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番外一七巧學堂

第95章  番外一七巧學堂

田清一升官後反而閑了下來, 除了上朝和去府衙點卯外,每天最多也就忙半個時辰,怪不得大部分地方官員都想進朝廷任職, 除了接近權力中心有話語權以外, 也确實比在地方任職清閑。

這工作突然閑下來, 每天就忙那麽一會, 田清一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 就琢磨着整點事幹, 這裏既沒有手機, 又沒有電腦,甚至連電視都沒有, 那就只能多看書了,她先後去昭文館、集賢館和史館借了些書來看, 總算是打發了一些無聊時光。

看到宏偉的“皇家圖書館”田清一又想到了自家修建的學堂,學堂內也有藏書樓, 可惜藏書量并不多,別說和“皇家圖書館”比了,就是和其他學堂比估計也差得遠, 便起了收集書籍的心思,凡是她看過覺得有意思或者可以給小孩子學的書籍, 就把名字記下來, 然後再讓青雨拿着書單去書店購買充實藏書樓。

九方家并沒有專門的藏書樓, 但九方信也收集了不少書籍,大部分都被他集中放在尚福院的書房,足足有上千冊, 就是雨竹居和琴海居書房內的書籍也有百多冊,可惜大部分都是四書五經之類的科舉書籍, 原身沒準備科考前基本不碰,九方齊愈估計從頭到尾都沒翻過。

雨竹居的書籍在田清一和雲景初的不斷購買充實下,已經有兩百多冊,因為兩人的喜好,後面購買的書籍大部分都是野史、劄記和游記之類的,為了不帶壞玉塵,兩人搬去尚福院的時候,後面買的書也全部搬走了。

在田清一和雲景初的共同努力下,女子學堂內原本藏書不多的藏書樓,數量漸增,足足有九百多冊,市面上的各類書籍基本都有,如儒家經典、詩詞歌賦、史書、游記等,但對于放不放《女誡》之類的書,兩人産生了分歧。

田清一對這類規訓女性的書籍深惡痛絕,所以不贊成放進藏書樓,因為她辦學堂的目的就是想讓女子能夠睜眼看世界,進而覺醒,即使後來的歷史證明,她這樣做收效甚微,但她還是想做,甚至不計成本。

而同樣不喜這類書籍的雲景初則覺得要想女子學堂能夠開起來,這些世俗衆人都覺得女子應該學習,甚至必須學習,并奉為圭臬的書籍就必須包含在內,不然學堂都開不起來,遑論其他。

初夏的風還算涼爽,尤其是下過雨後空氣都是清爽的,街邊的商鋪依舊繁忙,街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放衙後的田清一坐在馬車內連折扇都沒打開過,路過她們修建的女子學堂時,一時心血來潮,就讓馬夫停了一下。

本來她只準備看一眼就走,結果竟看到學堂大門是微開的,就直接下了馬車往學堂內走去,魏十二和随行仆從亦步亦趨跟上。

看到門內守着的仆從頗為眼熟,一問果然是雲景初在裏面,田清一當即快步往裏走,一直快走到藏書樓才看到熟悉的背影,雲景初今天穿的鵝黃色褙子,頭戴金釵,手裏拿着團扇,正站在陰影裏指揮下人将一箱一箱書籍搬進藏書樓,而抱琴、元棋和夏竹正在樓內整理書籍。

抱琴是三人裏最早成婚的,孩子都有兩個了,嫁的是雲景初在杭州店鋪的一個掌櫃,抱琴出嫁的時候,雲景初不僅給她準備了大筆嫁妝和資産,還幫她恢複了良籍,所以現在雖然還在九方家做事,但卻是雇傭的。

抱琴也只是每年來開封住半年,一來陪陪她家四娘子,二來也是來彙報杭州那邊的工作和順便學習新的花卉培養知識,剩下半年則會住在杭州陪伴家人和管理店鋪。

夏竹嫁的是家裏的一個良籍護衛,有一個孩子年紀不大,兩人都是老實人,性格也溫和,倒是挺配的,所以雲景初和田清一不僅給兩人辦了婚禮,還給了夏竹一筆嫁妝。

元棋最小,結婚也結得最晚,目前還沒有懷孕,嫁的是新內知的兒子,人是她自己看上的,雲景初也觀察過,新內知的兒子比原劉內知的兒子踏實不說,幹事也很積極,倒也是個良配,就成全了他們。

Advertisement

看她們三人幹活賣力,雲景初便讓搬完書的下人就近去買些香飲子回來,正好趕到的田清一立馬插話道:“再買些紫蘇飲,去吧。”停頓一下的下人再次領命而去。

“怎麽今天放衙這麽早?”一直忙到這會的雲景初也有些熱了,扇了扇手裏的團扇,團扇上繡的菊花,既醒目又張揚,就像現在的雲景初的一樣,自信而又張揚。

“沒什麽事就早點回來了,正好看到學堂門開着就進來看看,沒想到還真是你在裏面。”田清一高興道,主動打開手裏的折扇給雲景初扇風,扇面的竹子和菊花相靠,竟別有一番格調。

兩人邊說着邊往藏書樓內走去,正好看到夏竹将《女誡》放到書架上,田清一頓時質疑的看向雲景初,手上的扇子也停了下來,雲景初無奈的嘆了口氣道:“咱們花費這麽多心血,若是學堂開不起來,豈不是白費人力物力?你知道的,我不做賠本的買賣,所以當務之急是把學堂辦起來,我還想把名字也改了,改成七巧學堂,你覺得如何?”

