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對奏
第089章 對奏
趙寶珠跪下去時就是’咚’一聲, 磕頭的時候又是’咚’的一聲,聽得生下來就見人跪的元治帝都不禁牙酸。
夏內監站在身後,眉尾顫了顫, 不禁擡眸看了趙寶珠一眼。
這孩子也太老實了些!這小頭磕得砰砰砰的,還不得給人心疼壞了。
不得不說,夏內監伴随元治帝多年, 很能揣測帝王的心思。元治帝本沒想讓趙寶珠跪, 誰知一個沒看住,這孩子瓷瓷實實地就跪下去了。元治帝暗地裏轉過眼,往葉京華臉上看了一眼, 果然見他古井無波的臉上出現一道裂痕, 目光落在地上蜷成一團的少年, 眉心不自覺地蹙了蹙。
小狐貍到底年輕, 若是葉執倫, 估計就算聽到元治帝要他去死,估計眉頭也不會皺一下。
但其中, 也有他愛人心切的緣故。到底是年輕夫妻, 正是蜜裏調油的時候。
元治帝感慨又調侃地想着,又轉回目光看趙寶珠。他自十六歲繼位以來便是實權皇帝,在他面前下跪的官員數不勝數,其中舌燦蓮花, 說話中聽之人如過江之鲫。然而不知是否是年歲上來的原因,他如今倒是更待見這種實心眼的小孩兒。
比起各路官員拍的馬屁,倒是趙寶珠磕磕巴巴的幾聲吉祥話讓他聽着順心。
“好了好了, 快起來。” 元治帝笑得像在過年宴席上看到可愛侄孫的老人, 轉頭向夏內監道:“快扶起來。”
夏內監笑呵呵地應了一聲,上去要将趙寶珠扶起來, 沒想到這麽小小一個人就跟鐵塊一樣垛在地上不肯起來。
趙寶珠跪在地上,緊張地說:“皇上對臣有大恩,臣出身貧賤,亦無才學,無法回報皇上之恩情,臣深知無能,日夜不能寐。如今得見天顏,還請皇上容我行大禮,以彰感恩之意。”
元治帝聽着,略有些意外,倒是被勾起了些許興趣,擡手揮退了夏內監,好奇道:“你且說說,朕對你有什麽大恩啊?”
一般來說,靠科舉入仕的官員名義上都算是他的門生,若從設科舉、招賢才這個層面上來說,所有官員都能說皇帝于他們有恩。
但元治帝直覺,趙寶珠不會是那般阿谀奉承之人。
下一瞬,他便眼見着伏跪在地上的趙寶珠微微顫抖着,伸手從衣襟裏掏出兩本書來,恭敬地用雙手高舉過頭頂。
元治帝微微蹙了蹙眉,定眼看去,發現那是兩本非常破舊的書,封線已經開裂,就在散架的邊緣,封面上面的墨字已經褪色,隐約能看出一本是《子書全集》,另一本是《論語》。
趙寶珠捧着兩本書,始終不敢擡頭直視聖顏,聲音略微顫抖,卻十分堅定:“臣出身于寒微之家,自小家無筆墨詩書,亦無師長教養,若無際遇,恐怕終其一生便是目不識丁,胸無點墨之人罷了。”
“幸而元治十三年,皇上為教化衆民,廣印詩書,下方至各州縣,不取銀錢。臣父得幸,取得此書,臣方得以啓蒙,後至童試,鄉試,乃至于會試——”
趙寶珠極真誠,說道此處,緩緩擡起頭,目光落在元治帝的衣袍處:“臣能有今日,全賴皇上當年廣印詩書之善政,皇上于臣之大恩,臣無以為報,願今後凡有得用之處,陛下切勿挂念,臣必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還皇上之恩情!”
