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回屯

第15章  回屯

不過還是有人圖便宜,沖着淩一這兒補衣服只要幾毛幾塊錢,拿了開線的褲子來試一試。

淩一正在給客人補褲子上的兜,剛把線給拆了,就聽見樓梯口傳來叫喊聲。

“四妹!”

淩家大姐二姐走上二樓,還沒走近,就先喊上了。

淩一愣了一下,從原身記憶裏找到這兩人的信息。

大姐已經四十,二姐也三十八了,淩家生完這兩個姑娘,就歇息了一段時間才生老三,為的是當老三出生的時候,老大老二能幫忙照顧一下弟弟,誰曾想,第三胎生下來還是個女孩,緊接着有了淩一,還是女孩,繼續往下生了兩個,終于生出了老六這個男孩。

原身今年二十六,大姐二姐比她大十幾歲,從小就照顧她,和她算比較親的。可惜,這是原身的兩個姐姐,不是她淩一的。

大姐二姐一走近,看見淩一窗戶上挂着的牌子,驚訝道:“你不回家,擱這兒擺什麽裁縫攤呢?”

茶水鎮偏遠,壓根沒有城管,大街小巷裏各式各樣擺攤的都有,像在排排樓一樓就有擺攤擦皮鞋、補鞋的,還有給人理發的,有的有門面,都是自住房,有的沒有門面,支個攤就能開張。

像淩一這樣開在自家客廳的裁縫鋪也不少,不算稀奇,但稀奇的是,大姐二姐覺得淩一和趙家偉日子過得好好的,怎麽就跑出來自己住了?

兩位姐姐問淩一是不是在趙家受了氣,淩一搖頭,手裏拿着錐子還在拆線。她們又問是不是趙家偉在外面亂搞,淩一還是搖頭,拆完線開始用自己的針線把褲兜縫上去;最後兩姐姐一對視,小心翼翼地問淩一是不是自己在外面有人了,淩一搖頭,自覺地把縫好兜的邊角、線頭給處理好,然後遞給客人。

客人接過褲子,內心還無比惋惜,她還想把八卦聽完呢。

上下檢查了一下,客人驚喜不已,縫合非常完美,不管是線頭還是針腳都藏得很好,就和剛買時原生的褲兜一樣,一問價錢也不貴,才五毛錢。

客人付錢走人,走時還豎起耳朵多聽了一會兒。

淩一今天開張生意就這一單,賺了五毛錢,已經快卷邊的紙幣被她放入抽屜鎖好,她才打開門迎接兩位姐姐進屋坐會兒。

在屋裏學習的趙小小聽到有人進門,從書桌上擡頭看過來,驚喜道:“大姨二姨!”

大姐二姐笑眯眯地說:“哎喲,小小今天放假還學習呢,真勤奮吶,你兩個表姐以前要有你這麽刻苦就好咧。”

原身記憶裏大姐二姐對她都很好,淩家也不富裕,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為了拼個六太子,前面五個姐妹沒少遭罪。

好在原身出生時前面兩個姐姐已經很大了,十幾歲,不是上山割豬草就是在家幹農活,倆人自己還是孩子呢,就已經用布裹着還在襁褓中的原身背在背後,一邊幹活一邊帶孩子。可以說,兩位姐姐是真長姐如母。

也正是因為原身記憶裏兩位姐姐人除了愛貪小便宜沒啥不好,所以淩一才放她們進來,要是這倆人和趙家人一樣,淩一直接理都不理。

兩位姐姐誇了幾句趙小小,趕忙又向淩一打聽她和趙家偉到底什麽情況。

淩一現場扯了個謊,說繼續留在趙家沒希望,兩個孩子被偏心對待,趙家偉常年在外打工,既不能陪伴她,也不能陪孩子,要論掙錢,她也不一定比趙家偉差,天天在趙家受趙家老兩口的氣,還不如離了兩人各帶一個孩子,各自安好。

兩姐姐還是沒聽明白,在她們眼裏,除了亂搞、pc、患病、家暴等等特別嚴重的矛盾以外,其他小打小鬧那都不算事,怎麽可能有女人因為這點小事和男人離婚呢?

淩一也不管她們理不理解,反正這婚是離了,不用再勸她,不勸她,淩一還能對她們和和氣氣,要是再提這事兒,她可就要下逐客令了。

大姐二姐對視一眼,心裏默默嘆氣,不再提這事,而是提到了今年回家過年的事。那既然淩一都離婚了,今年大年小年肯定都不用遷就婆家,那不就能回娘家過了嗎?

