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送永年四支發簪
第30章 送永年四支發簪
女子自然也看到了田清一, 因為對方出挑的長相和有別于衆人的幹淨眼神,讓她對田清一印象深刻,便撇下男子走到田清一面前行禮道:“大官人萬福, 大官人可是來接妾身的?”
年輕男子也跟了上來, 正要叫嚣, 就看見田清一一身讀書人打扮, 只能不甘的偃旗息鼓, 轉頭把火發到女子身上, 呵斥道:“老子是你哥, 老子花你的錢是給你臉,別給臉不要臉, 快點給老子,不然等老子動起手來, 有你受的!”
在兩兄妹開始起争執的時候,在附近巡邏的軍巡鋪人員就已經注意到他們了, 見他們牽扯上讀書人才上前詢問道:“爾等何人?為何當街起争執?”
剛剛還很兇狠的男子立馬就慫了,低眉順眼的躲到了女子後面,最後還是女子回道:“禀官人, 妾身正在此處等人,這瘋子卻突然沖上來糾纏, 還請官人為妾身做主。”
男子被女子的話氣得手都是抖的, 怒目圓睜的用手指着女子, 半天才說了個“你”字,趁着官差不注意,扭頭就想跑, 卻被另一個官差攔了下來。
帶頭的押鋪想要些好處費,正要伸手, 就被邊上的人眼疾手快的拉住了,在他耳邊低聲道:“邊上站的是九方衙內,就是我之前說的那個人。”
押鋪責怪的看了身邊人一眼,之後才走到田清一面前笑着行禮道:“見過九方衙內,某姓楊是新來的軍巡鋪押鋪,想不到此人年紀輕輕竟是個瘋子,還唐突了衙內,某這就将人帶走。”
“有勞楊押鋪。”田清一回禮道,楊押鋪高興的把男子帶走了,終于擺脫糾纏的女子這才松了口氣,好像被抓走的人不是她哥一樣。
“多謝九方官人。”女子真誠謝道,她也是沒辦法了,又不想再與那人争執,這才把田清一牽連進來,心裏頗為過意不去,逐提議道:“若大官人方便,妾身願設宴以示感謝。”
“舉手之勞,不必言謝,小娘子保重。”田清一不想再與女子有交集,倒不是嫌棄對方身份,而是她怕自己知道的越多就越做不到袖手旁觀。
“多謝!”女子以為田清一是瞧不上自己的身份,便不再強求,鄭重向田清一的背影行了一禮後就轉身離開了。
兩人走的是完全相反的方向,看熱鬧的人見沒熱鬧看也就散了,只有臨街腳店二樓有一個身着襕衫的男子看了看田清一離開的方向,又看了看女子離開的方向,轉頭交代了仆從兩句,仆從下樓後就直奔女子而去。
轉眼就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當天,雖然今天才是端午節,但無論九方家還是開封府的其他人家,早在五月初一就已經開始準備過節用品,家家戶戶門口也陸續挂上了菖蒲、艾草之類的,九方家也不例外。
今天一大早九方家給親朋好友準備的端午節禮就陸續派人送了出去,也陸陸續續收到不少回禮,收得最多的就是粽子和團扇。
雲家的回禮全被李燕送到了雨竹廳,吃的有三角甜粽、棗粽,有圓柱形的蔗糖筒棕、栗粽筒棕,還有九子連環串成寶塔的九子粽。用的有艾花、花有栀子花的團扇、百索和道理袋。
Advertisement
以為今天有龍舟比賽的田清一很興奮,穿了一身白色襕衫,青雨還給她頭上插了艾草,手臂上綁了百索,腰間挂了個“道理袋”,在原身的記憶裏,幾乎每次過端午節都要戴這些,她也只能随大流。
結果田清一和雲景初吃早飯時,見她穿的和平常一樣,就随口問了一句“你不去看龍舟嗎?”,反被雲景初白了一眼,莫名心虛的田清一這才仔細翻了一下原身的記憶。
才知道開封壓根沒有端午節龍舟比賽,倒也不是完全沒有,而是開封歷來都是三月三日這天舉行龍舟競渡,還是在皇家園林金明池舉行,熱鬧非凡,觀看者衆,原身也曾去看過幾次。
本來想感受一下古代劃龍舟比賽的田清一只能等來年,頓時就不想出門了,早飯後就回房換了平日穿的藍色道衣,之前青雨給她戴的那些東西也不想戴了,青雨就勸她,說那些東西有驅邪保平安的寓意,戴着對自己好對家人也好,所以大家都這麽戴。
田清一一想,還真是,無論是雲景初,還是青雨他們好像都帶的有,只是材質不一樣,戴的艾草還是花的形狀,這北宋的端午節倒是挺有儀式感的,從早上的穿戴,到早飯的粽子和五色湯丸都很有特色。
