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國企身份:星骓公司

國企身份:星骓公司

幾天後,葉森就告訴劉桁已經協調好參觀的事,但只能劉桁一個人過去。

這次去基地,劉桁見到了以前只在科幻電影中才出現的休眠艙,但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房間裏全是各種設備和管線,這讓劉桁一下就想到了醫院的ICU病房,中間的透明艙體,更像是一個玻璃棺椁。

葉森解釋因為是在測試階段,為了方便實驗才做成現在這樣,成品和這個完全不一樣,會好看得多。

走在義體人項目的外面,像是到了一個猴子試藥工廠,一排用鐵欄杆隔開,形成的小房間裏都單獨關着猴子,每個小房間外都挂着一個記錄本,不過這些猴子的生活環境看起來還不錯,籠子四周都安裝着攝像頭。

走到裏面才看到一個巨大的空間中,布置着同樣奇怪的機器,密密麻麻毫無規律五顏六色的球體發着淡淡的光,這些像小彈珠一樣的球體上插滿了各種顏色的線路。

葉森告訴劉桁,這是一臺仿生神經元計算機,可以複制生物的大腦信息進行單獨運轉,是義體人項目的關鍵核心。

葉森還帶着劉桁去看了一些已經破譯的神秘信號,并且告訴劉桁,他如今研發的材料裏就有很多信息是從這些神秘信號中翻譯出來的。

在葉森的介紹下,劉桁大概看懂了這種神秘信號,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直接的信息傳遞方式,沒有聲音和文字,在劉桁看來這是一種較為抽象的圖像化信息傳遞方式,這應該就是葉森說的翻譯起來困難的原因。

劉桁震驚的同時也非常感慨。

“很難想象這個高等文明居然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日常交流。”

“是的,我們模拟過這種交流方式,雖然抽象了一點,但效率确遠遠超過聲音和文字。”

劉桁在這裏停留了很久,他看到了關于強弱互作用力的圖像信息,有些激動的指着畫面,不知道該怎麽形容,葉森笑着點了點頭。

“對,就是強弱互作用力,您當年在論文裏面描述的探測方法已經非常接近。”

劉桁繼續往後看着很多信息,激動的說不出話,但大部分都是這些年他已經接觸過的信息,劉桁現在非常确定這些信號不是來自地球的産物。

一番追問下,葉森依然沒有透露過多的信息,只是告訴劉桁,一艘星際飛船不是只要一臺發動機,一個義體人,一套休眠艙就可以完成,還有諸多的功能需要完善,比如說導航,通信問題等等。

葉森還說之所以帶劉桁參觀義體人和休眠艙,其意義非常明顯,華能公司能加入進來,一方面可以增加的技術儲備,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進星際飛船的諸多項目。

……

公元2194年6月21號,劉珩從基地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助理聯系公司行政部,将“華能科技有限公司”改為“星骓技術有限公司”。

在簽約儀式當天,航天科技研究院和基地那邊都派了代表到華能公司參加收購儀式,市裏包括王勉市長在內的很多領導也到了會場。

在公司的第一會議室內,吳明在會場的最後面履行着安保的職責,會議室大廳前面的大屏幕上寫着巨大的标題“航天科技研究院”對“星骓技術有限公司”部分股份收購暨戰略合作啓動儀式。

碩大的标題讓讓吳明有些恍惚,劉珩此前告訴他華能公司是他們家族的百年基業,這才過去沒多久,劉珩就把公司給賣了,吳明內心感慨劉珩肯定也有他的苦衷,如今公司因為資産案面臨着很大的經濟危機,劉珩的做法必然也是無奈之舉,以後公司肯定還會有很多大的變化,這讓吳明之前的一些想法也不得不重新考慮。

儀式的流程很簡單,沒過多久就結束了,幾名各方代表發言後就是證書交換環節,劉珩将一塊裝裱起來的股權證書模型交給了航天科技研究院的代表,代表也給了劉珩一個像航天飛機一樣的模型,今天的簽約儀式就結束了。

......

劉珩躺在試驗場的辦公室沙發上思考了很久,終于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起身拿起桌上的對講電話。

“小胡,你聯系一下,明天下午三點,召集生物科技部的研發崗位同志一起開個會,不用那麽正式,讓他們備一些水果點心之類的東西。”

“有什麽需要準備的會議文件或者會議主題嗎?”

“沒有,就普通的聊天,不用那麽正式。”

“好的。”

......

第二天,星骓公司的會議室。

“人都到齊了吧?

