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神醫妖道17

第17章 神醫妖道17

廣德二十二年,九月中旬。

大水早已退去,唯餘荒冢廢墟。

受災的西河、東河二郡之內,大小近十縣被波及。數萬百姓流離失所,無所歸依。

朝廷的赈濟遲遲不至,幽州州牧常玉山只能征發一州之糧,不斷運往就近災區。饒是如此,節節上漲的糧價已令人吃不消。

值此關頭,各路牛鬼蛇神都冒了出來。

占山為王、燒殺搶掠的盜匪;擡高糧價、囤積居奇的糧商;兼并土地、聚斂民財的豪強……流民的苦痛成就了他們的機會。百姓的血肉屍骸鋪就了他們的富貴之階。

州牧府的反應卻是非同一般的強硬。

短短一月,由常以信率領的飛雲軍精銳輾轉二郡之地,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一番“不近人情”的操作得罪了不少人,也刷新了他們心中對常玉山“寬厚長者”的印象。

殊不知背後主導者實則是其長子常以忠,常玉山不過當了一回甩手掌櫃。

相較于溫和穩重的常玉山,常以忠無疑更激進也更冷酷,甚至絲毫不顧往日情分。

他派出飛雲精銳,宛如放出一只嗜血的惡犬,不狠狠咬下某些人的血肉便不罷休。

而罵聲雖大,效果卻很顯著。

胡亂伸手的家夥都人頭落地。

飛漲的糧價重新恢複了穩定。

背井離鄉的百姓不必再擔心餓死街頭。而州牧府也不必再擔心流民中潛在的動亂。

百姓總是如此,但凡別将他們逼到絕境,但凡給他們一絲活路,他們總是溫馴的。

化解了潛在危機,便能騰出手來安置流民。州牧府以工代赈,督促流民修壩、築堤,進行種種災後重建工作,考慮到其中不易,少不了一系列免稅政策。

本就是為自家幹活,官府又是供糧又是免稅,流民熱情高漲,一個個極為賣力。

此外,常以信從善如流,接受了越殊的建議,盡可能刀下留人,俘虜來的盜匪之流都被送去參與災後重建,算是勞動改造。他們的加入無疑為所有流民減輕了負擔。

仿佛暴雨過後天空恢複晴明。

一切都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

薊城外,雲隐山,歸一觀。

小孩子朗朗的讀書聲在後院響起。稚嫩而清脆的聲音裏蘊含超出這個時代的知識。哪怕只是在後世看來最淺薄的小學知識。

日光均勻地灑落在院中每一個人身上,一幫讀書的小蘿蔔頭前方,身披青色道袍的少年迤迤然躺在槐樹下,攤開的道書遮住了他的臉頰,只露出白皙而清瘦的下巴。

有風吹來,少年長發蜿蜒,自袖中伸出的手腕垂在藤椅邊,同樣是白皙而清瘦的。

持續兩個月的義診令他受累不輕,不僅褪去了嬰兒肥,身形都比從前清減了不少。

好在忙碌的日子已經過去。

越殊的生活重新回歸往日的節奏。只是相較于從前,多了一幫跟着他念書的幼崽。

說來只能怪清虛道人跑得快。

身為觀主的他日常失蹤不在山上,越·未來觀主·殊不得不承擔起教導幼崽的責任。為此,他甚至從早已蒙塵的記憶中撿出前世所學,親自編了一本教材。

而這個年紀的孩子,放在越殊前世,少有願意靜下心來學習的。然而,在這個接受教育的權力幾乎被大戶人家壟斷的時代,五只幼崽不曾辜負寶貴的念書機會,尤其是唯一的女孩如意,學習起來尤為認真。

這份學習态度令越殊頗為欣賞。一時間,一方教得用心,一方學得用心,倒也算雙向奔赴。

嘩啦啦,嘩啦啦……

風不知何時停了,卻響起翻書的聲音。

只見藤椅上的少年随手揭過蓋在面上的道書,睜開眼睛。

書頁在他手中嘩嘩作響。

越殊直起身來。

“小師兄!”

與此同時響起的是幾只小蘿蔔頭參差不齊的問好,他們齊齊看過來時,幼崽清澈的眼眸裏是如出一轍的崇敬與本能的信賴。

越殊微微點頭,目光從他們每個人臉上掃過:“方才所學,都記下了嗎?”

