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章
第零叁章 第 叁 章
胡亥雖然年歲不大,但也不至于聽不懂那些話語,之前為自己辯解時還很有一套自我的邏輯。
所以如今這副模樣,在場衆人無不覺得他就和那天音所言,生性便是殘暴無情之人。
原本與秦始皇一般對幼弟有情的一些公子公主們,都霎時涼了心。
“胡亥,你為何要這樣對我們?”嬴陰嫚覺得他簡直不可理喻,捏着衣擺的手攥緊。
身在帝王家,他們也不是不懂什麽叫成王敗寇。
六國中為了那王位,傳來多少腥風血雨的記載。更別說,這可是一統天下的尊貴帝位!
他殺扶蘇,是為了保自己登基。
殺威脅大的公子,也将将就就可以說得通。
可是,他将公子們乃至毫無威脅的公主們都悉數殺光,甚至是虐殺!這簡直聞所未聞!
胡亥看着自己的親姐,竟疑惑的反問:“為何不殺你們?我若稱帝,自是至高無上,定然保我這獨一無二的吾父血脈!”
他又孺慕的看向秦始皇:“吾父,我肯定不會為了帝位殺您,您是我心裏最景仰的高山。但是,若吾父不在了……我為何要與他們兄友弟恭姊弟情深?吾父是亥一人的!吾父的一切都不能交給他們!包括身上流的血!”
嬴陰嫚嘴唇顫抖,竟是無話可說。
公子高喃喃自語:“你竟因為這種理由……”
公子将闾震驚之餘,厲聲喝道:“那你殺也就殺了,為何以酷刑來殺!”
胡亥稚嫩的臉上露出不解:“可不這般的話,你不覺得無趣嗎?”
秦始皇抿着唇,與說完話後一直看着自己的胡亥對視着。胡亥從小就被他疼愛,看向自己的眼睛裏時時刻刻全是光亮,與其他孩子截然不同。
如今看來……确實與衆不同到了極點。
從古至今,從未見過何人将自己親人屠殺殆盡。
他緩緩的将視線移到趴在地上一直沒直起身的趙高身上,開口道:“趙高,這便是你教出來的十八子?”
趙高連連磕頭,額頭撞在地面發出砰砰之聲,幾下之後便在磚面留下了暗色血痕。
他高聲連呼:“陛下,公子胡亥那是赤子之心啊!他只是過于愛戴陛下!”
在胡亥這肆無忌憚的說法下,趙高除了幫他說話,也無法再咬緊牙關非不承認。
但是,他還是重複之前的話:“這天音之語,不一定是後世之人啊陛下……”
不過,也有死得體面的公子。比如公子将闾兄弟三人,知曉自己逃不掉便自盡而亡。
又比如公子高,為保自己族人請命為始皇殉葬。秦二世十分高興,賞賜錢財厚葬,放過了公子高一族。
聽到這裏,胡亥雙手一拍,對公子高說道:“我果然最喜歡你!這麽多兄長,就你對吾父挂心殉葬!”
未等公子高言語,嬴陰嫚便難以忍耐的大聲說道:“你對陛下之心意,惡毒且扭曲!你若無法忍受其他人有陛下之血,又為何不将那些旁枝悉數殺光呢?無非就是害怕自己帝位不保,只殘害手足!”
胡亥下颚一擡,肖似親父的眉眼眯起:“他們旁枝者,血脈淡薄,不配與你們相提并論。”
“……那我們是否該謝謝你的看重?”嬴陰嫚譏諷道。
秦始皇示意周邊侍衛過來:“看住趙高與十八子。”
趙高被拖着起身,卻因為過于害怕雙腿發顫無法自主站立。因此,兩位侍衛便提着他的兩處胳膊架着。
胡亥見幾個侍衛朝他走來,有些無措:“吾父……”
侍衛們只是圍着他,沒有像對趙高那般直接困住手腳。
而秦始皇走到了殿門靠內之處,坐于宮人放置于殿門外的長席上,身上佩劍的親衛們也守在他幾尺之內。
他脊背挺直,盯着天幕的眼眸漆黑一團,顯得深不可測,無人能猜測出他此刻的心思。
之前也說過,胡亥離不開趙高與李斯。趙高與胡亥的關系而言,扶持他無可厚非。那麽丞相李斯,又是為何呢?