坐在劉珩旁邊的男人是生物科技部部長田宇,他看了一眼會場後回答劉珩。

“我們部門的研發崗位同志總共97人,都在公司總部,現在都到齊了。”

劉珩看了看前面的麥克風,按下了開關。

“這個會議室是小了點,大家只能擠一擠了,公司的新大樓很快就能建成,那邊就大得多,條件也比這邊要好。今天這個會呢,不是那麽的正式,主要就是交流讨論,現在公司正處在改革階段,所以召集大家随便聊一聊後面發展的問題。”

劉珩的話讓在場的衆人有了些許議論聲,大家以為這是公司要裁員的信號,畢竟公司剛剛經歷一場風波,又才開完股份轉讓的會,很多人的心裏本來就有這些方面的顧慮。

劉珩也注意到自己的話可能讓大家産生了誤會,一旁的田宇打開麥克風。

“大家稍微安靜一下,就是讨論發展,不會涉及到人事變動,大家不要胡亂猜測。”

見衆人又都安靜下來,劉珩就接着說。

“我記得公司有個醫療艙的項目吧,現在是誰在具體負責。”

坐在不遠處的一個男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董事長,是我在負責公司的醫療艙項目。”

“你是叫季文,我記得你,現在進度怎麽樣了?”

“董事長,按照我們的設計方案......”

劉珩擺了擺手。

“坐,坐下打開麥克風說。”

“單獨的功能模塊都通過了臨床實驗,現在正在進行的是這些功能整合後的軟件設計,目前還在完善底層的框架邏輯,整體進度就是這樣。”

“我記得當初設計時是針對緊急情況下的醫療救護,這些功能是全都通過驗證了嗎?”

“也沒有全部通過,我們跟協和醫院的合作還在繼續,像一些過于複雜的外科手術,特別是和神經橋接有關的還是有待進一步完善,但是像一些比較常見的情況,比如像內外出血、傷口縫合、血管連接、傷患處用藥、骨折的鋼釘植入、骨骼替換、異物取出這類情況都在臨床上驗證過的。”

“那還是很不錯的,對常見的癌症治療有效果沒有?”

“癌症我們一般定義為慢性病,醫療艙可以檢測癌細胞的病變情況,也可以跟蹤和預測。但治療的話,醫療艙和普通臨床治療相比沒有什麽優勢,我們也就沒有将這個考慮進去。”

“哦,那我知道了,距離形成産品還需要多久?”

劉珩一邊問,一邊在他前面的會議記錄儀上删除一些不需要的信息。

“按照現在的進度,我估計兩年之內可以出第一臺原型機。”

劉珩對這個結果很是滿意,笑着看向一旁的田宇。

“田部長,我可記住了啊,兩年之內出原型機。”

田宇看起來對這個項目很有信心。

“董事長,這個醫療艙是我們部門的重點研發項目,這些年我也一直有參與各環節的設計和研發,兩年內肯定沒問題。”

“那就好,你們這個項目要是能順利落地,你們所有人都是大功臣。”

“诶,揚平在不在?”

“我在這。”

坐在後排的一個中年男人站起來向劉珩示意。

“你到公司有十來年了吧,我可是一直記得你啊。”

“是的董事長,今年正好是我在公司的第10年。”

“你怎麽坐那麽遠,在你們部門裏面,你應該算是資歷很老的那批員工了,我現在都還記得你當年寫的論文,關于大腦神經元之類的技術,現在有研究沒有?說說看這些年在部門裏面感覺怎麽樣。”

“那我就簡要報告下這些年的整體工作情況吧。”

“別報告,就随便說,不要那麽正式。”

“好的,董事長,那我先說說一些工作情況吧。”

“你慢慢說,大家也別光聽,桌上的小心點什麽的該吃吃。”

“這些年我有空的時候還是會看一些關于神經元方面的學術論文,也算沒丢下吧,但畢竟沒有從事具體工作,所以科普性的東西可能知道的比較多,但真正技術層面上肯定跟不上時代了。我當初入職的時候在公司的項目申報上有提過這方面的申請,但那時候的部長告訴我這方面的東西要形成有經濟價值的産品需要的周期太長,而且投入肯定也不少,所以就沒通過。然後我就加入了醫療設備這邊,這一幹就幹了十幾年,這幾年我主要負責的就是醫療艙的神經修複功能模塊,但整體進度不如其他的功能模塊,目前進展還算比較順利,但是第一代醫療艙可能就趕不上了,整體情況差不多就是這樣。”

“我這些年也太忙,沒怎麽關注公司一些太細的事,你當初的論文我有仔細看過,當時做起來确實有難度,審批不過倒也正常,但現在就不一定了,也許很快就能證明。”

“如果公司後面要開始這個的研究,我肯定竭盡全力把這輩子都撲在上面的!”

“哈哈,那就好,後面還有真有一個類似的項目等着你。”

揚平聽了這話後後,臉上挂着些難以置信的表情。

“真有這樣的項目?”

“肯定有,你有時間就好好學習,但是別着急,到時候我第一個通知你。”

劉珩用叉子叉起前面的切好的芒果吃了一塊。

“對了,江萍是在你們部門吧?”

“我在這。”

會場靠右邊一點的的地方,江萍聽到自己的名字,立馬舉手示意。

“我想想...你來公司應該快有兩年了,還習慣吧?”

