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嫉妒
第章 嫉妒
第七十二章
榮國府的紛紛擾擾林府不知道,他們還在為林烨的升官高興。
兒子升為四品官了!
賈敏為這個好消息,給林府上下多發了一個月的月銀,另外還每個人多發了一身新衣裳。
還悄悄去慈善堂捐了一批陳米。
林府上下高興,四公主府也高興,不,現在不能再用四公主來稱呼了,她如今是公主們的姑姑,是燕奚長公主。
她看到女兒臉上的笑顏,不禁也笑了:“還在高興呢?想好送什麽了?”
崔二月被她這麽一問,臉紅了:“母親~”
燕奚長公主點了點頭:“行,那我不笑了,看你這麽高興,我在心裏笑好了。”
這不還是打趣嗎?
雖然崔玥被打趣的時候多了,認為自己鍛煉出來了一些,但還是沒控制住,她感覺自己臉上發燙,她不得不轉移話題:“大嫂呢?”
“她身子重,我讓她回去休息了。”
“我去陪陪她說說話。”姑嫂兩個感情不錯。
燕奚長公主自然樂見其成:“去吧,你別戴香囊,她現在聞不得香的味道。”
崔玥原地轉了個圈:“我好久沒戴香囊了。”
Advertisement
崔玥大嫂姓邱,嫁入崔家幾年了,夫妻恩愛,不過一直沒有動靜,今年終于有孕,一家人都十分歡喜。
她去到的時候,邱氏正歪在搖椅上休息,見到小姑子來了,不禁笑了:“快來坐。”
看着這個小姑子,邱氏心中也不免感嘆她的幸運。
林家說四十無子方可納妾,不是虛言,而是切實履行,現在那林家麒麟兒都十九歲了,換到旁人家子嗣或許都不止一個了,他如今卻連個通房都沒有,這要說出去,誰不羨慕小姑子?
小姑子因為這點都不愛出去赴宴了,因為總有那眼紅說些酸言酸語的人,影響心情。
還有之前對林家有意的南安郡王府小郡主、劉閣老孫女,她們都定了親,她們的對象不能說差,但跟林家子比較起來,有些方面就要差一層。
劉閣老孫女許的那人身邊原本就有通房,她剛過門,就多了個姨娘。
至于南安郡王府,他們給
小郡主定了定平侯世子,那本來就是個花花公子,雖然定親後身邊的大丫鬟被清了大半,但邱氏知道,這樣的人只是裝一時而已,等她進門了,就不會再掩飾他的花花心思。
這不是個例。
就連自己,夫妻相得,也有通房。
大家本來都差不多,但出現一個與衆不同的,就特別紮眼,要是心胸寬廣的說一句羨慕就罷了,心胸狹窄的,甚至會把自己遭遇的不平産生的怨怼轉移到小姑子身上。
好在小姑子看得開,不把她們的眼紅放在心上,還說:“那我就盼着我能長長久久的被她們怨妒了。”那樣就說明她一輩子都是她們羨慕的對象。
邱氏聽了,只能嘆服,确實是這個道理。
崔玥伸出手,小心地碰了碰她的肚子:“今日小侄兒有沒有鬧你?”
邱氏:“還好,他是個安靜的性子。”說起肚子裏的孩子,邱氏臉上頓時滿是母親的光輝,看的崔玥一陣恍惚:“大嫂,你越來越好看了。”
邱氏被她說的臉熱:“胡說什麽,我都胖了不少,哪裏好看了。”
崔玥:“胖?你這是懷孕了,哪個人懷孕不會變的豐腴些,再者你還沒有我大哥胖的多。”
邱氏有些心虛。
因為她懷孕,夫君今年又參加秋闱,各種補品流水似的往他們院裏送,她吃不了那麽多,又不想拂了婆母的好意,就讓他一塊兒吃了,這導致夫君胖了不少,連秋闱這麽折騰都沒瘦多少。
“大哥什麽時候回來?”
