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林家嫡長子03

屬于林家的歡樂時光還是很短暫的。伴随着林如海在揚州巡鹽禦史這個職位上呆的時間越來越長,林如海眉宇之間的憂慮就越來越多。

他已經在揚州巡鹽禦史這個職位上呆了一年了!可是這一年來,一點調動的風聲都沒有傳來,就連林如海自己都忍不住心焦。

一面還揣度聖心,一面要跟江南各方勢力鬥智鬥勇,揚州巡鹽禦史這個職位哪裏是那麽好坐的?

就跟林徽音私底下猜測的那樣,林如海還真的盤算過,讓賈家幫忙活動一下,再加上他自己手裏的人脈,就是不能升遷,幫他平調一下是綽綽有餘的。

可是如今看來,卻是一點消息都沒有,這不免讓林如海有些焦躁。也因為焦躁,加上公務繁忙,使得林如海沒了這個心情和閑暇親自指點兒子,因此,林家即将為林徽音挑選老師一事很快就傳揚開來。甄家很快就推薦了一個人來,這個人就是賈雨村。

消息傳到林徽音的耳朵裏面的時候,傳話的人甚至言之鑿鑿,就好像這件事情已經板上釘釘,林徽音只要等着拜見老師就可以了。

林徽音當然是拒絕的。

可是他要怎麽告訴林如海,賈雨村是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因此才不想要這樣的老師?要知道,葫蘆僧斷葫蘆案還沒有發生呢。而且在這個時代,師生本是一體的,還要求學生要侍師如父,學生對待老師要跟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學生的名聲不好,老師直接可以把學生逐出門牆,可老師的名聲不好絕對會影響到學生的前途,而且這個時代可沒有學生不認老師把老師掃地出門的,如果林家這麽做了,不但林徽音的名聲前途全完了,就是林如海和林家也會跟着名聲掃地,被整個讀書人階層排斥在外。

在這個時代,全天下,能夠把老師掃地出門的只有皇帝和皇子。其他人,敢這麽做,要付出的代價,絕對能夠讓一個家族覆滅!

值得慶幸的是,林徽音是男子,是林家的嫡長子,林如海再疼林黛玉,對于這個時代的男人而言,女兒和兒子終究是不同的。林如海會不對賈雨村進行詳細考察就讓這個家夥做了女兒的老師,但是他絕對不會對嫡長子的蒙師如此馬虎。

顧茜茜确信,林如海絕對不會拿自己的嫡長子去賭。

果然,不久之後,就聽說林如海見過了甄家推薦過來的這個前科進士之後,對這個人贊口不絕——這裏面有多少是社交辭令,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林如海當場寫了一封推薦信,把賈雨村推薦給了賈政。

所以,不久之後,賈雨村就動身,拿着林如海的信件和資助的錢財去了京師,興致勃勃地找賈政去了。

然後,又過了幾個月,傳來了皇帝禪讓,新帝登基的事情來,緊接着,新帝起複舊人的消息伴随着賈雨村成為應天府知府的消息一并傳到了揚州。

林如海得知消息之後,當時就把自己關在了書房裏面。

有那麽一刻,他心裏是恨的。雖然說理智告訴他,應天是陪都,跟京兆尹一個等級,一般能夠出任這個官職的,不是太上皇的心腹就是新帝的心腹,但是理智也告訴他,賈雨村作為一個被罷官的縣令,就是當年他是五品的京縣縣令,現在做了正三品的應天府知府,那是一步登天!

Advertisement

就是在宦海沉浮幾十年的林如海,都忍不住懷疑,賈雨村這個位置原本是屬于他的!

換而言之,揚州巡鹽禦史這個位置,讓林如海膽戰心驚如履薄冰,而賈雨村出任應天知府一事給了林如海太大的沖擊,讓他根本就無法保持冷靜。

如果不是幼子出事,林如海恐怕還窩在書房裏面。

林家素來子嗣艱難,林徽音還好些,他是父母的頭一胎,雖然那個時候賈敏都已經三十好幾了,可頭胎畢竟是頭胎,因此,林徽音的身體底子也不算差。可是等賈敏生林黛玉的時候,都年近四十了,很多女人到了這個年歲,根本就生不出孩子了。因此,林黛玉從小體弱,打落地就吃藥,這種說法雖然有點誇張,卻也不難理解。

至于林家幼子,這個乳名喚作長生的小哥兒,他的體質就更差了。因此,一場風寒,就讓這個孩子陷入危境,這真的一點都不奇怪。

林如海雖然擔心自己和家人的身家性命,可是小兒子也是林如海的心頭肉。這個孩子一去,宛如一記警鐘,把林如海震醒了。

同樣,小兒子一去,就好似硬生生地從賈敏的身上剜去了一塊肉,即便明知道自己還有丈夫兒子女兒,即便林家治療賈敏的銀錢和藥材宛如流水一樣淌了出去,可是賈敏的身子還是一如既往的衰敗下去。

就是林徽音和林黛玉兩個都停了功課,侍奉在母親的病榻跟前,就是賈敏也勉勵支撐,她熬過了冬天的時候,就是林如海都松了一口氣,以為她要大好了,不想,到了這年的夏末,一場風寒再度讓賈敏倒下了。

