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45章

“把饅頭拿過來。”

常安指揮着家仆, “讓難民們排隊,不排的争搶的不給吃。”

“你們都排隊。”常安指着難民們道:“男子一隊,女子一隊, 老弱一隊。”

那些難民們看着白花花的饅頭, 狂吞咽口水, 肚子像鳴唱一樣。

“咕嚕嚕。”

“咕嚕嚕。”

不知道是餓的太狠,還是被常安叉着腰一臉兇狠的模樣吓着了, 有小孩兒“哇哇”大哭起來。

難民們一個個面黃肌瘦,身上衣衫破爛, 有的腳指頭露在鞋外。

瘦骨嶙峋的站在那兒,面露惶恐與渴望, 各個手按壓在腹部。

難堪的低着頭像是罪人一樣。

徐久:“……”

他看着可憐, 這些人都是他的鄉人,現在落難了怎麽也要想辦法幫上一幫。

“你們排隊, 一個個來。”徐久上前一步道:“每個人都有, 哪怕吃不飽也不會讓你們再餓着。”

他眉清目秀語氣溫柔, 雙眸帶着悲憫,周身散發着慈悲憐憫。

“排隊排隊。”一個五十來歲的老人,對着跟在身邊的人說:“大家都排隊,我們有吃的了, 要謝謝小善人。”

Advertisement

有人帶了頭,幾百個難民紛紛對着徐久一拜, “謝謝小善人。”

“我們有同鄉之誼。”徐久道:“我徐家根在南方,雖然現在遷到京都, 但南方永遠是我們的根。”

“徐家?”那位帶頭的老者, 顫抖着嘴唇有些激動地說:“可是……可是泉城徐家主脈?”

“正是。”徐久點頭, “老伯可是聽說過徐家?”

“噗通。”老者一下子跪在地上, 老淚縱橫地道:“可算是找到徐老太爺後人了。”

他身後的那些人一看,頓時也跟着跪在地上,無論男女老少掩面痛哭起來。

徐久:“……”

他驚慌的後退一步,不知道這些人為什麽這樣,徐久轉頭看向陸清川。

陸清川:“……”

他握住徐久的手,安撫的捏了一捏,又看那些哭嚎的難民。

“可能是你真正的鄉鄰吧。”陸清川猜測道:“否則不會見到你這麽激動。”

“我們都是泉城人。”果然下一句老者說了,“莊稼全被大雨澆毀了,官府不聞不問,我們沒辦法外出逃難。”

他們都是窮苦人家,在外無親無故,沒有錢財傍身更沒投奔的地方。

想到他們泉城的徐老太爺,哪怕知道人已經去了,還是過來試着找找他留下的唯一後人徐久。

“徐家幾代良善。”老者哭道:“只能厚着臉皮奔向京都,祈求徐家再幫幫鄉鄰,實在沒有活路了。”

“起來吧。”徐久不忍心,扶起老者道:“這些人都是泉城的?”

他看看幾百泉城百姓,一個個目露期盼,神色狂喜的看着自己。

徐久心裏又酸又澀。

“是。”老者道:“我們一路互相扶持,所幸沒有傷亡平安來到京都。”

他擦擦眼淚道:“只是我們進不去城,只能等在城外,還好小少爺來了。”

他又哭又笑,感激的又要跪下叩頭,“多謝小少爺,還記得我們這些鄉鄰。”

“起來起來。”徐久拉住他,不讓他下跪,“先都排隊領些吃的,其他的以後再說。”

“哎哎哎。”老者一連生的答應,幫着指揮衆人排隊,“大家都排好,讓孩子和老人先領。”

徐久看着這個老者,雖然穿着短打,但是言行舉止不像個普通莊稼人。

果然如他所料,這位老者乃是一名夫子,姓王在村子裏開學堂教書育人。

“我們一路都是野菜、草根。”老者幫着指揮完對徐久道:“有孩子需要照顧,得點糧食也不敢下口。”

“還是京都附近富裕。”他感嘆道:“在這附近野菜遍地,還能找到一些野果,比那些偏遠的地方強多了。”