“還要過兩日。”
秋闱崔易嶺落榜了,不過他進了副榜,這也證明了他的實力,下一科他的把握很大,揭榜後,崔易嶺失落過後選擇繼續在國子監就讀,經常不在家。
“你的衣裳做好了?”邱氏突然這麽問,崔玥一愣:“……怎麽你們都知道?”
她給林烨做了一身衣裳,做了許久總算做好了,正準備讓人送過去,恰巧林府前幾日剛送來林烨的禮物,她這衣裳作為回禮正好,結果衣裳剛收好尾巴,母親就知道了,取笑她,大嫂也這樣。
邱氏笑眯眯的看着她不好意思的模樣,哎呀呀,小姑子這羞澀的樣子可真賞心悅目,等她明年出嫁了就看不到了,得要趁着出閣前好好
欣賞。
想到這裏,邱氏有些感慨,一轉眼,小姑子就長大了……
*
霖海府,孫明義拿着書離開了林府,當他來到府學的時候,就有人主動湊上前來:“你這回借了什麽書?”
雖然他克制了,話裏還是透露了一些酸味。
孫明義恍若味覺,把書亮出來給他看了一眼。
他驚呼:“你怎麽借的都是這些雜書?雖然說下一次秋闱還有三年,你也不能大意啊。”
今年的秋闱他們府學高中了兩個舉人,進來了十來個新人,孫明義已經是府學裏的“老人”了,和他搭話的黎舟和他是同一年進府學的,兩人之前交情不錯,今年他們雙雙落榜,孫明義還好,黎舟頗為沮喪,尤其是看着孫明義得了知府大人的青眼,可以自由進出林府,從林府借書之後,黎舟的心态就有些失衡了。
明明他們是差不多的,憑什麽孫明義可以得到知府大人的另眼相待?
放眼望去,府學裏有此特權的只有孫明義一人,為什麽呢?黎舟想不明白,孫明義不是府學中最年輕的,不是家世最好的,不是家世最可憐的,功課一般,長相也一般,沒有什麽突出的地方,他何德何能?
有知府大人的看重,孫明義就算今年秋闱落榜也不要緊,下一科幾率就大了,哪怕一直不中,有知府大人的看重也不會一直是個籍籍無名的秀才。
孫明義:“我對水利感興趣。”他借的這三本書,有一本是水利大家的手劄,另外一本山川游記,一本算數。
他也沒想到知府大人府中有如此多雜書,每一回去,都恨自己看書太慢,想看的書又太多,每次到了借書的時候就要面臨十分艱難的選擇。
黎舟呵呵笑了一聲:“還是你機靈。”
知府大人着手修了霖海府和部分縣的溝渠,明眼人都知道,知府大人現在是要動手修其他縣的溝渠了,孫明義這是投其所好,也是他當初機靈,找了個好差使,到如今還在大人身邊待着,時不時還能跟在知府大人身後實地考察。
到如今,當初一起被大人拉壯丁的府學學子們早就有了區別,有的人被知府大人使喚着使喚着就變成了邊緣人物,也沒有什麽在大人面前露臉的機會,而有的人辦事得力,得到了
大人的賞識,從一個秀才被提進了衙門,有了公差,吃上了皇糧,對于科舉無望的他們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了,還有的人,比如孫明義得到了大人的看重,他們私底下猜測,他要是能把握住機會的話,他或許能夠被知府大人收徒。
那是多麽大的榮耀啊!
不管大人有多年輕,是不是比他們年紀大,在這種時候是不光看年齡的,以他六元及第狀元郎的身份,拜他為師一點都不丢人,要是他放出風聲來,大把人家願意把自家天賦好的子弟送到他跟前。
而且現在大人沒有收過徒,要是開了先例,那就是首徒。
哪怕是不想讓人丢了他的面子,大人也會精心教導。
所以當孫明義背過身回自己座位上的時候,他身後的視線有點紮人,孫明義在心裏嘆了一口氣,或許他應該減少來府學的次數了。
每次他來都能引得一些人心思浮動,無心上課。
有些事情孫明義還沒說,比如知府大人在的話,他會指點自己幾句,還會給他出題,讓他寫文章,之後再指點他有哪裏不足。
一般的師父能做到的也就是這樣了,所以孫明義不敢說。
那樣他覺得有些人真的會失去理智對他做點什麽。
他心裏也是想過,是不是大人真的有收自己為徒的意思,但他不敢問,怕唐突了大人。
孫明義知道別人說他何德何能,他自己也是這麽想的,他實在沒有這方面的自信,他真的有這麽幸運被大人看中嗎?