方才他小憩的這段時間便是留給幾個小家夥背書的。只要沒有偷懶,理應是記下了。

“嗯嗯。都記下了。”

五個小家夥齊刷刷點頭。

于是,藤椅上的少年随手一指:“背來聽聽。”半空中,他的手指帶起一道弧度,依次劃過五只幼崽,“一個一個來。”

“是,小師兄。”被他點到的如意即林若冬脆生生應了一聲,不慌不忙地背起來。

女孩子清脆的聲音被風吹起,蹲在院門口探頭探腦的幾顆小腦袋不由豎起了耳朵。

他們眼裏又是好奇又是憧憬。

……念書識字诶!于他們的認知裏,這無疑是只有大戶人家才能接觸的神聖字眼。不想平時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們也能如此。

“若冬好厲害!”紮着麻花辮,看上去與林若冬一般大的小姑娘忍不住跟着念了兩句,羨慕壞了,“我也想像她一樣……”

旁邊一個小男孩反駁道:“我阿父說了,識文斷字的事跟咱們泥腿子沒關系。況且你一個女孩子,念書識字又有什麽用?”

小姑娘氣得鼓起了臉,想反駁又不知該如何反駁。

倒是另一個年長些的男孩見自家妹妹急得差點哭出來,不客氣地瞪了對方一眼:“向天佑,你敢欺負我妹妹?”

“我說的是實話嘛。”名為向天佑的小男孩嘟囔了一聲,到底是不好意思地同小姑娘道了一聲歉,他說話的口吻帶着幾分小大人的味道,“周雁,對不起,我不該實話實說。只是有些事不該你我妄想……”

“妄想什麽?”

一道淡淡的聲音在頭頂響起。

“當然是妄想跟着小道長一道念書啊。”向天佑想都沒想回答道,“這太過了!”

話音落下,意識到什麽的小家夥受驚般擡起頭,便對上少年道人低頭看來的眼睛。其中并無責備,只有流水般的平和澄澈。

其他幾個小家夥也齊齊愣住。偷聽被正主逮個正着,他們面上不約而同燒得通紅。

一身青衣的少年道人卻笑了起來。他摸了摸近在咫尺的小腦袋:“其實可以想。”

“诶?!”

幾雙眼睛同時瞪得滾圓。

在他們期盼的目光中,越殊緩緩開口:“進取是人之本性,談何妄想可言?”他的聲音宛若天籁,“想學?我教你們。”

——五只“羊”是一起趕,十只二十只放在一起也是一般,對他而言無甚區別。

——倒是小孩子識字念書的夢想,無論如何總不該打破。這本該是每個人的權利。

前世接受“義務教育”的越殊很難容忍自己眼皮底下出現“小文盲”。他管不了天下之大,歸一觀一隅之地總是管得了的。

在一幫小家夥驚喜的歡呼聲中,“自找麻煩”的越殊也跟着微微彎起眼睛。

……終歸不過舉手之勞而已。

·

歸一觀小課堂就此開課。原本只有五名小道童的隊伍短時間內迅速擴張至十餘人。

新近加入隊伍的都是觀中護衛的子女,其中包括當日争辯的向天佑與周鶴、周雁兄妹,前者是向豹的獨子,後者則是周獵虎的一雙弟妹,年紀最大的也不過只有九歲。

他們之所以出現在雲隐山上,甚至與歸一觀中的小道童成了玩伴,說來話長。

當初大水爆發、流民遍地,周獵虎實在不放心一雙弟妹獨自在家,請求暫時将人接上山來,王阿大、張重光等人亦是如此。

于是清虛道人索性允了他們就在山中自行建房,将家眷接來同住,前提是與歸一觀簽下至少十年的長契,如此雙方都放心。

至于向豹……

災後重建以來,州牧府不曾管束流民的來去,大部分人哪怕拖家帶口都要歸鄉,只有少數人選擇留在當地。向豹便是後者。

最終,這個越殊夢中所見的盜匪頭子不僅主動留了下來,且憑借過人的武藝通過考察,順理成章成了雲隐山歸一觀的一員。

他唯一的兒子也跟着上了山。

一幫年齡相仿的孩子就這麽玩在了一起。得知小道童們竟然有機會跟着越殊念書,每每令一幫大字不識的小朋友羨慕不已。

而今他們也得到了這個機會。

自從得了越殊的口信,小家夥們別提多歡喜。

得知消息的周獵虎等人更是狂喜。他們比幼崽更清楚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當下便帶着束脩找上越殊,千恩萬謝自不用提,差點連月錢都統統抵作學費。

向豹最是幹脆:“小道長的救命之恩咱還來不及還,又多了再造之恩。這恩情是越欠越多,我父子二人索性把命給賣了。”

對此,越殊處之泰然,只解釋道:“諸位為歸一觀出力,權當是家屬福利好了。”

前世某些公司還會給打工人子女提供學校呢。他倒不覺得自己所為值得買人一命。

還是那句話,舉手之勞而已。

“是,少東家/小道長!”

聞言,幾人鄭重應了一聲。

施予者雲淡風輕,甚至不覺得有所施予。受惠者卻并非如此,他們默默記在心裏。

而事情在越殊這裏已經翻篇。

他與常以周有約,應付過衆人便從馬廄牽出白霜,翻身上馬,化作青雲飄然而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