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林家嫡長子05

不說賈琏聽了林徽音的話之後會怎麽想,也不管賈家諸人在看到賈琏一個人回去之後是什麽反應,反正在林家的那個小院子裏安頓下來之後,林徽音就閉門不出。雖然按照社交程序,他用林如海的帖子給林家和林如海的親友故交去了信,告知林家已經有人回京了,他也如實地告知了各家自己正在備考一事。衆人也體諒他來年要參加春闱,都選擇了寬容。

而在背後,各家又是如何拿他教育家中子弟,就不歸他管了。

他也管不着。

即便系統給他開了金手指,可是他還是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會試和殿試上搏個好名次。至少不能讓人覺得他的成績有問題。

當年的唐寅自恃才高八鬥,早早地放出話來說自己會試十拿九穩,最後就是考上了會元又如何?還不是被人冠上了舞弊的名頭革了功名?

所以,越是年輕,名次越好,就越發應該老老實實地窩着。

林徽音的決定,讓賈家,上至賈母下至賈政扼腕,人前人後說了不少話,可這跟林徽音又有什麽關系呢?

二月春闱,林徽音靠着一篇關于紅薯和糧食的策論,讓主考官和兩位副主考一致将他定為會元。殿試只考了一篇土地策論,而林徽音一篇關于歷朝歷代的土地改革的的策論讓太上皇和皇帝都說不出話來,一致欽點他做了狀元。

在殿試策論裏面,林徽音不但分析了史書上已有的土地政策的利弊和興衰原因,還拿出了史書上沒有的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也分析了這兩者其中的利弊。林徽音直接點出,要解決土地問題,關鍵就是要讓土地的價格降下來,而向外擴張,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式。林徽音在策論中直接點明,歷朝歷代的王朝之所以會衰落甚至滅亡就是因為這些王朝停下了擴張的腳步。

這個觀點引起了文武百官的廣泛讨論。

按照慣例,會元和狀元的策論都是要貼在貢院的門口接受天下人的品評和監督的。普通百姓是不懂的,可是看到林徽音那卷子,幹幹淨淨清清爽爽,漂亮得跟字帖一般,不少對科舉了解不深的人就喜歡上了。

而懂一點的人,讀到這兩篇文章,深入淺出,簡單易懂,把道理說得明明白白,自然也喜歡。就是呆如薛蟠,也叫人把這兩篇文章抄了下來。因為往日裏他妹妹跟他說的那些,他多半聽不懂也不耐煩聽下去,可是這兩篇策論沒有那麽多典故,他能夠看懂個一半。所以,他喜歡。

再精明的一些人物,好比說,那些大地主大商人代表,他們也知道,立國百年,國家已經到了改革的時候,而土地改革,一直以來都是影響各朝各代的命運的核心問題,所以,他們也擔心,國家改革會損害到他們的利益。雖然這個朝代沒有一條鞭法也沒有攤丁入畝,可是他們也很清楚,按照這個事态發展下去,國家肯定會改革,說不定就會采用類似一條鞭法或者攤丁入畝等類似的改革政策,那肯定會影響到他們利益。

在這方面,這些大地主大商人集團比任何一個團體都敏銳。

如果說一條鞭法、攤丁入畝是對他們宣告了無期徒刑的話,那麽,林徽音最後提出來的對外擴張,無疑是一種緩刑。

林徽音制止了有可能發生的、損害到他們利益的土地改革政策,也在某種程度上,讓這些大商人大地主階層松了一口氣。

Advertisement

而皇帝,他則看中了林徽音的頭腦,看中了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簡而言之,林徽音會成為新科狀元,沒有人有異議,因為所有的人都沒有他想得那麽深;皇帝直接任命林徽音為待诏學士,也沒有人有異議。

在大魏王朝,官位和官職是分開的。爵位、官位、官職,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官位和爵位決定是拿着什麽樣的俸祿,而官職決定的是幹什麽樣的活以及擁有怎樣的權力。而權力直接就對應着實際地位。

好比說,林徽音的狀元郎,這是一個正三品的官位,而待诏學士學士,這是一個官職,正四品。也就是說,林徽音拿着正三品的俸祿幹着正四品的活,擁有的,卻是天子近臣的權力和相應的地位。

而在揚州巡鹽禦史這個位置上呆了五年已經都快絕望的林如海也終于盼來了調動:他被任命為浙江布政使。

雖然說表面上看只是平調,可是對于林如海來說,浙江布政使是個極好的位置。因為他跳出了鹽政這個要命的系統,也跳出了江南省這個要命的爛泥塘。

春闱之前,大家都認為林家是凄凄慘慘戚戚,林如海的命在鋼絲上懸着,這才讓兒子進京一搏。可是一轉眼,林家就是氣勢難擋的中興之象!更重要的是,林徽音才十五歲就成了天子近臣,這天底下,又有幾個十五歲的天子近臣?

