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50章 第五十章

李螢心一向不太擅長對這種充滿真情實意的表達做出即時反饋, 又看了兩遍徐斐然說的話,仍覺驚訝。在俞沅說徐斐然模仿他之前,他是沒有太多這種感覺的, 哪怕後來俞沅又強調過一遍, 他也當俞沅在一本正經地說笑而已。現在想來, 或許是因為俞沅比他自己還要了解他彈琴時一些小動作小細節,才會那麽篤定吧……

這種感覺很神奇。如果說徐斐然是俞沅的粉絲, 他是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的, 俞沅紅起來以後, 學生之中不少喜歡他的, 就算不是狂熱的粉絲,也會聽一聽他的歌,每天中午下午兩個時間段廣播站一放歌, 冷不丁就能聽見俞沅的歌聲在校園裏飄揚。

可是徐斐然說她是他的樂迷……這就很……

徐斐然說的事他不太記得了, 依稀有些印象但記不太真切, 那個時候他一點也不火,誠然再不火的人也會有一些支持者,可再怎麽樣李螢心也不會想到還有個彼時應該才十歲、十一歲的小孩自那一刻起就開始支持他。而且還那麽巧, 這個小孩在他成為一個老師之後, 又進入了他的班級, 最後還陰差陽錯地把他認了出來。

最後李螢心回複徐斐然:還挺有緣分。

徐斐然打開了話匣:本來還想再長大一點再去看你們演出的, 想着如果有簽售的話我可以跟你說我是之前那誰誰,現在已經學會聽這樣的歌了哦……誰知道就這樣解散了[大哭]

徐斐然:所以後來發現老師還有在寫歌真的超級高興!如果老師還能再上臺就更好了!

徐斐然:不知不覺說了這麽多真是很不好意思,我就先不打擾老師休息了,以後有新歌我會繼續支持的!

看着這幾句話李螢心開始腦補平常這姑娘話一說完就跑的樣子, 他好笑地搖了搖頭,沒有馬上結束話題。

李螢心:給我一個你的地址, 能收件的。

徐斐然:啊?

李螢心:有些教輔資料不想帶走了,送你吧,給你開小竈。

徐斐然:……

幾天後李螢心把東西打包好寄了出去,當然不是真的教輔資料。

他把自己第一把琴——那把天藍色的依班娜SR300E——送給了徐斐然。

Advertisement

這把琴他幾乎不彈了,帶在身邊只是認為它對自己來說有一些特殊的意義。那年他決定放棄音樂了,賣掉了所有的琴只留下第一把,他知道因為這把琴有意義,但當時他其實沒有想明白這個所謂的“意義”是什麽。

現在他才知道,他其實一直在用這把琴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起點是什麽,不要忘記來時的路……不要放棄。

就像流星墜落以後,人們或許已經無法從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再看到一簇火焰,但只要有一點火星尚存,星星之火總有再燎原的可能。

這把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那點火星。

後來他愛的人手執炬火,逆着風走向了他,重新點燃了他。

他心裏的火,從一點螢光,再次變成熱烈的光明了。

所以這把琴……他決定送給他的後輩。打包琴的時候李螢心最後再摸了摸琴把,又想起了這把琴是從一個奸商那裏買來的,奸商後來又幫助他組起了第一支很潦草的樂隊。

嗯,特別有意義。

李螢心随琴再附贈徐斐然小卡片一張,上書:斐然同學,這是我的第一把琴,承載了我的很多記憶,其實是象征性大于實用性的,不過你要是用它來彈也可以,這樣令堂要是再沒收你的琴你還有一把備用(開玩笑的)。好了,最後祝你開心生活,開心練琴,享受音樂,期待有一天我們可以同臺演出。

