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咱們幹票大的(倒V)
第26章 咱們幹票大的(倒V)
漢靈帝劉宏十二歲繼位,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剪除了外戚勢力,收攏了皇權。
如今,他在位已經有八年了。
在這不算漫長的事情裏, 劉宏早已看清了自己的處境,明白自己真正的敵人并不是那些史書上臭名昭著的外戚、宦官們,而是那些備受贊譽的士族官吏們。
為了能鬥倒那些士族, 成為一個擁有實權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發布政令安定天下的皇帝, 劉宏自繼位以來不斷地和士族們進行着交鋒。
可惜,空虛的府庫無時無刻不在拖累他戰鬥的力量。為此,找到一個擁有管仲之能、精通經營之道的人才便成了當務之急。
劉備的出現,如同無垠沙漠之中突然出現的一片綠洲, 讓劉宏眼前一亮、心中一喜。但多年來的經驗讓他并沒有立刻召見劉備, 而是先讓張讓去查明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
如果劉備真的是漢室宗親, 那麽就是自己人。
很快,張讓送來了消息,劉備的确是漢室宗親。按照輩分算, 和劉宏正好是一輩人。
至此, 劉宏放下了一半的心, 宣布召見劉備。至于他提起來的另一半的心,則需要當面考校了劉備的才能之後才能有所着落。
阿備見到劉宏是在一個涼爽的清晨, 他目不斜視, 一路安靜地跟着領路的黃門走到一座偏殿中。那個黃門将阿備送到後, 轉身邊離開了偏殿, 還順便帶走了偏殿中所有值守的人。
頓時,整個偏殿空寂得有些吓人。
這種情況完全不符合禮數, 處處透露着詭異。
在進宮之前, 盧植特意給劉備講解了許多進宮面聖的禮數, 反複叮囑他一定要小心謹慎。因此阿備不敢有半點松懈,一直保持着最恭敬的姿勢安靜等待着,就連眼神也謹慎地收斂在腳尖前小小的方寸之間。
一炷香後,一個青年的聲音突然在上首響起:“你就是劉備?”
“正是在下。”阿備躬身行禮,眼角瞟到一個身影從紗帳後轉出。他意識到,劉宏剛才一直在透過紗帳觀察他,因此行為舉止越發恭謹守禮,不敢有半分逾矩。
“朕已經看過你的那本《血鞋記》了,寫得不錯。”
“謝陛下誇獎。”
“你擡起頭來,看着朕。”劉宏命令道。
“諾。”阿備擡起頭,看向坐在上首的漢靈帝劉宏。
那是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身姿挺拔、面容清癯、雙目如炬,和央視版《三國演義》中那個怯懦又虛弱的昏庸帝王完全不一樣,倒很有幾分賢明君主的氣概。
想到歷史上漢靈帝的所作所為,阿備一時之間有些感慨。都說“人之初,性本善”,或許早年的漢靈帝真的想過要做一個賢明的皇帝。可惜世殊時異,他終究無法抵擋住內心的欲望,堕落成了一個昏庸的帝王,毀掉了大漢的江山。到了最後的最後,也只能給世人留下無盡的嘆息。
想着想着,阿備也忍不住心中嗟嘆,緩緩地垂下了目光。
劉宏審視着劉備。面前的這個人雖然年紀尚輕,氣質卻異常地沉穩。眼神清澈堅定,不卑不亢。禮節謙恭,卻又沒有絲毫谄媚之态。總之,一看就是個靠譜的人。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劉備最後那個眼神傳遞出來的關切和悲憫,讓劉宏感到十分不解。
他是堂堂九五至尊,何時需要別人的關切和悲憫?
“朕叫你看着朕,你為什麽移開目光?”
“初見天顏,小民不甚惶恐。”
“你可不惶恐。”眼見着這個聰明人還在那裏裝糊塗,劉宏忍不住戳穿了對方,“這次見面,不是你一開始就算計好了的嗎?”