許多人都說他追逐名利是一位利己主義者,毫無忠誠可言。他與扶蘇早就不和,因此始皇一死自然是殺扶蘇扶胡亥。
而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李斯後期固然是因為政治利益方面堅決不選扶蘇,可這并不代表李斯不忠。
應該說,李斯确實有可能不忠于秦,但他卻忠于活着的始皇帝!我們不能在已知歷史的情況下,将當時李斯的選擇都認為是他的蓄謀已久。
我将李斯分為了兩個階段,始皇死前與始皇死後。
這一聽到說自己,李斯本來以為會與公子胡亥一樣,全是批判之語,更心下冷笑想知道自己會怎麽幫助胡亥去殘暴不仁。
沒想到,這天音話頭一轉,說出了這番話。
而這時,蒙恬也帶着扶蘇到了。
蒙恬在前大步走着,扶蘇長袍在身後飄揚,急急跟上。
他與扶蘇私交甚好,此刻還小聲調侃他:“你這死腦子,出這等大事了還聽你那師傅的話不出門,等着被訓罷。”
扶蘇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師傅之令,不敢違也。”
然二人在靠近秦始皇時,都收斂了面上表情,噤聲行禮。
秦始皇一眼就看見了扶蘇樓在懷裏的那卷竹簡:“所拿何物?”
扶蘇聽到秦始皇的問話,連忙回話:“陛下,師傅讓我寫完這卷竹簡再出房門。但皇帝之令大于師令,扶蘇自然要跨出那道門檻。只是……未能完成竹簡,我心中有愧,便随身攜帶,以示對師傅的心意。”
“……”秦始皇肉眼可見的腮邊頰肉一緊,擠出話語,“你對你那師傅,倒是尊敬得很。”
“尊師重教乃禮儀核心也。”扶蘇應道。
“迂腐。”秦始皇點評道。
又見扶蘇不解,面露委屈,也知道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扶蘇的思想,再度後悔起當初找了淳于越去做扶蘇之師。
他看向李斯。李斯是荀卿得意門生,贊不絕口的弟子。
同樣是儒家出生,怎麽扶蘇就是另一副模樣!
然而,現在要給扶蘇重新尋師也無用,他怕是為了那淳于越要發瘋。
秦始皇只覺頭疼。
他又看了一眼李斯,李斯規矩的站在原地,知曉秦始皇在看自己,便遙遙行了一個禮。
秦始皇垂下眼眸,回想着天音之語。
李斯或不忠于秦,卻忠于活着的秦始皇。
天音再度發出,咬字清晰的女聲帶着那獨特的、與六國語言皆不同的音律,繼續講述。
從李斯到秦國開始,一直到秦始皇死前那些年,李斯是位絕對的能臣忠臣,簡直嘔心瀝血兢兢業業。
各位應該都知道,《谏逐客書》便是李斯所寫。秦始皇看完大為賞識,更直接封他為廷尉。可以說李斯此舉,奠定了秦朝統一的基石!
後來統一六國,秦始皇邀諸臣商讨使用名號。
王绾為首的群臣認為他乃史上第一位統一天下之人,為五帝所不及。因此回溯歷史,追尋三皇典故,認為秦始皇乃人之首,建議稱為‘泰皇’。
然而秦始皇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所以自己定為‘皇帝’。
這時,天下統一、皇帝既成,政務上所面臨的第一大問題便是,國家的制度。
王绾提議‘分封制’,無數大臣為之附和。然李斯,卻頂着所有人的壓力,請求改為‘郡縣制’!
這是李斯仕途往前踏出了一大步的重要節點。
秦始皇因此格外看重李斯,丞相一職直接成為李斯囊中之物,打敗秦國一直以來擔任丞相的王绾!
這話一出,在場諸臣無不震驚。
為何?
