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39章

洪武十八年(1385年),燕王朱棣派人前往南京,數日後一封密旨被擺上朱元璋的禦案之上。朱元璋看後大怒,砸了禦案上的一方硯臺,緊接着一封手谕由密使快馬送到燕王府。

崔淼跟在沈清身後,疾步向燕王的書房走來,他緊走幾步,與沈清并行,小聲的問道:“沈大哥,你可知王爺為何召見我們?”

沈清淡淡的答道:“應與今日京城來到密旨有關。”

“密旨?”崔淼下意識的皺了皺眉,說道:“可是北元那邊又有動靜?”

他們是武将,崔淼能想到的,也就是北元那邊又不消停了。

“不是,你不必多問,待會兒見了王爺便見分曉。”

崔淼沒再多問,随着沈清一路來到燕王的書房門口,今日值守的不是王彥,而是一副生面孔。見兩人過來,連忙迎了過來,躬身行禮道:“小的三寶,見過清寧候,見過崔副千戶。”

“三保?”聽對方的口音應該是雲南人,而又自稱三保,讓崔淼不得不想起,明朝赫赫有名的航海家“三保太監”鄭和。崔淼眼睛冒光的看着三寶,興奮的問道:“你可是姓馬?”

三寶被崔淼炙熱的眼神盯得心裏發毛,喃喃的說道:“回副千戶,小的是姓馬,不知副千戶是如何得知?”

崔淼一聽真的是“三保太監”鄭和,眼睛更亮了,激動的說道:“三保,真的是三保。”

三寶被崔淼弄得一臉懵,茫然的說道:“副千戶,小的似乎是第一次見您。”

崔淼自覺有些失态,說道:“不是有句話叫“一見如故”麽?況且我家鄉有個親戚也叫三寶,故而方才有些激動,失态了。”

三寶理解的點了點頭,說道:“能和副千戶的親戚重名,是小的的福氣。兩位大人,王爺已在書房內恭候多時,若有吩咐,容後再說。”

兩人在三寶的引領下進了書房,行禮道:“标下見過王爺。”

朱棣看了一眼三寶,三寶會意,恭敬的退出書房,并帶上房門。朱棣将手中的密旨遞給沈清,說道:“詹林看看吧。”

Advertisement

沈清雙手接過,打開仔細的看了看,說道:“王爺的意思是?”

朱棣淡淡的說道:“暗查。配合京城來人,将此案一查到底。”

見崔淼一臉懵懂,朱棣解釋道:“去年本王接到暗報,北平布政、提刑二司和京中勾結,有舞弊之嫌,派人去暗訪的人皆不能還。前幾日本王派使者進京,承奏密折,将此事告知父皇,父皇震怒,發回密旨,讓本王暗查北平府兩司,故本王将你們召來,是想将此事交于你們二人,可有疑義?”

沈清和崔淼對視一眼,齊齊應聲道:“回禀王爺,标下定當盡心竭力!”

朱棣滿意的點點頭,看着崔淼緩聲說道:“本王知曉你尤為擅長偵破案情,此事交于你,本王倒不擔心,只是你的安全。詹林,他的安全問題本王就交于你了。”

沈清看了一眼崔淼,躬身應道:“王爺放心,标下定保他安然無事。”

崔淼感激的說道:“标下謝王爺關心,願為王爺效死!”

朱棣笑着說道:“好好好,此事交于你們二人定然事半功倍!”

洪武十八年二月,沈清和崔淼身着圓領大袖衫,扮成儒士的模樣,出現在大興縣境內,看着周邊大片荒蕪的農田,兩人不禁皺緊眉頭,大興縣是北平府所轄,與他們軍士的屯田相比,土地的土質要好一些,時至春耕,田裏的人居然寥寥無幾,跟他們軍屯的熙熙攘攘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崔淼看了看四周,見一個老農正在地邊休息,便走了過去。來到近前,崔淼躬身施禮,說道:“老人家,小生有禮。”

老農顯得有些惶恐,連忙站起身,說道:“先生有禮,有禮。”

崔淼溫聲說道:“老人家莫慌,我們兄弟二人是讀書人,來大興縣探親,剛好路過這兒,看這大片的荒田十分不解,想問問這是何故,還望老人家解惑。”

老農仔細的打量兩人,似乎松了口氣,嘆息一聲,說道:“兩位有所不知,前兩年這大興縣還不是這般光景,只是近幾年朝廷賦稅一年多過一年,這地裏的收成連交稅都不夠,還讓人怎麽活,村裏餓死了不少人,無奈之下,很多人都背井離鄉,去別處讨生活,這田地無人料理,自然也就荒了。”

“那老人家怎的不離開?”