立馬,之前都不被大家看好、認為是個大火坑的林家和林徽音,就成了各家有女兒的人家眼裏的香饽饽。

各家的拜帖、邀請函,宛如雪片一樣,飛到了林家。

簪花游街之後,林徽音有為期一個月的假期,而這個假期,他是躲不過這個應酬了,就連他十分想遠離的賈家,他也不得不去一趟。

作為林徽音的外家,賈家被排在了不前不後的位置,這讓賈母怨念了好久。賈赦看上去的反應并不是很大,不過給的禮物卻很豐厚。至于賈政,他的感覺就複雜多了。

賈政雖然自視甚高,可是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沒有這個本事在科舉和文章上跟林如海相比的,所以,他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兒子的身上。可惜的是,他寄予厚望的長子賈珠已經去世了,留下的孫兒還小,還看不出好歹;至于小兒子,雖然才十歲,可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個兒子已經看得出喜好美人、沉溺酒色、厭惡讀書、不知上進的未來。

簡而言之,就是賈政這個親爹,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嫡次子賈寶玉已經被養廢了。至于庶子賈環,誰家會在有嫡子嫡孫的情況下把希望寄托在庶子身上?對于賈環這個庶子,假道學的賈政心中的安排就是等這個兒子長大了,給他張羅一門親事,給他一點錢,然後讓他出去過活。

至于幫忙張羅前程?不存在的。賈政才不會做這種事。

在林徽音高中狀元還被任命為待诏學士的消息傳來的時候,賈政就突擊檢查了兒子賈寶玉的功課。如果不是這個時候賈寶玉還在賈母的院子榮慶堂裏住着,只怕賈政絕對會把這個兒子一頓胖揍。可即便是有賈母攔着,賈政也着實被氣得不輕。不過,賈政還是回了賈母,把榮慶堂前面的绛雲軒給收拾了出來,給賈寶玉讀書之用,還交代兒子,過兩天他的林家表哥要來,要他好好表現。

這讓還沒有見過林徽音的賈寶玉心中升起了一股怨念,在背後說了不少國賊祿蠹之類的話。

至于王夫人,得了賈政的話,讓人把绛雲軒收拾起來的同時,也在自己的屋子裏面掉了不少眼淚。思念兒子的同時,也嫉妒已故的賈敏。

王夫人跟賈敏不對付,從她們還在閨閣之中的時候就開始了。賈史王薛號稱金陵四大家族,那是幾輩子的交情,王夫人雖然跟賈敏不是同歲,可打小就認識。賈敏從小就拔尖,加上又是賈代善唯一的嫡女,賈母百般疼愛,自然得到了很好的栽培。而王夫人,被這麽個故交家的姑娘處處壓過一頭,天長日久,心态自然也發生了變化。

可以說,跟賈敏比,王夫人都比習慣了,甚至到了不比就不舒坦的地步。

在過去的很多年裏面,王夫人一致以自己有兒有女而賈敏一直沒有生養而看不起賈敏,覺得賈敏枉為才女,卻連女人最起碼的傳宗接代都沒做到。

等林徽音出生之後,王夫人的大兒子賈珠已經開始讀書了,王夫人又開始炫耀自己的兒子聰明伶俐。

可是十年之後風雲變,王夫人引以為傲的兒子沒了,女兒進了宮,雖然說是女史,大大小小是個官兒,可實際上,女史也不過是皇後跟前的使喚丫頭而已。剩下個小兒子,如今還看不出好歹。

可賈敏呢?賈敏的小兒子是沒了,賈敏自己也沒了,這都不假,可是賈敏的大兒子出息了!六元及第!十五歲的待诏學士!

王夫人能不嫉妒?

可是嫉妒至于,王夫人開始本能地為她僅剩的兒子打算。

王夫人很早就知道,賈母有心把賈寶玉跟林黛玉湊成一堆。在今年的殿試之前,王夫人是拒絕的。因為她覺得林黛玉配不上她的兒子,因為林如海的官職太要命了,林家長不了。

可是現在,林徽音成了天子近臣,林如海也跳出了揚州巡鹽禦史這個火坑,這門親事立刻就變成了一門打着燈籠都找不到的好親事。

王夫人自然就改了主意。

來做客的林徽音面對的,就是這樣的賈家女眷和氛圍。

作者有話要說:

金手指大開啊。

畢竟是簡易休閑版本。

捉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