他們一路逃難,身上有點積蓄買到點糧食,都要省下來給孩子們吃。

只能到處乞讨,挖野菜、草根這些下肚,但是在一些偏遠貧困的地方。

別說乞讨了!就是野菜、野果這些東西也罕見,幾乎都是附近村莊的口糧。

他們能活着一個不少的到京都,完全是大家互相扶持,才能勉強撐到這裏。

“沒人損傷就好。”徐久道:“能活着就有希望。”

“唉!”王夫子嘆息:“我們是都活下來了,但是一路也看到不少倒下的人,還留在家鄉的也不一定能全頭全尾的活下來。”

“沒想到還能見到泉城的人。”徐久眼眶發紅,“天意如此。”

“那些徐家分枝?”他想問問,為什麽沒有想辦法幫助附近鄉鄰,“他們……”

雖然在祖父在的時候,替他與分枝斷絕來往,但畢竟是徐久的親族。

上一世彼此沒有往來,但徐久還是有些惦記,希望他們能把徐家的傳統繼承下去。

讓大慶朝依然知道徐家,不會讓那杆旗幟倒下,所以這一刻他迫切的想知道那些人的消息。

為什麽泉城的父老會出現在這裏。

“唉!”王夫子眼神複雜,嘆息道:“沒了嫡枝主脈,徐家已經不是那個徐家了!”

徐久心裏“咯噔”一下,眼神漸漸暗淡下來,心裏隐藏的那點希望。

全部化作雲煙。

“他們……”徐久沉默片刻,艱難地道:“就一點沒救濟鄉鄰?”

“也不怪他們吧。”王夫子實話實說道:“多數還是記得徐家傳統,在春季那場小災時,救濟了鄉鄰。”

“只是這次是顆粒無收,想要救濟也救濟不過來,只能放任了!”

徐家那些分枝,也不是完全無動于衷,多數還保持着良善。

秉承徐家傳統作風,行善積德造福鄉鄰,只是……個別人不是這麽想了。

現在徐家分枝的主事人,不看重徐家以往作風,漸漸的帶動一部分人不願伸援助之手。

那些願意幫忙的徐家人,扛不起這次災難,能給予的些許救濟不過是杯水車薪。

漸漸的也沒人願意出頭。

“這不是徐家的責任。”王夫子道:“鄉鄰幾代受惠徐家,已經是天大的造化,不能一再指望相求。”

他說到這裏,臉有些發紅,目光躲閃神情窘迫不安。

自己帶着幾個村子過來,可不就是一再相求,甚至追出這麽遠嘛!

“老夫,老夫是想着……”王夫子想解釋一下:“若是可以幫幫這些青壯,他們有一身力氣吃苦耐勞,找個活計掙幾個銀錢度過這次災難。”

“我知道。”徐久道:“你們還要回家鄉,那裏是你們的根,只是眼下無以為繼難以生存。”

“對,就是這個意思。”王夫子點頭,“我們不是來找小少爺求糧食銀錢,是想看看有沒有機會可以自食其力,明年還是要回去,田地不能荒蕪呀。”

徐久點頭,他知道王夫子他們是把自己當個希望,用以支持他們堅強的一點力量。

并不是讓自己養着。

若是一路上情況允許,王夫子他們不會來到京都,在半路能安頓下來就停下腳步了。

“我明白。”徐久道:“這次的災難太大,不是憑一己之力可以解決,不過我會盡力安排你們盡早返回家鄉。”

“多謝小少爺。”王夫子要下跪叩頭,“我們有手有腳,會盡量不讓小少爺為難。”

他們正說着話,呼啦啦又過來一大群人,都在在五裏坡的難民。

徐久打眼一看,烏壓壓一片根本看不出個數,他頓時有些眼暈。

“這是多少人呀?”徐久驚訝出聲,問王夫子道:“你們也是在五裏坡暫住,那裏的難民大概有多少?”