“我覺得不如何,家裏又不差這點錢,就算這筆買賣賠了,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女子學堂叫得好好的,怎麽突然要改成七巧學堂,那不就是女紅?田清一覺得這和她們當初想建學堂的初心有些背道而馳。

“家裏确實不差這點錢,我也不怕賠本,但有時候直取達不到目的,我們就只能另辟蹊徑,就像圍魏救趙一樣。”雲景初看着面前一排排書架上的書,仿佛看到了一排排求知若渴的眼睛,所以她覺得開學堂的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圍魏救趙?确實,就現在的社會大環境,她們要建和男子學堂一樣的學校,學一樣的知識,還只收女學生,好像完全沒有市場,因為女子就算能讀四書五經也考不了科舉,無法當官謀生。

女紅就不一樣了,女子不僅本就擅長此道,而且學了以後還可以以此安身立命,那些世俗父母估計也會更願意送自己的女兒來求學,學好這門技術然後為家裏掙錢。

“娘子一語驚醒夢中人,是我着相了,七巧學堂,甚好,甚好!一會回去我就把門匾寫了,然後送去加急裝裱。”雲景初說的有理,如果學生都招不了,還辦什麽學堂,所以當務之急确實是要把學堂辦起來。

因為女子學堂建成後一直招不到先生和學生,以至于不得不一直停擺,當初為了招生也曾經做過廣告宣傳,所以知道這事的人不少,也導致兩人沒少被親友同僚嘲諷,說她們異想天開,畢竟在世人看來,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她們的想法明顯與社會主流想法相悖。

穿到北宋,田清一才深深體會到想要改變世人的觀念,猶如蚍蜉撼樹一樣,所以她能做的就是堅持自己,然後改變身邊的人,所以無論在地方任職也好,還是在朝廷任職也好,她都會在權限內稍微偏袒女子一些,而辦女子學堂,也是她想打破底層男子獨享教育資源的格局,結果效果并不理想。

如今在雲景初的警醒下,徹底轉變思路方覺豁然開朗,只要底層女子肯來她們學堂進學,就可以學女紅,也可以讀書識字,那識字後,想看什麽書,就是她們的自由了。

和一般學堂受衆定位不同,她們新建的學堂不僅只收女子,而且主要只收底層女子,甚至還設置了年齡限制,大富大貴之家的女子她們也收,就是束脩會比較貴,當然別人也不一定會來。

轉變思路後,先生也就好找了,讀書厲害的女子不多,但女紅厲害的女子絕對數不勝數,而識字的女先生也不難找,但因為不知道能收到多少學生,所以兩人商量後,決定先一科找一位先生。

張貼招聘告示後,來應聘的人果然衆多,雲景初擇優錄取了兩位擅長不同女紅的中年婦女、一位文學素養較高的中年瘦高女人和一位機靈幹事麻利看上去頗為壯實的年輕單親女子負責後勤。

另外還招了四個膀大腰圓,身高也頗高的壯年婦女做護衛和保潔,畢竟他們打出去的牌子就是整個學堂只有女子,所以就是護衛也是招的女的。

本來雲景初還想招個山長來專門管理七巧學堂,田清一得知後就建議讓嫂子李燕試試,畢竟李燕的能力有目共睹,又是自己人,絕對信得過,可李燕現在一顆心都撲在彎月身上,剩下的精力也全部用來打理資産了,實在分身乏術,所以最後婉拒了她們。

就她招聘時面試過的那些人也沒有特別适合當山長的,所以幾經思慮後,雲景初決定第一任山長由她親自擔任,田清一生怕她累到,但反對的話又說不出口,畢竟在辦女子學堂這件事上,雲景初花費的精力和財力都是最多的,自然也是最有資格當山長的。

夏末暑氣稍減,正是适合開學的好日子,已經配備好師資力量的七巧學堂正式開始招收學生,因為師資力量強,束脩又低,不到三天就收到了二十多名學生,小的五六歲,大的十歲,招生一直持續了七天,最後招了四十九名學生,為七巧學堂甲子屆學生。

雖然這四十三名學生中有十三名是家中雇傭下人的孩子,還有六名是田清一要求九方來必須送來的,幾乎占一半,但雲景初和田清一還是很高興,因為最起碼七巧學堂正式辦起來了。

因為七巧學堂是女子學堂,自然要和男子學堂不一樣點,所以在田清一的建議下,在七巧學堂內稱呼傳道授業的人為老師,不稱呼先生。一開始,學生和老師都不習慣,久了也就習慣了。

當然最習慣的是田清一,叫某某老師叫得比誰都順口。七巧學堂不僅師資力量配強,硬件設施也很齊全,其他學堂有的她們有,其他學堂沒有的她們也有,甚至還有為學生解疑答惑的開解老師,由雲景初兼任。

要不是玉塵的身份和年齡,還有彎月的年齡也不合适,田清一都想把她們兩個也招進七巧學堂。

冬天的風刮得臉都疼,田清一生怕雲景初又忙忘了,放衙後就像往常一樣直接去七巧學堂接她,為了不自己砸自己招聘,她沒有進去,一直在馬車內等雲景初,這一等就等了半刻鐘,見雲景初上來便忍不住打趣道:“雲老師還真是課業繁忙啊,以前當兩行的行長都沒見你這麽忙。”

“沒個正經,會說就好好說,不會說就別說。”雲景初抱着湯婆子白了她一眼一反常态的坐到了田清一的對面,心裏卻有些害羞的看向窗外,心想:都老妻妻了,還打趣她,真是老不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