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神醫妖道2

第02章 神醫妖道2

廣德十年,七月初秋。

幽州近日出了一樁奇事。

州牧府的小公子罹患惡疾,找了多少杏林聖手亦不見好,都道他命不久矣。急得州牧常玉山懸榜求醫,不惜以千金為賞。

千金之賞果然動人,前前後後揭榜者不下十指之數,卻無一人有能耐令小公子轉危為安,倒是有幾個招搖撞騙者丢了性命。

直到半月前,來了個游方道士。

此人一襲道袍縫着補丁,周身只有一個藥簍,藥簍中還裝着個尤在襁褓的孩子。

本以為這又是個招搖撞騙的神棍,不料道士一番針灸下去,昏迷多日的小公子瞬間轉醒,又是幾帖藥下肚,人便活了過來。

游方道士頓時就成了活神仙。

州牧大喜,不僅酬以千金,且得知這位活神仙此前雲游四方,居無定所,有了徒弟後正打算尋覓一處僻靜之所安頓下來,遂于城外雲隐山上起一道觀,以地契相贈。

于是,雲隐山上多了一座歸一觀。其觀主自號曰“清虛”,百姓稱之為清虛真人。

歸一觀從無到有,修了三個月。

正式入主歸一觀這天,清虛道人俨然已換了一副“賣相”,羽衣星冠,配合他一身本就不俗的皮相,端的是一派仙風道骨。

而換了簇新襁褓的越殊躺在同樣簇新的竹簍中,視線随着清虛道人的移動而移動。

誰能想到當初清虛道人開口“本觀主”、閉口“開山大弟子”,其實連道觀都無?

而今這張空頭支票總算落實了……

思及前言,越殊不由莞爾。

驀然間,一雙手将他從竹簍中撈了出來,越殊被高高舉起,道觀匾額映入他眼中。

“歸一觀,歸一觀……”

清虛道人鄭重念了兩遍觀名,歡喜不已:“乖徒兒,往後這就是咱們的家了!”

‘歸一觀?這個名字不錯。’

襁褓中的嬰兒一怔,而後便将清澈的眸子輕輕彎了起來。見道人滿臉殷切地等他反應,他無奈地揮舞小手,咿呀應了兩聲。

道人頓時樂呵呵地笑了起來。

師徒二人從此就在雲隐山落腳。

清虛道人此前并無養崽經驗,好在越殊不是一般的幼崽,不僅從來不哭不鬧,吃喝拉撒亦按時按點,十分好養。用清虛道人疊了至少十層濾鏡的眼光來看,天下再也沒有哪個幼崽比他的寶貝徒弟更乖巧了。

只有一樁事令他日日為之懸心。

那就是這乖徒兒的身子骨太弱了。

當初他撿到這孩子時,本就只剩一口氣。許是在襁褓中傷了元氣,損了根基,哪怕清虛道人精心養着,卻始終病殃殃的。每日湯藥不離口,小小年紀就成了藥罐子。

為此,清虛大人給他起了個小名喚作“長生”,只盼這孩子能長長久久地活下去。

這份心意令越殊心中動容。

他兩世為人,與病魔抗争的經驗和意志都不缺,不像真正的幼崽一般抗拒喝藥紮針,對清虛道人的治療全程配合,倒覺得山上的日子比被關在醫院裏強多了。

喝藥之餘,越殊不忘鍛煉,稍有精力便在榻上勤加爬行,活動小胳膊小腿。如此下來,他身體日漸強健,至少不用再看着一歲的壽數提心吊膽。

盡管清虛道人刻意不提,越殊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卻一清二楚,甚至比清虛道人知之更深,就連還能活多久,他都心知肚明。

說來就得感謝他的金手指了——

[真名:越殊]

[魂能:7]

[壽數:10]

[備注:這就是傳說中的短命鬼嗎?]

越殊對毒舌的備注視若無睹,只将目光定定落在壽數一欄,他臉上毫無沮喪之色。

……不管怎麽說,壽數上限已經從一歲變成了十歲。怎麽不算是重大突破呢?

·

與此同時,歸一觀漸漸入了正軌。

觀中主營業務并非燒香拜神,而是治病救人。幽州州牧之子就是活着的金字招牌。

故而師徒倆的日子過得不錯。

清虛道人大部分時候都在道觀中呆着,求醫之人自然會主動上山,只偶爾下山給重症病人看診,往往都會帶着越殊一起去。

他也因此對外界有幾分了解。

此事說來也是神奇。越殊覺醒前塵以來,尚不曾學習過語言文字,偏偏旁人的言語一聽就懂,或許這也是轉生帶來的好處?

總之,從清虛道人和旁人口中聽來的只言片語來看,如今師徒二人所處的地界乃是幽州,正值大楚王朝治下。這個不曾在前世歷史上出現過的陌生王朝算是一記實錘,令越殊确認他已經轉生到了異世界。

自楚太祖揭竿而起奪得天下,大楚江山已經延綿二百多載,如今帝王昏聩,天災頻仍,百姓流離失所,頗有王朝末世之象。繼續下去,大楚王朝分崩離析之日不遠。

越殊此世生在小門小戶,不過是天下衆多家破人亡的百姓之一。與他遭遇相似者不知凡幾。他能得清虛道人收養已是天幸。

天下大勢離此時的越殊而言過于遙遠,于他而言,養好身體才是當下最緊要之事,否則他能否活到大楚分崩離析之日都難說。

——先定一個小目标,突破十歲大限!