說罷,他将書本放下,結結實實往地上磕了三個響頭。
暖閣中回蕩着他額頭磕到地上産生的悶響。
趙寶珠伏在地上,閉了閉眼,昨夜他在夢境裏已将這段話排練了無數遍,如今終于說了出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他口中一字一句,都發自真心。
趙寶珠幼時家中貧寒,彼時趙母剛剛去世,趙父悲痛異常,拿出全副身家打了副上好的棺椁,将愛妻下葬。之後趙家父子兩個的生活一度極度困苦,有時連過冬的餘糧都拿不出來,還得餓肚子,什麽拿錢買書,買筆買墨,甚至送趙寶珠去學堂念書的事于當時的趙家來說可謂是天方夜譚。
然而有一日,趙父去縣城上賣田裏剛挖出來的土豆,晚上回家,難得的給年僅五歲的趙寶珠帶了禮物。
趙寶珠現在還記得,趙父用那雙凍紅的,無數次托起過他的,蒲扇般的大手拿出兩本書來,小心地遞給了趙寶珠,生怕他做慣農活的手将那又薄又細的紙張弄破了:
“小寶,這是縣衙門發的好東西,爹爹看不懂,你拿去看吧。”
彼時的趙寶珠接過書,也看不懂,可他很聰明,知道拿着書去問村子裏識字的大人,一點點兒地将書上的字都認全了。
那是他求學之路的伊始,也可以說是他仕途的開端。
趙寶珠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十分幸運的人,他雖出身貧寒,卻一路都有貴人相助。若是沒有元治帝廣印詩書,他根本不會有機會啓蒙,若不是周圍斷斷續續有好心人教他讀書,他或許考不過鄉試,若沒有葉京華,他或許早就凍死在京城的冬天裏。
所以趙寶珠從不怨怼,他真心覺得自己的命很好。
同時,元治帝的神情已經完全變了。
一開始,他的神情只是好奇,然而随着趙寶珠的敘述,他的目光越來越認真,由驚訝緩緩變為嚴肅,雙眸發出興奮的光。
“夏長春。” 他的聲音因為壓抑着興奮而有些微微發抖:“給朕把那兩本書拿過來。”
夏內監應聲去接過趙寶珠手上的書,元治帝接過來一翻,果然看見書本背面有個已經有些看不清的日期,年份果然不錯,旁邊兒還有他的寶玺。
元治十三年,他下令廣印詩書,免費分發于各州縣以勸學。這本不過是他衆多政績中的一項,印幾本書而已,花不了幾個錢,元治帝原本也沒指望能有什麽大效用。
所以,當趙寶珠真的拿着這兩本書,一路走過童試,鄉試,會試,作為朝廷命官站在他面前,元治帝才尤為觸動。
于一個當權者,一位有抱負的中興之君來說,沒什麽比親眼看着自己的政令化作現實來的振奮人心。
“好!”
元治帝斷喝一聲,一雙虎目放光,上前幾步親自将趙寶珠扶了起來,口中道:“趙卿,快快請起。”
趙寶珠哪裏敢皇帝扶,乖乖地自個兒站了起來,卻還是不敢看元治帝的臉、元治帝激動地面帶紅光,目光如炬,将趙寶珠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命道:“擡起頭來。”
趙寶珠這才敢擡起頭。
元治帝又細細打量他的眉眼,見少年五官端正,修眉大眼,鬓角眉梢,一看就是剛正不阿的性子。特別是那雙眼睛,裏頭清澈一片,便是少年人的忠誠赤膽。
“好、好、好——”
元治帝連道了三個好字,大喜道:
“這才是我朝男兒,真當是寒門出貴子,此佳話可傳千古,叫外頭那些個驕奢淫逸的看去了,還不叫他們無地自容!“ 元治帝一邊稱贊,忽得想到了什麽,轉頭點了一個小太監道:“你、傳話出去!叫國子監學監明日一早滾來見朕!”
那小太監趕忙轉身出去傳話。夏內監在一旁聽了,眉梢一跳,盤算着待會兒悄悄叫人見堂上的黃梨木四開彩雀屏風拿遠些。那可是北邊兒新上供的好木頭,小心別給糟蹋咯。
趙寶珠沒想到元治帝這麽高興,被誇的十分不好意思,話都不會說了:“陛下過譽了,微臣才疏學淺,年前會試不過三甲,實在當不得陛下如此盛贊——”
元治帝當即搖了搖頭,道:
“愛卿不必妄自菲薄,先祖開恩科,本為納天下良才,非僅限于前三甲。” 他贊賞地看向趙寶珠,道:“你出身寒微,如此稚齡便能力壓這京城衆多學子考取進士,其中勤勉刻苦必當是尋常人之百倍,有如此心智,怎不算是千古難得之良才?”
