸襟;來到雒陽城中,增長見聞。”
“哦?你是漢室宗親?”
“備乃是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後。”
“沒想到你竟然還有這樣的出身。”
見時機差不多了,阿備立刻将準備好的詞和盤托出:“備在家中時,母親便常常教育我,身為漢室宗親,理當為聖上盡忠,為國家效命。為此,母親時時督促我學習。備深以為然,努力學習聖人之道,又兼修百家雜學,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朝中獲得一個可以施展才華的機會,為漢室盡些綿薄之力。”
說來說去,原來就是來求官的!
張讓的眼神閃了閃,自覺明白了劉備此行的真正目的,看向對方的眼神也不由地帶上了幾分鄙夷和譏諷。
張讓并不覺得劉備這樣一個十五歲的黃口少年能有什麽真本事。不過看在那十二斤黃金的份上,他決定還是在皇帝面前為他美言幾句。當然,僅僅限于美言幾句而已,最後的劉備到底能不能做到官、能做到個什麽品秩的官,那就不是他要管的了。真要他去管,那又是另外的價錢了。
想明白了的張讓身形不由地放松了下來,伸直了跪坐的腿,語調輕慢地道:“既然你有如此本事,那我就考校你一番吧。”
雖然這件事從本質上來說是“賣官鬻爵”,但這種事好做不好聽。張讓明面上還是得考校一番,做做樣子,将“賣官鬻爵”變成“舉薦賢才”。
阿備道:“請張常侍出題。”
張讓随意地道:“那你就論一論近幾年來各處的災亂吧。”
阿備追問道:“請問是哪一場災亂?”
張讓不禁奇怪地看了劉備一眼。他出題目的時候,故意出得又空又寬泛,為的就是讓劉備好作答。畢竟這番考校就是裝樣子的行為,他并沒有期待劉備能真的答出什麽驚人之語。結果沒想到,劉備居然讓他限定範圍,自己給自己提高難度。
這種情況,就像大學裏的數學老師不忍心手裏的學生考試挂科,故意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出“一加一等于幾”這種題目。結果學生不但不領情,反而還要求老師将題目改成“試證明任何充分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
對此,張讓表示不理解,并且大為震驚。他甚至有些懷疑,剛剛那個聰明過人的劉備到底還是不是眼前的這個劉備。
不過張讓轉念一想,題目難度增加了對他也有好處。如果劉備真地答不上來或者答得不好,那麽他就可以以“才疏學淺”為借口,不對劉備進行推薦。這樣一來,他既可以合情合理地留下那十二斤黃金,又可以理所當然地不出任何力。而提高題目難度又是劉備自己主動提出的,最後結果不好那也是他自作自受,怎麽都怪不到他張讓頭上來。
于是,張讓随口道:“就去年秋天,洛水滿溢的那一場吧。”
阿備領命,略微思索片刻後,郎朗開口道:“武帝時期,董仲舒言天道而歸于人道。如果國家的君主将要做違背道德的敗壞事情,那麽天道就降下災害來譴責和提醒他;如果君主不知道醒悟,天道又生出一些怪異的事來警告和恐吓他;如果君主還不知道悔改,那麽傷害和敗亡就會降臨。
“按照董仲舒‘天人感應’的學說,去年秋天洛水滿溢,就是因為當今陛下有失德的行為,天道為此而降下了警示。
但備細細研究之後,卻認為這番學說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卻有更多的不通之處。
備不才,認為這些災亂的原因和君主的德行沒有任何關系。唯一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沒錢!”
阿備的擲地有聲的話語剛落,張讓便不由地擡起了頭,詫異地望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