聽魏十二說五月五日還是馬的本命日,所以家裏的馬夫會把馬打扮一番,換上華麗的鞍轡,在鬃尾上裝飾五彩,然後牽到街上去溜達一圈,誇耀主家氣派。
有點好奇的田清一還特意去門外看了一眼,還真和魏十二說的一樣,而且像他們家這樣幹的還很多,因為她才看了一會就有好幾匹這樣打扮的馬從門前經過了。
就在她看夠了門外的熱鬧要回雨竹廳的時候,一個穿着黑色短打有點眼熟的抱着一個長細盒子的夥計上門了,剛上臺階既被看門的仆從攔了下來,一問才知道是來送笛子的。
邊上的魏十二見狀連忙上前将笛子接過來遞給了田清一,田清一打開看了一下确定是自己要的竹笛之後,又仔細檢查了一遍,确定沒問題後才讓魏十二在收條上簽字。夥計收好收條後,就行禮告辭離開了。
田清一拿着新鮮到手的笛子高興的往回走,盒子裏還有掌櫃贈送的笛膜,要想吹奏,貼上笛膜就可以了,可原身卻不會吹笛,所以她現在不能吹,能看不能吹,就挺無語的,幸好她明天就走了。
到時候在路上吹,在華亭縣吹,誰還知道她會不會吹笛子?誰管她?等再回到開封,她就說是和別人學的,她就不信會有人去查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她剛走到雨竹居門外就遇到了正要出去找她的青雨,青雨行禮道:“二郎君萬福,若水收拾書房的時候不小心把你喜愛的端硯打碎了,二娘一時拿不定主意,特讓婢子來找你。”
田清一聞言皺了下眉,什麽都沒說就繼續往裏走,到雨竹廳的時候果然看到了跪着的若水和托盤中破碎的硯臺,還有沉着臉坐着的雲景初,見她來又将事情重複了一遍。
聽二娘複述完的若水連忙告罪道:“都是婢子的錯,無論二郎君、二娘給婢子什麽懲罰,婢子都認罰。”
雲景初沒說話而是看了看已經在她邊上坐下的田清一,要是其他人,要是被打碎的不是範小娘送給對方的生辰禮,要是對方不那麽喜愛,她直接就按家規處理了,可無論人還是端硯都是對方的,所以她也不好擅自做決定。
見在場的衆人若有似無的都把目光投向自己,田清一只能無奈道:“小娘送我的端硯,不僅情義重禮亦重,我平日裏愛若珍寶,如今竟被你打碎,若不重罰,難消我心頭之痛,你回家反省吧,沒有我的命令不準回來。”
“二郎君、二娘保重,婢子告退。”若水哽咽道,紅着眼睛退了出去,青雨提出送一下若水,田清一準了。
若水兩人走後,雲景初看着田清一試探道:“會不會罰得太重了?”
“沒将她逐出去,已是我手下留情。”田清一不高興道,顯然她對那方範小娘送的端硯很看重,其實真正看重的是原身,于她而言不過是一件工具而已。
下午的時候,範珠珠來了一趟,給兩人帶了些角粽,又查看了一番田清一要帶的行李,确定日常用的穿的和可能用上的都已經帶上後,才滿意的走了。
九方家的端午宴設在中堂,之前家宴都坐不下的中堂,只有他們家和九方來家參宴後,就顯得特別空蕩,以至于宴上田清一和九方齊愈都被九方信拐着彎的催生,李燕和雲景初都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範珠珠沒好氣道:“生孩子這事,什麽時候有,什麽時候生,那都是要看天意、看緣分的,急不來,郎君催也無用。”自九方希顏中進士後,範珠珠的膽子就由內自外的大了起來。
雖然範珠珠給自己兒子解圍順便也給九方齊愈解了圍,但他卻不領情,不屑的哼了一聲,李燕則投去感激的目光,只有雲景初仍低着頭,因為生不生這個問題,對于她和九方希顏來說,完全沒有讨論性。
九方信面笑心不笑道:“你們小娘說的也有道理,那我就不催了,你們順其自然就好。”說完拿起酒杯示意,衆人也只能跟着舉杯,然後一起一飲而盡。
九方齊愈見不得範珠珠母子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心裏也更加厭惡母子兩人,要是他母親還在,那輪到範珠珠這個小妾上桌!氣得他又喝了幾杯悶酒。
将九方齊愈行為看在眼裏的九方信沒說話,田清一則有些無語,她怎麽也想不明白,無論她還是原身和九方齊愈都沒有生死大仇,為什麽九方齊愈對她對原身會有這麽大的惡意?