如此又是兩年過去。

三歲這年,越殊終于開蒙。

原本清虛道人憐他身子骨弱,不想他小小年紀太過勞神。越殊卻不願再等。

他迫不及待成長起來,将知識化作進取的養分。有限的生命鞭策着他的前進,讓他不敢懈怠。

清虛道人拗不過他,只得允了。

只是他生平第一次收徒,第一次為弟子開蒙,既沒有經驗,也拿捏不準尺度,竟是直接拿道書和醫書充當“啓蒙教科書”。

換作正常的幼崽,別說順利啓蒙,只怕早就在這“如聽天書”的狀态中被勸退。不厭學就怪了。什麽勤奮好學?不存在的!

越殊卻是學得十分認真。

他還記得自己的小目标呢!

倘若師父能力有限,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學醫自救,縱使希望十分渺茫,至少是一個方向。

于是,道書和醫書上的一個個名詞成了越殊這輩子首先識得的詞,首先會寫的字。

他本就聰慧,盡管兩世都受身體拖累,學習起來卻極為用心,在求生的強大驅動下,進步堪稱神速。

清虛道人對普通幼崽的學習能力一無所知,不僅接受良好,還逢人就誇自家弟子懂事。

越殊都不免被他誇得心虛。

嚴格來講,若非轉世之身,擁有成熟心智,尋常孩童就算有些天賦也很難自律。

然而,此中內情只有他自己清楚。

在不知情者眼中,越殊卻是妥妥的別人家孩子,屬于同齡人的對照組。與他對比過的同齡人很難不挨一頓長輩的竹筍炒肉。

幽州州牧府,傳出驚天動地的哭聲。

“哭什麽哭?小道長才幾歲,都能背完一整本道書了。你呢?默寫個《三字經》都磕磕絆絆,可見你平日讀書多不用心,往後功課翻倍。”州牧常玉山啪啪打過兒子的手心,板起臉來喝道,“不許哭了!”

哭得驚天動地的小胖子吓得打了個嗝,不敢再哭了。望向邊上的眼神卻異常幽怨。

他視線所及,是個作道童打扮的小豆丁。生得粉雕玉琢,仿佛鐘天地之靈秀,只是膚色蒼白,毫無血色,似有不足之症。

想到半天前他還天真地嚷着“這個弟弟真好看,能留下來陪我可太好了”,大名常以周的小胖子只想把這話咽回肚子裏。

什麽好看的弟弟,這就是個魔鬼!

他一來,自己的功課都翻倍了!

一不小心成了別人家的孩子,越殊迎着小胖子幽怨的目光,嘴角輕揚,歉然一笑。

他翻出一顆饴糖遞了過去,表示友好。

小胖子卻哼了一聲,氣呼呼地別過身去。帶來翻倍功課的魔鬼,休想輕易收買他!

越殊自然不會與一個小孩子計較。

眼前的小胖子讓他想起從前的小病友,只是相較于來不及長大的幾位小病友,卻健康活潑得多。他眼神裏不由洩出幾分笑意。

別過身的小胖子悄悄扭頭看來,對上他的視線,連忙轉過頭,假裝方才無事發生。

“哈哈,看來兩個孩子相處得很好。”将兩個小豆丁之間的互動盡收眼底的常玉山朗聲而笑,“道長大可放心。小道長留在府中,常某必以親生子侄相待。”

旁邊,與州牧常玉山商量完畢的清虛道人打了個稽首:“如此便多謝常州牧了。”

常玉山擺手道:“道長于小兒有救命之恩,區區小事,舉手之勞,無足挂齒。”

三言兩語間,二人已将越殊安排得明明白白——留在州牧府,與常以周一道讀書。

方才正是在考較越殊的啓蒙進度,之後先生也好根據進度入手教導。本以為他比常以周小兩歲,興許要先從基礎的識字開始教,沒料到他的學習進度卻遠超常以周一大截,平日貪玩的常以周頓時遭了無妄之災。

越殊在一旁默默聽着,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他知道這是師父對自己最好的安排。

此番清虛道人有事外出,歸期不定,總不能将他一個四歲的小孩子留在山上,唯有托付給州牧府,才能讓清虛道人安心。

至于纏着清虛道人一起走?

這個念頭只在越殊心中閃過一瞬便劃走。他的小胳膊小腿不允許他如此任性。

清虛道人不曾告知他此行目的,想必路途頗遠。能帶上他,早便帶上他了。既然不能,他又何必當累贅,平白拖累了師長?

……

安排好弟子的去處,清虛道人放下心來。他與常玉山道別,這便要離開州收府。

越殊亦步亦趨跟在他身後。

“好了,到這裏就別送了。”朱漆大門外,清虛道人轉過身,黃袍在風中獵獵飛舞,他揉了揉弟子的腦瓜,一雙桃花眼彎彎,“乖徒兒,安心等為師回來接你!”

一身道袍的男童認真點頭,黑白分明的眼睛定定注視着他:“嗯,師父保重。”

越殊站在原地,注視着道人的身影越走越遠,逐漸融入人群之中,再也找不見。

他轉身看向州牧府的朱漆大門。

之後一段時間,此地便是他的寄宿之所,也是求學之所。新的生活,即将開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