落款是“水晶from夜這星”。

……

處理完學校的所有工作,漂了頭染了霧霾藍的李螢心把鯉州的租房退了,東西能扔的扔,不能扔的塞回老家,又寄了幾箱東西到上海,自己則拉着個行李箱就出發了。

他現在和俞沅住到一起,誰都不用再像之前那樣頻繁地當空中飛人。

厮混了幾天。

一月底,俞沅去錄某個地方臺的春晚,是提前錄好的錄播,比央視春晚提前一天播出。這一次跨農歷年,他們也沒看央視春晚,把前一天播的地方臺春晚翻出來重播。俞沅不用再對着鏡頭問李螢心在不在看,因為李螢心在電視上出現了俞沅時,把臉湊到電視屏幕前,和電視上的俞沅合了個影。

然後他把這張照片發到了那個已經很多年不用的微博上,配文:水晶在看,新年快樂~

招魂成功的樂迷朋友、CP粉朋友們差點把水晶的評論區擠爆了。

二月到三月,李螢心把新專輯所有歌都寫完編完了,經過讨論之後,他們決定以樂隊的形式推出這張專輯。

四月,不敢坐飛機的石含章花了二十天慢慢悠悠地從西北開車一路走走停停終于到了滬上,陳悅也申請調到了上海的分公司。

夜這星終于簽了經紀公司,但在創作和演繹上,他們仍然是自由的。

五月和六月,排練,錄音,發歌。

這一整張專輯叫《再見夜這星》,以重新錄制版的《夜這星》為開頭,收錄了去年俞沅迷你專裏的那三首歌,再加上李螢心又寫了三首新的,以及陳悅的《願你》,最後是一首大家一起寫的歌,就叫《再見夜這星》。

每個人負責一小段,最後李螢心再把這些碎片彙總起來,編成一首完整的歌。

彙總的時候李螢心又在副歌那裏加了一句。

“年輕的流星不要懼怕

墜落之後

星星碎片

會有人撿起

保護你的美夢”

這句詞就挨在俞沅原來寫的那句後面。

俞沅寫的是——

“年輕的流星不要懼怕

墜落之後

不是永夜

只因你降臨一瞬

點亮我一生”

專輯甫一發布,就登上了各音樂平臺的榜首,靠歌曲本身的可聽性、精良的制作、俞沅本身自帶的名氣、前段時間網友考古樂隊時積攢的好奇以及經紀公司的運作,專輯裏的好幾首歌播放量和讨論度都非常驚人。

之前俞沅發迷你專輯的時候,很多人以為他要開始走民俗或者國風,結果樂隊專輯一出來,大家發現這個樂隊已經完全不在意什麽整體調性風格了,除了自由還是自由,上一首還在那國風搖滾,下一首就狂擰合成器迷幻得讓人像漂浮在雲間……有主題明确甚至頗深刻的創作,也有純粹讓人跟着搖的無意義呓語,無法概括,但都好聽。

七月,又是一個夏天,夜這星一起登上了群島音樂節的舞臺。

其實就算組建了這麽些年頭,就算新推出的專輯收到的反響熱烈,但李螢心始終有一種他們還是初出茅廬的小樂隊之感,在夜晚站上這樣的音樂節作為壓軸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幾年前還跑音樂節的時候,明明只能去一些規格更小的音樂節,在下午兩點多演。

也不知道小宋哥怎麽跟人家談的,聽說還是主辦主動想讓他們來的。

四十分鐘的演出時長,他們計劃是唱十首歌,當然,不會每一首都唱完整。

以一段給每個樂手都solo了一遍的intro開演,鼓點砸在臺下洶湧人潮的耳膜上,在這個島上的所有人的心跳逐漸以同個頻率跳動,人們蹦起來搖擺的靈魂,就像貝斯手和吉他手顫抖的弦。

主唱開口:“我們是——夜這星!”