在孫明義的患得患失中,金陵薛姨媽收到了王二太太退回來的東西,裏面有送出去的匣子,她看了看,裏面的銀票原封不動的退回來了,一起退回來的還有一封信。
她把信給薛寶釵:“你看看你姨媽在信上寫了什麽?”
薛寶釵匆匆打開信,看了一遍:“……姨媽在信上說,姨父迂腐,府中大老爺又趁機鬧了起來,這回幫不上忙,就把銀票退回來了,說讓姨媽把銀票給舅舅幫忙走動。”
薛寶釵眉頭緊蹙。
為了面子圓過去,王二太太還忍痛掏了一些東西出來。
但哪怕她說的再好聽,薛姨媽這個時候也不會把她送來的東西放在心上,她沒忍住抱着薛寶釵哭了一場:“
你姨媽她這是不想幫我們忙呢,榮國府是他們二房當家啊。(aiyinbei)?)”
薛寶釵平時穩重懂事,但這時候也陪着她掉了淚。
只有薛蟠撓了撓頭:“姨媽說的應該是真的吧,表哥中舉了,他才是大房嫡子,自然不甘心權利旁落。(愛因貝小?說)[(aiyinbei.com)]『來[愛因貝小?說]?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aiyinbei)?(com)” 這點薛蟠還是知道的,比如他就是薛家長房一脈,在守孝期間族中生意是叔伯們管理,等他出了孝,人也長大了,就收回來了,雖然還是讓管事、掌櫃們管,但他們如今彙報的對象是他。
而且薛蟠也不把這事看的太嚴重:“姨媽說的沒錯,有舅舅幫忙也能把事解決,這銀子就送給舅舅一塊幫忙打點好了。”
看他這樣不當回事兒,薛姨媽沒忍住,輕輕拍了他幾下:“你看你鬧出了多大的事兒!”要送給二哥,肯定不能就只送三萬兩,還要多送一些,這點薛姨媽不當回事,銀子他們家是不缺的,只是這事一直拖着沒有好消息,薛姨媽實在擔心不能圓滿解決。
薛蟠覺得自己無辜:“當時我們喝了酒打起來了,我也被他打了,我哪知道他這麽脆弱,就打了他幾下,他就不行了。”
薛寶釵看他這樣,眼淚流的更兇了:“哥哥你下手該有分寸才是,你要是出事了,你讓我們怎麽辦?”
看着母親和妹妹都淚眼婆娑,薛蟠趕緊認錯:“我知道了,我下回肯定不動手了。”
看他這樣,薛姨媽欣慰:“那就好,那就趕緊再寫一封信給你舅舅送去。”看母親輕易就相信了哥哥的話,薛寶釵嘆了一口氣:“那張家還是不肯松口嗎?”
薛姨媽一聽這話,就愁容滿面:“他們不肯。”
要是他們願意,就不用非得要麻煩自家哥哥了。
在他們議論着張家的時候,青陸正在金陵打探着這起案件的始末。
他原本在別處追查着那走方郎中的根底和關系網,收到主子的信後,就來到了金陵。
原本金陵他們就留有人,而且這事鬧得大,金陵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經過也是在衆目睽睽之下發生的,很好查,但這裏有沒有其他人的暗手?
比如為什麽那天這兩人會去那個戲院看戲,有沒有誰是被人引導來的,他們當天都喝了酒,是誰勸的酒?還有張家子被擡回去後是找哪個大夫診治,是否靠譜?
這一查,還真被他查出了點端倪。
事發當天,薛蟠本來想去花樓聽曲,是有個小厮說戲院來了個新人,很受歡迎,薛蟠一定喜歡,薛蟠這才臨時改了主意,去了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