“董事長,我在公司挺好的,很感謝您為我提供的這個機會。”

“我跟陳峰也接觸過幾次...算了,不提了,都過去了,你現在是一個人還是?”

“我還是一個人。”

董事長的話讓江萍有些不好意思。

“你也不容易啊,聽說你小孩快上小學了,學校确定了嗎?有需要公司協調的你就知會一聲,這都不是什麽大事。”

“謝謝董事長關心,小孩學校的事他爺爺已經聯系好了。”

“另外工作上有什麽困難該給公司提的就大膽的提,王部門長解決不了的,他會直接跟我說。”

劉珩說完就看向旁邊的生物科技部部長田宇。

田宇沒想到董事長會突然提起自己,也來不及多想,接過劉珩的話就說了下去。

“江萍,我們公司的規模你也看到了,研發方面董事長還是很舍得投入的,而且董事長也非常關心每一位員工,你在公司這兩年應該也體會到了。以後有什麽生活、工作上的困難都可以直接來找我,這也是我跟大家的承諾,在公司,在我們部門,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

“诶,江萍,你現在是具體負責是崗位?

“我是在生物制藥那邊,主要還是從事一些實驗輔助和數據整理方面的工作。”

“哦,對,我想起來了,你是做心髒藥物的,是吧。”

“是的,董事長。”

“嗯,挺好。”

......

劉珩翻看着部門裏面的人員信息,把一些他感興趣的課題都問了一遍,很快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劉珩也對部門情況了解的差不多,劉珩看了看時間,稍作停頓後緩緩說出他的想法。

“今天跟大家這麽一聊,我也知道了我們部門的一些情況,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剛好我這有些想法跟大家說一下。”

劉珩把他做的記錄往前翻了翻。

“大家也知道,公司以後就有國企的身份了,所以大家的身份也跟着就不一樣了,我剛好從一些渠道裏接觸了兩個東西,大家從技術層面幫我參考一下可行性。一個是休眠艙,就是科幻電影裏面那種休眠艙,人躺進去可以放個幾十上百年那種。另一個是義體人,這個東西怎麽解釋呢,相當于是用人腦控制的機器人。”

劉珩說到這裏的時候,臺下揚平的眼裏突然就有了光,劉珩提到的義體人正和當初他設想的一樣。

會場的議論聲音響起,劉珩沒有繼續往下說,只是靜靜的等着大家讨論。

過了一陣,田部長示意大家安靜一下,劉珩還有話要說。

劉珩說起了他早就想好的說辭。

“我有個朋友因為肺癌去世,所以我就在想,我們都逃不過生老病死,按照以往的思路,生病了就治療,但身體老化直至死亡,卻只能延緩而無法解決,這受到我們人類身體結構的自身限制。那有沒有什麽辦法跳過這種限制來實現另外一種生存方式?答案被我找到了,就是義體人,具體的我就不細說了,但可以告訴大家的是,技術資料已經有了,所以我想我們公司的技術人員,有這方面能力和興趣的都可以嘗試一下,我打算組建成一個團隊,到時候還有另外一個團隊跟我們合作來做這個事,他們已經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很久,所以我們公司這個團隊主要是以學習為主,後面是否繼續從事,這個後面再說。”

臺下的人都看着劉珩,大家知道這才是今天座談會的重點。

“這個休眠艙也是一樣的情況,這個東西的功能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我就不解釋了,也是同樣組建一個團隊,和另一個團隊合作,同樣前期是以學習為主。我知道隔行如隔山,但你們肯定比我隔得要近一些,和他們的團隊合作,主要目标就是學習,目的是等以後的成品出來,我們要量産,要會制造和維護,目的就達成。”

劉珩的話就連一旁的田宇都聽得入神,畢竟這兩樣東西能帶來的已經不是經濟效益的問題了。

“我知道聽起似乎有些不切實際,但我去他們的實驗室看過,至少我是認可的,這就是我的構思,當然了,确實能力有限不能和他們合作這兩個項目的也沒關系,繼續公司其他的項目就行,只要公司發展的好,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畢竟公司的虛拟股,我看大家都買了嘛。”

說完這些,劉珩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口茶,他要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清楚,剩下的事就看大家的能力和選擇了。

“今天就先這樣吧,大家回去後,技術方面的資料随便查,但萬一查到一些和技術無關的話題,看看就行了,不要去參與,免得給自己惹來些麻煩。”

劉珩說完就合上自己的會議記錄本,然後又補充了一句。

“有想法的就跟田部長說一聲,公司會盡快組建這兩個團隊的。我今天還有點事,要是大家沒什麽事的話,就散會吧。”

......

公元2194年9月1號“義體人”和“休眠艙”正式立項。

經過幾輪調整,星骓公司的兩個團隊建成了,劉珩計劃後面在根據實際情況增配成員,這是此前和基地達成的協議,兩個團隊都将以學習為主的合作方式參與基地的兩個項目。

同時公司這邊也正式立項,兩個項目基地會以每年每項10億的啓動預算批複給星骓公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