“你費盡周折地将這《血鞋記》的話本子送到朕的手中,不就是為了讓朕注意到你嗎?”劉宏翻開話本子,拈起其中的一頁紙,忍不住贊嘆道,“說起來,朕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美麗的紙張。墨跡清晰、薄如蟬翼、堅韌柔軟……比朕禦用的紙張還要好上三分。張父不是讀書人,看不出這紙的玄機,更不明白這紙的價值,但朕心裏卻清楚得很。”
劉宏看向劉備:“蔡侯因改進造紙術,而受到和帝的誇獎,名留青史。你再次改進造紙術,通過賣紙幫朕充實了府庫,至少也當得起一個太子舍人了。”
太子舍人是東漢時期的一種官職,名義上是太子府裏的小顧問,但實際上沒有太子時也可以設置。
比如歷史上漢靈帝劉宏一輩子都沒立過太子,但不妨礙他在熹平五年(176年)、熹平六年(177年)将數十人封為太子舍人。
這個太子舍人的品秩雖然只有兩百石,但卻是實打實的京官內臣,時常可以和皇帝、皇後等重要人物見面。對于劉備這種從未入仕的平民來說,一上來就做太子舍人還是很不錯了。
劉宏的意思很明确:你劉備改進的造紙術嘎嘎好,我很喜歡。只要你把這個造紙技術獻給我,讓我通過賣紙賺到很多很多的小錢錢,我就封你做太子舍人。
交易是公平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阿備毅然決然地拒絕了。
“改進造紙術不過是點微末小事,小民不敢因此領受陛下的獎賞。小民此次進宮面聖,是想要另外向陛下進獻充實府庫之計,希望能憑借這條計策為陛下的宮室增添光彩、為陛下的馬廄補充駿馬、為陛下的江山壯麗顏色。”
阿備的意思更明确:皇帝啊,賣紙才能賺幾個錢啊?您是九五至尊,要幹就要幹票大的,這樣才能修得了院子、養得起好馬、幹得了大事!
于是,在劉宏期待的目光中,阿備抖開了預先準備好的布帛,露出了上面的輿圖。
阿備指着輿圖上的一抹朱砂,道:“陛下請看,這裏是雒陽城西一百二十裏處的一片坡地,名為義馬坡。經過小民的探查,發現此地有一處石炭礦,東西長五裏,南北寬兩裏,其中所藏石炭以億斤計,可供漢室百年支用。若是将此處礦藏掘開售賣,其所獲之財更是不可計數!陛下,可有意否?”
石炭就是煤炭的古稱,石炭礦就是煤炭礦。
阿備指出的這處煤炭礦,就是大名鼎鼎的河北省義馬市的北露天礦。它是我國關內唯一的現代化露天開采的煤礦,開采六十餘年後關礦,每年産礦近百萬噸。按照東漢時期的生産力,挖上兩百年也不一定能挖得完。
阿備向漢靈帝劉宏推薦這處煤礦,是多重考慮之後的結果。
首先,這是一處煤礦,而不是鐵礦、銅礦、金礦、銀礦之類的貴金屬礦産。在所有礦産資源的排序裏面,屬于比較低階的存在。阿備固然知道許多東漢人不知道的鐵礦、金礦,可以通過獻給劉宏來獲取利益,但那樣就太可惜了。好東西怎麽能一下子都拿出來呢?他就得把胡蘿蔔在劉宏面前慢慢地吊着,這樣才能在以後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和利益。
其次,這處煤礦是一處難得的露天煤礦,采挖的成本低、時間短。這使得阿備可以以最短的時間取得劉宏的信任,從而抱上皇帝大腿,避免掉被蹇碩幹掉的命運。
最後,這處礦藏雖然只是一處不太起眼的煤礦,但對現階段的劉宏來說反而是最合适的。因為這處煤礦距離雒陽城只有一百二十漢裏,位于司隸州的弘農郡,是劉宏勢力控制力最強的區域。其他的鐵礦、金礦固然很好,但距離雒陽城十萬八千裏。雖然朝廷名義上對這些礦産可以征收三成稅,但天高皇帝遠,真正落到劉宏口袋裏的又能有幾個子呢?
挖礦賣礦,從古至今都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哪怕一張紙可以賣到萬兩黃金,和挖礦賣礦相比,那都只是一個小生意。再加上北露天礦優越的地理位置,阿備就不信劉宏不心動。
果然,聽到阿備的講述後,劉宏的雙眼越來越明亮,表情越來越興奮,一副恨不得立刻撲進石炭礦裏的樣子。
“此礦當真如此厲害?”
“陛下若是不信,可立刻差一隊人馬前去挖掘。此礦與衆不同,并不深埋于地下,最淺處距離地面不過三丈。只消幾日,便可驗明真假。”
“好好好!”劉宏忍不住拍手大笑,“備卿真乃我漢室福音,堪當太子庶人!”
于是,不過一炷香的功夫,阿備就從二百石的太子舍人直接升為了四百石的太子庶人,和同樣四百石的雒陽北部尉曹孟德平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