趙寶珠初次面聖,便被這樣誇獎,一時間渾身氣血上湧,暈乎乎地仿若踩在棉花上:“陛下——陛下如此謬贊,微臣愧不敢當。”
“當得,當得。”
元治帝是越看趙寶珠越喜歡,拍了拍他的肩膀,直接道:“你與慧卿兩人既入了京,便別走了,改日朕有要事要交與你們辦。”
他朗聲道,此刻,方才一直站在一旁沒出聲的葉京華眉梢一挑。
趙寶珠聽到元治帝的話,登時一怔,半響才反應過來——這是不讓他會無涯縣了?趙寶珠臉色登時一變,想都沒想就又一次’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陛下!” 他伏跪在地上,急切道:“還請陛下三思,微臣、微臣無能,呆在無涯縣就很好,切不能受此重任。”
此話一出,連在禦前侍奉了多年的夏內監都不禁眉頭一跳,擡眸看了眼趙寶珠。官員在皇帝跟前下跪要不是求饒要不就是謝恩,上趕着拒絕恩典他還是頭一次見。
這孩子莫不是磕頭磕壞了腦子?皇上的恩典也敢拒絕?夏內監心思飛速運轉,正想着要不要上去打個圓場,便聽聞元治帝道:
“別動不動就跪。”
元治帝雖年過半百,卻是個身高八尺、孔武有力的老人,一把就将趙寶珠從地上提溜了起來。
趙寶珠只感到手臂上一股巨力,就忽然站了起來,一時像只被捏住了後頸皮的小貓崽,瞪圓的眼睛茫然地看向元治帝。
元治帝背着手,微笑着看他:“朕給你升官,你還不樂意啊?”
趙寶珠心神慌了一瞬,卻又很快冷靜下來,他小心地打量了一下元治帝的神情,斟字着句道:“實在是微臣為官資歷尚淺,言輕力微,行事莽撞,還需多多歷練。陛下英明,既有要事,必定是先納有才之人取用,微臣行事不謹。若……若因僥幸被陛下采用,于大計無益,不能報陛下之恩,微臣則萬死不能辭其咎。”
趙寶珠頓了頓,深深俯下身:“還請陛下準許臣留在無涯縣,臣願為該縣百姓、于陛下之福祉效死。”
少年堅定而明亮的聲音在暖閣之中回蕩。
元治帝停了,許久都未說話。
夏內監低眉斂目,面上雖未有變化,心中卻深深提起了一口氣。這位趙大人看着乖巧,沒想到骨子裏是這麽個倔脾氣!連皇上也敢叫板,且放着好好的京官不做,竟然就甘心做那無涯縣的一個縣令……夏內監心中五味雜陳,不得不承認,其中是有些許敬佩的。
從一個三甲進士、小縣縣令一躍成為京官,這是多麽大的恩典。
趙寶珠竟能斷然拒絕,連一絲猶豫都沒有。
他跟在元治帝身邊,見過那麽多功臣名将,其中幾乎所有都比趙寶珠官位高得多,可甚少有人能有此氣節。
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亦或是赤膽忠腸,難涼熱血?
暖閣中陷入沉默,趙寶珠彎着腰,額角都因着緊張泌出了一頭冷汗。他并非不知此番舉動實為不識擡舉,再往深處些說,也可謂是抗旨。可若元治帝因着葉京華的緣故,就要升他的官,趙寶珠實在難以接受。故而今日就算惹得聖怒,他還是要将自己的話說明白,方才算無愧于心。
就在這時,他忽然聽到一聲嗤笑自頭頂傳來,他一擡頭,便見元治帝神情玩味,挑眉道:
“你這小子,真以為朕是單因慧卿的緣故,才傳你入京的?”
趙寶珠驟然被點破心思,一時愣住了。且沒想到元治帝真的不避諱,就大喇喇地将事情擺在臺面上說,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臉頰頓時急速升溫:
“臣……臣不知……”
他磕磕巴巴,連句整話都說不出來,臉到脖子都紅了個遍。元治帝見了,呵呵笑了一聲,不再逗他,怕有人見了心疼,轉身自桌上拿起一封奏折遞給趙寶珠:“你拿去看看吧。”
趙寶珠茫然地接過,低頭一看,便見黃澄澄的奏折上提着一行筆力遒勁的墨字:「遼東巡撫盛淵啓奏」
竟然是巡撫大人的親筆奏折!
趙寶珠的心跳漏跳了一拍,下一瞬,便聽聞元治帝道:
“這是盛淵遞上來的折子,特意向朕保舉了你。言你有大才,要朕不棄出身,施以重用。”