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雲家衆人心思各異
第61章 雲家衆人心思各異
雲景初這次回家和以前回家沒什麽區別, 只是衣服變成了喪服,帶的随從多了個周八,可享受的待遇和熱情卻是以前在雲家十幾年都沒享受過的, 她人還沒到, 大哥、二姐和三哥就已經等在外面, 原本住的邊遠房子也換成了環境好位置佳的房子。
就是平日裏看她各種不順眼, 各種刁難她的袁氏也難得的閉上了嘴低下了頭, 就連一直很驕縱的五弟六妹也難得的安靜, 仿佛鹌鹑一樣, 身上穿的好像不是喪服,而是讓人乖順聽話的乖順服, 兩人從頭到尾微低着頭,就是不看她, 也不知道是恨她,還是被袁氏特意叮囑過。
袁氏這人雖然小氣又重錢財, 有時候還蠢笨得讓人不忍直視,但貫會趨利避害,尤其擅長察言觀色, 不然之前雲昌亮也不會那麽寵愛于她。
雖然裏面可能也有嫡子雲安之的原因,但袁氏肯定也有可取之處, 至于到底那個原因占比更大, 那就只有雲昌亮知道了。
雲景初到雲家已經是一月底, 而雲昌亮是去年臘月去世的,已經停靈一個多月,想來這一個多月袁氏過得并不開心, 應該也認識到了沒有雲昌亮之後的區別,不然袁氏三人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不管袁氏三人怎麽想的, 大哥和三哥的熱情倒是肉眼可見,就是生母去世後喜歡在她面前各種炫耀和瞧不上她的二姐對她,也是難得的笑臉相迎,好像兩人以前關系有多好似的,不知道的還以為兩人姐妹情深。
在田清一面前,雲景初不僅不用僞裝,甚至連僞裝的心思都沒有過,再加上在外做生意,若是表現的軟弱可欺,不僅生意做不了,還要被人小瞧欺負,所以自從離開開封後,她就不再僞裝自己,也不再故意表現的軟弱順從。
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表現自信自強的一面,若不是回到熟悉的雲家,雲景初可能已經忘了故意僞裝出來的另一面,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她已經不用委曲求全,所以這次回雲家她沒有再僞裝。
原本唯唯諾諾的人,現在走路都是昂首挺胸,導致雲家從上到下在看到雲景初之後,第一感覺都是四娘子和以前不一樣了,心裏甚至忍不住感慨四娘子不愧是嫁給了進士,嫁給了大官人,這才大半年就有了當家娘子的架勢。
除了外在形象和氣勢的轉變之外,雲景初說話的聲音也比以前大,比以前有底氣了,若不是雲家大部分人都見過雲景初的另一副面孔,恐怕都聯想不到前後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人竟然是同一個人。
雖然雲昌亮已經停靈一個多月,但按例是要停靈三個月的,而雲家也不例外,所以就算雲景初回來得晚,也還得給雲昌亮守靈一個多月。
因為雲昌亮停靈時間已經頗久,而雲家的親朋好友又都在開封,該上門吊唁的都已經吊唁過,所以最近來吊唁的人并不多,平日裏除了道士和和尚做法事以外,守靈的主要還是雲雍之等子女、孫輩和袁氏。
雖然雲景初的心裏并不難過,但在和雲雍之等人簡短敘舊一番後還是哭着去了靈堂,早有準備的雲雍之、雲和初和雲素之見狀也只能跟着又哭了一場,剛慶幸可以歇口氣的袁氏也只能被迫跟着哭了一場,雲安之和雲蘭初則哭得比雲景初還假。
雖然哭的衆人中沒幾個是真心的,但并不影響哭的效果,尤其是雲景初,哭得那叫一個傷心,那叫一個聲嘶力竭,頓時整個雲家都沉浸在一片哭聲之中。
原本還覺得姍姍來遲的雲家四女兒不孝的親友和街坊鄰居,聽見這延綿不絕的哭聲之後也沒話說了。有的人甚至還替雲昌亮可惜起來,多豐厚的家産,多顯赫的女婿,都沒享受夠呢,就這麽走了!