表面開心愉悅,實則各懷心事的端午家宴在九方信因身體原因提前離開後就匆匆結束了,而壓根沒吃飽的田清一回雨竹居又吃了一頓,粽子卻是碰也不碰,因為已經吃過兩個甜粽子的她,現在看到粽子就膩。
第二天,天還沒亮九方宅就燈火通明了,套馬車的套馬車,裝行李的裝行李,洗漱的洗漱,打掃的打掃,昨天一起睡的田清一和雲景初也早早就醒了,先洗漱完的田清一示意青雨去把她準備的東西拿來。
見雲景初洗漱好,田清一連忙将手中的小妝匣遞過去道:“你之前不是買首飾沒買成嘛,我前兩天路過首飾鋪就買了些,你看看喜不喜歡?”
雲景初高興的接過打開一看,竟有四支發簪,鎏金的玉簪、深藍色的琉璃簪、鳳飾金釵和鳳飾銀釵,這些發簪無論材質還是手工都是上品,以她估算價值至少百貫起步。
還全是送給正妻的定情之物,雲景初欣喜的看向田清一,甚至還聯想到‘難道對方對她也有那種心思’,結果卻發現對方眼中雖然有期待,但并沒有她想要的缱绻,可能對方并不知道送這些代表的意思。
但這不應該啊,因為這個約定成俗的規矩,但凡大一點的孩子都知道,九方希顏都二十一歲了,不可能不知道!
聯想到自己沒看《磨鏡》之前的狀态,她才意識到,女子能喜歡女子的事并不是一個人生來就知道的,何況明面上她也确實是對方的妻子,送這些并不突兀,也更加堅定了要把無名書送給對方的決定。
邊上的抱琴、元棋和其他婢女都被田清一不年不節的突然送禮驚到了,一看妝匣裏的東西,一個個更是睜大了眼,若是這樣都不算喜歡,那她們就不知道什麽才是喜歡了。
只有青雨神色如常,因為早在田清一買回來的那天她就看過了,就是沒猜到二郎君為什麽突然送二娘這些首飾的想法和動機。
“我很喜歡,你确定要送給我嗎?”雲景初驚訝的不确定的問道,因為收下後她是不會退的。
田清一:“确定,本就是買給你的,不送給你送給誰?對了,我走後,你若是遇到問題,可以找小娘商議,若還拿不定主意可以給我寫信,我會盡快回複。”
“好,正好我也有禮物要送給你。”雲景初說着示意抱琴去把東西拿來,沒一會抱琴就拿着一本沒有書名的書回來了,雲景初接過後轉手就遞給田清一道:“聽說你最近喜歡看野史雜書,這本無名見聞錄還不錯,你在路上可以看看,說不定能解解悶。”
幾番思索後,雲景初決定把這本無名書作為離別禮物送給九方希顏。
“多謝。”田清一高興的收下了,兩人在雨竹廳用過早飯後,劉內知就來請了,在中堂與張三承、周八等要跟着去的人彙合後,九方信、範珠珠、九方齊愈和李燕也到了,一番行禮後,田清一就開始告別順便送臨別禮。
送給九方信的是她讓青雨随便去道觀求的平安符,嘴皮上下一碰就成了她特意去求的,收到平安符的九方信高興的給了她一沓飛錢。
送給範珠珠的是鎏金的觀音菩薩,既高興又難過的範珠珠依依不舍的交代了幾句,最後給了她一個小荷包,打開一看裏面全是金葉子。
送給李燕的是兩匹上等的羅兩匹上等的綢,李燕也回了一個小荷包,裏面全是金瓜子。送九方齊愈的是宣城諸葛筆,原身收集的最便宜的一支,對方回的是端硯,是李燕昨天得知若水打碎端硯後特意準備的。
告別完,九方信又說了些勉勵的話才讓田清一離開,雲景初和範珠珠更是一直送到大門外,田清一上馬前,雲景初還塞了個東西到她手裏,打開一看,竟是個平安符。
并不信這些的田清一看着手裏的平安符,笑了,最後還小心的收到了袖袋裏。
領父命送她去汴梁港的九方齊愈在兩人抵達汴梁港後就迫不及待的頭也不回的走了,對于九方齊愈送他宣城諸葛筆這事,他很不高興,明明知道他不喜歡讀書寫字,還送他筆,這不是惡心人嘛。
田清一确實是在惡心他,但在九方信看來卻是二兒子對大兒子的期許和看重,還覺得兩個兒子感情不錯挺和睦的,心裏否提多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