淩一翻看着原身對家的記憶,總體來說不算好,但也比趙家好。

淩家老兩口為了生兒子連生五個女孩,可見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在此之上,她們沒有像趙家那樣苛待趙小小,大概是因為五個女兒好歹也相處久了,有感情,雖然偏心少不了,但對五個女兒也算不錯,至少,在她們看來算不錯,畢竟有的人家生下女兒就給淹死掐死,甚至是帶去人多的地方假意走失,順勢丢掉。

淩家以前很窮,因為五個孩子都交了罰款,後來幾個女兒長大了,嫁人了,她們家拿着女兒的彩禮錢,日子就好過了。

而且日子好過的不是一星半點,前幾年老兩口還給六弟修了房。農村很多人都沒錢在城裏或鎮上買房,而是湊個幾千萬把塊,幹脆就在自家的土地上,自己修房子。

像這樣的農村自建房不少,一般都有個兩三樓,房間還挺多的,住一大家子完全夠了。

淩一回家過年,住在家裏完全不用擔心房間不夠的問題。

淩一不是很想回家過年,因為她對家沒有感情,她覺得麻煩,與其和一些陌生人交際,聽家長裏短,不如多改幾件衣服。

可是淩一正要拒絕的時候,看見桌上看似趴着寫作業的趙小小,實則在偷偷看她們,眼裏似乎帶着雀躍。

這麽小的孩子,每年最期盼的就是過年。過年有鞭炮煙花玩,還有大魚大肉,更別提還有壓歲錢。

想了想,淩一還是答應了回淩家過年。趙小小這些年,估計在趙家都沒怎麽過上開心的年,今年就帶她回淩家過個好年。

兩位姐姐臨走前,拉着淩一到屋外面說話,問她這次要真和趙家偉離婚了,她以後的日子怎麽辦,沒有男人養家,淩一一個人要怎麽拉扯大女兒。

淩一不認為非得有男人才能養家,她照樣可以,面對兩位姐姐的勸導,她無動于衷,甚至開始走神。

最後是夏風從外面回來,才打斷了兩位姐姐的唠叨,夏風并不認識淩家大姐二姐,但是見她們和淩一站一起,而且面相稍稍有些像,便知道那是淩一的親戚,笑着點了點頭,然後再進屋。

兩姐妹這才知道,原來淩一還是和人合租的,她們不認識夏風,沒當回事,但夏風一回來,讓她們想起時間不早了,得趕在天黑前回家。

除了遠嫁的三姐,大姐二姐都嫁到了別的村,逢年過節的串門走親戚十分方便。

五妹還在外面打工,談了家裏給介紹的同城的男人,還沒結婚,反倒是六弟更早結婚。家裏的土房子推了重建,就是為了他娶媳婦用。

六弟六年前結的婚,現在孩子都六歲了,雖然早早扯了證,但結婚辦席是在六弟婆娘生完孩子後,因為生完孩子确認是男孩了,淩家才肯讓六弟和他婆娘辦席,如果生的是個女孩,就不辦席了。

淩家孫子只比趙軒耀小一歲,但如出一轍的皮,淩一已經做好收拾熊孩子的準備。

夏風聽說淩一要帶孩子回老家過年,了然點頭,擔心道:“淩小姐,你和小小回家過年,怕是要聽不少閑話吧。”

淩一點頭說:“無所謂。”

她不在乎面子,她也沒有臉皮,別人怎麽說,對她來講都是一堆無用的音頻信息,從耳朵裏過,但不會進入她的大腦,俗稱耳旁風。

夏風看淩一一臉淡定,佩服不已,要知道,她最讨厭過年走親戚了,各種各樣的奇葩親戚都開始指點她,一會兒指點她結婚,一會兒指點她工作,還有人竟然開始指點起她以後帶孩子怎麽帶。

天知道,她今年既和男朋友分了手,又放棄了在城裏的好工作來到鄉下,完全和家裏人期盼的不一樣。

淩一母女要回七裏屯過年,夏風則要一個人留在排排樓,第一次過沒有親人朋友在身邊的春節。

殊不知,當淩一和趙小小出發後,夏風本想着一個人出去吃,結果卻發現客廳的桌上,用簸箕蓋着幾盆菜。

菜是炒好的,雖然已經冷了,但淩一挑的都是能保存久點的菜做,并且這個大冬天的,氣溫低,空氣幹燥,即便她們住的屋子還沒有冰箱,但很多菜都能放好幾天,要吃的時候回鍋熱一下就能吃,至于飯淩一就沒管了,正常人應該都會煮飯。要不過完年,大家怎麽能吃幾天幾夜的剩飯剩菜呢。

過年當天大魚大肉,年後七天剩菜将就。

不同于過完年的剩菜,淩一給夏風留下能吃兩天的飯菜,每頓菜都不重樣,而且也沒有別人筷子扒拉過沾上的口水。

夏風看着這一桌子的菜,忍不住笑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