賈敏很快就陷入的昏迷不醒,然後在入秋不久就撒手人寰。

這一年,林如海四十七歲,林徽音十二歲,林黛玉六歲。也是林如海在揚州巡鹽禦史這個位置上的第三年。

賈敏去世之後,賈家派遣了幾個仆婦前來吊喪,順便帶來了賈母的信,要把林徽音和林黛玉兩個帶到京師去。

這兩年裏頭,接連遭遇打擊,鬓角都斑白的了林如海把兒子叫到了面前,咨詢兒子的意見。

打賈敏病倒之後,林家內宅的庶務都落到了林徽音的手裏,也讓林如海知道了這個兒子的殺伐果斷。

沒錯,賈敏這裏還在陳靈,另一邊,林徽音就乘機抓住了把柄,把賴家等倚老賣老替他們兄妹拿主意的賈敏的陪房都放了出去。

這還是因為林家與賈家家風不同,而賈敏治家的本事也不錯。如果林家的奴仆跟賈家的一樣的畫風,林徽音怕是要讓揚州知府上門了。

也因為林徽音百忙之中都記得拿出兩萬兩銀子,給林氏一族置辦祭天、添補族學的銀錢,更是讓林如海覺得,這個兒子跟別人家不同。

因此,在賈敏出殡、棺椁寄放到揚州郊外的法華寺之後,林如海就把兒子叫到了跟前,咨詢兒子的意見。

林徽音那繼承自林如海的如墨劍眉微挑,似笑非笑地道:“父親,您真的想聽兒子的意見?”

“不錯。”

“那兒子直說了。母親這一去,我們林家和賈家的關系,也不過如此罷了。”

“哦?為什麽?”

林如海根本就沒有生氣的模樣。

“這不是明擺着的嗎?不管怎麽着,母親也是他們家的女兒,而且還是他們家的嫡女,他們家老太太還在堂上坐着呢!而且賈家跟我們家不同,人丁旺盛。就是大舅舅身上有爵位不得出境,大舅舅家的表哥,就不得閑?二舅舅也不得閑?我記得大舅舅家的表哥,做親兩年,身上買了個捐官,如今還在候缺之中,如今在家也不過是料理庶務。如今嫡嫡親的姑姑沒了,大舅舅家的表哥就不能表示表示?二舅舅也是,五品的工部員外郎,閑職,也沒個正經的差事,終日不過在家裏跟清客相公們閑話。他就不能擠出那麽一點時間來,盡盡親戚的情分?”見林如海沒有阻攔,林徽音幹脆就直接說了:“不過是幾個三等的仆婦,就想把我林家的嫡子嫡女接走。賈家未免也太看輕了我們林家!他們不念着骨肉的情分,我卻是要顧忌着自己的前途名聲的。父親,父在母亡,兒子身上也有一年的孝。現在可不是走親戚的時候。等母孝滿了,兒子也想下場掙個功名。所以,這京師,眼下不去也罷。”

“可是你外祖母說,喪婦長女……”

“父親,那也是長女。林家的長子是兒子,妹妹排行第二,可不是什麽喪婦長女。而且,父親,兒子已經十二歲了。”

男子雖然晚婚的不少,可是十五歲定親十六歲娶婦的也大有人在。等林徽音十六歲的時候,林黛玉也不過十歲,她自然有嫂子教養,別人能挑出什麽不是來?

賈家對林家的輕慢,林如海也看在眼裏,既然兒子都這麽說了,林如海幹脆讓賈家的那些仆婦們回去了。

而林徽音這邊,雖然因為賈敏仙逝一事不得不放棄了外出求學的打算,可是這不等于說他在家就什麽都不做。

他一面守孝讀書,一面料理家務,順便把紅薯給弄了出來。

雖然這一招在他上次攻略的時候已經用過了,可是這不等于他這一次就不能用了。反正,招數這種東西,從來不嫌老,只要好用就夠了。

更讓他高興的是,這一次,游戲系統給出了一個補丁,那就是,現在的紅薯不過是富貴人家花園裏面的觀賞花卉之一,跟漢唐時期的棉花一樣。也就是說,跟上個副本不同,這一次的副本裏面,紅薯在中原已經經過了兩三百年的馴養,已經熟悉了中原的氣候。要知道,這種東西在剛進入中原的時候,根本就不像它在南洋諸國那樣根莖發達,相反,紅薯剛進入中原的時候,是出了名兒的只抽條兒不長塊根,就跟雜草沒什麽兩樣,甚至比雜草還讨厭。

不過,不管這裏頭有多少故事,至少一點是肯定的:紅薯已經在中原官宦人家的花園裏面長了幾百年,所以林徽音讓人把自己的小院子裏的姹紫嫣紅的花卉都給拔了,全部種上紅薯,外頭也只說他性子古怪而已。

因此,林徽音十四歲這年成為姑蘇案首的時候,林如海也總算知道了紅薯的高産。而他決定,在京郊購買一些零散的田地,在京郊推行紅薯。只有這種實實在在的功勞,才有可能讓他離開揚州巡鹽禦史這個位置重返京師中樞。

也就是這一年,林徽音科場得意,在這一年的秋闱高中,考中了江南解元。

不得不說,系統開的金手指夠大。

果然是休閑關卡。

作者有話要說:

捉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