“年紀大了,吃的不多,家裏就我一個人,不想老了客死異鄉,就留了下來,能活一日是一日吧。”老農說的很平靜,卻讓聽得人揪心不已。

崔淼眉頭緊皺的說道:“據我所知,北平府的賦稅連年減少,為何這大興縣不減反增呢?”

老農警惕的看了看四周,小聲的說道:“後生,這種事你們還是莫要打聽的好,不然說不定就遭來橫禍。”

“老人家,這荒野之中,也無旁人,您不妨和我們說說。”崔淼從懷裏掏出一個布包,打開後拿出幾個餅子,幾塊牛肉幹,分別遞給老農和沈清,說道:“時值中午,我們邊吃邊說,當是下飯的談資。”

老農還想推辭,見崔淼誠意十足,也就不再矯情,搬了兩塊石頭,放在兩人旁邊,赧然的說道:“那老頭我就厚顏吃點。”

兩人也不嫌棄,一掀衣擺坐到了石頭上,崔淼笑着說道:“老人家不必客氣,東西雖不多,但尚能飽腹。”

三人坐在地頭,邊吃邊聊,崔淼也從老農口中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原來他們的田稅和北平府的其他地界都一樣,只是多了很多其他名目的雜稅,比如水腳錢、口食錢、庫子錢、神佛錢等等。這些雜稅總數比田稅的兩倍還多,這就加重了百姓的負擔,以至于連基本的糊口都不能做到。

兩人得知信息後,将剩下的吃食全部留給了老農,還給了他幾張寶鈔,雖然不貴重,但能換些糧食,支撐到秋收不成問題。

辭別老農,兩人在周邊的村莊游蕩,看到的皆是一片荒蕪的景象,十有八九的房子都是空屋,即便有人,也都是些耄耋老人。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看上去人口不少的村莊,天色也已經暗了下來。兩人兜兜轉轉在一處宅院門前停下,宅院的占地面積不小,至少也有三進的院子,應該是這附近數得上的富戶。在這種環境下還能有這樣的財力,說明這裏定是某個官員或者富戶的私宅,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他們打算在這裏借宿。

“咚咚咚”,崔淼上前拍了拍大門上的銅環,沒等多大會兒,就聽裏面傳來腳步聲,來到門前出聲問道:“誰啊?”

聽聲音中氣十足,崔淼猜測應該是個青壯年。

崔淼應聲道:“這位大哥,我們兄弟是來大興尋親的,趕了一天路,實在走不動了,想在貴府借宿一宿,還請大哥行個方便。”

“去別處借宿吧,這裏不方便。”男人的聲音顯得有些不耐煩。

“這位大哥稍等,我們有錢,不白吃白住,若不是此處沒有客棧,我們也不會厚顏叨擾。”

腳步聲頓住,又來到門前,大門“吱呀”一聲被打開,一個中年男人探出頭來,仔細打量着兩人,待看清兩人後,才将大門打開,不客氣的說道:“先說好,一夜一兩銀子,同意就住,不同意就別處找地方。”

崔淼作揖,笑着說道:“敢問這一兩銀子可包括吃食?”

中年男人有些猶豫,随即說道:“粗茶淡飯。”

崔淼點點頭,說道:“只要能飽腹便好,那就依大哥所言。”

中年男人沒想到崔淼兩人會答應,又深深的看了兩人一眼,眼中神色莫名,嘴角卻勾起了一抹笑意,說道:“既如此,兩位就請進吧。”

兩人随着中年男人一路向後院走去,崔淼一邊留意周邊的環境,一邊笑着問道:“不知這位大哥怎麽稱呼?我們是否要拜見府上主人?”

男人随口答道:“我叫李旺,是這裏的管事,主人不住這裏。我領你們到住的地方,吃食一會兒送去,老實在房間呆着,切莫四處晃悠,若是發現,別怪我不留情面趕你們出去。”

崔淼和沈清對視一眼,好脾氣的應道:“李大哥放心,我們兄弟趕了一天的路,實在累的不行,只想吃飽肚子,安安穩穩的睡個好覺。”

李旺看着崔淼,笑着說道:“你這書生倒是好脾氣,不似那些酸儒,眼睛長在頭頂上。”

“這世道還是和氣些好,免得惹出禍端,招來橫禍。”

“看你年齡不大,心思卻通透,是個妙人!得,到了,這裏有一間卧房,是我們一名活計住的,他這兩天有事不在,你們暫且在他房間住上一宿吧。”

崔淼連忙作揖,說道:“小生謝過李大哥。”

李旺看了一眼沈清,湊到崔淼身邊,說道:“你這兄長該不會是個啞巴吧?”

“兄長幼時受過刺激,向來少言寡語,還請李大哥見諒。”

“得,你們進屋歇着,我去給你們做點吃的,切記不要亂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