他接到的消息是幾千人,這看着怎麽也得過萬吧。

“這幾天越來越多。”王夫子道:“昨日從早到晚,陸續就來了兩三千人,以後可能會更多。”

他欲言又止,嘴巴張合幾次,還是說道:“小少爺,您救濟不了這些人。”

徐家財産捐了,王夫子知道哪怕是徐老太爺留一部分,也架不住難民太多。

他道:“小少爺,您就是有銀子沒糧食也無濟于事,現在最缺的就是糧食。”

王夫子看看遠處堆積的玉米,心疼的閉閉眼,“那些玉米可惜了,若是長成能打不少糧食。”

“嗯?”徐久眨眨眼,看看堆積的玉米,看看陸續過來的那些難民,眉眼彎下微微一笑道:“現在糧食漲價,花銀子買不了多少糧食,遠不如把玉米提前掰下來飽腹。”

“玉米就是過段時間長成,也比不上現在的糧價,還是現在吃了劃算。”

徐久給他算一筆賬,又把恐怕天氣變化的事說了一下,安撫王夫子愧疚的心。

他看着難民心裏有些沉重,但是王夫子的話讓他心暖,自己不求什麽恩德也不想幫一群白眼狼。

“賬是得這麽算。”王夫子聽了徐久一席話,頻頻點頭道:“是現在食用合适。”

他又想想道:“幾個村子的青壯不少,秋收在即要防天變,讓他們給小少爺早點把麥子割回來吧。”

“不用,已經安排好人了。”徐久搖頭笑笑,說道:“挑些手腳麻利的人幫着燒火做飯,我府上家仆人手少,現在都是護衛們在幫忙。”

王夫子一聽這話,就要去找人幫着熬粥燒火,被徐久攔住道:“不急,你還是先去吃點東西填填肚子。”

徐久看着粥熬好了,領饅頭的那些泉城人,一邊狼吞虎咽的吃着饅頭一邊排隊領粥。

還有排在前面的人,已經一手端着粥,一手拿着饅頭找地方開吃了。

再看看後過來的那些難民,他急忙催促道:“王夫子,你先去用飯,一會兒再說話。”

“好。”王夫子早餓的不行,此刻咽下口水也不推辭,“那老夫先去用飯,稍後再回複小少爺的話。”

他快步離開,看到後續趕來的難民就要排隊,王夫子趕緊過去排在自己人後面。

這個時候不是謙讓的時候,每個人都是餓的前胸貼後背,趕緊吃點東西下肚才最要緊。

徐久轉頭看向沉默陪在自己身板的陸清川,笑道:“還是知恩感恩的人多,沒有想着懇求依靠徐家幫助要白吃白喝。”

“嗯。”陸清川低頭,看着徐久滿足的笑容,“自然是好人多,否則世道豈不是亂了。”

他擡手摸摸徐久的頭,“看見泉城人是不是很開心?他們還記着徐家的恩德,一直沒有忘。”

“開心。”徐久笑容燦爛,眉眼奕奕生輝,“有你陪着,我更開心。”

“嗤。”陸清川撇下嘴,嗤笑道:“你就好話哄我吧,還不是指望我給你當苦力。”

“啊?”徐久一呆,還不等他反應,陸清川已經大步向排隊的難民走過去。

“排好了。”陸清川一聲暴喝,兇神惡煞的模樣,“再推推搡搡的都滾一邊去,別想在這裏領到一口吃的。”

接着他又一揮手,招來幾名護衛,“看着他們,誰敢不老實攆出去。給你們免費的飯吃,還敢鬧事就打一頓扔出去。”

徐久這才明白,有些難民互相争搶推擠,都想排到前面早點領到吃的。

陸清川過去震懾他們。

果然被呵斥幾句,個別不老實的難民安靜下來,畏畏縮縮老老實實排起隊。

不敢再有任何小心思。

徐久抿着嘴,滿眼笑意,看着陸清川的眼神羨慕又依賴。

“一會兒讓那些泉城人。”陸清川走回來,對徐久道:“挑些青壯幫着維持秩序,再找些婦人孩子幫着燒火做飯。”