Advertisement
雖然連着趕了十幾天的路,路上還風雪交加的頗為困難,但知道怎麽才能更好表孝心的雲景初還是不顧衆人勸阻的要給雲昌亮守夜。
雲雍之和雲素之是真心勸的,希望雲景初能好好休整一番,而袁氏和雲和初的勸阻就顯得沒那麽走心,每天晚上都要有人守夜,雲昌亮剛去世那段時間,他們更是連着熬了好幾個夜,如今雲景初回來,多個人守夜,他們也可以休息一下。
因為雲景初的到來,也因為雲景初故意裝出來的孝順,其他子女、媳婦和袁氏只用守到半夜就可以回去睡安穩覺了,所以他們離開的時候跟雲景初告辭的話就難得的多了幾絲真誠。
雲景初沒回來,雲雍之和雲素之就有話想和她說,如今回來了,想說的話就更多了,卻一直沒找到私下和雲景初密聊的機會,幸好雲景初這次回來少說也要待兩三年,他們這才沒有着急。
其他人都走之後,整個靈堂頓時就只剩下雲景初、元棋、周八和值夜的下人,機械燒紙的雲景初看着眼前的棺材,眼裏卻沒有半點悲傷,反而想起了一些雲家的事。
雲家往上數四代都是從商,第一代最窮也最苦,據說逃難的時候差點餓死,只能賣身為奴才活下來,後來得東家賞識,又能算會幹自己攢錢贖身才恢複良籍,然後投身典當行起了家,到第二代開始涉獵酒樓業務,第三代刻意交好有前途的官員,又擴展了茶、金銀鋪等業務,逐漸富甲一方。
雲家最繁榮的時候是開封城內十二行的行頭,當家主母也是官宦之女,雖然只是個庶妹,但兄長卻是高官,雲家也是搭上這陣風之後才快速繁榮的。
高官去世後,獨子無能平庸且管不住嘴,得罪權貴後被貶到地方當幕職官,兩家就漸漸斷了聯系,據說高官的獨子不到四十歲就郁郁而終。
雲家第一代只有一人,到第二代就發展成了七姊妹,到第三代更誇張,直接發展到二十多人,到第四代雲昌亮這一代又翻了一倍,到雲景初這一代人更多,別說田清一記不全,就是雲景初也是記不全的。
雲家自從發達後就一心想既富又貴,所以沒少培養後代讀書,也沒少花錢買官,可惜讀書也是要講天賦的,買官也要有關系和政策,所以直到現在雲家都沒出過中高層官員,就是低層官員也只出過兩個,還是前朝時花錢買的,可惜命短無福。
雲家的資産一代一代增加,也一代一代分割,到雲昌亮這個嫡脈嫡長子繼承家業的時候仍幸運的分到茶、金銀鋪等六行家業和六行行頭的位置。
可惜雲昌亮能力有限,頭腦也遠沒有祖輩聰明,反正在經商這一塊完全比不上祖輩,祖輩是越折騰越發達,他是越折騰越虧,硬生生把繼承的家業折騰虧了一半。
那段時間雲昌亮是吃不好也睡不好,不敢再虧下去的他冥思苦想後決定效仿父輩,找官員當靠山,正好那段時間九方信也急需雪中送炭,一來二去兩人就達成了共識,最後成了親家。
生怕再虧的雲昌亮決定不再折騰,并把雲雍之和雲素之納入了管理層,再加上九方家的支持,不到一年就扭虧為盈,現在已經把之前虧損的産業又賺了一半回來,要是再多活幾年,全部賺回來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就算是虧了的雲家,那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雲景初的嫁妝在一般人看來已經是極多,可和雲家的財富比起來不過冰山一角。
作為出嫁女的雲景初已經完全和雲家財産無緣,所以就算雲昌亮的財富平均分成六份,她也沒拿到自己那份,大哥和三哥之所以對她好,不過是想搭上九方家那邊的線,然後分到更多的家産。
二姐和袁氏就更簡單了,一個是看在九方家和九方希顏的面子上,一個則是希望她見好就收,不要從中作梗,影響他們母子三人繼承家産。
雲景初想明白這些之後,以後怎麽對他們心裏也就有了數。
轉眼幾天過去,雲景初私下和雲雍之、雲素之接觸過後,對雲家的形式也有了明确的了解,因為守孝期間不宜分家,雲雍之、雲素之和袁氏又一個不服一個,旁枝倒是眼熱,可惜怎麽輪也輪不到他們,但并不影響他們插一腳,所以幾方多次商議後,決定守孝期間雲家諸事由雲雍之、雲素之、袁氏和族中兩名長輩共同商議決定。
雲家前三代掌權人都是安排好後事之後才去世的,所以家産分割方面并沒有産生大的糾紛,就是分得少的不服也沒用,因為分得多的不會讓出來,長輩有遺命,去官府告也不好使。
壓根沒想過自己會這麽快死的雲昌亮別說安排後事了,就是話都沒留下一句,所以沒有章程可循的雲雍之幾人自然是誰都不服誰,還誰都想多分家産,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是不會去告官的,因為一旦告官,家産就會被均分,就是雲蘭初也能分得不少。
雲家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分過家産并已經獨立出去的旁支,其實分到的家産并不多,而且分到的産業也不是最好的産業,再加上有些人經營不善,到現在還能維持原有資産的都不多,就更別說實現財富增長了。
所以旁系要過好生活就要靠嫡支幫襯,畢竟是同一個祖宗,嫡支也不好趕盡殺絕,歷來的處理方式就是給他們安排一個清閑的工作。
如今雲昌亮驟然辭世,讓已經無緣嫡支財産的旁系感覺又看到了一點希望,尤其是雲景初的兩位親叔叔,所以除了雲雍之幾人外,鬧得最歡的就是他們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