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搭夥

第14章  搭夥

趙大娘本來想攔她,結果打不過她,再加上淩一拿着剪刀,吓人得很。

就連趙家偉都不敢攔她,眼睜睜看着淩一把縫紉機搬上三輪車,淩一來時是走路進村的,走的時候推着縫紉機不方便走路,幹脆就坐上了村裏的三輪車。

趙家大人都攔不住淩一,村裏人看了幾天戲,基本沒人支持淩一,都在暗地裏說她閑話。而且,淩一的縫紉技術好,收費便宜,她一走,大家要做衣服改衣服啥的又得自己動手或者去鎮上,麻煩又貴。

淩一剛把縫紉機擡上三輪* 車,開車的師傅啧啧稱奇:“淩妹子,你力氣不小哇。”

淩一還沒回話,突然有個東西抱住了她的大腿。

趙軒耀滿臉淚水,嗷嗷大哭的同時,眼淚鼻涕全擦在了淩一的腰上。

小孩臭黏上了淩一,臭得淩一皺緊眉頭,手掌抵着趙軒耀的額頭,把他推開。

趙軒耀腦袋被推得往後倒,還在哭:“媽媽,媽媽你別不要我,嗚嗚嗚,我會乖的,我肯定聽你的話,我沒有媽媽了,嗚嗚嗚~”

周遭的鄉親們嘆氣不已:“多可憐一娃啊,哭得恁慘,要是我兒子,我才舍不得走咧。”

淩一平靜地看着趙軒耀,又看了眼趙家院壩裏站着的趙家人,趙家偉面露不忍,朝她喊:“耀兒他媽,你就留下吧,一家人哪有隔夜仇,我讓媽跟你道歉,耀兒不能沒有媽媽啊,你舍得嗎?”

淩一挑眉:“我當然不舍得了,耀兒也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那這樣吧,你把耀兒還給我,我把小小還給你。”

要真想體諒淩一舍不得孩子,那為什麽不直接把孩子還給淩一,非得讓淩一為愛留在趙家,根本不是體諒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想用孩子拴住媽媽。

聽淩一這麽一說,趙家偉的臉色就不好看了,旁邊有些人還在說淩一不懂事,也有的人聽了覺得有道理,是啊,這麽不希望孩子沒有媽媽,那把孩子還給媽媽呗。

然而,趙家是不可能把趙軒耀給淩一的,那可是她們趙家的香火,哪能被淩一這個外姓人給帶走。

最後淩一拿走了縫紉機,推開了趙軒耀,坐上村裏唯一一輛三輪車,全然不顧趙軒耀一路哭嚎追車追到村門口摔了一跤才停下。

這天,全村人都在罵淩一冷血,為了離婚自己的孩子都不要了。這時候,大家好像忘記了,淩一并沒有不要自己的孩子,她帶走了趙小小。有時候,好像大家就默認了趙小小不如趙軒耀重要一樣,她是女娃,她還是年長的那個,她更懂事更乖巧,會鬧的孩子有糖吃,她這種乖巧懂事的不需要吃糖。

三輪車中間為了放下淩一的縫紉機,長矮凳子挪到了邊上,司機這一趟只能少拉幾個人,收了淩一三塊錢。

淩一自己哼哧哼哧把縫紉機搬上了排排樓二樓的屋子裏,打開客廳連接外走廊的窗戶,淩一拿了塊牌子,讓趙小小用鉛筆描黑寫了幾個字。

沒有起什麽複雜的店鋪名字,簡單地寫了“縫補”“修改”“定制”等字樣,一塊普通的招牌就擺在了窗口。

對于淩一要在家接活這件事,夏風沒有反對,雖然是合租,但她也明白淩一帶個孩子不容易,賺錢吃飯都不容易,哪還有錢專門租個店鋪。

況且,除了放假時間,夏風白天都在學校上課,晚上才回來住,淩一用家裏的客廳來接待客人,對夏風的影響也不大。

夏風不介意,淩一也好像不懂什麽人情世故,也沒說割塊肉感謝一下人家夏老師,只是在夏風懊惱常穿的兩條裙子以後不方便穿的時候,詢問了一下原因。

夏風愛穿裙子,尤其是夏天,秋冬她也穿,只不過裏面會穿一些保暖的裏衣,茶水鎮的冬天比城裏更冷,夏風剛來時穿了幾次,冷就不說了,偶爾彎下腰和學生說話或講題的時候,老是有不懷好意的視線落在她衣服領口處,不知道是單純的沒教好還是本性如此,後來她就不穿了。

還有一次,學生喜歡圍着夏風說話,因為她是她們見過最漂亮的老師,學生太多,有人不經意間扯壞夏風的裙子,夏風也不知道是誰,而且都是小孩,她也不好和人計較。最喜歡的幾件衣服就都放在了衣櫃底下,在放假時拿出來,免不了嘆氣幾聲。

淩一倒是二話不說,接過衣服,看了幾眼,再上下打量夏風,扭頭走向縫紉機,開始縫補。

這還是夏風第一次把自己的衣服給淩一縫補,在她的印象裏,茶水鎮這種貧困小鎮的衣服和她在城裏買的完全不一樣,連衣服材質都不一樣,她見過鎮上裁縫鋪的衣服,縫補得不能說難看,反正就是會有明顯縫補痕跡,她有些介意。

但是等淩一縫好夏風的衣服,夏風拿起來看了好幾圈,愣是沒找到一點縫補的痕跡,線頭藏得比食堂飯菜裏的肉還隐蔽。

夏風驚訝無比,嘴角上揚不止一點:“淩小姐,你的手藝也太好了吧,一點縫補的痕跡都看不到,跟新的一樣!”