“嗯嗯。”徐久笑着點頭,“我也是這麽想的,有他們幫忙一定能忙過來。”

他本來想招些難民幫着做事,讓護衛們倒出手來維護秩序,現在有泉城自己的人,不用另外再找了。

“我想的有點簡單了。”徐久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說:“沒想到會有這麽多難民,帶來的那些人手根本不夠。”

“沒事。”陸清川道:“現在有現成的人,讓護衛們在一旁照顧一些,不會有問題。”

他也怕會出事,今天特意跟過來看看,“你去一旁歇着,這裏太亂了。”

陸清川招呼常安,“你過來,照看小侯爺別被沖撞了,我去找那個王夫子說些事。”

“我也去。”徐久不願意在一旁呆着,“這些事應該我來說,不能總讓你幫我出頭。”

陸清川看着他躍躍欲試的模樣,思索片刻後道:“行吧,那你自己去安排,也學着點怎麽做事,別總是頭腦一熱不管不顧。”

徐久他們在這裏救濟災民,被來來往往的行人看到,再看着兩杆飄揚的旗幟。

都知道是平安侯在此施粥救濟難民。

很快京都城裏消息傳開,無論是世家大族,還是平頭百姓全部知道了。

有的稱贊不愧是徐家後人,秉承先祖遺志積善行德,在災難面前挺身而出。

更有激進的人,先是罵那些無良商人,米糧漲價厲害不讓人活。

連徐家的一根腳指頭都比不上。

再議論那些世家大族,還有朝廷官員不作為,視城外那些難民于無物。

無心無德不配為官。

……

很快消息傳到金殿上,慶元帝正聽百官們慷慨激昂,大談特談他們所有文武百官拿出的對策。

現在籌集赈災糧草,暫時無能為力,要等秋收之後才能行動。

就先安排救濟城外的那些難民,總不能毫無作為讓天下百姓寒心。

百官們已經商議好了,每人出些糧食拿到城外,再安排一些下人過去施粥。

先讓難民們有口吃的,等到籌集赈災所需,就安排這些人跟着返鄉。

正好可以一路護送保證難民安全。

“陛下。”戶部尚書挺直腰杆,侃侃而談道:“臣行不辱使命,昨日與各位大臣商議一日一夜,總算得出結果。”

他眼含贊揚,看看大殿上的衆位同僚,一臉驕傲地道:“陛下之臣子,盡都盡心盡力殚精竭慮的為大慶為陛下效忠,紛紛慷慨解囊從各自府裏出糧出人,盡快安置這些難民。”

就在此時小太監來報,“陛下,平安侯帶着府裏仆役和護衛,在城外施粥救濟難民。”

小太監“噗通”跪下,頭磕在地上道:“難民有飯吃,不再聚集在城門口附近等待朝廷消息,今日一個沒有出現。”

金殿上頓時一片安靜,文武百官面面相觑,這事就這麽解決了?

不用他們再出糧出人了。

“哼。”慶元帝聽到禀報,只是黑着臉冷哼一聲,沒有說一個字。

戶部尚書:“……”

一張老臉尴尬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他剛剛還洋洋得意,自己解決了一個難題。

結果他們還沒開始行動,竟有人一言不發不聲不響的搶到前面,把那些難民全部收攏安置。

再沒有人整日站在城門口,眼巴眼望的期盼朝廷的施舍。

文武百官反應過來,站的筆直的身體不由塌下了,沒有了剛才齊齊昂着頭等待陛下誇獎的姿态。

“哼。”慶元帝掃視一圈兒,把他們神色看在眼裏,嘲諷道:“衆位愛卿,真是忠心耿耿、矜矜業業、殚精竭慮呀!”

“陛下恕罪。”百官頓時跪倒一片,羞的頭擡不起來,“臣等無能。”

“是無能還是無心。”慶元帝語氣涼涼,眼裏的怒氣“蹭蹭”的往外冒,“只有你們這些朝廷高官大慶棟梁,自己真正的知道。”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