沒有太多廢話,演出正式開始,石含章換了個節奏型開始打。李螢心抱着一把新入的紅色的琴,按下弦卡進節奏,晃着剛剛重新染的紅頭發,他頭發終于長了些,看似随意地紮了個小小的馬尾,也跟着身體的律動一晃一晃。陳悅也低着頭,捏着撥片開始撥弦。

李螢心在臺上燦爛得像一輪太陽,俞沅舉起立麥走到他身旁,他今天穿的也是紅黑配色的上衣,和李螢心搭成一套。

然後俞沅開始唱。

李螢心擡頭對着他笑。

貝斯的低鳴和主唱清亮如同少年的聲線纏繞在一起,發出這樣諧和的聲音的兩人對望着彼此,交纏的視線也像融合的心。

他們重新看向臺下,他們的音樂就像風暴,席卷過每個在場的聽衆。

他們像以吸食人的理智為生的怪物,聲音傳進誰的耳朵裏,誰就會被剝奪思考的能力,只知道跟着音樂跳動吶喊。

有人說搖滾樂手在臺上時近乎神明。

每一個音符都讓人群壓抑的情緒流淌出來,每一個樂句都給麻木的精神重新注入勇氣。

四十分鐘是一節課的時間,監考的時候李螢心覺得很漫長,終于上了臺,他卻覺得這點時間短得過分,他滾落的汗珠就像被燒開的靈魂,但是他不介意再在這裏沸騰一會兒。

他們這次唱了新歌也唱了舊歌,到安可曲也結束的時候,李螢心竟然有點不想下舞臺。

他看見其他幾個人也站着沒動,以為他們和自己一樣意猶未盡。

俞沅還沒對觀衆說再見,提醒大家有序離場的播報也還沒響起。

俞沅重新開口,說的卻是:“大家先等一下……我這裏還有一首歌。”

李螢心有些訝異地看向俞沅,歌單上的歌全都演完了,哪裏還有什麽歌,也沒排練過啊。可他再看向石含章和陳悅時,發現他們竟然很淡定地準備就位……就是笑得有點古怪。

什麽意思這是?

俞沅再次走到李螢心身邊,湊到他耳邊說話,這次卻是讓他把琴摘下來借他用一用。

盡管非常懵,李螢心還是照做了……但把琴遞到俞沅手上時,他又隐隐感覺到了對方想要幹什麽。

俞沅說:“這首歌想送給我最重要的水晶。”

臺下的歡呼聲如同水滴進了油鍋。

他看着略不知所措的李螢心,接着說:“這首歌是我偷偷寫的,我瞞着你拜托了石頭哥和阿悅跟我一起排練了幾次……貝斯的部分是我彈,效果可能不一定好,你不要嫌棄。”

溫柔的吉他前奏響起,像一陣風,把剛剛燃情肆意的氛圍撫平。

大家說貝斯笑話的時候總是說貝斯手在臺上無所事事看其他樂手演出……這下李螢心是真的無所事事了。

俞沅按着弦,望進李螢心眼裏。

他唱着:

“在相遇之前

我是沒有心髒的機器人

你用笑容在我胸腔裏

種下一顆心

材質是水晶

因為長出了心

學會了呼吸

學會了抱你

擁抱你

就像電流穿過我身體

我以為我要報廢了

原來是我要

生出血肉了”

邊彈貝斯邊唱歌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貝斯節奏和歌曲主旋律的節奏經常是不同的,如果想邊彈邊唱,就要一邊想歌詞一邊想拍子,所以很少見樂隊主唱是貝斯手,也很少見到貝斯彈唱。

但是俞沅彈下來了,也不知道偷偷練了多久。

一陣間奏過後,他接着唱:

“感謝你給我一顆

水晶的心

我想和這顆心

流浪到世界的邊際

我有一顆

水晶的心

你的心

永遠不熄”

其實這首歌還沒唱完,按理說後面還會有一段重複。

但是李螢心已經忍不住了,他用力抱住了眼前的俞沅,于是歌聲戛然而至。

後頭的鼓和吉他都沒有停下,臺下樂迷的歡呼聲再次翻湧。

整個世界都是噪音。

整個世界卻又很安靜,安靜到李螢心發着顫的聲音被俞沅清晰地聽見。

李螢心抱着他,靠在他耳邊,很輕很輕地說:“我的心想要一直落在你那裏。”

(正文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