後來夏風堅持要給錢,淩一搖搖頭,拒絕了:“你給小小補課,也沒收我錢,抵消了。”

要認真算起來,補課可比縫補衣裳貴多了。城裏的老師開補課班,一個孩子一學期收好幾百的都有,這種一對一的補課更貴。

夏風以為這就算完了,其實不然,淩一為了抵消夏風給趙小小補課輔導的付出,一日三餐都有夏風的份兒。

雖說多個人多張嘴,吃的也多些,但這些比起補課費都是小頭。淩一是個會算賬的,她甚至能給算到一分一厘,只是沒那個必要。

夏風晚上看見熱騰騰的兩菜一湯都愣住了,她還在想學校放假,食堂也不開門,她要不要去鎮上的炒菜館吃飯,結果就聞到了廚房傳來的飯菜香,以及飯桌上多出來的一副碗筷。

夏風還想和淩一客氣一番,淩一沒管她,只說了句:“快吃,不然涼了。”

趙小小乖巧地拿碗去盛飯,笑着招呼夏風:“夏老師快來吃飯,媽媽做的飯可好吃了!”

在趙家那些天,淩一常看趙小小做飯,再結合原身的記憶,自己也會做飯了,并且對調料、比例的把控非常鹽,她做出來的飯菜不說絕頂美味,但能保證每一頓味道都能達到十之八九的分數。

遠在異鄉,度過了一個多月平淡艱苦日子的夏風,和淩一母女坐在一起,拿起碗筷扒拉的第一口飯,竟然被她嘗出了點家的味道。

人人都在渴望家,夏風也不例外,這是她離家的第一年,在農村裏二十出頭已經算晚婚晚育的年紀,可對從小出生在城市的夏風來說,她還只是一個離開父母港灣不足一年的孩子。

能在寒冬吃上這麽一頓熱乎的飯菜,這讓來到茶水鎮後一直有些水土不服的夏風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但很可惜,并非所有人都有一個溫暖的家。

趙小小目前算有,可原身沒有。

淩一和趙家偉鬧離婚鬧得很大,離婚也離得很快,趙家偉沒能攔得住,淩一的娘家人也沒能,她們甚至是在離婚之後,快過年了,派人來看望淩一,問問今年要不要回娘家過年,淩家人被趙家人掃地出門時,才得知淩一已經離婚搬走了。

這可把淩家人給弄暈了,什麽情況?她們家女兒離婚了?還搬走了?怎麽娘家人一點消息沒收到呢?

要說淩一在婆家受了氣,非得鬧離婚,那也該先和娘家人說說吧,說不準,娘家人能給她找回公道呢?

趙大娘在院壩裏破口大罵:“還我們給她氣受,你們姓淩的沒教好女兒,她在我們家,我們沒有缺她一口吃的少她一塊布,可她呢?趁家偉不在家,欺負我們老兩口,家偉一回來,連家偉都打,這樣的惡婆娘,誰娶誰倒黴!”

淩家來的人是淩一的大姐和二姐,兩人特意來大山村問淩一要不要今年一起回家看望爸媽,淩家不在大山村,在茶水鎮另一邊的七裏屯。

淩一的兄弟姊妹總共六個,大姐二姐三姐五妹六弟,淩一排老四。除了還沒成家的六弟,其他五個姐妹全都嫁人了,三姐五妹嫁得遠,在廠裏打工的時候認識了其他省的男人,遠嫁後再也沒回來。

大姐二姐都嫁到了鎮上,淩一則嫁給了別村的趙家偉。好在,大山村離七裏屯也不算太遠,中間也就隔了個茶水鎮,要是坐三輪車,四五個小時就到了,逢年過節也是能聚一聚的。

尤其是,淩一的爹媽生孩子多,已經六十多歲,老了不方便行動,這兩年想念孩子,常念叨讓這幾個姐妹都回去看看。

淩一嫁給趙家偉後,趙家不喜歡兒媳老是往娘家跑,所以大年三十前後三天,基本都在婆家過年,也不是說完全不讓兒媳回去,但不能在最重要的時間回去,過了初二初三,再由趙家偉陪着,帶點禮品上娘家去看望一下就行。

大姐二姐來找淩一,就是商量一下三姐妹今年是初三回去還是初二回去,好一起順路包個車。因為回七裏屯有段路不好走,有的跑三輪車的不接,幹脆包車,就是需要趙家偉多出十塊錢。大姐二姐想蹭個車,就來找淩一一起了,淩一那口子今年出去打工,給趙家都買洗衣機了,肯定出得起這個錢。

誰曾想,她們四妹竟然和趙家偉離婚了,什麽時候的事?她們怎麽不知道?有啥事怎麽不找娘家人呢?

于是,大姐二姐在大山村碰了一鼻子灰,轉頭就打聽到淩一在鎮上租了房子,趕忙跑去鎮上找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