因為剛剛在大殿之中,他們才将此事定下,同時秦始皇任命李斯成為丞相!
他們之前都對于天音是後世之人的猜測半信半疑,如今卻不得不信。
知曉後事的一些人,便會覺得這是李斯的心機所在。說他并非是為了大秦王朝的發展,只是為了往上爬,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這話,恕我不認可。
在當時那個環境,李斯敢于與所有人反對,堅決提出這個建議,恰恰證明了他是為了心中抱負。
将大秦建設得更好更強,讓他李斯之名永世流芳!
若只是為了利益,他怎麽知道自己提出這建議會被秦始皇認可?萬一被衆臣排擠,始皇厭惡,直接将他官帽褪去呢?
當然,他不怕被罷官,也讓我覺得還有一個方面……
秦始皇,是一個知人善用、明辨是非之人。
後人皆道他暴君,有失公允。之後我也會詳細解說我心中的秦始皇。
李斯聽得胸膛起伏,激動萬分。
平息心緒後,他怔怔的想着:為什麽後人要說我純粹是追逐地位呢?名利名利,名聲自然也是他一生所求,不然何苦想盡辦法拜入荀子門下?
垂名青史、流芳百世,才是他身為文官最高的追求。
未來的自己,到底是為何要扶胡亥呢?
而秦始皇在聽到那天音說之後要談自己的事時,不由的眉尖微挑,拇指上的玉扳指也被他輕輕的轉動起來。
“呵。”
言歸正傳,再談李斯。
他與扶蘇的矛盾不會是一開始就存在,所謂他與扶蘇一法一儒這事,乃後世之人的評說。在當時,并未分得如此清楚。
所有公子們都有自己親近的師傅,李斯既為丞相,便不會是任何公子的師傅。
在諸多公子們中,同為儒家出生的李斯與扶蘇天生就比其他公子多上一絲牽連。而且,扶蘇的師傅淳于越,更乃他的好友。
因此,李斯和扶蘇最初關系即便不是特別好,也不會差。
秦始皇從一開始,在所有公子中就看重扶蘇。李斯看得清楚明了,他會選擇将女兒嫁與扶蘇,是穩固地位的同時,也給自己後代留條路……畢竟,他當時已花甲之年,需要考慮得更多。
李斯忠于秦始皇,是因為秦始皇信任他,能夠給予他極大的施展抱負的空間。所以,一位與被秦始皇看重、同出儒門、還有翁婿之關聯的公子扶蘇,在最初,确實是他的選擇。
但是,在後來……等等,什麽叫時間到了,随機抽取一名幸運觀衆發言呀?你這平臺也太那啥了吧,簡直槽多無口!哪有直播到半路喊我抽獎的。抽獎還是一個發言?誰稀罕啊……
說真的,發言都需要抽獎,怪不得大家都不來你這小平臺。而且,你确定有觀衆嗎?我感覺我一直在單機……行行行,我按抽獎按鈕。
李斯本來豎着耳朵在聽,結果她說到一半不說了,氣得吹起了胡子。
大家面面相觑,開始交頭接耳窸窸窣窣的讨論何為“抽獎”“發言”“觀衆”。
哇,抽到一個幸運觀衆……你這地兒還真有觀衆啊?讓我們看看這人要說些什麽吧!
于是殿門外衆人,無論是李斯王绾等朝臣,還是抱着竹簡垂頭喪氣的扶蘇、在一旁安慰他的蒙恬,亦或是被禁锢的趙高,和站在角落的公子高公子将闾等人,都擡起頭盯向天幕。
上面依舊是之前穿着朝服留着胡子,頭頂“李斯”二字的人物。他站在那裏對着虛空來回的鞠躬:陛下……
一句手寫的字跡,漸漸出現在畫面最下方。
不如給不明情況的百姓們,說說嬴政的身世?
鹹陽宮大殿這處,靜谧得風聲都聽得一清二楚。
所有人都噤若寒蟬。
咔
秦始皇眉眼陰沉,手上扳指直接被他捏碎成殘渣,簌簌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